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衛(wèi)紅
文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林逋在《山園小梅》中寫到“疏影橫斜水清淺”。他熱愛遵循自然原貌的梅花枝干:或橫直或欹斜,展現(xiàn)梅花最美的一面。現(xiàn)實中也有些人對于梅花枝干以曲、斜、疏為美,這又促使許多賣花木商人曲意逢迎,對梅花枝干刻意扭曲、修剪,靠“摧殘”梅的枝干來賺錢。
此現(xiàn)象,引發(fā)你怎樣的聯(lián)想、思考與感悟?
寫作指導
這是一道關(guān)涉美育的主題。材料分兩層,第一層寫北宋著名詩人林逋的審美觀:或橫直或欹斜的梅花最美,因為這樣的梅花枝干是自然原貌,可見其尊其天性、自然為美的審美觀;第二層寫現(xiàn)實中有些人的審美觀:認為梅花枝干以曲、斜為美,甚至導致很多商人“摧殘”梅的枝干,化直為曲,以迎合這些人的審美,可見這些人違背天性、扭曲為美的審美觀。
對比之下,留一刪一,當然要留下林逋的正確的審美觀,要擯棄有些人扭曲的審美觀,為社會倡導正確的審美觀,傳遞正能量。
寫作思路應由“梅”之審美延展至其他領域的審美,并表達出正確的審美觀,可以闡釋美的內(nèi)涵,可以談為何要正確的審美觀,可以談應該如何去審美,如何促進美育的發(fā)展。行文過程中可以與含有假惡丑的錯誤審美進行對比論證,增強說理力度。
例文
廓清粉膩陰霾,體悟美學真諦
□河南省鄭州市第七高級中學 周景怡
水袖半遮,余韻裊裊,演悲歡離合,唱人間百態(tài);
鐵書銀鉤,墨香四溢,書民族氣節(jié),繪錦繡山河。
自禹鑄九鼎,浸潤禮樂春秋,點染六朝金粉,而后更經(jīng)烈火崢嶸的熔鑄,中華文化沉蘊博遠,已成為民族鮮活生命之基。吾儕立潮頭,應廓清粉膩陰霾,體悟美學真諦,共襄傳承使命。
疏影橫斜循原貌,體悟美學真諦。
賞飛閣流丹,碧瓦朱甍,起伏千萬樓閣;看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中國傳統(tǒng)獨到的審美,源自“疏影橫斜水清淺”間捕捉事物的自然原貌,展現(xiàn)獨特的中華色彩。梅花疏影搖曳,或橫直或傾斜,展現(xiàn)了梅花孤傲自賞的絕佳風采;紫禁城黃瓦紅墻,金扉朱楹,繡闥雕甍,訴說了光芒萬丈的繁榮麗色。“為有源頭活水來”,不妨在此望文生義:那事物最本真質(zhì)樸的風貌,方為美學的源頭活水。
廓清粉膩陰霾,體悟美學真諦。
“老猿掛印回首望,關(guān)隘不在掛印,而是回頭”。世人為美的崇尚,應當是我們的助推劑而非故步自封的枷鎖,若畫地為牢,抑或刻意扭曲,曲意逢迎,迎來的只是適得其反。古有買賣商人曲意逢迎,對梅花枝干刻意扭曲修剪,靠“摧殘”梅枝迎合世人審美,只為暴利,今有各類網(wǎng)紅矯揉造作只為成名。如此亂象,不禁令人扼腕嘆息。時間不斷沖刷,唯有廓清粉膩吹散陰霾,方可體悟美學真諦。
華年續(xù)夢繼絕學,體悟美學真諦。
國美方可家美,天下大同,美美與共。中華文化歷久彌新,上溯三皇五帝,下推宋元明清,90后女孩葉露盈為曹植《洛神賦》所觸動,利用中國風繪本形式,賦凄美愛情故事以生機,讓“髣髴兮若輕云之蔽月,飄飖兮若流風之回雪”的洛水女神形象鮮明顯現(xiàn),中華文化歷久彌新,生生不息。
新時代的青年,鷹隼試翼正當時,當廓清粉膩陰霾,為美美與共賦力,用心體悟美學真諦,在泛黃卷軸上,繼續(xù)書寫新的華章!
評點
語言華美有底蘊。四字句六字句似信手拈來,對偶句排比句俯拾即是,引用詩句名言也隨處可見。文章整散結(jié)合,長短自如,寫作功底畢現(xiàn)。
素材豐贍較典型,靈活調(diào)用素材,正反事例結(jié)合,很好地印證了自己的觀點。
(編輯:關(guān)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