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雁,潘剛,王祥宇,劉晨光
(1.山東省運動康復研究中心康復醫(yī)學科,山東濟南 250102;2.山東省體育訓練中心,山東濟南 250102)
岡上肌肌腱炎(ST)是以肩周局限性疼痛、活動受限等為主要表現的常見軟組織疾病, 好發(fā)于家庭主婦、空調房中長期作業(yè)者、體育工作者、長期體力勞動者,并且受慣用手、肌力不平衡、職業(yè)活動等因素的影響,女性患者居多,右肩患病率偏高,ST 可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故需早診早治[1-3]。 現階段西醫(yī)主要對ST 患者進行非手術治療(如理療、口服藥物等)、手術治療(以鈣化嚴重、非手術治療無效患者為主),然而療效欠佳[4]。 祖國醫(yī)學未記載“ST”病名,可將其歸于“傷筋”“痹癥”等范疇,治宜活血祛瘀、舒經通絡,而治療方法包括針灸、浮針、貼敷、針刀、中藥熏洗等。本研究選擇2021 年3 月—2023 年3 月山東省運動康復研究中心收治的74 例ST 患者為研究對象,就體外沖擊波聯合電針應用在ST 患者中的效果展開分析。 現報道如下。
選取2021 年3 月—2023 年3 月山東省運動康復研究中心收治的74 例ST 患者為研究對象,參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n=37)和觀察組(n=37)。對照組:男15 例,女22 例;年齡23~65 歲,平均年齡(44.0±5.6)歲;病程1~8 個月,平均病程(4.5±0.9)個月。觀察組:男17 例,女20 例;年齡24~67 歲,平均年齡(44.3±5.2)歲;病程1~7 個月,平均病程(4.1±1.0)個月。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西醫(yī)符合《臨床骨科手冊》[5]中ST的相關診斷,中醫(yī)符合《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6]中“傷筋”“痹癥”的相關診斷;(2)近1 周未接受相關治療;(3)單側患??;(4)知情并同意參與此研究。
排除標準:(1)肩部皮膚感染、破潰者;(2)哺乳、妊娠者;(3)頸、上肢、胸椎、肩外傷史、肩袖撕裂者;(4)精神、智力、視聽、語言、意識障礙者;(5)岡上肌斷裂者;(6)退化性關節(jié)炎、粘連性關節(jié)囊炎者;(7)凝血功能障礙者。
對照組采用體外沖擊波治療。 儀器為瑞士Dolor Clast Classic 放散狀沖擊波治療儀(瑞士EMS 公司,國械注進20162260354),沖擊頭15 mm,治療次數2 000次,頻率4~10 Hz,壓強1~2 Bar,指導患者保持健側臥位或坐位,放松患肩,確定激痛點,涂敷耦合劑,之后沖擊波發(fā)射器對準治療點治療,結合患者耐受程度逐漸增加沖擊強度,每次沖擊劑量3 000,壓力1.5 bar,期間注意詢問患者感受,1 次/周,1 個療程3 周,共治療2 個療程。
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措施基礎上加用電針。(1)取穴:主穴為秉風、肩髃、肩貞、肩井、臑俞、肩髎、臂臑、阿是穴。(2)步驟:①準備工作,保持就診室環(huán)境安靜,取健側臥位,指導患者將手臂放在軀干上,針刺部位皮膚以碘伏消毒,并且治療期間采用0.30 mm*40 mm 的華佗牌一次性針灸針(蘇州醫(yī)療用品廠)針刺;②操作流程,臑俞穴需要沿肩胛岡下緣向內下斜刺,阿是穴需要沿受累肌束長軸斜刺,秉風與肩井則需沿岡上肌長軸方向30°~45°斜刺, 剩余穴位直刺,采用提插捻轉手法,并且得氣以局部麻、脹、酸、重為宜,在得氣后于肩髎和肩髃、肩貞與秉風接XS-998B04型低頻脈沖電針治療儀(南京小松醫(yī)療儀器研究所,蘇械注準20192091309,型號:XS-998B04),頻率10 Hz,以患者耐受程度調節(jié)強度,留針3 min,隔日1 次,1個療程10 次,共治療2 個療程。
(1)采用Constant-Murley 肩關節(jié)功能評定量表(C-M) 評定肩關節(jié)功能, 選擇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20 分)、關節(jié)活動度(ROM)(40 分)兩個部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肩關節(jié)活動度越好[7]。(2)采用肩關節(jié)評分系統(tǒng)(UCLA)評定肩癥狀,該量表共5 項因子、35 分, 分值越高表示患肩癥狀越輕[8]。(3)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估疼痛程度。 以數字0~10 代表0~10 分, 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疼痛感越重[9]。(4)治療有效率: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10],并結合C-M(ADL 與ROM 共60 分)評估[療效指數-(治療前評分-治療后評分)/(60-治療前評分)×100%]。 療效指數<30%,ROM 與疼痛無變化表示無效; 療效指數為30%~69%,ROM 與疼痛有所好轉為有效;療效指數為70%~94%,肩關節(jié)不受限,疼痛基本消失為顯效;療效指數為95%~100%,肩關節(jié)活動正常, 疼痛消失為治愈。 總有效率=(有效+顯效+治愈)/總例數×100%。
采用SPSS 23.0 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據。 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行t 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 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 兩組ADL、ROM 評分比較, 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ADL、ROM評分均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ST 患者肩關節(jié)功能比較[(),分]
表1 兩組ST 患者肩關節(jié)功能比較[(),分]
組別ADL治療前治療后images/BZ_62_1410_716_1445_736.pngROM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n=37)觀察組(n=37)t 值P 值7.68±1.80 7.23±1.35 1.217 0.228 15.22±1.41 17.28±1.09 7.031 0.000 21.95±1.65 22.11±1.37 0.454 0.651 30.35±2.40 35.84±1.33 12.170 0.000
治療前,兩組UCLA、VAS 評分比較,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UCLA 評分高于對照組,VAS(休息、活動時)評分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2 兩組ST 患者UCLA、VAS 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ST 患者UCLA、VAS 評分比較[(),分]
組別UCLA治療前治療后images/BZ_62_1072_1373_1107_1393.png休息-VAS治療前治療后images/BZ_62_1673_1384_1708_1404.png活動-VAS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n=37)觀察組(n=37)t 值P 值20.67±1.80 20.38±1.74 0.705 0.483 28.36±1.21 31.89±1.01 13.623 0.000 5.32±0.86 5.13±0.75 1.013 0.315 2.93±0.44 2.18±0.36 8.025 0.000 7.19±0.49 7.22±0.50 0.261 0.795 3.46±0.38 3.10±0.22 4.987 0.000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3。
表3 兩組ST 患者治療有效率比較[n(%)]
ST 是常見病、多發(fā)病,發(fā)病過程呈漸進性、慢性,且隨著鈣鹽沉著,還會造成鈣化性ST,甚至導致肌腱斷裂,故需盡早治療[11]。
西醫(yī)認為ST 可能是在肌腱外傷、退行性改變、磨損等內外因多重作用下形成的,發(fā)病機制復雜,涉及無菌炎癥、“乏血管區(qū)”、肌緊張等學說。 ST 治療方法包括口服藥物治療(以服用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等非甾體類抗炎藥為主)、 非口服藥物治療(如痛點阻滯、體外沖擊波、超聲定位下注射)、手術(例如肩關節(jié)鏡下松解術、開放手術)等。其中藥物療法以減輕肩關節(jié)疼痛為主,不過容易出現副作用,而封閉治療與理療后患者易復發(fā)、患者配合度較差,手術具有較大創(chuàng)傷性,所以尚需完善治療方案。 20 世紀80 年代末體外沖擊波被用于治療骨科疾病,之后因其兼具操作簡便、無創(chuàng)、安全、有效等優(yōu)點,逐漸得到推廣。 另外,祖國醫(yī)學雖無ST 病名, 但是其臨床表現歸屬“肩胛周痹”“肩痹”等,并且中醫(yī)認為此病多與肝腎虛虧、中老年體弱、氣血不足而難以榮養(yǎng)肩部,以及外傷、久用勞損、復感風寒濕邪等內外因有關,治療時重在活血祛瘀、調和氣血、舒經通絡等。
本研究結果顯示,體外沖擊波+電針對ST 患者有較好效果,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C-M 評分、UCLA評分、治療總有效率更高,VAS(休息、活動)評分更低,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分析其原因可能為:(1)體外沖擊波借助高能量沖擊波,能夠強烈刺激局部疼痛神經,產生鎮(zhèn)痛P 物質,減輕疼痛感;同時也能利用張力效應與壓力效應,牽扯組織,有助于松解軟組織;另外,還能借助機械應力有效刺激血管生成標記物,從而誘導血管及組織再生;亦能改變患處細胞通透性,促進細胞新陳代謝,進而快速消炎止痛??傊w外沖擊波能夠借助多種效應加速受損部位肌肉肌腱微循環(huán),損害疼痛感受器,降低背根神經節(jié)內降鈣素基因相關肽表達,促進軟骨細胞增殖、修復,從而提高痛閾,取得良好鎮(zhèn)痛效果[12]。(2)電針具有5 項功能,一是能夠影響疼痛信號傳導途徑,有效止痛;二是能夠激活腦內阿片肽系統(tǒng),促進5-羥色胺表達,通過激活膽堿能系統(tǒng)、 去甲腎上腺素投射系統(tǒng)等止痛;三是可以促進兒茶酚胺、腎上腺素等鎮(zhèn)痛物質表達而鎮(zhèn)痛;四是對于患處抗炎、致炎因子平衡有調節(jié)作用,故能解除免疫細胞激活狀態(tài),起到鎮(zhèn)痛效果;五是在針刺得氣的基礎上連接電針儀,利用生物電微電流的電脈沖強化針刺治療效果,可以借助密波(>30 Hz 連續(xù)波)止痛、鎮(zhèn)靜,借助疏波(<30 Hz 連續(xù)波)改善肌肉韌帶及肌腱損傷, 所以疏密波可以改善組織營養(yǎng)、加速代謝等,適用于肌無力、止痛等,另外,斷續(xù)波則能增強肌肉組織興奮性。 總之,電針能夠對疼痛部位進行良性刺激,縮短止痛時間,還可通過抗炎效應、體液機制、神經反射機制等發(fā)揮持久、快速鎮(zhèn)痛作用,另外可通過松解局部粘連組織,能夠促進組織活動能力恢復,還能夠減輕患者對鎮(zhèn)痛藥物的依賴性[13]。(3)體外沖擊波聯合電針可以發(fā)揮協(xié)同增效作用,有助于減輕肩部疼痛感,改善肩關節(jié)活動受限,提高整體療效。
綜上所述, 由于體外沖擊波聯合電針能夠提高ST 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有助于減輕疼痛及不適癥狀,改善ADL、ROM,具有推廣價值。 不過鑒于本研究入組病例偏少,加之觀察指標欠完善,均可能影響最終結果評定,今后尚需改進上述不足之處,以便進一步證實體外沖擊波聯合電針對ST 患者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