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薇 尤方東 陶欣 李淑瓊│文、圖
1 云南農(nóng)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食品藥品與大健康學院;2 云南省畜牧總站;3 新疆黑蜂育種站;4 蜜蜂雜志社
我國香料應用的歷史有上千年,其應用主要是食物烹制、療疾、敬神、避穢或清潔空氣。香料植物一般都含有芳香的揮發(fā)油,這些油多具有殺菌、抗氧化、驅(qū)蚊蟲、美化環(huán)境、凈化空氣等作用,有的還可以用于食物烹制上。在現(xiàn)代園林綠化中,許多香料植物還是輔助蜜源植物,對蜜蜂生存和繁殖極為重要。
薰衣草,又名靈香草、香草、香水植物、麥麩草、黃香草,有多個品種,綠化常見的為齒葉熏衣草,也叫鋸齒薰衣草。學名lavandula dentateL.,為唇形科薰衣草屬。原產(chǎn)地中海沿岸,20世紀50年代引入我國。
齒葉薰衣草,是一種多年生常綠芳香草本或灌木,全草味道芳香,分枝多,為直立叢生植物。株高30~100cm;葉多,葉兩面生短毛,灰綠色,對生,葉形細長,呈線形葉至披針葉,少數(shù)為棒錘狀,長3~5cm,寬3~7mm;葉邊緣具粗圓鋸齒,先端漸尖或鈍圓,基部圓形或楔形。花主軸長,花穗少,穗狀花序頂生。主軸長通常為4~8cm,花穗長3~6cm,紫色。
齒葉薰衣草花期長,通常為5~10月,云南2月就有花開,多數(shù)時間不流蜜,蜜蜂在5~6月時采集較積極,泌蜜溫度16~26℃。作為園林植物,種植較分散,規(guī)模較小,不能取得純的商品蜜,但有利于蜜蜂生存和繁殖,是一種輔助蜜源植物。
齒葉熏衣草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其植株不高,不僅適合室外種植,也適合盆栽,全株四季常綠,生長力強,耐修剪,有芳香味,葉形獨特,花形典雅優(yōu)美,顏色高雅。是一種集綠化、美化、彩化、香化于一體的植物。熏衣草既能觀賞,又能凈化空氣,園林綠化價值高。
齒葉薰衣草用途廣泛,有很好的保健醫(yī)藥作用,還可用做茶飲或用做烹制美食的調(diào)料。
薰衣草葉
迷迭香又名艾菊、海洋之露、九里香,學名Rosmarinus off icinalis,為唇形科迭香屬。迷迭香原產(chǎn)地中海沿岸,有資料表明是曹魏時期引種到我國的,主要作為園林香料植物引入。
迷迭香為常綠芳香型小灌木,植株生長高度2m左右。全株具芳香味,分枝較多,葉常在枝上叢生。莖及老枝圓柱形,皮層暗灰色,有不規(guī)則的縱裂,幼枝四棱形。葉對生,葉從葉腋長出,葉具極短的柄或無柄,葉片為線形,長2~5cm,寬2~6mm,葉先端鈍,全緣,革質(zhì),近無毛,葉下面中間部分密被白色的絨毛。花近無梗,總狀花序或花對生;花萼卵狀鐘形,長約4mm,花二唇形,上唇2淺裂,裂片卵圓形,下唇3裂,中裂片最大,花冠藍紫色,長約8mm。
迷迭香花
迷迭香在昆明花期較長,11月至翌年6月均有花開,在3~5月時蜜蜂采集較積極,泌蜜溫度為12~25℃。迷迭香是一種輔助蜜源植物,有利于蜜蜂的生存和繁殖。
迷迭香是一種觀賞性強的園林蜜源植物,其葉形狀細長,色綠而具芳香味,花雖小,但顏色艷麗,可置花架、吊盆、花壇、花廊、花帶、花籬或盆景中;由于該植物耐修剪,可做多種造型;該植物有喜溫暖氣候,耐旱等特點,加上植株高度可控制,是較好的家庭盆栽觀賞植物。
迷迭香還是一種天然香料植物,可作為食物烹調(diào)香料,其香味濃郁,苦中帶甜,在西餐中經(jīng)常使用。該植物全株可藥用,還可在工業(yè)上用于調(diào)配香料。
灌叢石蠶又名水果藍、低木苦草、銀石蠶,學名Teucrium fruticansL.,為唇形科石蠶屬植物。也有資料將其分類為香科科屬,原產(chǎn)于地中海沿岸,現(xiàn)已廣泛應用在我國園林中。
灌叢石蠶是一種芳香的常綠小灌木,高度可長到1.8m,但植株通常鋪散生長。其小枝呈四棱形,全株被銀白色絨毛,以葉背和小枝最多。葉對生,全緣,長卵圓形,長1~2.5cm,寬0.8~1.5cm,葉基部楔形,先端漸尖?;ㄋ{紫色,生于葉腋,輪散花序,具2~3朵花;花萼筒形或鐘形,具齒;唇片與冠筒呈直角,唇片5裂,中間是唇瓣最大,圓形至匙形,向下垂,兩側(cè)兩對裂片較??;雄蕊4,自花冠后方的缺口處伸出,花絲較長,伸出花外;雌蕊1,柱頭兩裂,與雄蕊等長或較雄蕊長。
灌叢石蠶花
灌叢石蠶開花時間為3~12月,流蜜較好的時間為3~6月,此時花量大,蜜蜂采集積極,從8點一直到18點都有蜜蜂采集,流蜜溫度在12~26℃,是一種輔助蜜源植物,有利于蜜蜂的生存和繁殖,在集中區(qū)域可采到商品蜜。
灌叢石蠶是一種觀賞價值較高的植物。具有繁殖力強、耐干旱、耐貧脊、適應性強、耐修剪等特點,其枝條方便成形,可做出各種園林造型,如花壇、花廊、拱門、花帶等,適合作草本花卉的背景,種植于林緣或花境。其花色淡藍,雅致,香味獨特,沁人心脾。灌叢石蠶被廣泛應用于園林,以其淡雅的藍色和四處鋪散的姿態(tài),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
灌叢石蠶也是一種香料,可應用在一些食物的烹調(diào)中。
艷山姜又名假砂仁、土砂仁、香砂仁、砂紅、行桿、箭桿風、野山姜、月桃、玉桃、草豆蔻、大草蔻、草扣、大良姜等(學名:Alpinia zerumbet(Pers.)Burtt.et Smith),姜科山姜屬植物。艷山姜產(chǎn)于亞熱帶地區(qū),現(xiàn)各地均有栽培。
艷山姜為多年生草本觀葉植物,叢生,株高可達3m。艷山姜葉具鞘,葉鞘長13~20cm,抱莖;葉片長橢圓形,兩端漸尖,基部漸狹,長約20~50cm,寬5~8cm,長在光線足的環(huán)境中的艷山姜葉上有金黃色縱斑紋,但長在陰處的艷山姜則斑紋減少或無?;ㄐ蜉S紫紅色,長40~50cm,花為圓錐花序呈總狀花序式,花序軸上每一分枝上有花1~2朵;花苞片橢圓形,白色,頂端粉紅色,蕾時包裹住花,花蕾藏于苞片中,裂片長圓形,乳白色,頂端粉紅色,唇瓣匙狀寬卵形,花顏色為白色,頂端紅色,花唇瓣擴展,花大具有芳香氣味。花冠管較花萼為短,裂片長圓形,乳白色,頂端粉紅色,唇瓣匙狀寬卵形,黃色而有紅色紋彩,頂端皺波狀。
艷山姜盛花期為4~6月,各地開花時間略有不同。艷山姜泌蜜溫度為20~26℃時,作為園林植物,栽培零散,雖不能取得蜂蜜,但對蜜蜂的生存和繁殖具有重要意義,是城市園林重要的輔助蜜源植物。艷山姜在云南昆明周邊及昭通等地有大面積種植,昭通地區(qū)可取到商品蜜。
在園林綠化中,艷山姜常栽培于園庭,其花葉及花色秀麗,花姿雅致,芳香誘人。還可盆栽于廳堂擺設;室外栽培可點綴墻角、庭院、池畔、景觀山石、綠地邊緣及庭院,給人生機盎然之感;種植在溪水旁或樹蔭下,又能給人回歸自然、享受野趣的快樂。
艷山姜植物除以上用途外,其干果是一種家庭常用香料,在肉食的烹調(diào)中起到添香去腥的作用。其葉還可用于包粽子,或作為傳統(tǒng)糕點的包裹。其嫩莖可作姜的替代品,食用價值較高。其莖狀葉鞘曬干后可編織成繩索、涼席、工藝品、生活用品,是一種實用價值較高的植物。
艷山姜植株
很多香料植物不僅有較高的園林觀賞價值,還有凈化空氣,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等作用,其散發(fā)出的香氣,可以緩解人的情緒,改善睡眠或輔助醫(yī)治一些疾病。隨著人們經(jīng)濟水平的提高和對健康生活意識的增強,香料植物在園林上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充分利用園林香料蜜源植物,有利于蜜蜂的生存和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