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婷婷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的《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提出:“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要堅持立德樹人,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yǎng)全過程,貫穿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眲趧咏逃呀洺蔀樾聲r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勞動是一種鍛煉,勞動是一種美德,勞動是一種修養(yǎng)。在幼兒園教育中,勞動教育應以幼兒的生活為基點,多領域多學科融合,家、園、社組成全方位勞動教育時空,形成“全環(huán)境育人”勞動教育新樣態(tài),幫助幼兒樹立勞動意識,體驗勞動的快樂。
一是以勞動實踐為依托,確立課程目標。幼兒的勞動更傾向融于生活的自我服務勞動、服務于班級的勞動體驗、感受豐富多樣的勞動生活體驗、學習等。如小班《小手和小腳》、中班《生活的小主人》和大班《勞動最光榮》的主題活動,我園巧妙地將勞動教育滲透在幼兒一日生活中,圍繞“源自生活、通過生活、回到生活”,形成課程目標:尊重興趣、基于經驗、自主選擇、著眼發(fā)展、助力研究。
二是以勞動教育為核心,搭建課程架構。幼兒園從幼兒的年齡特點出發(fā),以生活“自然滲透”式勞動教育課程為核心,整合環(huán)境資源、家庭資源,拓展勞動教育內容,豐富勞動教育形式,師幼共構“自然滲透”式勞動課程途徑與內容架構:勞動基礎課程、勞動創(chuàng)意課程、種養(yǎng)殖勞作課程、主題式融合課程。
三是以勞動環(huán)境為基地,促進課程優(yōu)化。有力的環(huán)境能夠支撐、保障幼兒的勞動課程的實施。打造一花一木一室一角的環(huán)境,讓幼兒在無聲和有聲的環(huán)境中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如:創(chuàng)設“會說話的墻面”,記錄幼兒和教師共同打造的勞動成果。利用零散時間,讓幼兒學唱勞動兒歌、觀察我們城市中最美勞動者等,在一日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他們的勞動意識。
四是以勞動管理為抓手,構建課程評價。在幼兒園勞動教育中,我園將過程性和總結性的評價相結合,對幼兒平時的勞動表現進行游戲化的檢驗。探索和創(chuàng)新勞動教育評價,在班級內建立“幼兒勞動清單”,與幼兒約定“每日勞動打卡”,將勞動滲透到幼兒日常生活活動中。
一是注重基地特色建設,延伸教育視野。滲透于一日生活環(huán)節(jié)的勞動基礎課程,引導幼兒在生活中不斷積累自我服務的基本技能,為集體勞動而服務的自服務性勞動。小班進行自我服務活動,中班進行班級服務活動,大班進行集體服務活動,教師們精細研磨每一次活動,每個活動有目標、有計劃、有評價。源自生活、通過生活、回到生活,幼兒的勞動技能繼而習得,這為幼兒自信、從容地生活奠定了基礎。
二是選擇創(chuàng)意活動形式,提升教育品位。我園創(chuàng)造出多樣化、特色化、常態(tài)化的幼兒勞動體驗課程。教師創(chuàng)設貼近生活的活動,如“衛(wèi)生流動紅旗進我班”“我是值日生”等,讓幼兒從生活中體會勞動的光榮和意義,進而養(yǎng)成勞動思想,在實踐中,教師通過活動使幼兒體會勞動的價值和意義。創(chuàng)設烘焙區(qū)、木工坊等,幼兒們在烘焙區(qū)烤蛋撻、做比薩、磨豆?jié){等,開啟幼兒園里的煙火氣,幼兒也在活動的過程中養(yǎng)殖積累了制作的經驗。
三是加強專題活動探究,確保教育價值。我園以班級植物角、園區(qū)種植園為媒介開展種養(yǎng)殖勞作課程。開展“我給小苗松松土、除除草、澆澆水”等活動,讓幼兒尊重自然、敬畏生命。通過養(yǎng)殖勞作課程的開展,激發(fā)幼兒探索動物的生長特點,發(fā)現動物生長的奧妙,體驗養(yǎng)殖的樂趣。我們用課程的理念建構和推進種養(yǎng)殖教育,不僅能夠幫助幼兒了解種植和養(yǎng)殖的基本知識,還能夠培養(yǎng)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對大自然的敬畏之心。通過探究和實踐,讓幼兒在親身經歷中學習,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觀察力、耐心和責任感。這樣的教育方式,不僅能夠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還能夠促進他們的全面發(fā)展。
四是注重多元活動體驗,豐富教育內涵。勞動教育不是單獨存在的,具有融合性,它隱藏在幼兒園里的各種大型節(jié)日活動、游戲活動、主題課程和傳統(tǒng)節(jié)日中。如幼兒在制作月餅中感受中秋節(jié)的韻味,在粽子里了解端午節(jié)的由來、在臘八蒜里品味年味。在每次活動中,幼兒既是活動的參與者,又是活動的設計者、籌建者、整理者,將勞動自然滲透,不露痕跡地植入其中,讓幼兒在充分感受和體驗作為活動主人的自豪感的同時,獲得多元的發(fā)展。
五是注重活動專家引領,明確教育方向。這是我們一直以來的重要策略。我們深知,只有借助名師專家的力量,才能夠確保我園勞動課程的發(fā)展方向是正確而有力的。因此,我們積極與專家進行交流和溝通,尋求他們的幫助和引領。通過專家的指導和論證,我園的勞動課程體系得到了全面、專業(yè)、精準的指導和幫助,確保的教育方向更加明確、科學、有效。
六是加強家園共育,回歸教育初心。家長是家庭教育的施教者,走出誤區(qū),樹立新的家教觀念,是開展勞動教育的關鍵。讓家庭勞動計劃變?yōu)槌B(tài),讓常態(tài)變?yōu)榱晳T,讓幼兒在生活和勞動教育中逐步提高實踐能力、社會責任和創(chuàng)新精神等綜合素養(yǎng)。如:“我的家里最干凈”“我是媽媽的小幫手”等活動將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幼兒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勞動小任務”中親力親為。
一是創(chuàng)編教育指南,讓勞動教育成果落地。通過實踐研究,結合各班級勞動教育活動的開展,我園形成了大、中、小班勞動啟蒙教育指南,結合“十三五”課題《幼兒習慣養(yǎng)成的游戲化園本課程開發(fā)與實踐研究》,形成了“幼兒習慣養(yǎng)成的游戲化園本課程”,30余首朗朗上口的小兒歌將自我服務意識滲透于一日生活中,課程基于幼兒,可操性強,使今后勞動教育活動的開展有了一個明確的指引,使新教師的入門有了一個成熟的抓手,有助于勞動教育的深入推進。
二是啟蒙“居家勞動”,讓勞動教育問題歸檔。教師通過錄制勞動視頻的方式指導幼兒勞動,并在教研過程中及時發(fā)現問題并提出解決措施。經過不斷的改進和創(chuàng)新,我們已經成功在“幼兒居家勞動啟蒙”公眾號發(fā)表了五十余篇相關文章。這些文章為幼兒提供了自主學習的機會,同時也促進了教師在集體教研中的成長。
三是實施課程立項,讓勞動教育目標明晰。2023年,我們申報的學前教育研究課題《幼兒勞動啟蒙教育游戲性的探索與實踐》成功獲得了山東省學前教育學會的立項,這是一項極具意義的研究項目。目前,我們正積極地開展相關研究工作,力圖為幼兒勞動啟蒙教育提供更加專業(yè)化、游戲化、趣味化的實踐經驗。
未來,我園將繼續(xù)深化“勞動教育課程”的研究,加強對課程的深入研究,讓課程更加系統(tǒng)化、專業(yè)化,更加具有指導意義和可操作性。加強教師的理論培養(yǎng),將實踐操作中得出的經驗及時歸納總結,上升理論高度,以便獲取更多的教育成果。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教學模式還需要完善,研究還需深入,不少有價值的東西還需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希望在后續(xù)研究中進一步強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