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州市花都區(qū)獅嶺鎮(zhèn)前進小學 蘇華麗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提出了“踐行學思結合,用創(chuàng)為本的英語學習活動觀”的課程理念。本文結合教育學科學出版社《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 7“We will go by train”的對話教學案例,探討小學英語對話類語篇教學中如何有效踐行英語學習活動觀的教學理念。
在開展語篇研讀后,教師提煉了該對話的主題為“Travel plan for the holiday”。教師將設計學習理解類活動梳理該對話主題的內容大意,設計運用實踐類活動鞏固內化主題核心語言,最后借助遷移創(chuàng)新類活動進行主題表達輸出,升華主題,所有活動的設計將緊緊圍繞主題意義的探究,踐行英語學習活動觀。
在學習理解類活動中,教師要把握感知與注意、獲取與梳理、概括與整合等基于對話語篇的學習活動要求。在這一層次的活動設計中,學生圍繞主題詞進行主題詞匯、插圖預覽、Free talk 等形式激活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再引導學生通過問題驅動獲取與梳理文本內容;借助思維導圖的創(chuàng)設概括與整合該主題對話的框架結構及核心語言。
活動一:預覽插圖,預測主題情境。在本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呈現該課的課文插圖,引導學生關注圖片中人物、表情、色彩搭配,以及場景布局等傳遞的意義,這些也是構成對話主題意義的必要成分。通過提問引導學生看圖猜測,聯系學生實際生活,預測本課時主題情境。
活動二:問題驅動,整體感知對話信息。獲取與梳理類活動是指學生整體理解文本的活動,是學生獲取文本表層信息的首要環(huán)節(jié),該階段中,教師以問題驅動、幫助學生聚焦語篇整體,獲取與主題相關的信息,初步梳理并理解整個語篇,建構新知識結構。在本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引導學生初看對話視頻,以問題“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啟發(fā)學生思考,引導學生整體感知對話信息并回答,聚焦本課主題。
活動三:創(chuàng)作思維導圖,概括對話核心內容。概括與整合類活動是指幫助學生理解文本細節(jié)信息的活動、通過提取、概括和整合文本中的信息,形成結構化知識。本環(huán)節(jié)教師通過活動二探究出的主題,引導學生多種形式朗讀課文,熟讀課文后借助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在小組合作中提取指向主題意義探討的相關要素:where,who,when,how,what,然后概括對話核心內容,借助圖表輔助學生記錄文本內容,形成清晰的知識結構。
關于應用實踐類活動,教師要把握描述與闡釋、分析與判斷、內化與運用等深入語篇的學習活動的要求。在此環(huán)節(jié),教師圍繞主題意義引導學生運用新學的語篇結構和語言表達開展描述、分析等活動,以深入理解對話,內化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鞏固新的知識結構,促進知識向能力的轉化。
活動四:描述計劃,鞏固結構化知識。本環(huán)節(jié)將引導學生利用活動三創(chuàng)作的思維導圖去描述旅行計劃,為了幫助學生在情境中靈活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教師引導學生借助概括出的對話信息,引導學生思考描述旅行計劃的時態(tài)。
活動五:角色代入,內化語言知識。對話文本的一般特點是由多個角色之間就某一話題進行問答交流,本課對話也是由Janet 和Xiaoling 就旅游計劃的幾個要素詢問,文本結構清晰。教師利用角色扮演活動引導學生角色代入重點關注提問,開展追問分析的活動,促進學生對文本脈絡的進一步內化。這次的應用,要求學生要有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通過小組討論,進一步內化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加深對文化意涵的理解,促進知識向能力的轉化。
關于遷移創(chuàng)新類活動,教師要把握推理與論證、批判與評價、想象與創(chuàng)造等,超越對話的學習活動要求,本階段活動旨在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深化主題意義,促進能力向素養(yǎng)的轉化。
活動六:創(chuàng)造想象,遷移創(chuàng)新,升華主題。在遷移創(chuàng)新類活動中,引導學生結合本校周四的School trip活動,嘗試在新的情景中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并逐步形成新的價值判斷。教師先制作一個游玩視頻,引導學生概括樂園的活動,引導學生提前做好規(guī)劃才能玩到自己喜歡的游戲項目,通過情境的鋪墊激發(fā)學生表達的欲望,學生對于自己的計劃暢所欲言,升華本課主題。
英語學習活動觀下的小學英語對話教學,經過“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chuàng)新”,不僅能幫助學生建構語言知識,而且能發(fā)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思維品質,促進正確價值觀的形成,達成核心素養(yǎng)的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