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評價具有導向、鑒定、激勵的作用,合理科學的評價體系,使評價過程成為“學習——對照——調節(jié)——改進——完善”的過程。岑溪市第一小學的“仁美”勞動教育評價遵循評價原則,關注評價的有效性,體現(xiàn)共性,也關心學生的個性;關心結果,更關心過程;注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和積極性,更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態(tài)度和興趣。教師、家長、學生共同參與評價,形成綠色評價體系,不斷激勵學生養(yǎng)成吃苦耐勞的品質,在勞動中體會創(chuàng)造的快樂。
關鍵詞:“仁美”評價;途徑;活力
中圖分類號:G40-0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3)46-0015-04
2019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2019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又發(fā)布了《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這兩個重要文件,都明確要求中小學重視勞動教育。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勞動教育成為“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yǎng)的教育體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yǎng)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評價具有導向、鑒定、激勵的作用,每一門學科有了科學全面的評價機制就會鼓勵學生,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使其投入更大的學習熱情。建構中小學生勞動素養(yǎng)的評價要點,形成學校勞動教育實踐評價的指標,探索中小學勞動教育評價的實踐導引策略,是推進新時期具有中國特色的中小學勞動教育的重要工作。為此學校相關老師經(jīng)過大量的學習、討論、實踐,形成“仁美”勞動教育評價體系,形成學—做—評的勞動教育育人生態(tài),促進學校勞動生動發(fā)展。
一、 開發(fā)多元化勞動課程,讓勞動教育“活”起來
勞動課程是評價的載體,有了評價的載體,勞動教育評價才能“活”起來。學校根據(jù)《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對學校的勞動教育課程再修改完善,立足新時代縣域學生的特點,以學校育人中心目標為追求,依據(jù)小學階段的10個勞動任務群,結合學校的紅領巾爭章活動,設置了“生活小能手”“校園小管家”“田園小農夫”“公益小志愿”“實創(chuàng)小達人”5個類別的勞動課程,每個類別又根據(jù)各學段學業(yè)要求制訂各任務群勞動項目清單,每個領域的勞動在實施時注重螺旋上升。
我們開發(fā)的多元化勞動課程是學校勞動教育實現(xiàn)課程化、規(guī)范化、體系化的關鍵與保障,讓學生、教師、家長一目了然,使勞動教育評價有章可循。教師依托課程“勞動項目清單”有目的、有計劃地上好每周一節(jié)的勞動課,傳授勞動技能,并且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勞動,如“長壽菜·豆腐釀”探索之旅項目式勞動主題教育活動、“春節(jié)習俗探秘之旅”等課程的開設按照年齡段的不同設計不同的內容,注重螺旋上升,讓學生在體驗中充分感受到勞動的快樂,也讓學校的勞動教育評價鮮活起來。
二、 實施“仁美”勞動評價,讓勞動教育“跑”起來
結合學?!叭蕫邸ず蜆贰钡霓k學理念,構建了“仁美”勞動教育評價體系,以四大途徑,推動勞動教育評價發(fā)展,讓勞動教育“跑”起來。
(一)構建“仁美”評價體系,導引勞動教育健康發(fā)展
“仁美”勞動教育評價體系圍繞“一核心”,體現(xiàn)評價的“五維度”“五主體”,以“五方式”的評價實現(xiàn)勞動教育評價的良性循環(huán),促使勞動教育更加規(guī)范、健康地發(fā)展(圖1)。
一核心:以培養(yǎng)學生勞動素養(yǎng)為核心。
五維度:從“勞動觀念”“勞動態(tài)度”“勞動技能”“勞動習慣”“勞動創(chuàng)新”五個維度擬定學校勞動教育評價標準,指向新時代勞動教育思想內涵(圖2)。
五主體:從“學生”“同伴”“家長”“教師”“學?!蔽鍌€層面架構,較為客觀全面地評價學生的勞動素養(yǎng)。評價注重過程評價、著力增值評價,體現(xiàn)過程性與結果性的統(tǒng)一。
五方式:
1. 一周勞動大盤點
“一周勞動大盤點”是引導學生記錄一周內自己完成的五類勞動課程的勞動項目,同時秀一秀勞動過程、成果,寫一寫勞動感受等,提高學生勞動體驗。并分別由自己、同學、家長、老師對本周的勞動進行星級評價,從“五維度”綜合評價學生的勞動素養(yǎng)。
2. 勞動勛章評比
為了讓我們的勞動評價更富有激勵性,我們開設“生活小能手”“田園小農夫”“校園小管家”“公益小志愿”“實創(chuàng)小達人”5個勞動榮譽勛章評比,每類評比獲得25顆星以上得相應的勞動勛章一枚。
3. “仁美”勞動教育評價手冊
《“仁美”勞動教育評價手冊》包含了:一至六年級的“一周勞動大盤點”的積星榜、一至六年級的勛章記錄榜、各學期勞動總評價表。是一到六年級學生勞動教育的成長記錄,旨在發(fā)揮勞動教育評價引領作用,通過勞動教育過程監(jiān)測與紀實評價,發(fā)揮評價的育人導向和反饋改進功能。
4. “仁美”樹勞動評價
在評價手冊設計“仁美”樹,堅持每天完成“一周勞動大盤點”各項勞動任務,勞動效果好,勞動態(tài)度好,認真做好記錄,每獲得12顆星可為自己添上綠色“仁美”樹葉一片,集完3片綠色“仁美”樹葉,獎黃色“仁美”樹葉一片,集完3片黃色“仁美”樹葉獎紅色“仁美”樹葉一片,同時獲得勞動勛章一枚,“仁美”樹勞動評價達到以固化展示,以情境激趣。
5. 仁愛少年評選
學期結束,獲得7枚勞動勛章的同學可以參加學校仁愛少年的評選,將勞動教育納入學校的德育評價體系。
學校堅持實施“勞動盤點積星——仁美樹葉——勞動勛章——仁愛少年”這樣多方式、進階式的評價,大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熱愛勞動的內驅力,不斷激發(fā)學生向更高目標努力的欲望,指引著學校勞動教育評價的改革與發(fā)展。
(二)四大途徑,推動勞動教育與評價縱深發(fā)展
基地是勞動教育實踐及評價的保障,學校致力于校內校外的勞動基地建設,打造勞動教育實施的實踐場域,為學校勞動評價提供載體。
1. 用好兩大基地保實施
(1)用好校園勞動實踐基地。一是以種植勞動為主體的“童耕中心”,即班級里的“微耕園”和校園里的“童植園”,由學生承擔種植管理職責;二是以智慧創(chuàng)造為主體的“童創(chuàng)中心”,即手工創(chuàng)作、童創(chuàng)編程、機器人考級三個中心,發(fā)展學生勞動創(chuàng)新能力;三是以校園志愿服務為中心的“童愛中心”,即設立文明崗哨、校園巡視等志愿服務崗,培養(yǎng)服務他人的品質。
(2)用好校外勞動實踐基地。一是發(fā)動家長力量,充分利用陽臺、廚房以及自家種養(yǎng)地等,作為學生家庭勞動的實踐基地;二是發(fā)展校外勞動基地,如:軟枝油茶園、火龍果基地、敬老院等,多方整合勞動資源,為學校勞動教育評價實施提供有力保障。2022年12月,學校組織學生到廣西中小學勞動教育實踐基地——百裕公司開展研學活動,學生在基地澆菜、縫制布袋、參觀校服制作車間,體驗農業(yè)生產(chǎn)、現(xiàn)代生產(chǎn)技術,增進對自然、社會的認識,促進學生勞動素養(yǎng)發(fā)展。
2. 抓實三個課堂豐載體
學校有計劃地開展豐富多彩的勞動教育活動,豐富勞動教育評價載體,促進學生勞動素養(yǎng)的提升。一是聚焦第一課堂。學校切實承擔勞動教育主體責任,每周開設一節(jié)的勞動課。教師以授課—實踐—展示—評價的方式,扎實上好勞動課,傳授勞動技能,落實評價,每學年,學校以勞動抽測和勞動競技比賽檢驗成效;二是拓展第二課堂。利用課后服務時間,開設手工創(chuàng)作、童創(chuàng)編程、科技制作、能工巧匠面對面等社團課,拓展勞動教育課堂;三是豐富第三課堂。組織實施好勞動周、研學等走向社會的活動,如:四探秘活動,即中醫(yī)藥探秘之旅、戲曲探秘之旅、春節(jié)習俗探秘之旅、豆腐釀探秘之旅,春種、秋收主題勞動等,設計勞動實踐評價標準,有計劃地組織學生走向社會,了解先進的生產(chǎn)技術或進行勞動鍛煉。同時每年開展紅領巾志愿服務活動,走出社會服務他人,提升學生勞動品格。
3. 聯(lián)頻家校社架共評橋梁
通過勞動課的開設,家務勞動課外作業(yè)的布置,勞動主題實踐活動的開展,聯(lián)起家長、教師、學生,以及基地工作人員對學生進行評價,架起家校社共育共評的橋梁。
三、 精耕細作,激燃勞動教育活力
新時代勞動教育評價激燃勞動教育活力,學校開展“仁美”勞動教育評價一年來,學校師生和樂成長,學校更顯朝氣與活力。學生勞動參與率達100%,學生的生活技能、自理能力、生存技能、勞動習慣、勞動情感得以提高與養(yǎng)成,力所能及做班務、做家務已成自然。
勞動教育也促進學校內涵發(fā)展,提升學校整體育人水平。近年來學校的勞動教育實踐活動得到梧州日報、岑溪日報等新聞網(wǎng)站關注報道,2022年學校入選廣西深化新時代勞動教育評價改革第一批試點校稱號,“鳳韻”戲迷社入選自治區(qū)“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特色學生社團”選樹活動。
四、 結論
勞動,是教育的初心;勞動,是遠航的動力;勞動,是溫暖的底色;勞動,是奮斗的力量。未來,學校將繼續(xù)開創(chuàng)勞動教育評價的獨特育人方式,穩(wěn)健推進新時期具有中國特色的學校勞動教育,創(chuàng)造勞動教育的美好明天。
參考文獻:
[1]張軍瑾.小學勞動教育課程的建設與實施[J].上海課程教學研究,2019(9):6-11.
[2]劉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框架下勞動教育模式的建構[J].新課程研究,2019(6):70-71.
[3]馬玲玲.基于CIPP模型構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指標體系[J].教學與管理,2020(9):115.
[4]龔春燕,廖輝,梅永鮮.新時代中小學勞動素養(yǎng)評價的歷史邏輯與體系構建[J].勞動教育評論,2020(2):42-54.
[5]劉茂祥.基于實踐導引的中小學勞動教育評價研究[J].教育科學研究,2020(2):18-23.
基金項目:文章系廣西教育科學“十四五”規(guī)劃2022年度教育評價改革專項課題《構建“仁美”勞動教育評價體系的研究》(課題編號:2022ZJY710)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劉曉(1978~),女,漢族,廣西岑溪人,岑溪市第一小學,研究方向:勞動教育、語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