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蟲子的“植物分類學”

        2023-12-07 04:05:58劉華杰
        世界科學 2023年11期
        關鍵詞:溫迪分類學鳳蝶

        劉華杰

        如今高校中,超過60%的學生接觸植物分類學時會覺得知識瑣碎、名字難記,學習積極性不高。加之課時數不斷壓縮(因為現代生命科學有大量分支,有許多新知識需要掌握,傳統博物性質的課程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學習效果堪憂,畢業(yè)后“五谷不分”也算不上大事。好在從事現代意義上的生命科學研究,通常不需要認得太多植物,幾乎不與宏觀生命形態(tài)打交道——生態(tài)學和保護生物學也許例外。與此形成對照的是,某些非生物學專業(yè)的愛好者,熱情很高,動力十足,能夠辨識更多的植物。

        不過,這些并非本文的重點。詭異的一點是,非但某些非專職人員在野外分辨植物的能力超強,蟲子也懂植物分類學!

        我以前只關注植物,疫情期間有機會啟動第二愛好,開始入蟲子這個“坑”。兩年的觀蟲經驗給我留下兩點深刻印象。第一,“草蟲”一起看,在現實中更能理解“生態(tài)”概念,反過來也強化了物種辨識能力。以前覺得北京大學校園生態(tài)還不錯,但現在看法變了,因為校園里蟲子很少。前天上課前在校園里轉,只找到一只廣翅蠟蟬。第二,深深感受到蟲子的植物分類功力,愈發(fā)覺得蟲子可愛甚至可敬。

        蟲子的“智商”有多高,它們真的會分類嗎?它們有分類系統嗎,有薔薇科、傘形科、大麻科之類的概念嗎?提前透露一下結果,答案幾乎是肯定的。蟲子甚至早就在使用APG系統了!APG是被子植物系統發(fā)育小組(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的英文縮寫,指一個現在很有名的國際植物分類學組織。APG分類方案采用分子生物學和演化生物學理論處理植物的發(fā)生關系。這怎么可能?許多植物學工作者對APG都不甚熟悉,甚至有不少抱怨,蟲子怎么可能知道APG?退一步,就算那是事實,那么機制是什么,它們通過什么手段學習的?上了哪位老師的植物分類課,用的是什么教材?蟲子用植物檢索表嗎?

        為了不那么正經,下文虛實結合,通過《彼得 ? 潘》的人物講述其中原委。不過,我保證,本文涉及的物種名及其關系都是真實的。

        從溫迪之問開始

        “考拉(樹袋熊)漂亮吧?”溫迪認真卻另有企圖地問達林夫人(溫迪和達林夫人都是巴里的著名作品《彼得 ? 潘》中的人物)。

        “當然,我們都這樣認為?!边_林夫人順口回應。憑經驗,她猜測這大概只是個引子,女兒溫迪想說的可能不只是考拉漂亮。

        “可是,考拉只吃一種或一類植物——桉樹。它居然也長得如此好,它不用吃或者不喜歡吃其他的,它不缺營養(yǎng)嗎?”果然,溫迪習慣性地延伸了話題。“它需要補鈣、補維生素、補微量元素嗎?考拉會因為缺維生素B1而患腳氣病嗎?考拉舉止優(yōu)雅,長得那么招人喜歡,似乎不缺什么營養(yǎng)。我,還有弟弟、妹妹,為什么不能只吃我們喜歡的東西?”溫迪的論證雖有些跳躍,用意卻十分明顯,矛頭直指“偏食不可取”的缺省配置。家長對于孩子嘮叨較多的一條便是:不要偏食。補充一下,桉樹葉纖維較多,營養(yǎng)物質很少,對于許多動物還有毒。

        達林夫人一時語塞,其實她本人也考慮過類似問題,卻不知道答案。但是她在孩子面前不能無所作為,不能在第一回合就敗下陣來。在家人面前顯得無知倒無傷大雅,關鍵是如果不能滿意地“撣掉”這樣的小問題,接下來溫迪這幫小崽子會轉移話題,指不定整出什么幺蛾子。達林夫人想搪塞過去,以輕松并帶調侃的語氣說:“你沒見考拉整天睡大覺嗎?”科學觀察表明,考拉一天睡覺時間達18~22小時,據說是為了節(jié)約能量。達林夫人用的是問句,傳遞的卻是權威信號。夫人沒有明確道出吃桉樹與長時間睡眠之間的因果聯系。這反問句的言外之意是,考拉如此偏食并非正常之舉,實際上有不良后果。達林夫人本想說“考拉已經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來著,以示生存出現了問題,但擔心那樣太抽象,也不夠有趣。

        溫迪有備而來,不會就此罷休?!懊赘字写竺咨龅拿紫x,即米象,一生只吃大米,不喝水,它也整天睡覺嗎?它長得太小,大部分時間它是否在睡覺很難確定??墒牵跉ざ房泼晒艡倒麑嵣系臋祵嵪蠹?、大麻科黑彈樹上的北京枝癭象,真的很活躍。前者成長中也只吃橡實,即殼斗內的果實,后者只吃蟲癭里的植物養(yǎng)料。媽媽,您是想說,它們因為偏食最終身體不好是吧?諺語說‘沒那個彎彎肚兒就別吃那鐮刀頭兒’,也是這個意思嗎?”

        達林夫人再度語塞,停了一下,她祭出萬能的“差異定律”:“事物很復雜,物種與物種不同。人這個物種不同于你所說的什么樹袋熊、米蟲子,還有什么象甲、北京象?!?/p>

        “是北京枝癭象,也叫趙氏癭孔象?!睖氐霞泵m正。

        “好了,甭管上海象還是北京象,就叫北京枝癭象吧。人這個物種,”達林夫人沒辦法中止話題,只好準備講述“人是雜食動物”的老套說辭:“說到底是雜食動物。你瞧,大自然中有那么豐富的食物,還有那么多人造食物,到處是營養(yǎng),豐富的營養(yǎng),營養(yǎng)很豐富……”達林夫人平時能說會道,此時語言組織已顯混亂。

        “人是雜食動物,我聽過很多次了。人是被訓練、被管教成雜食的,還是依據本性,人啥都吃?或許兩者間沒有根本差異——如果‘吃啥’能遺傳的話。可是,雜食是排他的嗎,對于個體是必要且充分的嗎?噢,對了,世界上人這么多,簡直人滿為患,充分性似乎已經不用講了,可必要性呢?”溫迪只有8歲,道聽途說了許多大人的科學話語,似懂非懂。自然,許多大人也如此,或許只是用起科學詞兒更坦然,堂堂正正,不加思索。

        在達林夫人那里,“必要性”是顯然的,無須舉證。她相信,她親自實踐著,也這樣教育別人。這根本不成為問題,而是常識。女兒挑戰(zhàn)常識,應對起來既容易也困難。容易之處是不必當真,可以想辦法用另一個常識蒙混過關或者干脆不搭理。困難在于,它可能是根本性的挑戰(zhàn),回答它超出了自己的能力或者當今科學的限度。

        溫迪無法從媽媽這里,估計也無法從達林先生那里,獲得正確答案。其實她心里已有自己的答案(猜想),她相信自己的答案,但希望別人能夠幫助確認。她不想真的跟媽媽爭論。誰能幫忙呢?彼得 ? 潘?對了,就是他,夢幻島上那個沒心沒肺、不想長大的男孩。溫迪即刻想著飛到夢幻島,巴不得彼得 ? 潘此時奇跡般地從窗口飛進來。

        夢幻島榆林“托兒所”

        天遂人愿。彼得 ? 潘果然再次造訪,并帶溫迪重返夢幻島。

        夢幻島是個神秘之地,卻也長著與我們這里相似的植物,比如那里有香蕉、構樹、曼密蘋果(藤黃科植物,不是薔薇科的)、甘薯、椰子、芋頭、葫蘆,還有面包樹。估摸著是熱帶太平洋上的某個島嶼。但是這里也有許多榆樹,作者巴里忘記交代了,夢幻島上著名的“地下之家”樹洞,就是用榆樹造的。在這里“人人需要一棵樹”,一棵“合身”的榆樹。彼得 ? 潘和手下晚上都住榆樹洞,溫迪來了也一樣。

        俗語“荊構遍地不及榆”,一方面說榆樹的數量多,比唇形科(原馬鞭草科)的荊條和桑科的構樹還要多,另一方面說它的重要性。實際上,并非只有人對榆樹感興趣,這片榆樹林也吸引了大批蟲界訪客。榆林成了蟲子“托兒所”,蟲子聚會場所、宴會廳。第二天上午,陽光透過榆枝,一閃一閃,掠過榆葉。彼得 ? 潘帶溫迪在榆林參觀,他們可不吃榆葉,但可以觀看“別人”——那些蟲子——悠閑地吃榆葉。

        他們遇到的第一類賓客是吃相不雅的榆黃葉甲和榆藍葉甲,兩個相近的物種。它們數量驚人,每種少說也有200只,把樹梢啃個盡光,僅剩下光桿小枝和若干主葉脈。這兩種蟲子個頭都很小,最大的也只有9毫米長。前者通體灰黃色,但天線(觸角)大部分是黑色的;后者頭部仍以黃色為主,鞘翅卻是綠色的,在陽光照射下有點發(fā)黑。多虧榆樹萌發(fā)能力強,整體而言,榆葉生長還供得上吃客進食。但這兩種蟲子的人緣,噢,應當是蟲緣,并不怎么好,其他蟲子并不喜歡與之為鄰,在榆樹林中它們只占據了少量植株。

        第二類賓客是胖乎乎的“天線寶貝”榆綠天蛾幼蟲,憨態(tài)可掬。尾部斜舉著一支紅色“天線”,腹足牢牢抓著榆枝,象鼻子似的頭部閑暇時在空中緩慢搖動,腹節(jié)上有7條斜線,其中奇數位置的顏色更深。最末的一條斜線與“天線”共線。

        第三類賓客是榆白邊舟蛾幼蟲。它的背上也長著一只小小的天線,但它并不屬于天蛾科而屬于舟蛾科。長相有點像劍龍或杰克森變色龍,但要溫和得多。它喜歡獨居,很少發(fā)現兩只以上的榆白身邊舟蛾幼蟲在同一樹枝上。溫迪忍不住輕輕摸了一下它多少有些片狀的蟲身,覺得它沒有仿白邊舟蛾幼蟲身體那么扁,后者的寄主是桃、杏和蘋果,都屬于薔薇科,與榆樹沒關系。

        第四類賓客是榆劍紋夜蛾幼蟲。身體黃褐色,圓滾滾的,長著令人恐怖的長長剛毛,剛毛成簇分布??粗悬c惡心,不過溫迪看到它并沒有表現出異樣,她見過相貌和動作更為惡心的大蚊幼蟲。后者生存于小溪中,腹節(jié)明顯但無剛毛,體色差不多也是黃褐色,全身近乎透明,蠕動起來甚是齷齪,讓女生避之三尺。

        第五類賓客是榆掌舟蛾幼蟲。數量頗多,一條一條掛在枝頭,吃相難看。頭部幾乎全黑,身體也以黑色為主,橫向生有若干白線,垂直身體和白線有紅色環(huán)帶,成簇密生黃白色的長毛。頭部和尾部經常同時抬起,狀若龍舟。

        第六類賓客是榆鳳蛾幼蟲。渾身布滿白粉,就像要上鍋蒸的外面撒滿了淀粉的野菜。論營養(yǎng),這個“野菜”更富含蛋白質,但溫迪可不想吃這樣的蒸菜。有趣的是,幼蟲老熟后會沿樹干爬下,鉆入土層中結繭化蛹。是不是有點“地下之家”的味道?論本事,比溫迪和彼得 ? 潘的喬裝、變身高級得多。等待孵化出來,這蛾子更是驚艷,黑中帶紅,形若鳳蝶,其名字中的“鳳”字名不虛傳。彼得 ? 潘很想擁有榆鳳蝶一樣美麗的翅膀。

        第七類賓客是大紅蛺蝶的幼蟲。溫迪稱之“小海參”。它沒有絲帶鳳蝶幼蟲那么黑,卻比它大一點,身上還有一些綠條紋。它一般位于榆樹梢上提前造好的小房間中,下部開口,在房間里就可以吃榆樹葉,排泄也方便。彼得 ? 潘指著空中飛過的一只漂亮蝴蝶說,“這就是大紅蛺蝶,剛剛孵化出來”。溫迪特別喜歡這“小海參”,絲毫沒覺得可怕。她要飼養(yǎng)幾只,看著它化蛹、成蝶。與樗蠶蛾幼蟲化蛹后需要等待一個冬天,到下一年才可以見到大蛾子不同,這種“小海參”養(yǎng)幾天就能化蛹,一周后便可孵化出美麗的大紅蛺蝶。溫迪順手采集了五只。補充一句:果然,一周后全部化蝶成功,榆樹洞內蝴蝶翻飛。

        第八類賓客是榆銳卷象幼蟲。其成蟲體長約7毫米,頭部橘黃色,鞘翅青藍色,有金屬光澤。母蟲把一粒卵產在榆葉上,然后把葉子卷成一個精致的圓枕頭,后代在其中發(fā)育,啃食嫩葉長大。在整個過程中榆葉依然活著。

        很快,溫迪就找到另一類“小海參”,算是第九類訪客了。它是葉蜂科絲角葉蜂屬榆突瓣葉蜂的幼蟲。受驚之后,枝上的這些“小海參”張牙舞爪,多數伸出前半個身子,彎著腰,與其說像“小海參”不如說像“大蝦”。這簡直就是穿好的“烤肉串”啊。這種蟲子在北京海淀區(qū)和平谷區(qū)都能見到,它是日本學者富樫一次(Ichiji Togashi)1998年在《日本系統昆蟲學雜志》發(fā)表的一個新物種。游逛中,溫迪確實有點餓了,但玩笑歸玩笑,她還是不敢把這蟲子當成真的肉串。

        行走間,溫迪在榆枝間還發(fā)現一個卵塊,比大拇指大些,外披土黃色絲絨,里面是像大黃米一般的數百枚蟲卵。彼得 ? 潘說這肯定不是鱗翅目甚至也不是昆蟲綱的東西,而是蛛形綱蜘蛛目的某種圓珠,但究竟是哪種,他也說不準。補充一句:十天后,黃米粒中孵化出來一群小蜘蛛,但依然難以鑒定出是哪一種。至此,他們在榆葉上已經看到鱗翅目(蛾子和蝴蝶)、鞘翅目(榆黃葉甲、榆銳卷象)、膜翅目(榆突瓣葉蜂)、蜘蛛目的蟲子。除后者外都屬于昆蟲綱。

        接下來,溫迪和彼得 ? 潘還見到榆黃足毒蛾、古毒蛾、麗金舟蛾、戟盜毒蛾、絲棉木金星尺蛾、春尺蛾、刺槐外斑尺蛾、黃褐天幕夜蛾幼蟲在啃食榆葉,也見到了黃鉤蛺蝶、白鉤蛺蝶成蟲。榆樹上也有金綠寬盾蝽和紅足壯異蝽,甚至還有桑劍紋夜蛾、麗金舟蛾。這些蟲子并非專門吃榆葉,有的捎帶吃幾口,或者只是在上面曬曬太陽。

        顯然,僅榆樹這一種植物,就養(yǎng)活了一大批蟲子,為它們提供了口糧。“在生態(tài)系統中,榆樹這樣一種不起眼的、再普通不過的樹種,扮演了重要角色?!睖氐献匝宰哉Z,語調完全不同于同母親講話,她像是在確認什么驚人事實,其實只是一點常識。不過,她和她的小伙伴,包括一大批學生、園林工作者確實忽視了榆樹在城鄉(xiāng)生態(tài)系統中的重要作用。彼得 ? 潘也補充一句:“除新疆外,很少見哪個城市用榆樹作行道樹,也幾乎沒有哪個公司愿意用榆樹進行生態(tài)修復。啊,錯了!是‘恢復’,不是‘修復’。種樹和栽樹只起輔助作用,最終還得靠大自然的偉力、彈性。重要的是充分利用本土樹種,不要迷戀外來植物?!?/p>

        時間已不早,兩人著實感覺非吃點東西不可了。

        小議“草蟲鎖定”關系

        溫迪和彼得 ? 潘中午吃的是夢幻島美食“三松煎蛋”加菰米飯,不包括蟲子。“三松”指三種蘑菇:松茸、松露和松樹傘(血紅鉚釘菇),“蛋”指鵜鶘的卵。

        席間兩人繼續(xù)上午的話題,回憶了植物與蟲子間的一系列鎖定關系。彼得 ? 潘先列出一組:榕小蜂與榕屬植物形成了穩(wěn)定的配對關系;某種小蜂只能寄生于某一種果實當中;黃櫨直緣跳甲專吃毛黃櫨(香山紅葉);大豆網叢螟幼蟲專吃大豆;葡萄虎蛾幼蟲專吃葡萄科植物,比如在北京主要吃葎葉蛇葡萄;杠柳原野螟幼蟲專吃杠柳;萵苣冬夜蛾幼蟲專吃菊科植物,比如在北京主要吃山萵苣的葉子;槐葉柄卷蛾幼蟲主要吃豆科槐屬植物,比如在北京主要吃國槐的葉子;楊柳小卷蛾幼蟲主要吃楊柳科植物的葉子;甘薯蠟龜甲幼蟲主要吃旋花科植物,在北京主要吃牽牛的葉子。

        溫迪聽得十分仔細,她注意到這些動物(昆蟲)的名字中基本上都包含著植物名字,或許這就是它們之間的鎖定關系吧。自然,不是幼蟲有多大選擇能力,而是它們的媽媽事先把卵產在了正確的目標植物上了。產錯了會怎樣?兒女沒得吃或吃不慣,早早死掉了。

        彼得 ? 潘又進一步:“鎖定關系比一般人想象得還要精細。以鳳蝶科蝴蝶為例,中華虎鳳蝶與馬兜鈴科杜衡、絲帶鳳蝶與馬兜鈴科北馬兜鈴、木蘭青鳳蝶與木蘭科含笑、樟青鳳蝶與樟科香樟、紅綬綠鳳蝶與番荔枝科瓜馥木、金鳳蝶與傘形科山芹、柑橘鳳蝶與蕓香科花椒等,都有一定的鎖定關系?!?/p>

        “是說一種幼蟲只吃某一種植物嗎?”溫迪問。彼得答道:“要看你說的‘種’是什么意思。這么說吧,鳳蝶幼蟲首先不會亂吃,它們吃得比較挑剔,只吃某一類植物。其中的‘類’可以是種、屬、科甚至目。至少在‘科’一層級是穩(wěn)定的。以柑橘鳳蝶為例,在南方它取食柑橘一類植物的葉子,但是在北京、河北、內蒙古野外沒有柑橘,這里的柑橘鳳蝶就吃同一科(蕓香科)的花椒、黃檗,所以在這些地方這種蝴蝶也叫花椒鳳蝶。金鳳蝶的寄主除了山芹還包含傘形科的茴香、芫荽、胡蘿卜、芹菜、鴨兒芹、防風。櫟掌舟蛾幼蟲的寄主包括栓皮櫟、柞櫟、麻櫟、板栗,它們都是殼斗科植物。雙線棘叢螟幼蟲同時吃漆樹科的毛黃櫨、火炬樹和鹽膚木。你瞧,蟲子是不是有‘科’的觀念?不同地區(qū)的大紅蛺蝶幼蟲的食物也有差別,食物包括黃麻、苧麻、蕁麻和榆樹,這些植物雖然不屬于同一科,卻都屬于蕁麻目!猜測一下,蟲子或許也有‘目’的觀念。”

        這時溫迪好像悟到了什么,忙說:“真是有趣。對人來說,‘種’是統計意義上的概念,是人建構了物種?!N’以上的分類階層更是構造的,曾經有人以為科、屬、種的建構幾乎是任意的,現在看來其建構還是相當扎實的,是真實存在的。對,我愿意用‘結實’兩字?!迸c之相關的便是,它們是如何做到的?彼得 ? 潘似乎猜到了溫迪此時的困惑,就解釋道:“昆蟲很聰明,當然,它們沒有人類的大腦??墒钦J知未必要通過人一樣的大腦來進行。肉體就能認知,一切生命都會感知環(huán)境,也算廣義的認知吧,這是出于生存的需要?!薄澳闶钦f可以有不一樣的認知方法,但可以做到殊途同歸,結果一致?”“是的。就像我和小叮當了解一種東西,與你、娜娜(那頭紐芬蘭犬)、達林先生、達林太太了解相關東西,用的可能不是一樣的辦法,但是可以保證大家都能準確認出約翰和邁克爾?!?/p>

        溫迪感覺頗有收獲,彼得 ? 潘的一番話讓她理解了原來沒想通的許多事情。不過,以上說的都離不開“吃”字,當下她和彼得 ? 潘恰好在就餐,這令溫迪若有所思,卻一時抓不住要點?!盀槭裁词浅裕侩y道只有吃貨在乎吃?不,肯定不對?!?/p>

        彼得 ? 潘看著溫迪咬了一半的松茸片,心領神會她之所思,便開始了一番講述:“食物,對于任何生命都很重要,新陳代謝需要營養(yǎng)。在生態(tài)系統中,通過吃,即通過食物鏈,物種與物種之間建立了穩(wěn)定的關系。換種說法,‘食物是物種的中介’,好像有哲學工作者這樣講過?!芎迷酢艹詥帷⒑贸詥岷驮鯓映缘暮喎Q)的確重要,不要輕易諷刺?!?/p>

        “所以,所謂蟲子的植物分類學,并不神秘?!”溫迪忍不住打斷,插了一句。

        “完全正確!就起源而論,上述鎖定關系是長期演化的結果。一個物種吃某一東西過活,體現了大自然的智慧。相似類群植物的化學成分也相似,這跟同屬植物經常可以用作替代草藥,是一個意思。自然,這其中包括了識別技術,對應于人間的各種分類學。傳統分類學相當程度上關注外表形態(tài)的相似程度,而昆蟲可能對氣味更敏感。哪個更本質呢?可能氣味所反映的成分更內在,形似通常是外在的。分類學不只有科學分類學,還有各式各樣建立在地方性知識基礎上的分類學。不同體系間雖然差別巨大,但是總是存在某種程度的同構性。具體看來,對某些物種的分類是一樣的。對,驚人的不是有那么多不同,而是的確存在一些相同的地方。相同部分的存在說明一件大事?!?/p>

        “什么大事?是我們常說的‘客觀性’?對了,叫‘主體間接性’!”溫迪感覺更清楚了些,“而且這里不僅僅涉及人類主體,還有非人類的蟲子主體。蟲子與人之間可以達成共識,殊途同歸!認識論的建構,并非一部分人指責的任意建構,其實建構過程相當講究,受到許多約束。蟲子在演化當中,為了生存,具備了精確識別食物的能力。不會像某些大學生到山上揀蘑菇誤食中毒?;蛟S此類事情在蟲界也發(fā)生過,之后被淘汰了,因為無法留下后代。剩下的,都是成功者,一代復一代都掌握著識別技巧。人類之所以存活下來,也是因為能夠精確識別食物,這曾經是必要條件,現代分工似乎改變這一切?!?/p>

        溫迪似乎弄懂了,昆蟲與某類植物存在穩(wěn)定的鎖定關系,這大約也能用來說明分類學中的“自然系統”吧。

        彼得 ? 潘補充說:“這其中,還存在另一個哲學問題——何以蟲子與人在‘種’以上的分類階層認知上有那么多共性?許多蟲子不是只吃一個“種”,而是吃多個‘種’,這些‘種’都屬于某個更大分類單元‘屬’或‘科’,甚至‘目’。為什么呢?單從演化適應來解說,還不夠。還涉及哲學上‘自然種類’的問題,一些‘種類’的劃分確實具有自然性(比如化學元素),反映了大自然的內在屬性。分類系統之間是可以比較的,的確有些顯得更好一些?!谩臉藴视性S多,根據用途不同可以比較。其中一條反映自然過程的程度,歸根到底它也與生命樹的演化相關。舉例說,著蕊舟蛾和黑蕊舟蛾以荔枝、欒樹及槭屬植物為寄主,即它們的幼蟲啃食這些類別的植物。荔枝、欒樹及槭屬植物有什么共性呢?以前我們知道,前兩者屬于無患子科,這好解釋,但后者屬于槭樹科。奇妙的是,在新的APG分類系統中,槭屬已經合并到無患子科中了!這意味著什么?似乎暗示著蟲子比人聰明,早在無數人類植物系統學家、分類學家之前就已經洞悉了,荔枝、欒樹、元寶槭等都是一個家族(family)的,即一個‘科’的。這并非孤例。棉大卷葉螟幼蟲同時吃棉花、木槿、木芙蓉、黃蜀葵、錦葵、冬葵,這似乎好理解,因為它們都是錦葵科的,但是它也吃梧桐,而梧桐原來屬于梧桐科。奇妙的是,在APG系統中錦葵科與梧桐科合并了!”

        溫迪激動起來,叫了聲“哇”,還不由自主地重復了那句口頭禪,“真是神奇”!不過,這次她是發(fā)自內心的。畢竟,到2023年為止,植物學界仍然有一批“老頑固”不肯切換到APG系統。APG系統利用了分子技術,更真實地反映了物種之間的演化關系,算是更“自然”的分類系統。此“自然”并不意味著對于使用者更“方便”,但APG理順了許多關系,“可公度性”更強。彼得 ? 潘的講述,堅定了溫迪對APG的信任。6歲那年她下了很大決心才由舊的、人們用習慣的分類系統轉到APG系統上。此時她意識到,人與蟲子在APG系統上也能達成共識,而且蟲子先行一步,比人類早數萬年這樣做操作了。不過,值得指出的是,這一切并不能令她放棄建構論而回到過去的反映論,只是她對建構過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回到食物和分類問題

        溫迪從夢幻島返回人間,繼續(xù)上學。讀了初中、高中、大學。她關心的中心問題依然是“吃”,正式的說法是“食品科學”。

        溫迪的知識在穩(wěn)步增長,除了原來可憐的一點分類學,又補充了力學、天文學、物理學、化學、傳統生物學、分子生物學、藥理學、營養(yǎng)學、生態(tài)學等系統性學問。但回憶起來,當年到夢幻島的旅行難以忘懷。正是在夢幻島與彼得 ? 潘的短暫相處,自己開了竅。

        溫迪大學畢業(yè)后,業(yè)余也偶爾給別人介紹一點植物分類知識,其中一定夾雜著“能好怎”的玩笑話。有一天,24歲的溫迪突然想到榆樹,家鄉(xiāng)與夢幻島的榆樹?!坝軜涔烙嫼苡袪I養(yǎng),人這個物種可否吃榆樹呢?”她下意識地自問,立即聯想、演繹起來。

        她知道人這種雜食動物確實是吃榆樹的。不過不是葉子,而是榆錢兒,即未成熟的榆樹的果實,以及榆樹皮。

        榆錢兒可以做湯吃,也可以作餡料包餃子吃。榆樹皮在“煎年”(鬧饑荒的時候)是人們爭相攫取的食物,吃起來有些發(fā)黏。地道的朝鮮冷面都要加點榆樹面,吃起來勁道,而榆樹面是用榆樹根部的表皮曬干磨制而成的。如今在淘寶網上依然可以購買到榆樹面。

        那么,人與那些蟲子幼蟲有何不同?那些蟲子只知道吃榆樹葉或其他少數種類的葉子,而人的食譜廣博得很,特別是廣東人!

        俗話說,“吃什么就是什么”。漢語的“是”聯結的東西并非完全等同,只是表示它們?yōu)橥活愂挛?。從生態(tài)學的角度看,這一俗語有相當的道理。用意不在于吃得貴吃得蹊蹺就是上等人,可以到處顯擺,而是說統計上看人與環(huán)境中的萬物,包括活物和死物,構成了一個系統、共同體。共同體中的成員雖然在分類學上可能分屬不同的類別,但是它們此時有緣相聚一處,都成為其中的成員。

        人們向溫迪請教植物分類學快速入門的妙招時,她總是說:不需要死記硬背,把植物放在生態(tài)系統中,放到與其他物種(包括蟲子、鳥類)的關系中,一句話放到它們的生境中(包括無機環(huán)境信息)就好辦了。理解了系統的場景,不知不覺就辨識了植物?!闭J植物也是一堆一堆認的,比如一個“科”一個“屬”地認,不必時時糾結于是什么“種”。甚至可以將植物分類學、昆蟲分類學、植物地理學三門課合到一起上。這種學習是立體交叉的、多元鎖定的,所得知識穩(wěn)定而鮮活,即便偶爾遺忘也很容易迅速恢復。此過程中,分類與生態(tài)同時取得進步,也可以說一步到位。需要提醒的只是,一次不要貪多,穩(wěn)定積累才是硬道理。

        可是,溫迪的建議也有操作上的困難。第一,現代教育主張速成,一學期或一學年就要解決問題,拖不得、等不得。第二,現代教育是在脫離大地的人工環(huán)境中進行的,學生對“生態(tài)系統”的感知是間接的。由此也不難理解,為何非專業(yè)的愛好者可能比生物系的學生認識更多植物,因為他們愿意花更多時間和精力。他們真的喜歡植物,功利心不那么強(不需要為此拿學分),他們愿意一次又一次在野外與植物相遇。

        蟲子知道的,人類可能不知道。不是人這個物種不能知道,而是不想知道。蟲眼看天下,并不會貶低、泯滅人的智慧,恰好可以提升人對世界的感知力、理解力。

        對了,蟲子不用檢索表(表太長,蟲子的腦子放不下),只有人這么聰明(愚笨)才用它。

        猜你喜歡
        溫迪分類學鳳蝶
        疫情背景下“布盧姆教育目標分類學”的應用
        紅星花鳳蝶
        綠鳳蝶
        因諧音不雅 用了15年的車牌被回收
        金鳳蝶
        黑鳳蝶
        心中的玫瑰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 后現代中國植物志的修訂——中國山礬科的分類學修訂
        直接民意、間接民意及司法應對——分類學視角下對司法與民意關系的再審視
        《植物系統分類學》教學改革模式探析——以青海師范大學為例
        亚洲av永久无码天堂网| 在线播放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av无码乱观看明星换脸va| 视频国产精品| 综合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美女视频黄是免费| 欧美艳星nikki激情办公室| 亚洲人成精品久久久久| 男女啪啪免费视频网址|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三| 欧美人和黑人牲交网站上线| 久久噜噜噜| av免费观看在线网站| 狂猛欧美激情性xxxx大豆行情| 日日摸日日碰夜夜爽无码| 国产xxxxx在线观看免费|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天堂| 欧美性生交活xxxxxdddd | 国产av91在线播放|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国产农村妇女精品一二区| 国产亚洲一本大道中文在线| 久久精品亚洲国产成人av| av网站在线观看入口| 性生交大片免费看淑女出招| 精品亚洲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 国产精品爽爽久久久久久竹菊| 成人片黄网站色大片免费观看app| 色人阁第四色视频合集网 | 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 久草热8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九九久久精品小草 |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 亚洲av乱码国产精品色| 99久久精品在线视频| 天堂草原电视剧在线观看图片高清|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播放 | 国产免费在线观看不卡| 免费观看的a级毛片的网站| 精品不卡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