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卡魯基之夜》中的倫理困境與身份認(rèn)同

        2023-12-11 08:10:05
        文學(xué)與文化 2023年2期
        關(guān)鍵詞:曼尼多蘿西馬克斯

        饒 雪

        內(nèi)容提要:2010年布克獎得主、英國猶太裔作家霍華德·雅各布森在其代表作《卡魯基之夜》中,展現(xiàn)了猶太人在不同境遇中面對德國人時,于個人愛情與民族仇恨間產(chǎn)生的倫理困境以及他們對自身身份做出的不同抉擇。小說主人公馬克斯在對大屠殺的迷戀中將自己化身為布痕瓦爾德集中營里的一名囚犯,幻想自己因控制不住對營地指揮官妻子的愛欲,而陷入個人欲望與民族仇恨的倫理困境,最終以受害者的身份堅決表明了對納粹罪行的譴責(zé)。而生活在后大屠殺時代的亞舍,深陷于對懺悔的德國女子多蘿西的愛與聽從絕不寬恕的猶太父母這一倫理兩難之中,無法做出倫理選擇,最終導(dǎo)致了自己的弟弟曼尼謀殺父母的犯罪行為。從整個敘事進(jìn)程,尤其是曼尼出獄后的生存狀態(tài)中,可以窺見雅各布森對猶太人如何在戰(zhàn)后創(chuàng)傷性的記憶下做一個猶太人的思考。猶太人只有在堅守猶太民族之根的同時,以寬容的態(tài)度對待戰(zhàn)后懺悔的德國人,才能走出大屠殺造成的創(chuàng)傷,成為一個面向未來的當(dāng)代猶太人。

        對猶太身份問題的探討一直貫穿于雅各布森的創(chuàng)作當(dāng)中。在2006年其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卡魯基之夜》①《卡魯基之夜》中的卡魯基(kalooki)指猶太人非常喜歡的一種拉米紙牌游戲,因為這種紙牌天生具有很強的辯論性。中,他從大屠殺這一歷史事件出發(fā),探討了這一問題。該部小說在2007年獲得了英國《猶太季刊》溫蓋特文學(xué)獎(Jewish Quarterly Wingate Prize),被他稱為“有史以來任何地方的任何人都沒有寫過的最猶太的小說”②轉(zhuǎn)引自David Brauner.“Fetishizing the Holocaust:Comedy and Transatlantic Connections in Howard Jacobson’s Kaloo?ki Nights”.European Judaism,2014(02):p.22。?!犊敾埂芬约{粹大屠殺為背景,展現(xiàn)了猶太人在不同境遇中面對德國人時于個人愛情與民族仇恨間產(chǎn)生的倫理困境以及他們對自身身份做出的不同抉擇。到目前為止,國外對《卡魯基之夜》的研究主要包括猶太幽默、創(chuàng)作手法、大屠殺呈現(xiàn)、文化身份等方面。如大衛(wèi)·布勞納從比較研究的角度,認(rèn)為《卡魯基之夜》充滿了對美國猶太文化的暗示③David Brauner.“Fetishizing the Holocaust: Comedy and Transatlantic Connections in Howard Jacobson’s Kalooki Nights”.European Judaism,2014(02):p.21.;艾達(dá)·迪亞茲·貝德從創(chuàng)作觀念出發(fā),分析了《卡魯基之夜》中猶太人幽默的本質(zhì)④Aída Díaz Bild.“Jacobson’s Celebration of Comedy in Kalooki Nights”. Miscelánea: A Journal of English and American Studies,2019:p.28.;安德烈·加西奧雷克則將《卡魯基之夜》與美國猶太作家邁克爾·夏邦(Michael Chabon)的《卡瓦利和克萊的神奇冒險》進(jìn)行比較,著重探討大屠殺的當(dāng)代政治含義①Andrzej Gasiorek.“Michael Chabon,Howard Jacobson,and Post-Holocaust Fiction”.Contemporary Literature,2012(04):p.899.;索菲亞·里科蒂利從文化研究的角度對小說中的猶太身份問題進(jìn)行了分析②Sofia Ricottilli. Howard Jacobson’s Kalooki Nights: A Jewish Journey in Pursuit of Loss.Università Ca’Foscari,2012: p.21.。國內(nèi)尚未有對《卡魯基之夜》的研究。國外不乏學(xué)者對該作中的身份認(rèn)同問題進(jìn)行關(guān)照,但尚未有學(xué)者運用文學(xué)倫理學(xué)批評方法來探討該部小說中的倫理困境與猶太人的身份認(rèn)同之間的關(guān)系?!犊敾埂芬詰騽⌒缘姆绞匠尸F(xiàn)了猶太人在個人愛情與民族仇恨之間的倫理困境,體現(xiàn)了雅各布森對納粹罪惡的批判以及對戰(zhàn)后猶太人如何在創(chuàng)傷的歷史下構(gòu)建猶太身份的思考。

        一 “灰色地帶”:集中營里的倫理困境與現(xiàn)實中的身份迷失

        意大利猶太裔作家普里莫·萊維(Primo Levi,1919——1987)在《被淹沒與被拯救的》一書中,以“灰色地帶”為題,在一個章節(jié)中專門討論了集中營里介于納粹迫害者與普通囚犯之間這一“灰色地帶”特權(quán)囚犯在極端境況下的復(fù)雜人性。這一“灰色地帶”是政治壓迫下產(chǎn)生的一個道德模糊、人格扭曲的區(qū)域③[意]普里莫·萊維:《被淹沒與被拯救的》,楊晨光譯,中信出版社,2017年,第65頁。,是在權(quán)力和權(quán)勢壓迫下受害者與權(quán)力的妥協(xié)。在萊維看來,這體現(xiàn)了每一個人的道德模糊性,是每一個人的“第二天性”④[意]普里莫·萊維:《被淹沒與被拯救的》,第67頁。。在《卡魯基之夜》中,雅各布森呈現(xiàn)了大屠殺集中營里另一種形式的灰色人性,受害者孟德爾并不是為了權(quán)力而與迫害者達(dá)成同謀關(guān)系,而是為了在剝奪人性的集中營環(huán)境中證明自己尚存人性而企圖與迫害者建立難以為其他猶太受害者所接受的情愛關(guān)系。孟德爾的形象體現(xiàn)了納粹主義對人性的另一種形式的扭曲。

        小說主人公馬克斯,出生于20 世紀(jì)50 年代曼徹斯特的一個世俗猶太家庭,在猶太隔都中長大。雖然作為19世紀(jì)末移民曼徹斯特的東歐猶太人的后裔,曼尼的父母及其他曼徹斯特猶太人未受到大屠殺的直接傷害,但大屠殺已經(jīng)成為戰(zhàn)后猶太人的一種集體記憶,成為他們不可磨滅的文化創(chuàng)傷。正如學(xué)者彼得·勞森對雅各布森作品中關(guān)于大屠殺書寫所作出的評價,在雅各布森的作品中,大屠殺被想象為是無國界的,盡管它起源于歐洲大陸,但同時也為盎格魯——猶太人的集體焦慮提供了反烏托邦的邊界⑤Peter Lawson.“The Promised Land:Utopia and Dystopia in Contemporary Anglo-Jewish Literature”.Yearbook for Euro?pean Jewish Literature Studies,2016(03):p.191.。這種對大屠殺的焦慮與恐懼在《卡魯基之夜》中體現(xiàn)為馬克斯的父親對大屠殺的沉默,對猶太人歷史的遺忘,而父親的態(tài)度深刻影響著馬克斯對大屠殺以及自身猶太身份的認(rèn)識。

        在小說一開始,中年馬克斯就回憶起童年時家里隱藏的沉默的大屠殺事件。馬克斯的叔叔笨艾克經(jīng)常在家說納粹要消滅他,而他的父親就會斥責(zé)笨艾克說:“我要是知道納粹在找你,幾年前我就會告訴他們?nèi)ツ膬赫夷懔??!雹轍oward Jacobson.Kalooki Nights.New York:Simon&Schuster,2007:p.4.對于父親尖刻的言語,童年的馬克斯無法判斷這是不是父親開的玩笑。通過查閱字典,馬克斯知道“消滅(exterminate)意味著完全摧毀,結(jié)束(人或動物),驅(qū)逐,趕跑,擺脫(物種、種族、群體、觀點)”⑦Howard Jacobson.Kalooki Nights.New York:Simon&Schuster,2007:pp.4-5.,因此判斷父親不可能在開玩笑。馬克斯的父親以極端的方式試圖阻止猶太人談?wù)摯笸罋ⅲMq太人能夠從大屠殺的陰霾中走出來,面向未來而生活。在父親的教導(dǎo)下,馬克斯承載著父親做全新的猶太人的期望。但在曼徹斯特猶太人的隔都里,關(guān)于大屠殺的歷史仍在秘密流傳,馬克斯無法堅持父親的期望,又被拽回到歷史的漩渦中。

        在家庭之外,通過童年伙伴曼尼與埃羅爾,馬克斯了解到大屠殺的血腥細(xì)節(jié)。從曼尼的手中,馬克斯獲得了1955年英國魯塞爾勛爵創(chuàng)作的《卐字旗下的災(zāi)禍:納粹戰(zhàn)爭罪行簡史》①《卐字旗下的災(zāi)禍:納粹戰(zhàn)爭罪行簡史》的具體內(nèi)容,可參考原著Lord Edward Russell. Scourge of the Swastika a Short History of Nazi War Crimes.London:Cassell&Company Ltd.,1954。一書。從書中,馬克斯知道納粹迫害了超過五百萬的歐洲猶太人,在這一龐大的數(shù)字面前,馬克斯突然感到作為猶太人的莊嚴(yán)感,馬克斯感到自己與受害的猶太人之間有著不可擺脫的聯(lián)系。馬克斯沉迷在納粹所犯下的罪惡中,感受到自己有記住納粹罪行的責(zé)任。

        曼尼來自街區(qū)的一個正統(tǒng)猶太人家庭,埃羅爾則來自世俗的猶太家庭。在像埃羅爾一樣的世俗猶太人眼中,曼尼是一個猶太瘋子,與世界格格不入,是使猶太人遭受殺害的原因。埃羅爾對曼尼的孤立,影響著馬克斯對曼尼的判斷,使他不敢公開承認(rèn)自己與曼尼的友誼。但在脫離埃羅爾的影響后,馬克斯對曼尼又有一種崇敬之感。馬克斯對曼尼矛盾的態(tài)度,是一種既想走出猶太傳統(tǒng)又被其神秘所吸引的矛盾情感的具體體現(xiàn)。面對大屠殺這一歷史事實,馬克斯也處于忘卻與不能忘卻的矛盾中。馬克斯所面對的矛盾,歸根到底是自己模棱兩可的猶太身份意識的體現(xiàn)。而他的身份迷失,通過馬克斯的第二人格——集中營里的囚犯孟德爾的倫理困境,得到了更加深入的體現(xiàn)。

        在對大屠殺的癡迷中,馬克斯將自己幻想成了布痕瓦爾德集中營里的一名囚犯孟德爾,因為控制不住情欲而忘記了自己的囚犯身份,妄圖成為營地指揮官的妻子伊爾斯·科赫②伊爾斯·科赫(Ilse Koch,1906——1967),窮兇極惡的納粹女戰(zhàn)犯,布痕瓦爾德營地指揮官卡爾·科赫的妻子,她在為希特勒政府效力期間,擔(dān)任布痕瓦爾德集中營看守的職務(wù),因用人皮制作人皮燈罩的殘酷行為而成為集中營囚犯的噩夢。因喜歡在集中營里騎馬,看到哪個囚犯不順眼,揮鞭就打,被集中營里的猶太人稱為“布痕瓦爾德母狗”,后來被研究者稱為“史上最邪惡的15個納粹分子”之一。的情人。他希望通過科赫維持生存的意義,他說:“如果我失去了她,我就只會變成一個囚犯,我會像其他人一樣行事……為了活下去,我必須清空我頭腦中的一切,除了伊爾斯。要想成為自己的人,我必須成為她的男人。”③Howard Jacobson.Kalooki Nights.New York:Simon&Schuster,2007:p.101.對科赫扭曲的愛欲是孟德爾在集中營這一使人喪失人性的極端狀況下證明自己還尚存人性的途徑。但他這一扭曲的思想違背了他作為猶太受害者的倫理。正如與他在集中營里分享同一個鋪位的猶太同胞平查斯告誡他所說:“除非你停止想她,否則你該死?!雹蹾oward Jacobson.Kalooki Nights.New York:Simon&Schuster,2007:p.103.孟德爾并不是集中營里唯一一個對科赫抱有性幻想的猶太人。告誡他的平查斯同樣有這種幻想,但區(qū)別是他努力克制不去想她。

        文學(xué)倫理學(xué)批評認(rèn)為:“無論是社會中的人還是文學(xué)作品中的人,都是作為一個斯芬克斯因子存在的。沒有純粹的獸性的人,也沒有純粹的理性的人?!雹萋櫿溽摚骸段膶W(xué)倫理學(xué)批評導(dǎo)論》,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14年,第38頁。猶太囚犯對科赫的愛欲,是人身上的獸性因子的體現(xiàn),是一種性本能,但平查斯堅持自己猶太受害者的身份,使自己擺脫個人愛情與集體仇恨這一倫理困境。而孟德爾出于維系個人存在意義的目的有意利用這一性本能,陷入倫理困境,以反抗納粹體制對人性的抹除,但其代價則是迷失了自己的受害者身份。孟德爾保持人性與喪失身份的矛盾是極端處境下人性扭曲的體現(xiàn),表明了雅各布森對納粹體制的批判。

        不管是現(xiàn)實中的馬克斯還是他的第二人格——集中營里的囚犯孟德爾,兩者都因大屠殺而造成身份的迷失,大屠殺是猶太人身份認(rèn)同不可忽視的因素。

        二 后大屠殺語境中的倫理困境與身份混亂

        自1970 年聯(lián)邦德國總理勃蘭特在華沙猶太人紀(jì)念碑前的“千年一跪”開啟70年代德國全社會對二戰(zhàn)的公開討論與反思以來,“德國人把國家的榮譽、德國人的尊嚴(yán)與納粹帝國分開,與希特勒分開?!聡鴱膰以椎狡胀ò傩眨紤延袣v史負(fù)罪感,對發(fā)動戰(zhàn)爭都進(jìn)行反思”①李文紅、王建斌:《德國人是如何反思二戰(zhàn)的》,《和平與發(fā)展》2015年第5期。?!犊敾埂分?,多蘿西的德國父親面對亞舍時的懺悔以及馬克斯與妻子佐伊參觀柏林時遇到的懺悔的德國青年,都是二戰(zhàn)后德國人反思納粹罪惡的體現(xiàn),而亞舍與德國女子多蘿西的愛情正發(fā)生于德國人尋求寬恕的轉(zhuǎn)折時期。

        亞舍與曼尼出生于同一個正統(tǒng)派猶太家庭,父母沃辛斯基夫婦希望他們成為猶太拉比。根據(jù)《圣經(jīng)》中的戒律,猶太人需守安息日,在安息日應(yīng)停止工作,禮拜上帝。于是,在這一天,猶太人就會請非猶太人為他們生火。多蘿西就是在安息日為沃辛斯基一家生火的非猶太人的女兒,而亞舍愛上了這個替母親來燒火的燒火女(fire-yekelte)。對于嚴(yán)格遵守猶太傳統(tǒng)的亞舍來說,這一行為無疑是大膽的。他清楚地知道正統(tǒng)派的父母將會堅決反對這一行為,所以他不打算將他和多蘿西的愛情告訴父母。而多蘿西提出要見亞舍的父母,因此,亞舍陷入了兩難的處境,遭到多蘿西的斥責(zé),陷入愧疚與恥辱之中,為自己沒有勇氣告訴父母而恥辱?為愛上了德國女子而恥辱?處于父母與多蘿西的兩難選擇之間,亞舍也不確定自己為什么而恥辱,陷入混亂之中。

        在社區(qū)流言中,亞舍與多蘿西的事還是被沃辛斯基夫婦知道了。當(dāng)塞力克·沃辛斯基得知消息后,他因中風(fēng)而被送進(jìn)醫(yī)院。而在亞舍看來,這只是父親為了阻止他和多蘿西的詭計。面對亞舍對自己過于極端的控告,塞力克在極端的狂怒中要殺了亞舍,而被卷入爭吵的曼尼擊打了他的父親和哥哥,他癲癇發(fā)作,阻止了父親和哥哥的爭吵。面對家庭的不幸,亞舍陷入倫理兩難,是對家庭的不幸感到愧疚還是逃離這一切?是放棄多蘿西還是與她在一起?在愛情與家庭之間,亞舍不知如何抉擇。正如聶珍釗教授所言:“倫理兩難由兩個道德命題構(gòu)成,如果選擇者對它們各自單獨地做出道德判斷,每一個選擇都是正確的,并且每一種選擇都符合普遍道德原則。但是,一旦選擇在二者之間做出一項選擇,就會導(dǎo)致另一項違背倫理,即違背普遍道德原則。”②聶珍釗:《文學(xué)倫理學(xué)批評導(dǎo)論》,第262頁。不管亞舍如何選擇,都會違背另一種倫理,于是,他選擇了逃避。然而愛情的欲望仍然折磨著他,盡管堅守著猶太教的傳統(tǒng)戒律,但亞舍仍然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人性需求。另一邊,當(dāng)亞舍為自己給家庭帶來的傷害而深深自責(zé),與多蘿西分開,但又因思戀而備受煎熬、痛苦憂傷時,他的父母卻只顧堅守猶太原則,而不顧兒子的悲歡,表現(xiàn)出偏執(zhí)的特征。

        亞舍與父母之間的不同立場造成了嚴(yán)重的倫理混亂,導(dǎo)致父母與子女間的正常關(guān)系被破壞。而這一切都在曼尼的眼前上演,他無法平靜地面對父母與哥哥的爭吵,無法無視哥哥的痛苦。曼尼自愿地承擔(dān)起了亞舍的倫理困境,扮演起了拯救者的角色。雅各布森曾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東西。借著罪來到神面前。猶太教有其卡拉馬佐夫的形象?!雹跦oward Jacobson.Roots Schmoots:Journeys among Jews.New York:The Overlook Press,1994:p.29.曼尼就是一個卡拉馬佐夫式的人物形象,希望通過罪來拯救。

        面對哥哥的痛苦以及父母從痛苦中迅速恢復(fù)對哥哥痛苦的冷漠,曼尼開始了對父母的質(zhì)疑。而在另一邊,通過亞舍對多蘿西的愛,曼尼看到了多蘿西作為單獨個體的人性的一面,而不僅僅將其看作標(biāo)簽化的德國人。正如研究者索菲亞·里科蒂利所言:“事實上,亞舍和多蘿西成功地擺脫了‘猶太人’和‘德國人’標(biāo)簽上的刻板印象,這兩種標(biāo)簽對兩個群體的共鳴都有問題,他們只是作為真正的個人相互了解,克服了文化和宗教差異,接受他們存在的矛盾性和他們個性的弱點。”①Sofia Ricottilli. Howard Jacobson’s Kalooki Nights: A Jewish Journey in Pursuit of Loss.Università Ca’Foscari,2012: p.20.可以說,正因為了解到人性的美好與脆弱,正是因為將多蘿西看作一個擺脫了國籍與宗教的人性化的個體,亞舍才會如此痛苦,而不能割舍對多蘿西的愛。而通過對比,曼尼則意識到他的父母是多么缺乏人性、多么刻板。

        亞舍克制不住對多蘿西的想念,又與她重新相見。沃辛斯基夫婦為了阻止他與多蘿西在一起,完全喪失了理性。亞舍被父母當(dāng)作精神病人送進(jìn)醫(yī)院治療,沃辛斯基夫婦的一系列極端的行為破壞了他們與亞舍和曼尼之間正常的倫理秩序,導(dǎo)致了他們的倫理混亂。而這一切又與他們對自己的身份認(rèn)同觀念密切相關(guān),沃辛斯基夫婦始終堅持不寬恕的猶太人身份,對德國人采取永不寬恕的態(tài)度。

        亞舍既想遵循父母的教導(dǎo),堅守猶太人的身份,又想成為多蘿西的愛人,在他的倫理判斷中,選擇任何一種身份都會違背與另一方之間的倫理,所以在倫理身份的混亂中,他陷入了倫理兩難。而處于父母與哥哥斗爭中的曼尼,則更是不知如何選擇。他既是父親的兒子,又是哥哥的弟弟,哥哥與父母之間的倫理混亂,也造成了他的倫理困境。如何抉擇,最終也變成了他對自身身份的拷問。

        三 記憶與遺忘:猶太性反思與身份認(rèn)同

        如何面對德國人的懺悔,如何在民族傳統(tǒng)與21世紀(jì)多元文化語境之下做一個猶太人?現(xiàn)實中馬克斯的身份迷失、孟德爾在集中營里的倫理困境與亞舍在戰(zhàn)后所面對的倫理困境,都是猶太人應(yīng)該以什么樣的身份面對納粹大屠殺的反映。記憶與遺忘代表了兩種不同的處理方式,表現(xiàn)了猶太人的不同身份選擇。絕不遺忘與徹底遺忘是正確的處理方式嗎?

        在小說中,馬克斯回憶起小時候父親總是以諷刺的口吻稱沃辛斯基夫婦為虔誠而過時的猶太教徒(Frummers),認(rèn)為像沃辛斯基一家那樣相信猶太教是瘋狂的行為。沃辛斯基一家是街區(qū)令人憎惡的瘋子。當(dāng)沃辛斯基一家的爭吵驚醒了街區(qū)的猶太人,父親感到寬慰,看到了猶太人走出原始落后愚昧的桎梏的曙光。而多蘿西的存在,對沃辛斯基一家具有解放的意義。當(dāng)多蘿西第一次遇見亞舍時,她就感到亞舍是一個需要解放的人。多蘿西從未要亞舍改變他的信仰,而是虔誠地學(xué)習(xí)希伯來語,了解猶太文化,尊重猶太信仰,是沃辛斯基夫婦未曾給她一個機會,是他們關(guān)上了和解的大門。曼尼也同樣看待多蘿西,“她是他們的解脫。與寬恕無關(guān)。與德國人和解無關(guān)。甚至不是關(guān)于她,而是關(guān)于他們”②Howard Jacobson.Kalooki Nights.New York:Simon&Schuster,2007:p.418.。古老的猶太性在吞噬著他們的人性,他們不是傷害了多蘿西,而是傷害了自己。亞舍的痛苦,沃辛斯基夫婦的無情,促使曼尼用煤氣毒死了父母,而這一切歸因于他們對猶太教瘋狂的信仰,體現(xiàn)了雅各布森在后大屠殺的語境下對猶太性的反思。

        在小說中,雅各布森戲劇性地設(shè)計了沃辛斯基一家的悲劇與馬克斯父親的死亡幾乎同時發(fā)生的情節(jié)。正統(tǒng)派極端地維持傳統(tǒng)的行為造成了自身的悲劇,但馬克斯的父親選擇忘記猶太傳統(tǒng),對大屠殺保持沉默,規(guī)避自己的猶太身份就是在新時代生存的正確道路嗎?

        馬克斯的父親杰克是一個無神論者,有很多無神論及共產(chǎn)主義者朋友,經(jīng)常參加維護(hù)人權(quán)的社會活動。他不允許妻子去猶太會堂,不允許馬克斯談?wù)撆c猶太人相關(guān)的事,甚至沒有給馬克斯舉行猶太成人禮。但馬克斯的母親諾拉以另一種形式補償了馬克斯缺失的猶太成人禮。得知諾拉的行為后,杰克陷入對自己剝奪馬克斯做猶太人的權(quán)利的反思中,也陷入對自己規(guī)避猶太身份的行為的反思中。小說中敘述到,在此之后,杰克就病了,被自己所做的一切所吞噬,“猶太人,猶太人,猶太人——他厭倦了這一切。這就像是一種疾病,他以為他戰(zhàn)勝了疾病卻突然又咬在他的骨頭上”①Howard Jacobson.Kalooki Nights.New York:Simon&Schuster,2007:p.128.,他失去了繼續(xù)戰(zhàn)斗的力氣,他的做一個新猶太人的愿望失敗了。而這一失敗以他的葬禮得到最直接證明。小說中的杰克代表了戰(zhàn)后英國猶太人想要融入新生活的努力,他們規(guī)避自己猶太身份的行為,不是麻木,而是努力生活的證明。但正如英國猶太史專家托尼·庫什鈉曾說:“英國社會……未能給積極的盎格魯——猶太人身份提供健康的存在環(huán)境。”②轉(zhuǎn)引自David Brauner. Post-War Jewish Fiction: Ambivalence, Self-Explanation and Transatlantic Connections.Basing?stoke:Palgrave,2001:p.20.小說中杰克以及像他一樣想要融入英國社會的猶太人的失敗,正是這一時代文化環(huán)境的反映。

        杰克探尋新身份的失敗延續(xù)到馬克斯對自己身份認(rèn)同的矛盾。他既否認(rèn)自己是一個猶太人,卻也在一次次的否認(rèn)中證明著自己的猶太身份。小說中馬克斯在集中營里的第二人格孟德爾迷失在受害者的身份與科赫的情人這一倫理困境,他希望通過這種受虐的愛欲來證明自己在泯滅人性的集中營的存在意義。但科赫是一個傳統(tǒng)的人,注定讓他失望,“這是歷史事實。另一個德國人使另一個猶太人失望了”③Howard Jacobson.Kalooki Nights.New York:Simon&Schuster,2007:p.166.。孟德爾的希望本身就違背了迫害者與受害者之間的倫理,注定會失敗。而他最終也意識到在納粹迫害這一語境下,忘記自己的猶太受害者的身份才是一種價值喪失。孟德爾最終對自己的身份認(rèn)同是現(xiàn)實中馬克斯對大屠殺態(tài)度轉(zhuǎn)變的一種投射。馬克斯并沒有像他的父親那樣逃避大屠殺,馬克斯記住大屠殺的行為是對父親規(guī)避猶太身份的一種否定,證明父親的選擇是錯誤的。然而,當(dāng)在柏林遇到懺悔的德國青年時,他陷入寬恕與不寬恕的困境,他不想讓德國人就這么輕易地從集體罪責(zé)的愧疚中走出來,但也不是永不寬恕。馬克斯總是處于這種模棱兩可的身份認(rèn)同之中,想做一個非猶太人又處處證明自己是一個猶太人。

        馬克斯對身份模棱兩可的態(tài)度,最終通過曼尼得到解決。當(dāng)曼尼忍受不了亞舍的痛、父母的無情,最終用煤氣毒死父母,而自己住進(jìn)監(jiān)獄后,小說敘述道,曼尼經(jīng)過獄中監(jiān)禁,已經(jīng)出獄七年,在父母與哥哥都已不在人世的狀態(tài)下,與造成父母和哥哥沖突的德國女子多蘿西生活在了一起。小說意味深長地展現(xiàn)了曼尼像一個猶太拉比一樣,教想要成為猶太人的愛爾蘭人艾克意第緒語的場景。曼尼的父母對猶太教的堅守與他的哥哥對一個德國女子的愛在他的身上融為一體,并存不悖,他實現(xiàn)了堅守猶太信仰與寬恕德國人的統(tǒng)一,成了一個新猶太人。而馬克斯從曼尼身上看到了該如何做一個新猶太人。正如有學(xué)者所言:“通過痛苦的自我解釋過程,馬克斯終于能夠接受并原諒自己生活和身份的矛盾。”④Sofia Ricottilli. Howard Jacobson’s Kalooki Nights: A Jewish Journey in Pursuit of Loss.Università Ca’Foscari,2012: p.21.

        通過沃辛斯基一家的悲劇,雅各布森實現(xiàn)了對戰(zhàn)后猶太人與德國人關(guān)系的思考,大屠殺已經(jīng)成為猶太人與德國人的一種文化記憶,對戰(zhàn)后德國人的寬恕并不妨礙做一個正統(tǒng)的猶太人。雅各布森的觀點與阿皮亞有根的世界主義不謀而合,阿皮亞認(rèn)為一個真正的世界主義者,應(yīng)該實現(xiàn)“區(qū)域性忠誠與普世性道德”的統(tǒng)一。⑤[美]阿皮亞:《世界主義:陌生人世界里的道德規(guī)范》,苗華建譯,中央編譯出版社,2012年,第9~11頁。曼尼出獄后在堅守猶太傳統(tǒng)的基礎(chǔ)上對德國人的寬容,對想成為猶太人的愛爾蘭人的接受,正是一種有根的世界主義者的體現(xiàn)。在后大屠殺的語境中,猶太人只有成為一個有根的世界主義者,才能走出歷史的困境,面向新的未來。

        結(jié) 語

        大屠殺已經(jīng)成為猶太人共有的文化記憶,深刻影響著戰(zhàn)后猶太人對自我的身份認(rèn)同。在小說呈現(xiàn)的兩組倫理困境中,都體現(xiàn)了人性與獸性、個體愛欲與集體榮譽之間的倫理困境。所不同的是,在大屠殺的語境中,納粹對猶太人所犯下的罪惡不允許猶太人對德國迫害者保有愛意,這是一種恥辱,一種背叛,所以即使內(nèi)心有難以控制的愛欲,納粹所犯下的罪惡仍需猶太人銘記,不能抹除。銘記是對遺忘態(tài)度的反駁。但銘記并不意味著不寬恕。在后大屠殺的時代,猶太人與德國人之間的倫理困境仍然存在,面對懺悔的德國后裔,極端的不寬恕態(tài)度只會導(dǎo)致猶太人自身的悲劇,只有在堅守猶太信仰的基礎(chǔ)上以寬容的態(tài)度面對創(chuàng)傷的歷史,才能使猶太人走出歷史的困境,融入新的時代。對大屠殺的探討,實質(zhì)上是對猶太人如何在不同境遇建構(gòu)自身身份的探討,從集中營里的身份迷失到后大屠殺時代的身份混亂再到最終悲劇之后的有根的世界主義者,馬克斯在矛盾的身份處境中最終實現(xiàn)了自我的身份認(rèn)同。在21 世紀(jì),當(dāng)代猶太人應(yīng)該以怎樣的一種身份處理歷史,面對未來,雅各布森為我們呈現(xiàn)了這種困境,也在積極地尋找解決之路。如何面對歷史創(chuàng)傷是一個永恒的話題,仍值得深思。

        猜你喜歡
        曼尼多蘿西馬克斯
        小老鼠馬克斯在城里
        小屁孩日記
        發(fā)現(xiàn)作家多蘿西·華茲華斯
        小屁孩日記
        家教世界(2019年1期)2019-02-16 06:08:14
        小屁孩日記
        家教世界(2018年31期)2018-11-28 09:32:30
        奎妮·多蘿西·利維斯文學(xué)批評國內(nèi)外研究綜述
        短篇小說(2014年11期)2014-02-27 08:32:43
        破門而入
        馬克斯的家
        答案
        慷慨愛心留下的遺產(chǎn)
        慈善(2004年5期)2004-09-22 08:44:58
        虎白m粉嫩小在线播放| 国产av天堂亚洲国产av麻豆| 国产超碰人人爽人人做人人添| 久久久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丰满少妇人妻无码专区| 毛片无码国产| 少妇被躁爽到高潮无码文|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最新AV在线播放不卡| 免费国产99久久久香蕉| AⅤ无码精品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成人擦边| 偷拍女厕尿尿在线免费看| 成年女人午夜特黄特色毛片免 | 九九久久自然熟的香蕉图片| 越猛烈欧美xx00动态图| 国产av国片精品| 国产亚洲欧洲AⅤ综合一区| 国模一区二区三区白浆| 中文字幕视频一区懂色| av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国产av一级片在线观看| 精品精品国产自在97香蕉| 农村欧美丰满熟妇xxxx| 亚洲av无码片在线观看| 最新亚洲无码网站|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乱码| 日本女优激情四射中文字幕| 国产一品二品三品精品在线| 男人扒开女人双腿猛进视频| 北条麻妃国产九九九精品视频| 亚洲人成网7777777国产| 国产精品福利小视频| AV中文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中文字幕有码久久高清| 精品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 在线无码精品秘 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毛片| 久久黄色视频| 免费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