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山市撫松縣關工委 韓德平
許常達指著16年前自己登上《中國火炬》封面的圖片,講述了當年聽老關工袁修道講愛國主義教育課的情景
2007 年第11 期《中國火炬》雜志封面刊載了吉林省白山市撫松縣原人大主任、縣關工委主任袁修道(已病故),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圖片。趴在桌上的孩子叫許常達,現(xiàn)在沈陽某政府部門工作。今年國慶節(jié)的前一天,他回家鄉(xiāng)看望生病的奶奶,與另一名當年登上封面的孩子呂俊琪,參加了撫松縣關工委召開的回訪16 年前的關工娃座談會。
2007 年,許常達、呂俊琪是撫松縣實驗小學3 年級的優(yōu)秀學生,暑期在縣圖書館閱讀時被學校選送聆聽當時縣關工委主任袁修道的愛國主義教育課,現(xiàn)已長大成才,走向工作崗位。他們對當年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場景記憶猶新,說這一課對自己的成長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座談會上,根據(jù)自己的成長經(jīng)歷,他們從不同側(cè)面講得很實際,可以說是推心置腹,情深意切,令人聽后很受感動,很受啟發(fā)。彈指一揮間,撫松縣關工委第一任主任袁修道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圖片榮登《中國火炬》封面已經(jīng)16 年了,當年曾在全國一度引起不小的轟動,為撫松關心下一代工作留下了華彩樂章。
袁修道主任的孫子袁建偉至今還收藏著當時《中國火炬》雜志封面原始照片,并寫了多篇懷念爺爺?shù)奈恼拢浞煮w現(xiàn)了對爺爺?shù)膼鄞骱蛯﹃P心下一代的關注。這張照片真實記錄了16 年前那段難忘的歷史,生動再現(xiàn)了撫松縣關工委第一任主任袁修道對青少年揮之不去的濃厚情結(jié)。
撫今追昔,感慨萬千,每當看到這張照片,縣關工人都一次次受到精神洗禮。近年來,在縣稅務局關工委主任魏福芝的倡導和推進下,縣關工委組織回訪16 年前的關工娃,就是要為關工娃提供一個與老一輩關工人及后代交流的平臺,傾聽他們的所思所想所盼和對關心下一代工作的建議,把老干部袁修道那種關心、關愛下一代的拼搏奉獻精神留存并傳遞下來。
老干部魏福芝對關工娃提出希望和具體要求,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她說回訪16 年前關工娃的重大意義所在就是傳承。撫松縣教育局關工委主任袁秀梅表示要加大對《中國火炬》雜志封面關工娃尋訪力度,根據(jù)尋訪進展要不定期召開關工娃座談會,尋訪和培育更多的關工娃。袁建偉回顧了收藏爺爺與關工娃封面照片和文稿的情況,并在座談會現(xiàn)場建立了“關工娃 2007”微信群,加強了與關工娃更廣泛的聯(lián)系,為繼續(xù)尋找更多關工娃打下了基礎。
青年強,則國家強。被回訪的關工娃許常達、呂俊琪表示,要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青春和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