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勝,路建,周紅梅
嘉興市第二醫(yī)院麻醉科,浙江嘉興 314000
Biekel等[1]報道骨科大手術術后認知功能障礙(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的發(fā)生率為10%~20%。POCD可導致患者術后康復延遲,生活質量明顯下降,并發(fā)癥增多。目前對其仍缺乏有效的防治。研究表明,高齡和炎癥反應是POCD發(fā)生的獨立危險因素[2-3]。帕瑞昔布鈉(Parecoxib)和星狀神經節(jié)阻滯(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均能使患者術后炎癥反應減少,改善認知功能[4]。臨床上將兩者聯合應用的研究未見報道。因此,本研究通過在行關節(jié)置換術老年患者中應用帕瑞昔布鈉預給藥+SGB,以進一步分析其應用價值。
選擇2021年10月至2022年12月在嘉興市第二醫(yī)院接受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100例,年齡65~76歲,性別不限,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14.8~24.0kg/m2,美國麻醉醫(yī)師協會(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級Ⅱ級。排除標準:顱腦外傷史,心肺、肝腎功能明顯異常,神經系統(tǒng)和精神疾病,長期使用鎮(zhèn)靜劑、抗抑郁藥、抗炎藥,手術時間>4h,嚴重視聽功能障礙,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評分<26分,凝血功能異常,局部麻醉藥過敏者等。本研究經嘉興市第二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倫理審批號:jxey2017034)。
1.2.1 SGB 患者取仰臥位,頭偏向左側肩下稍墊高。使用SonoSite型超聲進行引導(探頭頻率8~13MHz),顯露C6神經根及C6橫突基底部、頸長肌、頸靜脈、頸動脈,甲狀腺后,以平面內進針法穿刺,穿刺針經過椎前筋膜,至頸長肌前方星狀神經節(jié)部位,回抽無血和腦脊液后,注射0.25%羅哌卡因(生產廠商:Forskargatan 18 Sodertalje S-15185瑞典,進口藥品注冊證號:H20140764,規(guī)格:10ml:75mg)5ml,觀察患者15min,如出現右側霍納綜合征(眼裂變小,上瞼下垂,瞳孔縮小,眼球內陷及面部少汗),提示穿刺成功。
1.2.2 麻醉方式 患者未用術前藥。入室后開放靜脈通路,局麻超聲引導下行橈動脈穿刺置管,監(jiān)測有創(chuàng)動脈壓、心率(heart rate,HR)、SpO2和PETCO2,采用腦電雙頻譜指數(bispectral index,BIS)監(jiān)測麻醉深度。靜脈注射舒芬太尼(宜昌人福醫(yī)藥有限責任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34296,規(guī)格:1ml:50μg)0.3μg/kg、依托咪酯(江蘇恩華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20511,規(guī)格:10ml:20mg)0.3mg/kg、順阿曲庫銨(杭州澳亞生物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213438,規(guī)格:5ml:10mg)0.2mg/kg麻醉誘導,行快速氣管插管并機械通氣,維持PETCO235~45mmHg(1mmHg=0.133kPa)。術中采用丙泊酚(四川國藥藥業(yè)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30114,規(guī)格:50ml:500mg)4~8mg/(kg·h)和瑞芬太尼(宜昌人福醫(yī)藥有限責任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30197,規(guī)格:1mg)0.2~1.0μg/(kg·h)泵注,間斷注射順阿曲庫銨0.1mg/kg,維持平均動脈壓和HR波動幅度不超過基礎水平的20%,術中維持BIS值40~60。所有手術操作均由同一組醫(yī)師完成,術后轉入麻醉后監(jiān)測治療室?;颊咝g后均使用靜脈鎮(zhèn)痛PCA泵,藥物:舒芬太尼150μg加托烷司瓊5mg,用生理鹽水稀釋至150ml,輸注速度2.5ml/h,PCA量2ml,鎖定時間12min。術后維持視覺模擬量表評分≤3分,鎮(zhèn)痛效果不佳時靜脈注射舒芬太尼0.01μg/kg。
1.2.3 分組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即對照組(n=50)和觀察組(n=50)。對照組:麻醉誘導前30min靜脈注射帕瑞昔布鈉(批號:J20130044,美國Pharmacia and Upjohn公司,規(guī)格:40mg)40mg;觀察組:誘導前30min靜脈注射帕瑞昔布鈉前40mg和誘導前15min于超聲引導下給予右側SGB。
分別于麻醉誘導前30min(T0)、氣管插管后即刻(T1)、切皮即刻(T2)、切皮后1h(T3)、術后4h(T4)和術后24h(T5)時點,抽取頸內靜脈血樣3ml,采用ELISA法檢測血清IL-6、TNF-α水平。由同一位經過培訓且不知道分組情況的麻醉醫(yī)師采用MoCA評估認知功能(8項中若有兩項及以上分值低于術前的20%,即認為發(fā)生了POCD[5]),統(tǒng)計術后7d患者POCD的發(fā)生率。
采用SPSS 26.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年齡、BMI、性別比、ASA分級、手術類型構成、出血量、手術時間、蘇醒時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情況及出血量、手術時間、蘇醒時間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一般情況及出血量、手術時間、蘇醒時間比較(±s)
組別 年齡(歲)BMI(kg/m2)性別(男/女)ASA分級(Ⅱ/Ⅲ)手術類型構成 出血量(ml)全髖 全膝手術時間(min)蘇醒時間(min)對照組 67±7 18±4.3 25/25 39/11 26 24 353±23 131±21 38±11觀察組 66±5 17±3.8 24/26 36/14 25 25 360±19 130±23 37±9 t 0.404 –0.453 3.189 –1.456 0.874 P 0.634 0.146 0.388 0.063 0.149
與T0比較,兩組IL-6、TNF-α濃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T1~5比較,觀察組同時點IL-6、TNF-α濃度顯著降低(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血清IL-6、TNF-α濃度比較(±s,pg/ml)
表2 兩組患者血清IL-6、TNF-α濃度比較(±s,pg/ml)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T0 T1 T2 T3 T4 T5 IL-6對照組 33±9 50±10 70±10 65±17 63±14 60±12觀察組 34±9 48±12* 64±8* 61±15* 59±14* 49±9*t –0.126 2.431 3.479 1.943 –1.195 2.430 P 0.691 0.017 0.034 0.047 0.025 0.016 TNF-α對照組 5.9±2.2 12.8±2.2 17.8±2.0 14.2±2.1 13.8±2.3 10.2±1.3觀察組 5.7±1.9 9.6±1.3* 13.1±1.5* 12.7±1.6* 11.7±1.1* 9.3±1.5*t –0.215 1.332 2.059 1.341 –0.185 1.230 P 0.061 0.028 0.044 0.043 0.014 0.013
兩組患者術前認知功能比較,MoCA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術后各時點MoCA評分均低于術前(P<0.05)。術后7d內,兩組MoCA評分和POCD發(fā)生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認知功能比較
POCD是指手術麻醉后數天內發(fā)生的意識、認知、定向、思維、記憶以及睡眠等方面的紊亂,是老年患者術后常見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并發(fā)癥。目前臨床上評判POCD的方法很多,國內常采用簡易智力狀態(tài)檢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評估POCD,但MMSE對認知功能損害檢出敏感度較低,容易漏診[6]。國外研究認為,MoCA是一種簡便、快速、經濟、無創(chuàng),并針對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的篩查工具,對早期認知功能障礙的評估優(yōu)于MMSE[7]。因此本研究亦采用MoCA評分表來評估術后早期認知功能。
POCD的發(fā)生機制比較復雜。有研究指出,手術創(chuàng)傷能引發(fā)應激導致中樞神經系統(tǒng)炎癥級聯反應,而大量釋放的炎癥因子在介導POCD發(fā)生中發(fā)揮重要作用的增加[8]。其中IL-6和TNF-α的水平與POCD的發(fā)生具有相關性[9]。
SGB是將局部麻醉藥注射到含星狀神經節(jié)的結締組織中,從而阻滯頭面頸部、上肢和胸部的交感神經的一種微創(chuàng)技術。Alino等[10]研究顯示,SGB能經對免疫功能進行調節(jié),抑制促炎因子IL-6、TNF-α分泌,最終起到抑制炎癥反應的作用。此外,筆者前期研究發(fā)現帕瑞昔布鈉具有改善老年患者的術后認知功能[11]。
本研究中應用帕瑞昔布鈉預給藥聯合SGB對老年骨科手術的臨床研究中發(fā)現,兩組患者麻醉誘導后各時點的炎癥因子IL-6、TNF-α水平明顯高于誘導前(P<0.05),提示患者麻醉手術后出現急性炎癥反應。而觀察組IL-6、TNF-α水平低于對照組,這表明帕瑞昔布鈉聯合SGB能有效抑制患者術后炎癥反應的水平;研究也發(fā)現隨著炎癥因子IL-6、TNF-α水平的相應減低,POCD的發(fā)生則相應降低,這從而證實了IL-6、TNF-α與POCD之間具有相關性。
本研究中帕瑞昔布鈉聯合SGB治療可以大大減輕炎癥反應,提高認知功能評分,降低POCD的發(fā)生,且較單獨使用帕瑞昔布鈉相比較,治療效果更好。其可能的機制為:①帕瑞昔布鈉通過血液循環(huán)作用于組織損傷部位,抑制COX-2表達,減少外周前列腺素合成,減輕受損組織的炎癥反應,避免炎癥反應可以重新激發(fā)中樞的高興奮狀態(tài);②SGB通過作用于丘腦-垂體-腎上腺軸,調節(jié)機體免疫功能,從而抑制單核-吞噬細胞、上皮細胞及間質細胞活性,減少促炎因子的生成。
綜上所述,帕瑞昔布鈉預給藥+SGB復合全身麻醉應用于老年骨科患者上,提高患者術后認知功能評分,降低術后早期POCD的發(fā)生,臨床中可推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