張麗芳
(遼寧省國有喀左縣十二德堡林場 遼寧 喀左 122300)
國槐又被稱為槐花木、槐樹等,屬于落葉喬木,樹體可高達20 m,樹冠呈圓形,樹體優(yōu)美,耐陰耐旱,對外界環(huán)境具有較好的適宜性,主要分布在遼寧、河北、山東、甘肅等地。國槐不僅應(yīng)用于荒山造林,而且在城區(qū)綠化中較為常見,是較好的行道樹樹種之一。本文根據(jù)國槐栽培實際,從播種、扦插、埋根和嫁接方面對其繁殖技術(shù)進行分析,并對栽培管理技術(shù)進行總結(jié),以期為北方地區(qū)國槐栽培與應(yīng)用提供技術(shù)參考。
1.1 播種繁殖技術(shù)。國槐的播種繁殖要求地塊較為平坦,土質(zhì)為沙壤、壤土等,土壤肥沃、深厚,排灌條件良好。從健壯的母樹上選擇飽滿的種子采摘下來,之后做好播種前處理,可選擇沙藏法、浸種法等。①沙藏法。選擇飽滿的種子在干凈的水中浸泡24 h,之后拌入到3 倍種子體積的沙中(含水量60%左右),充分拌勻后覆蓋1 層濕布,保持濕潤條件,期間勤翻動,1 次/d,當種子中1/2 左右萌發(fā)時即可用于播種。②浸種法。將精心選擇的飽滿種子浸泡在水中,溫度在75 ℃~80 ℃,之后溫度逐漸降低,在45 ℃前勤攪拌,之后靜置24 h,并將膨脹的種子取出來,再次浸泡、靜置,2 ~3 次后種子即可完全膨脹,最后在種子上覆蓋1 層濕潤的布進行悶種催芽,1 ~2 d 即可見到2 成左右的種子萌發(fā),此時即可播種。
1.2 捍插繁殖技術(shù)。對采集扦插條的母樹要求長勢健壯、無病蟲害、幼齡;選擇已經(jīng)木質(zhì)化、萌芽能力強、直徑8 ~20 cm 的1 年生硬枝為好,將其截成小段作為插條,長度約15 cm。插條要求上切口平、下切口的角度45°,上、下切口與芽之間的距離分別在1 ~2 cm、5 mm。插條每50 根捆在一起,上下端整理齊整,之后插條下端置于生根粉溶液(50 mg/kg)中,3~4 h 后將整捆插條取出。扦插地要求土層深厚、土質(zhì)疏松、土壤肥沃,以沙壤或者壤土為佳。排灌條件好,光照條件充足。結(jié)合土壤肥力施入有機肥等作為底肥,可添加適當?shù)臍⑾x劑,以對地下害蟲起到滅殺效果。精細整地,扦插之前深翻土壤并整平地表。國槐插條扦插按照20 cm×40 cm 的株行距進行,之后覆地膜。也可先將插條浸泡在清水中,扦插后待插條有根系長出后再煉苗,或者覆蓋1 層沙土。第2 年春季溫度超過10 ℃時即可扦插。
1.3 埋根繁殖技術(shù)。埋根繁殖是將槐種根進行繁殖,國槐落葉后即可引進種根,定植前在濕沙中埋藏保存,維持適宜濕度及溫度條件,避免根段干枯及濕度條件過大而導(dǎo)致根段腐爛。育苗地要求土質(zhì)疏松,土壤肥沃、深厚,方便排灌,結(jié)合土壤肥力施入有機肥等作為底肥,必要時施入殺蟲劑,對地下害蟲進行滅殺。北方多數(shù)地區(qū)土壤溫度相對較低,因此可選擇比南方地區(qū)稍晚的時間進行育苗,一般以4 月初為好。選擇表面光滑、無病蟲害、無損傷、2 年生的根段,以直徑5 ~10 mm、長度4 ~7 cm 為宜。順畦開溝,溝深在5 cm 左右,溝距在50 cm 左右,之后將選好的根段放入其中,并覆蓋1 層細沙,以起到保水的作用,最后覆蓋1 層地膜,30 d 左右即可出苗。
1.4 嫁接繁殖技術(shù)。在長勢良好的母樹上選擇健康的枝條作為接穗,將上面的葉片全部去除然后在水中浸泡,接穗上要求有飽滿芽3 個。選擇1 ~2 年生苗木作為砧木嫁接,接穗與砧木形成層對齊,綁1 層塑料薄膜,之后去除嫁接口上方的砧木,使養(yǎng)分集中供應(yīng)接穗。嫁接2 周后,如果接穗上有嫩芽長出,則表明已經(jīng)嫁接成功。
嫁接的方式還包括切接,接穗一般采摘枝條后應(yīng)立即進行嫁接。北方地區(qū)國槐的嫁接以春季末、秋季初為好,此時外界的溫度、水分等條件適宜。
2.1 移栽前準備。為了減少移栽過程對國槐苗木的損傷,需要提前做好準備。對苗木的枝條進行適當修剪,將頂部骨架枝的3 ~5 根保留下來,抹除其余的枝條。骨架枝上將主枝保留下來,所有的分枝抹除,主枝長度控制在35 ~40 cm,以對苗木的根系、樹冠進行有效的平衡,為苗木的生長創(chuàng)造條件。苗木運輸中如果出現(xiàn)損傷要及時封口,以免外界病原菌侵染苗木,封口即在傷口位置包裹1 層塑料袋,或涂抹1 層油漆與汽油的混合物。移栽以每年的3 月下旬~4 月上旬為好,將栽植穴挖好,并控制好苗木及土壤中水分條件。
2.2 苗木移栽。選擇3 ~4 年生、健壯的國槐苗木進行移栽。移栽的株行距控制在40 cm ×80 cm,栽后在主干上方5 cm 左右的位置截干。國槐有著較強的萌芽能力,截干后很多新芽萌發(fā)出來,當萌芽嫩枝長到15 ~20 cm 時,選留1 條直立向上的壯枝作主干,將其余枝條全部抹除。主干上的側(cè)枝可結(jié)合需求暫時保留,以免出現(xiàn)主干彎曲等情況。
3.1 水肥管理。結(jié)合溫度、土壤濕度、降雨等條件確定灌溉頻率及灌溉量。一般國槐出苗后一直到雨季,期間需要灌溉水2 ~3 次,土壤封凍前需要灌1 次。遇過大的降雨時及時排水。施入有機肥、圈肥作為底肥,施用量為45 t/hm2,主要在6 ~8 月施肥,6 月可在灌溉的同時將尿素等施入,7 ~8 月將尿素+復(fù)合肥混合后施入,之后不再施肥。
3.2 松土除草。國槐移栽后結(jié)合整地的方式開展松土除草管理,包括全面撫育、穴狀撫育、帶狀撫育等。在林間有較多的雜草時即可除草,可人工割草,確保地上部分雜草高度在8 cm 以內(nèi),將割除的雜草放在行與行之間,或者集中運到林外。松土?xí)r不可對幼苗產(chǎn)生損傷,之后逐漸填平穴面,覆蓋1 層淺土。還可在國槐苗木行間采取間作的方式起到松土除草的效果,種植的作物與苗木之間的距離至少達到50 cm,以免對國槐幼苗的生長產(chǎn)生影響。一般在每年的7 月前開展松土除草管理,每年如果開展1 次,則以6 ~7月為好;如果開展2 次,則分別在5 月中旬~6 月下旬、6 月下旬~7 月中旬進行為好;如果開展3 次,則分別以5 月中旬、5 月末~6 月初、6 月下旬~7 月中旬為好。
3.3 整形修剪。結(jié)合國槐苗木的生長情況進行整形修剪。國槐樹的樹形主要有3 種,分別為自然式合軸主干形、自然開心形、杯狀形。自然式合軸主干形:將主枝留好,之后按照留強去弱的原則進行修剪,以確保形成的分枝健壯、樹冠不斷擴大。自然開心形:當主干高度超過3 m 時進行定干,主枝選擇3 ~4 個枝條,要求角度適中、長勢健壯,去除主枝下的所有萌芽、側(cè)枝。冬剪時對主枝進行中短截處理,保留長度50 ~60 cm,促進副梢的生長,更好地形成小樹冠。杯狀形:在樹干定干后選留3大主枝,冬季修剪時在每個主枝上選留2 個側(cè)枝進行短截,最終形成6 個小枝,進入夏季后為了對枝條的生長進行控制,需要及時摘心,第2 年冬季再在每個小枝上各選2 個枝條進行短截,最終形成的樹形即為杯狀形。
3.4 病蟲害防治。國槐在種植栽培過程中會受到多種病蟲害侵染,主要病害有腐爛病、帶化病、白粉病、潰瘍病等,主要蟲害有槐蚜、槐尺蠖、葉柄小蛾、銹色粒肩天牛、美國白蛾等。對于國槐病害可根據(jù)不同的病害類型選擇使用50%甲基硫菌靈、四環(huán)素等抗生素、70%甲基托布津、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等藥劑進行防治。對于國槐蟲害可根據(jù)不同的蟲害類型選擇殺螟松乳油、滅掃利乳油、辛硫磷乳油、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高效氯氰菊酯乳油、阿維菌素乳油、魚藤精、馬拉硫磷乳劑、乙酰甲胺磷、氧化樂果、溴氰菊酯乳油等藥劑進行單獨或復(fù)配使用,也可采用生物加化學(xué)藥劑的方法進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