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明清史料中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華文化形象

        2023-12-08 00:00:00彭福榮譚清宣徐軍妮
        民族學刊 2023年11期

        [摘要]中華民族是各民族在長期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的,創(chuàng)造、選擇、賦意和確定承載中華文化意蘊、標志中華民族整體性的中華文化符號與形象,對內(nèi)能夠增強各民族對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的認同,對外能夠展現(xiàn)中華民族的象征符號與形象代表。石砫土司秦良玉在征播平叛、援遼抗清、保境安民中屢建功勛,表現(xiàn)出忠貞智勇等品質(zhì),成為光耀千秋的巾幗英雄,明清史料記載了其人物事功,使其經(jīng)由真實英雄向理想人物的嬗變寫定,成為歷史上標志宣教忠貞護國的文化符號與英雄形象。從秦良玉事功與品質(zhì)的寫定過程可見,史志記錄呈載中華文化意蘊、標志中華民族形象的文化事象與歷史人物,實質(zhì)就是各民族選擇凝練并共享中華文化符號與形象的過程,形成彼此認同的最大公約數(shù),這是奠定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加強中華民族建設(shè)的基礎(chǔ)和前提,有助于各民族增強中華文化認同,具有理論創(chuàng)新和實踐指導意義。

        [關(guān)鍵詞]中華文化符號;中華民族形象;共有共享;秦良玉

        中圖分類號:C9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391(2023)11-0009-11

        千百年來,中華大地上的各民族處理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關(guān)系,形成區(qū)別于其他人們共同體的文化符號與形象,也在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歷史過程和現(xiàn)實場域中,共同開辟祖國疆域、書寫悠久歷史、創(chuàng)造燦爛文化和培育民族精神,根據(jù)一定的編碼規(guī)則和意義框架,創(chuàng)造、選擇和凝練出承載中華文化意蘊、標志中華民族整體性的中華文化符號與形象,是中華文化直觀表現(xiàn)形式和中華民族整體形象代表,是增強“五個認同”、堅定“四個自信”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文化紐帶。結(jié)合石砫土司秦良玉生平事功的歷史記載與文化敘事個案,可見文化書寫與歷史記載就是中華文化符號與形象不斷被人們挖掘、認同和共享的歷史過程和具體方式。秦良玉自幼聰穎好學,有父兄施予的良好教育,成年后嫁作石砫土司馬千乘妻。萬歷二十七年(1599),秦氏自裹糇糧、率領(lǐng)500名“白桿兵”隨夫征播,開啟躍馬疆場的傳奇人生。由于夫死子幼,秦良玉承襲石砫土司職官,至清初壽終,始終處于明王朝江山易主、國家傾覆的危機之中。她參與性質(zhì)各異的征戰(zhàn),功勛卓著,年輕時征播平叛,勇立戰(zhàn)功;中年時北上“援遼”,首功數(shù)千;奢安之亂時解圍成都、收復播州,光復重慶;壯年時萬里勤王;得賜御詩;花甲之年回川防抗義軍,兵敗夔州;晚年時保境安民,試圖抗清,[1]書寫中國女將文化的光彩篇章。明清時期史料載記秦良玉憑借卓著戰(zhàn)功及忠貞智勇,經(jīng)歷從真實歷史人物向完美理想英雄的嬗變,成為傳頌至今的“巾幗英雄”“民族英雄”和“愛國女將”,[2]成為中華民族忠貞智勇的符號表達與形象代表,可見長期的歷史篩選和挖掘書寫,實質(zhì)就是各民族共有共享中華文化符號與形象的歷史過程和客觀事實,開展相關(guān)研究可助力各民族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具有理論創(chuàng)新與實踐指導的研究價值。

        一、明人認同秦良玉忠貞而“微諷”品行

        忠君事國,貞節(jié)事夫,歷來是中華文化的價值理念,也是古代人們倡導踐行的人生模式。因此秦良玉“征播”“平奢”“鎮(zhèn)賊”及“討賊”等忠貞護國之舉被明代史料記載,總體認同其卓著功勛和忠貞護國,但或因地位不顯和明末連年戰(zhàn)火,相對單薄的史料亦委婉批評秦氏的品行瑕疵,可見明人背離忠貞文化觀念和人物事功的揚棄。

        (一)萬歷“平播”

        明代播州土司楊應(yīng)龍“嗜殺雄猜”,悍然起兵對抗明王朝,遭到總督李化龍等統(tǒng)兵鎮(zhèn)壓,史稱“平播之役”。根據(jù)土司軍事征調(diào)制度,石砫土司軍隊奉調(diào)與征。身為石砫土司馬千乘妻,秦良玉率500名“白桿兵”,裹糧自隨,參加平播之役,初顯其軍事才能并建立戰(zhàn)功。

        或因身為女性和未有土司職銜,明代時人史料只是模糊載記秦良玉隨夫平播事。李化龍是“平播之役”的指揮者和親歷者,將相關(guān)奏疏等纂成《平播全書》,簡及秦氏戰(zhàn)績?!冻鯃蠼菀羰琛分赋觯骸昂鲇谡鲁醵找谷鼤r分……乘妻秦氏、報效頭目馬忠、領(lǐng)兵秦邦學等斬獲苗級三顆,生擒壯苗三人。”[3]62《二報捷音疏》稱:“又稱石砫司宣撫馬千乘領(lǐng)兵前往神衛(wèi)壩……十六日行至赤崖,將近土坪,遇賊扎墩雄踞……于官妻秦氏、報效親兵秦日云等斬首五顆,余賊奔逃?!盵3]62另《獎馬千乘》指出:“石柱宣撫司宣撫馬千乘自出師以來,奮勇先登,屢建奇捷,首挫賊鋒等情……此土司中忠義之出類者……其妻秦氏,特加封誥?!盵3]137-189《犒馬千乘》云:“照得石柱宣撫司宣撫馬千乘守御邊城……且妻秦氏隨營報效,功亦可嘉……牌仰本官即將解發(fā)銀花四枝,共重三兩二錢。銀碗四個,共重一十二兩。色緞四匹,共重二十兩。銀牌二面,本官夫妻均分收領(lǐng),以示軍門優(yōu)犒首功之意?!盵3]310總督李化龍反復獎犒石砫土司,強調(diào)宣撫使馬千乘在與師土司中最為忠義,統(tǒng)率的白桿兵“紀律嚴肅。防逆入寇,則枕戈以待時;遇賊沖鋒,則驅(qū)兵以向敵”,“忠情雅負,勇猛著稱”,具有鼓舞斗志的作用。相對而言,秦氏只是土司夫人而“隨營報效”,盡管忠義戰(zhàn)功可嘉,但被掩于丈夫馬千乘的身后。

        (二)天啟“平奢”

        泰昌、天啟年間,明王朝抵御后金軍隊的“援遼”戰(zhàn)事,給四川永寧土司奢崇明及貴州水西土司安邦彥提供了悖逆國家的機會。奢崇明兵圍成都,其婿樊龍竊據(jù)重慶,安邦彥兵困貴陽,造成西南地區(qū)多年浩劫。根據(jù)子幼妻襲的土司承襲制度,秦良玉襲職石砫土司,執(zhí)掌印綬,強烈反對川黔奢安土司的叛亂,忠貞智勇的報國功勛被時人載記。

        《明熹宗實錄》卷16記載:天啟元年(1621)十一月甲子,秦良玉較為詳細地奏報奢崇明重慶叛亂事及其應(yīng)對部署:“永寧奢酋戕殺各官,雄踞渝城,大逆不軌。臣聞怒發(fā)上指,誓不與賊俱生。隨即首創(chuàng)大義,部精兵萬余,自裹行糧,同弟民屏及兄邦屏子翼明、拱明先發(fā)兵四千,卷甲急趨,倍道兼行,潛渡渝城,扎營南坪關(guān)咽喉之地,以扼群賊歸路。伏兵夜襲兩河,砍燒賊船以阻東下。臣親統(tǒng)殺手六千,令民屏督陣,前鋒沿江而上,水陸夾攻;又留兵一千,多張旗幟,護守忠州一帶地方以為犄角;移文夔州府,把守瞿塘上下,星夜進兵。乞加民屏、翼明一銜,以便軍前效用。俟捷音,另行飛報。”[4]危急關(guān)頭,秦氏深明大義,忠貞愛國,沉著決斷,舉重若輕,深得人們認可。于是,明王朝因秦氏所請,加秦民屏參將、秦翼明和秦拱明等守備,令其追隨姐、姨力掃蕩奢安之亂。

        對秦良玉起兵討奢的細節(jié),《紀變略言》《少師朱襄毅公督黔疏草》與《少師朱襄毅公督蜀疏草》《崇禎長編》等史料均有記載,敘述胡平表趕赴石砫土司請兵事,言及秦良玉出兵緣起,其中包含時人對秦氏的態(tài)度。明夏道碩《紀變略言》云:“(重慶)城中大亂……涪署州判胡平表扁舟,徒步入石砫司請兵,效胥庭之哭。司女官秦良玉率所部上援,賊趨成都。良玉入城安撫,涪境亦寧”[5]466。但崇禎兵部尚書朱燮元受命征討奢安之亂,多次奏報秦良玉忠貞智勇和戰(zhàn)功卓著,贊賞與推重石砫女土司。朱氏《少師朱襄毅公督蜀疏草》卷1《匯報各路賊功次情疏》云:“石砫土司秦良玉征調(diào)屢煩,忠勇素篤,一聞逆釁。倡義先驅(qū),宜重加獎賞,有功優(yōu)敘”。[6]11又《失陷州縣功罪疏》再提秦良玉忠貞及戰(zhàn)功:“至于科臣彭汝楠所稱女將秦良玉母子,忠君義重,復城功高,委應(yīng)破格優(yōu)敘。但進兵之時,本部業(yè)已題加府衛(wèi),父母幼子,亦封贈授職矣?!盵6]23又《塘報克浮圖關(guān)》云:“督領(lǐng)石砫宣撫司女將秦良玉、領(lǐng)兵官秦明屏率各將官秦翼明、秦可、秦允成、秦拱明、譚弘化、馬邦興、譚良佐等拚力攻取,斬獲功無數(shù)。”[6]40又卷2《報克重慶疏》有兵巡下川東協(xié)理監(jiān)軍道按察司僉事戴君恩奏報秦良玉及其部將大戰(zhàn)浮圖關(guān)事:“職于三月二十八日……率石砫宣撫司女將軍秦良玉及領(lǐng)兵官秦明屏等官兵直逼二郎關(guān)……秦良玉督兵與賊大戰(zhàn),官兵奮勇斬賊千有余級……,秦良玉同秦明屏率兵追至龍洞槽、二郎關(guān),秦良玉下土兵斬獲壯苗二百顆,生擒一百一十名,獲馬六十匹(秦明屏斬殺記錄,略)。”[6]46-47秦良玉等克復重慶,亦再建功。又《督蜀疏草》卷7《亟議升擢村官疏》說:“瀘衛(wèi)五大戰(zhàn),直入永寧,則秦翼明、秦拱明、秦永成、秦可等之功為首?!盵6]192《敘錄從征武功次疏》再報秦氏戰(zhàn)功:“石砫宣慰司總兵秦良玉,矢衷慷慨,督部嚴明,仗義聲傳達檄,除兇功滿全川”“秦良玉援省復渝,著有勞績。已經(jīng)題敘。茲駐納溪數(shù)月,以病假歸?!盵6]362朱氏多道奏疏直接一貫贊賞石砫女土司,還多次奏報石砫土司私人武裝白桿兵軍將的戰(zhàn)功,側(cè)面肯定秦氏忠貞智勇地報國立功。

        《崇禎長編》等總體肯定是役中秦良玉的事功,亦微諷其桀驁個性?!冻绲濋L編》云:“先是藺賊之據(jù)重慶也,貴州布政司參議胡平表以忠州判官,在圍城中縋城,徒跣走石砫司,奏良玉,乞兵援成都。目把紛囂,不肯應(yīng)。平表慷慨號泣,不飲食者五日。良玉感動,乃起兵。平表百方激勸措處,以餉秦兵,一戰(zhàn)而復新都,再戰(zhàn)而成都之圍解。”[7]440明末川東兵備道徐如珂實錄秦氏等克服佛圖關(guān)、攻拔渝城事:“而所屬土司,自秦良玉援省外……而秦兵以萬至,無何而諸道鎮(zhèn)兵以數(shù)千至,乃下令克期攻關(guān)?!盵8]345-346但明文震旦《定蜀紀》稱徐氏為解成都圍,“乃召石砫司女將軍秦良玉率兵萬四千人援省。良玉恃都督銜,請以賓禮見。公曰:‘亂賊一時之變,名分萬世之常。寧無相見為!’良玉色慚,戎裝膝行而進。公優(yōu)禮之,諭以忠義,凜以三尺。良玉奉命惟謹。乃分餉四千,馬二百予之,令忠州判胡平表監(jiān)其軍以行。未至省,而圍已解……適女將援省還,與之聯(lián)營為一字陣,殲賊援二萬于江干,遂拔渝城?!盵8]351-352另明虞山遺民《平蜀紀事》亦云:“女帥秦良玉援省還,與諸將連營為一字陣,橫亙十余里?!盵8]355由此可見,明人野史載記秦氏天啟平奢事功,譽中有毀,既總體肯定其忠貞智勇,也局部載其擁兵自重、“恃銜而驕”,雖可顯其用兵審慎,但實屬秦氏傲慢失禮。

        (三)崇禎“鎮(zhèn)亂”

        石砫土司扼守川楚要津,家族命運與國家社稷深有關(guān)系。秦良玉高度認同明王朝,直接面對明末張獻忠、羅汝才等部義軍的嚴峻挑戰(zhàn),努力維系王朝國家統(tǒng)治,被時人載記其卓著戰(zhàn)功和忠貞智勇,其中多有秦氏多次率軍在夔州等地死戰(zhàn)。

        明末李長祥《天問閣集·崇禎遺事七條》云:“閣部楊嗣昌瑪瑙山之捷,非常大捷也……太帥左良玉、女總兵秦良玉合敵之……秦良玉多智略而驕。在夔州,巡撫邵捷春遲答拜,竟振旅去。張獻忠斬夔關(guān)入,無御之者?!盵9]56是役,秦氏追隨四川巡撫邵氏抵敵義軍。明顧山貞《客滇述》亦稱“會石砫女帥秦良玉亦引兵至,(萬)元吉與之合”[10]81-82。對此,明野史《烈皇小識》卷6稱羅汝才義軍進至夔州:“石柱女帥秦良玉統(tǒng)兵來援”,會同監(jiān)軍萬元吉等抵抗敵軍?!笆了狙隈R家寨,斬首六百,又追敗之于留馬埡,斬賊首東山虎”;明軍分道并進,“賊退守山巔”,并未簡單概述秦氏多有智計,但“官軍分兵繞山后而上,前后齊登。賊披靡竄走澗谷……賊奔迎仙寺嶺巔。癸卯,三省官兵合擊賊于巔上。賊營大亂,斬首千余級。秦良玉奪羅汝才大纛,擒其老營隊副塌天”[11]138等語,記載秦良玉以智勇建功。

        除軍征衛(wèi)護明王朝外,明人贊賞秦良玉保境安民、依律擒緝并嚴防罪犯流入領(lǐng)地等事。清沈荀蔚《蜀難敘略》①記載:“有秦纘勛者,川東石砫土司秦良玉之族也,與華陽奸民某等潛伏內(nèi)地,每作搖黃耳目……后被擒……夜殺獄卒遁去……‘吾聞石砫屢著戰(zhàn)功,今其女官秦夫人主事,尤稱忠順?!胤蛉斯笙?,以大義滅親自任,將纘勛等如數(shù)擒出,斷其手足指,嚴軍解至。且附文申請按院,圖寫全蜀形勢,請益兵分守十三隘。”[12]1638-1714因長年征戰(zhàn),秦良玉自感兵弱將老,目睹國勢難為,被迫嚴守領(lǐng)地四境,以待時變,亦被明代野史記述。明顧山貞《客滇述》云:崇禎十七年(1644),張獻忠進逼重慶,但以秦氏守境,“不敢出,乃竟向忠州”,[10]84仍是贊賞秦氏忠貞智勇的基調(diào)。

        值明清交替,史料能夠較為完整地呈現(xiàn)秦良玉忠君護國事功。清初鎖綠山人《明亡述略》記載:“秦良玉者,石砫宣撫使馬干乘妻也。千乘嘗從軍播州,討楊應(yīng)龍,良玉別統(tǒng)精兵五百人從,連破金筑七寨,取桑木關(guān),為南川路戰(zhàn)功第一……良玉遂領(lǐng)其眾……良玉自率兄子翼明、拱明大破奢崇明,以都督僉事充總兵。其為人善騎射,兼通詞翰,儀度嫻雅,而馭下嚴峻,軍行肅然。綿州陸遜之為捷春按行軍壘,至良玉營,良玉冠帶出見,為置酒,慨然言曰:‘邵公移我兵與重慶犄角,而以張令守黃泥洼,殊失地利。賊據(jù)歸巫而下,張令必破;令破及我,尚能救重慶乎?且督師以蜀為壑,邵公不早爭山奪險,令賊無敢即我,而坐以設(shè)防,此危道也!’遜之曰:‘然!’還以良玉言告捷春……當良玉為陸遜之置酒也,遜之戲曳其袖。良玉即引佩刀斷之……良玉一婦人,然其忠勇之氣,丈夫不能及……士奇自以知兵留蜀,良玉畫全蜀形勢圖上之,請益兵守隘口……明年,獻忠再入蜀……良玉馳救,以眾寡不敵,敗去,全蜀盡陷。良玉慷慨語其下曰:吾兄弟二人皆死王事,吾以一婦人,蒙國恩二十年,今不幸至此,敢有從賊者,族無赦。獻忠下令招蜀中土司,無敢至石柱者焉?!盵13]299是時,文人學者或受編纂者意愿和國家時政文禁的影響,較少提及秦良玉“援遼”“勤王”等事。但《明亡述略》大致鋪敘秦氏生平征戰(zhàn),稱其善騎射、多智謀,補充“精通詞翰,儀度嫻雅”等,加入斷袖全節(jié)和最終以保境待變,有助于提升其高大的形象。

        或因“多智略而驕”引人不滿,或因“屢著戰(zhàn)功”而遭致調(diào)侃,秦良玉豢養(yǎng)美少年以充內(nèi)室事見諸載記并遭人微諷。明清之際,談遷《棗林雜俎》云:“山陰朱燮元總督云貴川廣。石砫宣撫司女土官秦良玉雅度侃議,傔從俱美少年。朱公子壽宜訪之,酒間微諷。良玉笑引南宋山陰公主云‘陛下后宮百數(shù),妾惟駙馬一人’以答。良玉屢勒兵討逆。天啟辛酉,永寧宣撫司使奢崇明叛據(jù)重慶,厚遺良玉求助。良玉追其使,提兵進攻,多斬獲?!盵14]291

        秦氏高度認同明王朝,自覺為護國家、衛(wèi)社稷而出征平叛;聞變起兵,“首創(chuàng)大義”而相機處置。相關(guān)史料盡顯其忠貞智勇,表明社會對其的才華欽佩、功績贊賞和品行認同;秦氏恃兵驕縱及豢養(yǎng)面首等說真假難辨,對其軍旅建功、忠貞報國的高大形象或有消解,顯現(xiàn)了秦氏的社會影響,增加人物的個性色彩,對后續(xù)史料凝練和英雄敘事提出挑戰(zhàn)。

        二、清人寫定忠貞完人秦良玉

        由于清王朝繼續(xù)實行羈縻政策與土司制度,石砫土司馬萬年歸附中央政府,承襲宣慰使職,延續(xù)石砫土司的地方統(tǒng)治。清人編修《明史》《四川通志》和《石砫廳志》等史志文獻,整合資料,選擇性記述秦良玉精忠事國、保境安民的生平事功,強調(diào)秦氏的忠貞品行,刪隱與此背離的言說,最終寫定并強化成忠貞報國和事夫愛民的完美英雄,凝練宣揚中華文化的忠貞價值理念,持續(xù)倡導踐行護國愛民的人生模式,成為各民族共有共享中華文化符號與形象的代表之一。

        (一)《蠻司合志》中的秦良玉

        清毛奇齡《蠻司合志》載記明代湖廣、貴州、四川、云南等地歷代土司及各族風情,至康乾年間被門人收入《西河合集》,為編纂《明史·土司傳》奠定基礎(chǔ)。相對《明亡述略》等,《蠻司合志·四川四》記述秦良玉功勛與忠貞史事如下,可見其態(tài)度。

        1.秦氏家庭身世

        在敘述天啟“平奢”事件中,毛氏認同秦良玉的身份、家庭、才情等?!芭凉偾亓加裾?,石砫掌印宣撫使也,秦氏繼馬氏為宣撫使。萬歷末,良玉兄邦屏、邦翰皆以援遼力戰(zhàn)死。邦屏故為宣撫使,因從征,請女弟掌印。而其幼弟民屏者亦同時被創(chuàng),力戰(zhàn)潰圍出。歸,不能視事。良玉忠勇,多大略。諸部便之,請襲終其身。”[15]186

        2.萬歷“平播之役”

        或因秦良玉地位不顯和戰(zhàn)功不偉,毛氏略提明萬歷二十八年正月初二日戰(zhàn)事:“時石砫宣撫馬千乘軍鄧坎,連破金竹、青岡七寨。酉陽宣撫冉御龍攻官壩,斬關(guān)而入”[15]182,不載秦氏隨夫從征始末及戰(zhàn)功,細節(jié)敘事不如《平播全書》,未見《明亡述略》所稱“良玉別統(tǒng)精兵五百人從,連破金筑七塞,取桑木關(guān),為南川路戰(zhàn)功第一”事,為突出秦氏平奢鎮(zhèn)亂事功留出空間。

        3.天啟“平奢”

        對天啟“平奢”事,毛氏稱“時石砫女土官秦良玉頗知兵”,高度贊賞秦氏平叛護國的忠貞?!俺缑鞒跗饡r,即厚遺白金求助。良玉斬使留金,率所部兵,同弟秦民屏、侄翼明,出援,遣兵夜襲兩河,燒賊船,阻賊東下。而自率兵三千,星夜赴成都,與賊相犄角”。[15]184毛氏簡述《熹宗實錄》秦氏所奏,稱“糾所部兵得萬人,親將之。而使弟民屏、姪翼明,分左右哨,捲甲疾趨,銜枚度重慶,駐兵于南坪之間……陰分兵襲兩河,燒其船,使不得順流東下。別留兵一千為疑陣,張旗幟,守忠、萬界,為犄角。復移文夔州,使設(shè)兵防瞿塘,通上下聲息,而后親統(tǒng)兵溯江,水陸并進。會朱燮元大破賊,良玉乃迎賊于佛圖關(guān),敗之。至二郎,殺賊三千人,復其地。值水西安邦彥反,良玉追賊戰(zhàn)新都,而遣弟民屏以別哨援水西,大破邦彥于平越……獨惜民屏搗大方,從貴撫王三善行,三善死,殉之”,[15]186較《明亡述略》所載“良玉遂領(lǐng)其眾……良玉自率兄子翼明,拱明大破奢崇明,以都督僉事充總兵”更詳;補入四川永寧土司奢崇明遣使遺金并遭秦氏斬使留金發(fā)兵事,隱去明夏道碩《紀變略言》所稱“涪署州判胡平表扁舟徒步入石”請兵、效法申包胥庭哭事,能夠強化秦氏忠貞形象。

        4.崇禎“鎮(zhèn)亂”

        相對《明亡述略》,毛氏宣揚忠君護國,對秦良玉崇禎鎮(zhèn)亂事載記甚詳:指出“女土官秦良玉者,石砫掌印宣撫使也”,明確秦氏“忠勇,多大略”;略記崇禎七年(1634)秦氏率領(lǐng)土兵,抵敵破夔西進的張獻忠部義軍②,詳載崇禎十三年(1640)秦氏抵敵羅汝才部義軍,點出明督師楊嗣昌“驅(qū)賊入川”事;亦述綿州知州陸氏巡行秦營事,但用語不同;補充秦氏兵敗而單騎請師不準事,隱去秦氏圖畫蜀中險要并獻計于陳士奇事;再述國家蒙難敗亡,秦氏慷慨誡眾、持節(jié)保境,以待時變。[15]187縱觀《蠻司合志》,毛氏較少采用明李長祥《天問閣集·崇禎遺事七條》和沈荀蔚《蜀難敘略》所云細節(jié)。

        相對《明亡述略》,毛氏并不認同人們突破禮法的言行,將《棗林雜俎》中所謂秦良玉以美少年充內(nèi)室事直稱“男妾”,且隱去秦良玉割袖全節(jié)事。《蠻司合志·四川四》云:“會綿州知州陸遜之罷官歸,川撫遣之按行諸營,過良玉。良玉冠帶飾,佩刀出見。左右男妾數(shù)十人,皆嚴裝,然謹畏,不敢仰視。”[15]186毛氏直稱秦氏隨從為“男妾”,顯示該事從明末人們“酒間微諷”的戲謔調(diào)侃,發(fā)展至清代道德評判,較強消解了秦氏忠貞的形象。

        5.北上“援遼”

        與明末史料不載抵敵后金軍隊不同,毛氏認可秦良玉“援遼”“勤王”的事功和忠貞,前后提到“秦氏繼馬氏為宣撫使。萬歷末,良玉兄邦屏、邦翰,皆以援遼力戰(zhàn)死”;“當是時,勤王兵論功,良玉第一,民屏次之”。[15]186毛氏指出,秦氏及其兄弟子侄關(guān)涉明末“援遼”,赴京“勤王”有功,雖不見相關(guān)細節(jié),但可見清人開始正視秦氏忠貞護國、慷慨赴援的品質(zhì),有利于完善和強化其忠貞智勇的形象。

        (二)《續(xù)表忠記》中的秦良玉

        清趙吉士圍繞明萬歷后忠義之士,“采掇諸家說部”成《續(xù)表忠記》,“所載古事,十之二三,明季事十之七八,采掇頗富,而雅俗并陳,真?zhèn)位ヒ姟保渚?《老將張令女將秦良玉合傳》載記秦氏事跡較略。

        1.“援遼平叛”

        相對《蠻司合志·四川四》,趙氏從秦良玉抵敵明末義軍寫起,引出秦氏“掌石柱印”,以“夙負將略”而“為賊所畏”;載其兄弟秦邦屏、秦邦翰等“援遼,死王事”,與弟秦民屏“死大方之難”等,又“常從貴督朱燮元定水西安邦彥之亂,論土司功第一”。趙氏隱去秦氏斬使留金、發(fā)兵“阻賊”及解圍成都、克復重慶諸事,改毛氏所謂“邦屏故為宣撫使,因從征,請女弟掌印。而其幼弟民屏者,亦同時被創(chuàng),力戰(zhàn)潰圍出,歸,不能視事”,以及諸將以秦氏“忠勇,多大略”,直言“諸將便之,請襲終其身”。

        2.夔州防御

        相對《蠻司合志·四川四》所載,趙氏亦稱秦良玉崇禎七年(1634)在夔州抵敵明末義軍“闖賊”:“良玉統(tǒng)土兵出戰(zhàn)”,有“卻其眾,使自成無西志”和“卻敵先登,賊胥畏之”的差異,載記秦氏戰(zhàn)功不菲及忠貞智勇。對崇禎十三年(1640)義軍攻打夔州,趙氏以“秦督”先有“張令,健將,奈何棄之”語,再言秦氏“分路進兵”,抵擋十倍敵軍以救老將,彰顯秦良玉忠貞勇武的形象。與毛氏先言督師楊嗣昌“驅(qū)賊入川”并稱秦氏將兵三萬駐防夔州不同,趙氏用“夔與石柱司壤相錯,秦良玉守夔即以守家,乃自將援夔”等語,指出秦氏保夔州即保領(lǐng)地、守家園、護土民,將其寫成忠君護國、保境安民的形象。秦氏奉檄與張令拱衛(wèi)重慶、與巡營知州陸遜之論兵、男妾陪侍左右、偕張令阻賊敗績竹菌坪、單騎入渝見川撫等的記載,均事同而語略異,仍可見秦氏多樣的人生面孔。

        3.國難自守

        相對《蠻司合志·四川四》所載,趙氏亦稱秦良玉悉知明王朝社稷崩潰,記其聞難毀冠帶、號咷自誓、持節(jié)自保事,亦在秦氏傳末,綴以“陸宜曰”:“秦良玉以蠻婦而終守臣節(jié),且料敵甚明。一時衣冠大吏,智識反出其下,則又可為長嘆息耳。”此段評論文字甚短,但強調(diào)秦氏雖以“蠻婦”出身,能守忠臣節(jié)操,其韜略武功讓“衣冠大吏智識”[16]自慚形穢,明晰忠貞智勇的形象。

        (三)“二明史”③中的秦良玉

        根據(jù)“盛世修史”的傳統(tǒng),清王朝于順治二年(1645)開始編修《明史》,萬斯同、王鴻緒及張廷玉等先后與事,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和乾隆四年(1739)基本纂成《明史稿》和《明史》。由于修纂者前后相續(xù)和國家正史的原因,《明史稿》列傳144《秦良玉列傳》[17]與《明史》卷207《秦良玉傳》[18]所載秦氏史事大同而略異,在寫定傳主忠貞智勇形象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1.“二明史”本傳均突出秦氏忠貞智勇

        “二明史”秦氏本傳從其“忠州人,嫁石砫宣撫使馬千乘”寫起,開篇即載秦良玉參與萬歷“平播之役”:既采信明李化龍《平播全書》載錄的“報效”事實,也改換《蠻司合志》等以石砫土司馬千乘為主體的敘述視角,補入《明亡述略》所稱“良玉別統(tǒng)精兵五百人從,連破金筑七塞,取桑木關(guān),為南川路戰(zhàn)功第一”細節(jié),首次突出秦氏事功:“萬歷二十七年,大征播州……良玉別統(tǒng)精卒五百,裹糧自隨,與副將周國柱拒賊鄧坎……良玉夫婦首擊,敗之。追入賊境,連破金筑等七寨。已,偕酉陽諸軍直取桑木關(guān),大敗賊眾,為南川路戰(zhàn)功第一。賊平,良玉不言功……良玉代領(lǐng)其職?!盵16]至此,國家正史展現(xiàn)出秦氏敢擔當、有戰(zhàn)績、不居功的巾幗英雄形象。在《明亡述略》等基礎(chǔ)上,“二明史”均載秦氏“為人饒膽智,善騎射,兼通詞翰,儀度嫻雅。而馭下嚴峻,每行軍發(fā)令,戎伍肅然。所部號白桿兵,為遠近所憚”,[18]首次明確秦氏與“白桿兵”的關(guān)系與影響。

        2.“二明史”本傳重視秦氏人生忠貞事功的細節(jié)

        “二明史”除字句差異外,補入《蠻司合志》等,略提秦氏“援遼勤王”的相關(guān)細節(jié),全面凸顯秦氏忠君護國的功勛及品行:奉調(diào)遣兄弟率領(lǐng)數(shù)千土兵前往,兄妹手足得朝廷賜服授職;渾河戰(zhàn)役,兄亡弟傷;秦氏嚴統(tǒng)數(shù)千精卒并加服封誥,子得職指揮使;陳功請恤,被“優(yōu)詔報之”。兩相對照,張廷玉《明史》本傳為凸顯秦氏治軍嚴峻、謹守土司制度,隱去王鴻緒《明史稿》秦氏本傳所載“至通州,偶與浙兵角。當事論之,即止”事,努力“塑造”秦氏忠臣完人形象。④為凸顯秦氏“援遼”功績和忠勇,“二明史”采用《崇禎實錄》所載兵部尚書張鶴鳴奏疏并稍加改易,簡稱“渾河血戰(zhàn),首功數(shù)千,實石砫、酉陽二土司功”,指出秦氏遣使制衣收殘部、親督精兵守榆關(guān)等事,實屬“上急公家難,下復私門仇”的壯舉,甚應(yīng)嘉贊。對天啟“平奢”,“二明史”均具體記載秦氏斬使留金與分兵“阻賊”、奉檄解圍成都,以及克復重慶諸事,尤其采用秦氏天啟三年(1623)奏疏“臣率翼明、拱明提兵裹糧,累奏紅崖墩諸捷。乃行間諸將,未覩賊面,攘臂夸張;及乎對壘,聞風先遁。敗于賊者,唯恐人之勝;怯于賊者,唯恐人之強。如總兵李維新渡河一戰(zhàn),敗衄歸營,反閉門拒臣,不容一見。以六尺軀須眉男子,忌一巾幗婦人。靜夜思之,亦當愧死”諸語,抒其自身功高而遭忌、同僚怯懦而不前的怨氣,彰顯巾幗英雄的忠勇豪氣,暗含當時的復雜形勢,側(cè)面顯示秦氏與同僚的關(guān)系。除字句差異外,《明史》隱去《明史稿》秦氏本傳所載“已而良玉少挫,餉不繼,引還。陳指揮者,祥麟婦翁。留屯豐都,肆剽掠,遠近訛言良玉亦反”。國家正史刪隱秦氏受挫而還、親屬劫掠及反叛謠言諸事,對凸顯秦氏忠貞智勇和美正家聲,具有補充作用。另外,“二明史”載記秦氏崇禎三年(1630)“奉詔勤王,出家財濟餉”事同。對崇禎鎮(zhèn)亂事,“二明史”均載明末義軍蜂起,秦氏“自京師還,不復命援剿,專辦蜀賊”,于當年二月將“陷夔州,圍太平”的義軍驅(qū)阻離去。崇禎十三年(1640),秦氏又率軍至夔州抵敵羅汝才部,取得馬家寨“斬首六百”大捷、留馬埡“斬其魁東山虎”、譚家坪北平大捷、仙寺嶺大捷及奪纛擒渠等戰(zhàn)績?!岸魇贰焙喪銮厥厦髂╂?zhèn)亂之功,凸顯忠貞智勇形象,言語甚同。或為凸顯秦氏忠貞智勇一面,“二明史”隱去毛奇齡《蠻司合志》和趙吉士《續(xù)表忠記》等所提“男妾陪侍”事,強化秦氏忠貞完人的形象。為進一步凸顯其高大,“二明史”補入秦氏為保明室社稷而大義滅親事:“時搖黃十三家賊橫蜀中。有秦纘勛者,良玉族人也,為賊耳目。被禽,殺獄卒遁去。良玉捕執(zhí)以獻,無脫者?!绷怼岸魇贰本挠涊d崇禎十七年(1644)春秦良玉不敵義軍事,借明知不可而苦撐強為的方式,體現(xiàn)秦氏對明王朝的認同與維護。對經(jīng)難自守以待變,“二明史”亦同文簡記秦氏慷慨誓眾、嚴守四境事,但《明史稿》補入秦氏拒絕南明楚王宗人朱容藩“征糧”事:“后獻忠死,楚宗人朱容藩承桂王命,以都御史入蜀,有異志。招黃賊、白蛟龍、楊秉蔭為助,征糧于良玉。良玉拒之。容藩怒,將攻良玉諸師,李占春等不應(yīng)。良玉乃求援于占春,占春擊殺蛟龍。容藩覆滅。良玉竟以壽終”,或凸顯史家遵從正統(tǒng)的理念。

        (四)《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的秦良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成書于清康熙四十年(1701)至雍正四年(1726),其《明倫匯編·閨媛典》卷344《閨奇部列傳四》有《秦良玉傳》。根據(jù)“按野史《秦良玉傳》”,該傳堅持秦氏傳主為主的敘述視角,亦從裹糧征播開始記載秦氏,力表秦氏是石砫土司“南川路戰(zhàn)功第一”的重要貢獻者;他事同《明史》本傳,顯其忠貞智勇形象?!稓J定古今圖書集成》之《秦良玉傳》,與敘事完整的“二明史”文字及事件總體相同,差異主要有:

        (1)該史料敘述“援遼勤王”事時,保留秦良玉麾下的白桿兵“至通州,偶與浙兵角。當事論之,即止”事;增加崇禎二年(1629)秦氏奉詔勤王“且出家財濟餉”,以及京師平臺被賜詩為榮事;補充因“解嚴已久,而山西寇方棘”,以不報“給事中馬思理請遣大臣督良玉軍與總兵杜文煥犄角擊賊”事而遭遣還細節(jié),仍可見秦氏形象的豐富性。

        (2)該史料敘述“平奢鎮(zhèn)亂”事時,提到“奢崇明忽圍成都,巡撫朱燮元屢檄赴援,良玉乃復出軍”事,諸如“屢檄”之語或極大消解秦氏忠貞智勇形象,以及其西行解圍的功績。結(jié)合四川諸土司因接受叛軍賄賂而逡巡不前看,秦氏徘徊猶豫亦合情理。另外,該史料補入崇禎十三年(1640)秦氏夔州抵敵義軍,以及抓捕族人秦纘勛時有“知縣沈云祚急檄良玉捕之”[19]的細節(jié)。由此可見,秦氏主要生平事功仍是清人關(guān)注的主體,其人生重大轉(zhuǎn)折的細節(jié)言行亦為民間史料提及,可見秦氏以忠貞智勇為主,兼有多面?zhèn)€性。

        (五)四川省志中的秦良玉

        明至清嘉慶年間,康熙《四川總志》、雍正《四川通志》和嘉慶《四川通志》等地方史志先后纂成?;蛞虺踅?jīng)戰(zhàn)火,以及值“吳三桂反清”,康熙《四川總志》幾乎照錄明萬歷《四川總志》,沒有載記秦良玉事功,但雍正《四川通志》卷20《土司志》和嘉慶《四川通志》卷152《人物志》“石砫直隸廳”條有秦良玉傳記,主要載記秦氏戰(zhàn)功與品行。

        1.雍正《四川通志》中的秦良玉

        雍正《四川通志》卷20《土司志》幾乎照錄《蠻司合志·四川四》所載的秦良玉事跡,并未受到“二明史”秦氏本傳的影響,很大程度保留了毛氏《蠻司合志》秦氏本傳的原貌,是舉可見:即使至清雍正時期,秦氏“平播”“討奢”“鎮(zhèn)亂”諸事,充分彰顯其忠貞智勇的品質(zhì),但“家世”及“男妾”等仍有傳聞,可見當時“二明史”的社會影響有限。[20]

        2.嘉慶《四川通志》中的秦良玉

        嘉慶《四川通志》152卷《人物志·石砫直隸廳》多依《明史》秦氏本傳記載秦良玉,但有差異。一是總體照錄以凸顯重大事件。嘉慶《四川通志》總體照錄《明史》秦良玉本傳,凸顯其忠貞智勇,刪去具體數(shù)據(jù),或意在凸顯事件。對從征播州事,嘉慶《四川通志》只載“良玉別統(tǒng)精卒,裹糧自隨,扼賊鄧坎。明年正月二日,賊乘官軍宴,夜襲。良玉夫婦首擊敗之,連破七寨。已取桑木關(guān),大敗賊眾,為南川路戰(zhàn)功第一”;較《明史》本傳少“良玉別統(tǒng)精卒五百……與副將周國柱扼賊鄧坎……追入賊境,連破金筑等七寨。已,偕酉陽諸軍直取桑木關(guān)”等細節(jié)。對泰昌天啟“援遼”事,嘉慶《四川通志》只載“良玉遣兄邦屏、弟民屏先往”和“良玉自統(tǒng)精卒赴之”,并非《明史》本傳所載“良玉遣兄邦屏、弟民屏先以數(shù)千人往……良玉自統(tǒng)精卒三千赴之”等。二是隱去部分事件以凸顯傳主。嘉慶《四川通志》總體照錄《明史》秦良玉本傳,但隱去部分關(guān)聯(lián)不大的背景事件,力顯秦氏忠貞智勇的形象。對天啟平奢事,嘉慶《四川通志》記載秦氏奉檄解圍成都和克復重慶:“良玉鼓行而西,收新都,長驅(qū)抵成都。賊解圍去,良玉乃還軍,復重慶”[21]。相對《明史》,秦氏本傳還有“時諸土司皆貪賊賂,逗遛不進。獨良玉鼓行而西”及“良玉乃還軍,攻二郎關(guān),民屏先登。已克佛圖關(guān),復重慶”的記述。為突出秦氏忠貞智勇的形象,嘉慶《四川通志》略載秦民屏戰(zhàn)死貴州大方事,不提秦氏從貴州巡撫王三善“屢捷”事。天啟勤王事,嘉慶《四川通志》只載秦氏“出家財濟餉”和“莊烈帝優(yōu)詔褒美”、平臺“賜采幣羊酒”與旌賦御詩、奉命歸辦“蜀賊”諸事。但《明史》秦氏本傳還附記秦翼明事:“秦翼明駐近畿事。明年,筑大凌河城。翼明以萬人護筑。城成,命撤兵還鎮(zhèn)。七年,流賊陷河南。加翼明總兵官,督軍赴討。明年,鄧王巳死。以所部皆蜀人,命翼明將之,連破賊于青崖河、吳家堰、袁家坪,扼賊走鄖西路。翼明性恇怯,部將連敗,不以實聞。革都督銜,貶二秩辦賊。已,從盧象升逐賊谷城。賊走均州,翼明敗之青石鋪。賊入山自保,翼明攻破之,連破賊界山、三道河、花園溝,擒黑煞神、飛山虎。賊出沒鄖、襄間,撫治鄖陽苗胙土遣使招降,翼明贊其事,為賊所紿。卒不降,翼明、胙土皆被劾。已而賊犯襄陽,翼明連戰(zhàn)得利,屯兵廟灘,以扼漢江之淺。而羅汝才、劉國能自深水以渡,遂大擾蘄、黃間。帝以鄖、襄屬邑盡殘,罷胙土,切責翼明,尋亦被劾解官?!盵18]崇禎鎮(zhèn)亂事,嘉慶《四川通志》凝練記載崇禎十三年(1640)秦氏夔州抵敵羅汝才部,隱去《明史》本傳記載秦氏點評楊嗣昌“驅(qū)賊入川計”,以及圖全蜀形勢以上獻巡撫陳士奇等事。此外,嘉慶《四川通志》完全隱去了秦氏“男妾”的記述,促使秦良玉忠貞智勇的高大完人形象樹立起來。

        (六)石砫廳志中的秦良玉

        明清鼎革后,石砫土司舍人馬斗火彗編修《宣慰司志》,惜被清云安廠同知黃克顯攜去亡佚,是否記載及如何記載秦良玉忠貞智勇事跡。自乾隆改流后,乾隆《石砫廳志·承襲志》和道光《補輯石砫廳志·土司志》記載秦氏忠貞智勇事功甚詳,全面凸顯秦氏巾幗英雄的形象。因為先后纂成,《石砫廳志·承襲志》和《補輯石砫廳志·土司志》載記秦良玉事跡幾乎完全相同??傮w看,清代石砫地方史志或受“二明史”影響,敘述相同事跡的語句頗為相似,補入更多細節(jié)。

        1.首述家世個性,梳理秦氏忠貞智勇根源

        石砫地方史志首起交代秦氏姓字及父親名號,以及秦良玉婚后夫妻打造“白桿兵”事:“農(nóng)隙與千乘訓練土兵,精勁冠諸部。兵器用長矛,后帶鉤環(huán)。登山涉水,前后相連。皆白木為之,不裝飾。”[22]是舉指明秦氏個性淵源,為敘述“平播”“討奢”“援遼”和“鎮(zhèn)亂”事進而彰顯忠貞智勇品質(zhì)定調(diào)張本。

        2.更重傳主作用,凸顯秦氏忠貞智勇形象

        石砫地方史志均載:“良玉料敵夜襲,語千乘戒備,下令軍中解甲韜戈者,斬。夜半,賊果至,諸營驚潰。良玉偕千乘獨領(lǐng)本部三千五百人,奮擊追入賊境,一夜破其金筑等七寨,黎明抵桑木關(guān)……千乘、良玉暨良玉兄邦屏、弟民屏奮勇,將白桿兵分左右,鉤連上山,出關(guān)后破之……良玉夫婦戰(zhàn)功第一,李化龍匿不以聞。”清代石砫地方史志補入具體數(shù)據(jù),力顯秦氏地狹力弱而居功至偉的忠貞。泰昌援遼“良玉遣兄弟邦屏、民屏以五千人先往,良玉攜子祥麟領(lǐng)精卒三千繼之”等語、天啟平奢“遣邦屏子翼明、都司胡明臣領(lǐng)兵四千”“邦屏子秦拱明領(lǐng)兵四百”“裨將秦永成領(lǐng)千兵”“乃與子祥麟親率殺手六千”等語,“秦拱明擒殺賊將沈霖于兩河,燒其船千余只,奪船八百只”等語,無不具體凸顯秦氏的輝煌戰(zhàn)果。

        3.刪隱男妾傳聞,克顯秦氏家聲品行

        對史志文獻所載男妾事,石砫廳地方史志改稱“良玉奉命領(lǐng)職”,陪侍丫鬟皆易服男裝?;驗閺娬{(diào)石砫土兵有女性從軍事,石砫廳地方史志均載馬祥麟妻馬氏事跡:“張名鳳儀,張忠烈公銓女也,男裝,領(lǐng)石砫兵,故稱馬鳳儀?!雹?/p>

        4.補錄“平奢”細節(jié),突出秦氏忠貞睿智

        清代石砫地方史志就平奢事,補入“忠州胡平表奔告藺賊之變”及“川中大震”的細節(jié)和局勢,塑造秦氏臨危不亂、舉重若輕的形象,凸顯其堅貞睿智。對此前文獻所載“屢檄”而起兵解圍成都,石砫廳地方史志改稱“巡撫朱燮元羽檄調(diào)援,良玉乃由川北路鼓行而西”。另稱川東既平,秦氏又“以寇亂雖定,而首兇未獲”而遣兵討平奢安,以“朝命數(shù)赍金幣,良玉疏謝”之舉并“以六尺軀須眉男子,忌一巾幗婦人。靜夜思之,亦當愧死”之言,更顯其忠貞智勇的品行。

        5.展現(xiàn)勤王背景,顯現(xiàn)秦氏忠節(jié)勇武

        崇禎三年(1630),后金軍隊造成“畿輔震動”,明帝“詔天下勤王”。為凸顯秦氏忠貞智勇,石砫地方史志以“中原荒旱,流寇四起。各鎮(zhèn)自保不暇,逗留不前。良玉獨慷慨誓眾,裹糧率師,晝夜兼行。抵都,駐兵宣武門外。都人聞白桿兵至,朝市喧傳,安堵無恐”等語,交代當時背景及秦氏的作為與影響。為將此事坐實,《補輯石砫廳志·土司志》以按語說明秦氏勤王遺跡:“今按:良玉奉詔勤王,其屯兵宿衛(wèi)處,人呼為四川營,至今相沿,見《日下舊聞》暨《宸垣識略》等書。地在今都城外城內(nèi)西虎坊橋路西迤北。”[23]

        6.詳述“鎮(zhèn)亂”始末,力顯秦氏忠貞智勇

        或為倡導忠貞勇武品質(zhì),石砫地方史志詳細記載秦良玉傾力維系明王朝統(tǒng)治事,補充諸如崇禎七年(1634)秦氏與子馬祥麟領(lǐng)軍夾擊張獻忠義軍事,以及崇禎十三年“斬首七百三十三級……生擒賊三十三名……斬首五百余級,……斬首一千一百七十八級?!昂笥嫈刭\首八千余級,蹂躪死者遍山谷,獲甲仗馬騾無算。賊眾喪膽,不敢西犯”等戰(zhàn)果。為凸顯勇武,石砫廳地方史志未將秦氏“持節(jié)斷袍”事納入,補入陸遜之“不圖今日見細柳營娘子軍,名不虛傳也”之嘆,再次強化秦氏忠貞智勇形象。

        7.補述國難之痛,卒顯秦氏忠貞智勇

        為深化忠貞智勇形象,清代石砫地方史志在前述史料所稱“壽終”基礎(chǔ)上,補敘秦氏的國難之痛:“繼聞李自成陷北京,明莊烈帝殉國。良玉躃踴號痛,氣絕者再,旋更衰麻,哭臨萬壽宮,哀動三軍,紛紛雨泣。獻賊屠戮全川,忠、萬、豐人民襁負來石砫避賊者,踵相接。良玉每聞賊慘殺狀,輒奮激扼腕,已而泣下數(shù)行,抑郁累年。至戊子歲,病終,壽七十有五,或曰六十有五?!盵19]“躃踴號痛,氣絕者再,旋更衰麻”等語,凸顯秦氏身為明朝遺臣遺民的國殤之痛?!鞍尤?,紛紛雨泣”等語,寫及石砫土兵忠勇群像,突出秦氏忠貞智勇的影響?!拜m奮激扼腕,已而泣下數(shù)行,抑郁累年”等語,凸顯秦氏忠貞愛民的滄桑形象。此外,石砫地方史志還補述秦氏墓葬及詩文諸事,增添了巾幗英雄的悲劇色彩。

        三、結(jié)語

        各民族在中華大地上繁衍生息,形成區(qū)別于其他人們共同體的文化符號與形象,也在不斷深化的交往交流交融為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過程中,基于“四個與共”和“四個共同”,創(chuàng)造、選擇和凝練出承載中華文化意蘊、標志中華民族整體性的中華文化符號與形象,成為增強“五個認同”、堅定“四個自信”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文化紐帶。包括《明史》《四川通志》和《石砫廳志》等在內(nèi)的明清史志文獻,選擇性記述石砫土司秦良玉身處明代國家形勢的險惡變化之中,積極參與征播平叛、援遼抗清、保境安民的生平事功,強調(diào)秦氏精忠事國、保境安民的品行,刪隱其豐富的個性言行記述,凝練和宣揚中華文化的忠貞價值理念,最終將其寫定并強化成忠貞報國和事夫愛民的完美形象,成為倡導和踐行忠貞護國愛民人生模式的巾幗英雄,至今仍是各民族共有共享中華文化符號與形象的代表之一。結(jié)合石砫土司秦良玉生平事功的歷史記載與文化敘事個案,可見中華文化符號與形象經(jīng)歷漫長的歷史沉淀和篩選書寫,文化書寫與歷史記載實質(zhì)就是中華文化符號與形象不斷被人們挖掘、認同和共享的歷史過程和具體方式,奠定當下及未來各民族認同共享的基礎(chǔ)。因此,充分研究歷史人物事功,深入挖掘、創(chuàng)造和凸顯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與形象,有助于各民族增強中華文化認同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具有理論創(chuàng)新與實踐指導意義。

        注釋:

        ①(清)沈荀蔚撰《蜀難敘略》一卷。作者于明崇禎十五年(1642)赴四川云陽,親歷張獻忠犯蜀,受困20年,于康熙三年(1664)出蜀,著是書為記,詳載蜀地情勢、張獻忠犯蜀始末,士民殉節(jié)流離、蜀軍抗敵經(jīng)過等,可補史乘疏漏。

        ②依據(jù)《明史》等史志文獻,秦良玉是役抵敵的明末義軍是張獻忠部,而非李自成部。毛奇齡誤。

        ③為敘事方便,筆者將清張廷玉等編修的《明史》與清萬斯同、王鴻緒等編修的《明史稿》,簡稱“二明史”。

        ④《三朝遼事實錄》記載:萬歷四十八年(1620)四月,石砫土司秦良玉率領(lǐng)3000名土兵北上“援遼”,“所過無犯”,但在通州“偶與浙江相觸格斗”,被地方官諭解而止?!痘I遼碩畫》有薛鳳翔《推廣要務(wù)以備采擇疏》專提分守通州參將徐永壽與總統(tǒng)四川土兵援遼總兵陳策揭報川浙援兵爭殺事:“情節(jié)起于片言之爭,遂成大鬨之隙。兩兵殺傷未已也,而斃及民命矣?;鞊屝欣钗匆岩?,而折及民房矣。炮聲與喊聲齊鳴,幾至天地動搖,城磚與瓦屋皆震”,可見規(guī)模較大,造成平民傷亡、民房損毀,性質(zhì)惡劣,驚動神宗皇帝,被兵部疏請重治,故《明實錄實錄》記載萬歷四十八年五月,“管練軍事務(wù)少詹事徐光啟以川浙兵互斗互傷,旋即定,飛馳奏聞,下兵部”?;驗橄鈵盒允录o石砫土司及自身統(tǒng)兵的輿論壓力、消極影響和負面效應(yīng),時在通州的秦良玉奏請續(xù)調(diào)自己在川土兵3500人“援遼”。又江日彩《速正逃兵劫殺之發(fā)疏》提及秦氏駐兵通州時,“陳奏再調(diào),求補安家銀兩”,有“果出忠義,抑亦借是羈留出關(guān)且以要挾銀兩耶”質(zhì)疑。參見《明神宗實錄》,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研究所,1962年版。(明)程開祜:《籌遼碩畫》,萬歷刻本影印本。

        ⑤石砫女將馬鳳儀忠烈報國事可見于《綏冠紀略》《明史》之《曹文詔傳》《左良玉傳》、清初谷應(yīng)泰《明史紀事本末》卷75《中原群盜》和清初戴笠《懷陵流寇始終錄》卷6,后被清乾隆“讀書立政,務(wù)實不華”的戲曲家董榕《芝龕記》史實移花接木到山西沁水忠烈公張銓之門,將其改稱“張鳳儀”,寫成秦良玉子馬祥麟妻,后被乾隆《石砫廳志》、道光《補輯石砫廳新志》采信。董氏傳奇《芝龕記》雖稱凡事本于《明史》及諸名家文集、志傳而“并無杜撰”,但稱張鳳儀系忠烈公張銓女,“男裝領(lǐng)石柱兵”,稱馬鳳儀,系土司馬祥麟妻,被清代以降野史采以為據(jù),使其人其事多有張揚。后來,張馬兩姓姻親關(guān)系被證偽。另吳偉業(yè)親歷明末清初的歷史,有《綏寇紀略》12卷,被《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評曰“記事尚頗近實”“終勝草野傳聞,可資國史之采輯”。參見田同旭:《石砫廳志》對沁水竇莊張鳳儀的誤載》,《晉城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16年第5期。

        參考文獻:

        [1]鄭敬東,鄭微波.郭沫若所作秦良玉贊美詩辯[J].當代文壇,2008,101(1):177-197.

        [2]馬強.論傳統(tǒng)女將文化視域下的女土司秦良玉形象[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1,43(06):7-12.

        [3](明)李化龍.平播全書(點校本)[M].唐守文,點校,謝尊修,劉作會,編審.北京:大眾文藝出版社,2008.

        [4](明)明實錄[Z].臺灣“中研院”史語所,1962.

        [5](明)夏道碩.紀變略言[Z]//涪州志·藝文志.日本藏中國罕見地方志叢刊書目文獻出版社,1992.

        [6]朱燮元.少師朱襄毅公督蜀疏草[M].劉一鳴,雷鴻鳴,等點校.北京:中國文化出版社,2014.

        [7](清)汪楫.崇禎長編(卷8)[M]//明實錄(附錄4)“崇禎元年四月乙卯日”條.“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2.

        [8](明)徐如珂.攻渝紀事[M]//明代野史叢書:虎口余生記(外十一種).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

        [9](明)李長祥.天問閣集(卷下)[M].上海:上海商務(wù)印書館本,1936.

        [10](明)顧山貞.客滇述[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

        [11](明)文秉.烈皇小識(卷6)[C]//(清)留云居士.明季稗史初編.上海:上海書店,1988.

        [12](清)沈荀蔚.蜀難敘略[Z].昭代叢書(世楷堂本)(巳集卷10).

        [13](清)鎖綠山人.明亡述略(上)[C]//(清)鄧凱,等.崇禎長編(外十種).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

        [14](明)談遷.棗林雜俎[Z].北京:中華書局,2006.

        [15](清)毛奇齡.蠻司合志(卷7)[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

        [16](清)趙吉士.續(xù)表忠記[C]//周駿富.明代傳記叢刊(第65冊“名人類37”).臺北:臺灣明文書局,1991.

        [17](清)王鴻緒.明史稿(敬慎堂刊本)[Z].香港:文海出版社,康熙五十三年.

        [18](清)張廷玉.明史(卷207)(二十五史本)[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19]古今圖書集成(第421冊).明倫匯編·閨媛典(武英殿影印本)[M].北京:中華書局,1934.

        [20](清)黃廷桂,等.四川通志(卷20)[Z].雍正十一年(1733)刻本.

        [21](清)常明,等.四川通志卷(152)[Z].嘉慶二十一年(1797)刻本.

        [22](清)王縈緒.石砫廳志·承襲志[Z].乾隆四十年(1775)刻本.

        [23](清)王槐齡.補輯石砫廳志·土司志[Z].道光二十三年(1843)刻本.

        收稿日期:2023-07-24 責任編輯:賈海霞

        国产精品亚洲五月天高清| 欧美最猛性xxxx| 国产精品永久免费| 人妻人人澡人人添人人爽人人玩| 制服丝袜人妻中出第一页| 日本a级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色图片区| 欧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综合| 国产片三级视频播放|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av| av无码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97午夜理论片在线影院| 毛片在线啊啊| 日本乱熟人妻中文字幕乱码69| 少妇粉嫩小泬喷水视频| 国产一在线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成人国产乱对白在线观看| 天堂网日韩av在线播放一区| 免费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120软件| 人体内射精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午夜久久久精品国产| 亚洲av专区国产一区| 免费看黄a级毛片| a观看v视频网站入口免费| 成年女人午夜特黄特色毛片免| 久久综合99re88久久爱| 亚洲乱码av中文一区二区| 午夜精品久视频在线观看| 韩国日本一区二区在线|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 亚洲av一区二区三区网站| 爽爽影院免费观看| 国产女女精品视频久热视频| 亚洲色AV天天天天天天| 美艳善良的丝袜高跟美腿| 欧美私人情侣网站| av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 五十路熟妇亲子交尾| 日韩在线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