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 毛勇 朱能前 湯煒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以心絞痛為主要癥狀表現(xiàn)的常見心血管疾?。?]。CHD 是導致心衰、心肌梗死等不良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2-3]。近年來實驗室檢查在CHD 病情程度及預后評估中的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心肌肌鈣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肌紅蛋白(myohemoglobin,Mb)是診斷心衰的常用標志物,能敏感地反映心肌損傷情況,但其對CHD 預后的評估價值尚未有明確結論。降鈣素原(procalcitonin,PCT)被認為是一種良好的炎癥標志物,近年來研究發(fā)現(xiàn)血清PCT 水平升高與臨床心血管不良結局相關[4]。本研究旨在分析CHD 患者血清cTnI、Mb、PCT 水平與預后的相關性,以期尋找CHD 患者預后預測的可靠生物學標志物。
選取2019 年9 月至2021 年9 月本院收治的86例冠心病患者(CHD 組)。納入標準:①有典型或不典型心絞痛癥狀,且經(jīng)冠狀動脈造影術證實為CHD;②近1 個月內(nèi)無急慢性感染史;③年齡18~80 歲;④本研究取得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合并先天性心臟病、瓣膜性心臟病以及心肌病者;②有嚴重的肝、腎功能不全者;③合并惡性腫瘤或自身免疫性疾病者;④精神系統(tǒng)疾病者;⑤既往心外科或介入手術史;⑥不接受隨訪或失訪者。86 例CHD 患者中,女性34 例,男性52 例;年齡(62.01 ± 9.73)歲;合并癥:糖尿病29 例(33.72%),高血壓51 例(59.30%),血脂異常36 例(44.19%);家族史22 例(25.58%);Gensini 評分為(48.12±10.65)分。另選取同期健康體檢者52 名作為對照組,女性20 名,男性32 名;年齡(60.95±9.10)歲;兩組研究對象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
1.2.1 資料收集
通過查閱電子病歷收集患者的臨床資料。①一般資料:包括患者的年齡、體質量指數(shù)(body mass index,BMI)、糖尿病及高血壓病史、冠心病家族史情況;②血生化指標:包括入院次日清晨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xiàn)PG)和超敏C 反應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③影像學檢查:根據(jù)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結果,記錄左室射血分數(shù)(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根據(jù)冠脈造影結果,采用Gensini 評分系統(tǒng)[5]評估冠脈病變嚴重程度;以Gensini 評分均值為分界點,將CHD 患者分為高Gensini 評分組(≥48.12 分)與低Gensini 評分組(<48.12 分)。
1.2.2 血清cTnI、Mb、PCT 水平檢測
采集所有研究對象清晨空腹靜脈血5 mL,以離心半徑15 cm、3 000 r/min 離心15 min 后分離血清。采用邁克I-3000 生化免疫分析儀及配套試劑檢測血清PCT 含量;采用Getein1600 型全自動熒光免疫定量分析儀及配套試劑(基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檢測血清cTnI 和Mb 水平。
1.2.3 隨訪
所有86 例CHD 患者例均進行1 年隨訪,隨訪方式包括調閱住院病歷、門診病歷、門診隨訪及電話隨訪;以1 年內(nèi)發(fā)生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為終點事件,MACE 包括心源性死亡、靶血管再血管化、急性冠脈綜合征、心力衰竭和卒中。根據(jù)患者是否發(fā)生MACE 分為MACE 組和非MACE 組。
使用SPSS 20.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符合正態(tài)分布以()表示,兩組間比較使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采取卡方檢驗。相關性分析采用Pearson 相關性分析。CHD 患者隨訪發(fā)生MACE 的危險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歸模型分析。血清cTnI、Mb、PCT 對MACE 的預測價值采用受試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線評價。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CHD 組血清cTnI、Mb、PCT 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血清cTnI、Mb、PCT 水平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serum cTnI,Mb and PCT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1 兩組血清cTnI、Mb、PCT 水平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serum cTnI,Mb and PCT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高Gensini 評分組血清cTnI、Mb、PCT 水平均顯著高于低Gensini 評分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Pearson 相關性分析顯示,血清cTnI、Mb、PCT 水平均與Gensini 評分呈顯著正相關(P<0.05)。見表3。
表2 高、低Gensini 評分CHD 患者血清cTnI、Mb、PCT水平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n levels of serum cTnI,Mb and PCT between high-score group and low-score group()
表2 高、低Gensini 評分CHD 患者血清cTnI、Mb、PCT水平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n levels of serum cTnI,Mb and PCT between high-score group and low-score group()
表3 CHD 患者血清cTnI、Mb、PCT 水平與Gensini 評分的相關性分析Table 3 Correlation between serum cTnI,Mb,PCT levels and Gensini score in CHD patients
86 例CHD 患者中,34 例發(fā)生MACE;MACE組和非MACE 組患者在糖尿病、Gensini 評分、LVEF、hs-CRP、cTnI、Mb、PCT 水平方面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年齡、性別、BMI、高血壓、血脂異常、家族史、TC、TG、LDL-C、HDL-C、FPG 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臨床資料的比較[(),n(%)]Table 4 Comparison of clinic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表4 兩組臨床資料的比較[(),n(%)]Table 4 Comparison of clinic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以CHD 患者隨訪期內(nèi)是否發(fā)生MACE 作為因變量,將表4 中兩組有顯著差異的指標作為自變量納入二分類Logistic 回歸模型分析,結果提示合并糖尿病、高Gensini 評分、高cTnI 和PCT 水平是MACE 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5。
表5 CHD 患者發(fā)生MACE 的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Table 5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MACE in CHD patients
繪制血清cTnI、Mb、PCT 預測MACE 的ROC曲線,取約登指數(shù)最大時的血清cTnI、Mb、PCT 水平為臨界值,其預測的敏感度和特異度最佳;血清cTnI 預 測MACE 的AUC大于PCT或Mb預測的AUC(Z=2.419,P=0.017;Z=3.530,P<0.001)。見表6、圖1。
圖1 CHD患者血清cTnI、Mb、PCT預測MACE的ROC曲線Fig. 1 ROC curves of serum cTnI,Mb and PCT for predicting MACE in CHD patients
表6 CHD 患者血清cTnI、Mb、PCT 對MACE 的預測效能Table 6 Predictive efficiency of serum cTnI,Mb and PCT for MACE in CHD patients
CHD 是世界范圍內(nèi)導致心源性猝死的最常見原因。CHD 患者的預后受眾多因素影響。本研究發(fā)現(xiàn)發(fā)生MACE 的CHD 患者中糖尿病的病例明顯更高,且多因素分析提示糖尿病是CHD 患者發(fā)生MACE 的一個獨立危險因素。糖尿病不僅影響CHD 患者的預后,同樣影響其發(fā)生,事實上冠心病共病糖尿病患者的預后差已成為重大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6]。此外,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MACE 的發(fā)生與Gensini 評分具有顯著的相關性,Gensini 評分系統(tǒng)可以有效反映冠脈狹窄程度,嚴重的冠脈病變必然增加MACE 發(fā)生。
本研究中cTnI 是CHD 患者發(fā)生MACE 的獨立危險因素。既往cTnI 被認為是心肌壞死的重要標志,尤其是在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中[7]。但新的研究發(fā)現(xiàn),在穩(wěn)定型CHD 患者中存在低循環(huán)cTnI 水平[8]。據(jù)此,相關研究提出了循環(huán)中低水平cTnI 釋放的機制可能包括心肌應變增加、左室質量增加和重構、心肌細胞凋亡[9]。cTnI 水平升高與MACE 發(fā)病之間的確切機制尚不清楚。一項研究采用CT 血管造影研究發(fā)現(xiàn),非鈣化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引起的微栓塞可能是慢性cTnI 升高的重要來源[10]。而非鈣化斑塊的患者是斑塊破裂的高風險人群,這可能為cTnI 和MACE 風險之間的產(chǎn)生聯(lián)系的可能機制。Mb 分子量小,在心肌細胞輕度受損時即從細胞中彌散出來,進入血循環(huán),在心肌損傷后0~2 h 即可在外周血循環(huán)中檢測到。已有研究表明,相比健康體檢者,Mb 在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升高,是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的預后指標[11]。本研究中Mb 與CHD 患者是否發(fā)生MACE有關,但并非MACE的獨立預測因子。
冠狀動脈血管壁的慢性炎癥過程是CHD 的基本病理改變。PCT 是一種良好的炎癥標志物,血清PCT 水平升高與心血管不良臨床結局相關[12]。鑒于PCT 顯著的炎癥特性,以及炎癥在CHD 發(fā)病機制中的關鍵作用,越來越多的研究探索PCT 水平可能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負荷的關系。在最近發(fā)表的一項研究中,發(fā)現(xiàn)PCT 與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的動脈粥樣硬化程度相關,可作為其危險程度的評價指標[13]。
Gensini 評分通過反映冠脈狹窄程度間接體現(xiàn)狹窄冠脈的粥樣硬化總負荷。在本研究中,通過相關性分析發(fā)現(xiàn)血清PCT 水平與CHD 患者的Gensini評分呈顯著正相關。因此,血清PCT 水平可能是預測CHD 患者冠狀動脈病變嚴重程度和復雜性的潛在生物標志物。相關研究表明血清PCT 濃度升高是冠心病患者心血管死亡率的預測因子。本研究中經(jīng)單因素分析發(fā)現(xiàn)表明PCT 水平與MACE 發(fā)生有關,多因素回歸分析證明PCT 水平可以獨立預測MACE。提示較高的PCT 水平可以識別預后較差的患者。CHD 的發(fā)展是一個復雜的動態(tài)過程,持續(xù)的冠脈炎癥狀態(tài)可能是導致MACE 的重要機制。
綜上所述,血清cTnI、Mb、PCT 水平在CHD 患者明顯升高,且與冠脈病變嚴重程度和預后密切相關,其中cTnI 和PCT 水平升高是MACE 的獨立危險因素,監(jiān)測血清cTnI 和PCT 水平對預測CHD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具有一定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