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深圳市寶安區(qū)沙溪小學 劉 鵬
在校園管理中,安全始終是學校發(fā)展的基礎底線,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斷完善配套的校園安全管理機制與實施細則。學校在增強學生的安全知識教育的同時,還要關注師生學習、生活的各項細節(jié),將校園中潛在的風險排除,使校園安全事件由應對轉(zhuǎn)化為預防,推動平安幸福校園的創(chuàng)建。
1.及時更新完善校園安全管理實施細則,建立完善的疫情后學校安全管理機制,為全校廣大師生的生命安全保駕護航。
2.完善后疫情時期的安全管理防范實施細則。 疫情時期的防控措施顯然已經(jīng)不適合后疫情時期的校園安全管理,學校應該依據(jù)現(xiàn)狀制定更詳細的安全管理制度。
3.建立安全責任制。 針對各類的安全隱患,應急預案要詳盡、完善,專項安全隱患盡可能明確第一責任人。全體師生在學期開始和結(jié)束時簽訂規(guī)范的《安全責任承諾書》。校園安全管理制度越細致、越完善、越全面,校園安全管理工作也容易開展。
4.學校安全責任到人。 班主任是班級日常安全和常規(guī)管理的直接負責人。全體科任教師負責自己課堂的安全管理,最基礎的底線是教學過程中保證學生安全;同時負責早、中、晚學生進校和放學的校園正常秩序和安全管理,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的安全保障組。
5.定期排查校園安全隱患。 學校要建立完善、自上而下、系統(tǒng)的巡查制度和定期、不定時排查校園安全隱患制度。小型的安全隱患排查每周由各班負責人進行對負責區(qū)域自查,大型排查定時每個月進行一次,負責人員及時上報排查情況。
進入后疫情時期,全體師生的神經(jīng)突然放松下來,但是安全這根弦對于學校來說必須時刻緊繃,校園安全管理不局限于防疫,其他多發(fā)的安全事件的防范意識也應當在此契機下得到增強。
1.開展教師安全知識素養(yǎng)教育。專業(yè)知識豐富且安全知識儲備扎實的教師才能被稱為真正合格的教師;他們能夠及時應對、處理各種遇到的特殊情況,在日常教育教學過程中教會學生相關自救、自我防護的知識,多方位提升學生應對安全風險的能力。
2.增設系統(tǒng)、規(guī)范的安全教育課程。 小學校園應專門開設安全教育課程,系統(tǒng)地教授學生安全防范知識,使他們真正掌握在生活中需要的自我保護、自我救助知識,從而幫助學生樹立安全意識。
3.全方位開展各項安全專題和安全活動。每學期可以開展“安全知識周”活動,這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安全自護自救意識。針對某個安全隱患,可以開展系統(tǒng)的、深入的周活動,也可以每天設定一個安全主題,一周安排多個安全教育內(nèi)容,以強化對學生的安全教育。
學生本身就是相對較為弱勢的群體,無論是疫情時期還是后疫情時期,突發(fā)情況難以預料。安全管理始終是學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內(nèi)容,也是構(gòu)建幸福校園生活的重要保障。學校要充分調(diào)動各方資源,在校園內(nèi)形成濃郁的安全知識教育氛圍,從而對學生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1.充分利用校園文化走廊。 學校要整合校園內(nèi)部多種宣傳資源,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力量,將校園活動安全注意事項采用各種形式進行宣傳展示,形成特有的安全知識教育長廊。
2.增加以學生為主體的情景式演練。采用情景劇的形式進行再現(xiàn),給每個學生以警示,能夠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安全的重要性。同時,學校的安全演練預案的細節(jié)補充可以讓學生參與其中,并且讓學生在其中充當傷員,完全參與到安全應急演練的過程中。
3.營造融洽的學習安全知識氛圍。除了枯燥的幻燈片,學校還要利用班會時間組織班級觀看安全知識宣傳相關的小品表演、情景劇、演練視頻等,使學生能夠掌握一定的自護能力和自救知識。
無論在任何時期,校園安全管理機制都應根據(jù)當前情況及時更新。學校要制定嚴格甚至“苛刻”的校園安全事故防范細則,在學生和各類安全隱患之間筑起“高墻”,為學生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