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宏英
維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是臨床上治療慢性腎衰竭的常用方法,可替代機體的部分腎臟功能,清除體內的代謝廢物,從而延長患者的生存期[1]。臨床實踐發(fā)現,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若能進行適量、規(guī)律的體力活動,將會提高患者的生理適應能力和活動耐力,從而延緩疾病進展[2]。體力活動是指機體通過骨骼肌收縮和關節(jié)運動使能量代謝增加的各種肢體運動,是人們滿足生活、學習、工作需要和各種任務的活動能力。但部分慢性腎衰竭患者受多種因素影響會出現體力活動不足情況,而體力活動不足會影響患者的心血管功能,降低其肌力,增加透析性疲乏的發(fā)生,不利于患者健康。國外已開展較多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體力活動的相關研究[3-4],而國內尚處于起步階段,尤其涉及院外體力活動的研究更少。鑒于此,本研究對MHD患者院外體力活動水平及其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旨在為預防干預措施的制定提供參考依據。
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2020年3月-2022年10月于筆者所在醫(yī)院行MHD的100例慢性腎衰竭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符合慢性腎衰竭診斷標準[5];(2)年齡≥18歲;(3)接受規(guī)律血液透析6個月及以上;(4)預計生存期>6個月;(5)讀寫及理解能力正常。排除標準:(1)合并惡性腫瘤;(2)合并骨折或肢體殘疾;(3)合并心、腦血管疾病;(4)合并精神疾病。所有患者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訂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江西省贛州市中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一般資料調查表。由研究者自行設計,內容包括患者性別、年齡、文化程度、職業(yè)狀況、家庭人均月收入、透析齡、透析頻率、原發(fā)病因等。(2)營養(yǎng)風險篩查2002[6]。用于評估患者的營養(yǎng)狀況,總分=營養(yǎng)狀態(tài)受損(0~3分)+疾病嚴重程度(0~3分)+年齡(>70歲加1分),總分≥3分有營養(yǎng)不良風險,<3分為營養(yǎng)良好。(3)人類活動概況量表(human activity profile,HAP )[7]。該量表用于評估患者體力活動情況。HAP 分為2個子量表,活動類型子量表及肌群使用子量表,前者包括自理、個人/家務、娛樂/社交、獨立鍛煉4個維度;后者包括上肢活動、下肢活動、背部使用、起立/坐臥4 個維度。量表滿分194分,得分越高表示個體體力活動越好??偟梅帧?30分表示患者的體力活動良好,<130分為體力活動不足。該量表Cronbach′s α為0.935,重測信度為0.950。(4)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8]。該量表共10個項目,每個項目評1~4分,總分4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自我效能感越好。該量表Cronbach′s α為0.825,重測信度為0.871。
本組患者的體力活動得分為(110.50±11.49)分,其中體力活動良好22例(22.00%),體力活動不足78例(78.00 %)。自我效能感得分為(27.65±1.56)分。
不同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營養(yǎng)狀況的患者,其體力活動得分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慢性腎衰竭MHD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得分與體力活動得分呈正相關(r=0.790,P<0.001)。
將單因素分析中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項目及自我效能感作為自變量(自變量賦值見表2),將體力活動作為因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營養(yǎng)狀況、自我效能感是慢性腎衰竭MHD患者體力活動的獨立影響因素。見表3。
表2 自變量賦值
表3 慢性腎衰竭MHD患者體力活動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n=100)
體力活動是因骨骼肌收縮導致能量消耗增加的身體活動,體力活動不足會降低慢性腎衰竭MHD患者的身體機能,增加患者的病死率[9]。本研究結果顯示中,患者的體力活動得分為(110.50±11.49)分,說明慢性腎衰竭MHD患者的體力活動普通不足,臨床需予以重視,積極明確該類患者體力活動不理想的危險因素,以便采取對應措施來改善患者的體力活動水平。
3.2.1 性別
在傳統(tǒng)家庭分工中,女性承擔了大部分的家務勞動,而家務勞動多屬于中等強度的體力活動,長期完成家務勞動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女性患者的體力活動量,故女性慢性腎衰竭MHD患者的體力活動優(yōu)于男性。大部分男性慢性腎衰竭MHD患者平常就較少參與家務勞動[10],患病后更會因擔憂勞動加重病情而拒絕體力勞動,體力活動較少。因此,護理人員可向慢性腎衰竭MHD患者尤其是男性患者強調體力活動的重要性,鼓勵患者多參與家務活動或每周進行3次慢走、太極拳等有氧運動,每次30 min,以患者耐受為宜,以期提高患者的活動量,增強患者的免疫力,改善其血液透析效果。
3.2.2 年齡
隨著年齡的增加,人體的心肺功能逐漸降低,肌肉逐漸萎縮,活動能力呈下降趨勢[11]。相較于40歲以下的青年患者,年齡>40歲、尤其是60歲以上的患者更趨于靜態(tài)的生活模式,體力活動較少,而體力活動的減少會進一步削弱該類患者的活動能力,導致其活動受限,形成惡性循環(huán)。而年齡<40歲的慢性腎衰竭MHD患者的體力相對較好,精力更旺盛,更傾向于動態(tài)的生活模式,體力活動較多。因此,對于年齡較大的MHD患者,護理人員需向患者及其家屬強調體力活動對于患者身體的影響,叮囑家屬多陪伴老年患者進行散步、太極拳等體力活動,以便提高其活動能力;對于年齡較輕的MHD患者,護士可依據其身體狀況為其制定針對性的活動計劃,避免患者活動過度加重其身體負擔。
3.2.3 文化程度
文化程度較高的MHD患者既往多從事腦力勞動,患者長期坐著辦公,體力活動較少,而受教育程度較低的MHD患者既往可能多從事體力勞動,患者的院外體力活動能力較強[12]?;疾『蠡颊咭捕嗔晳T沿用既往的活動方式,因此,護理人員需加強對MHD患者的健康宣教,通過發(fā)放宣傳手冊、播放疾病宣教視頻或張貼宣傳圖畫、組織專家講座等形式告知患者MHD治療期間需維持有效、適量的體力活動,使患者意識到體力活動對于自身康復的重要性,鼓勵其適當進行體力活動。
3.2.4 營養(yǎng)狀況
營養(yǎng)不良會導致MHD患者身體功能下降,免疫功能降低,產生疲勞感,而疲勞會促使患者被迫臥床休息,降低其體力活動能力。而良好的營養(yǎng)狀況可以維持MHD患者的體力活動需求,使其有精力參與相關體力活動。因此,護理人員需向慢性腎衰竭MHD患者及其家屬強調營養(yǎng)充足對于患者健康的重要性,可邀請專業(yè)營養(yǎng)師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食譜,并叮囑患者家屬嚴格按食譜為患者準備食物,以改善患者的營養(yǎng)狀況,提高其活動能力。
3.2.5 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機體在綜合自身社交能力、健康狀況等基礎上對解決問題的信心[13]。熊曉紅等[14]研究結果表明,自我效能感低下的MHD患者面對疾病折磨更易產生悲觀、焦慮情緒,而這些負面情緒會降低患者的依從性, 使其消極應對 MHD 治療及護理,放棄自我管理,進而造成患者體力活動能力低下。因此,護理人員需主動與MHD患者溝通,全面評估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對于自我效能感低的患者給予針對性心理護理,鼓勵患者多參與體力活動。
綜上所述,MHD患者體力活動普遍不足,主要與男性、年齡較大、大專及以上學歷、營養(yǎng)不良、自我效能感低下等因素有關,臨床可據此采取措施來改善患者體力活動水平。因精力與時間有限,本研究所選樣本量有限,可能導致研究結果存在偏倚,未來可增加樣本量、擴大研究范圍,對此展開進一步探究,以期為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運動干預提供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