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麗麗 白榮
(1.延安大學附屬醫(yī)院手術室,陜西 延安 716000;2.銅川市耀州區(qū)孫思邈中醫(yī)院外科,陜西 銅川 727100)
膽結石是臨床常見的肝膽疾病,目前治療膽結石主要是手術治療,但手術對患者常常產生不良情緒,治療效果和手術進程嚴重受到影響[1]。研究證明,良好護患關系的建立前提是良好的護患溝通,其是提高患者就醫(yī)滿意度、保障臨床服務質量的關鍵[2]。臨床干預手段中共情溝通的溝通技能是“共情”,心理學研究中,溝通的靈魂是共情,可使個體間做到平等、感同身受、換位思考的交流。共情式溝通有助于醫(yī)護人員對患者心理充分了解,使患者吐露心聲,針對性心理疏導,明確患者需求,增強患者對醫(yī)護人員的治療信心和信任,強化患者對疾病的認知,不良情緒得到舒緩[3]。因此,本文探討術前共情溝通在膽結石手術護理中的效果。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行膽結石手術患者8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觀察組中男23例,女17例,年齡25~70歲,平均年齡(45.25±6.12)歲;對照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26~69歲,平均年齡(45.11±6.26)歲。納入標準:符合手術取石適應證;符合膽結石診斷標準;理解、溝通能力正常者;可以接受手術,生命體征平穩(wěn)者;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心、肝、腎功能不全者;合并惡性腫瘤者;精神類疾病者;存在精神或認知功能障礙者;讀寫、視聽障礙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予常規(guī)護理:患者入院后發(fā)放健康教育手冊,合理安排病房,室內干凈整潔、定期通風、溫濕度適宜,術前檢查項目和必要性對患者詳細講解,詳細解答患者疑問,囑其按時服藥、做好術前準備。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術前共情溝通:(1)小組由肝膽科主治醫(yī)師、責任護士和心理學專家各1名,以及??谱o士5名組成干預小組,小組組長由責任護士擔任,負責組織培訓考核及小組成員職責分配等。(2)對小組成員進行培訓1周,包括:共情理論、共情溝通的技能、方式、步驟、要素、措施等,并考核相關內容,參與研究需考核合格,并對其層次劃分,第1層次者考核分≥90分,第2層次者考核分≥80分,第3層次者考核分≥75分。(3)護士通過焦慮自評量表(SAS)評估患者入院后心理狀況、對患者的情緒狀態(tài)密切觀察,由第1層次醫(yī)護人員干預SAS評分≥70分患者;由第2層次醫(yī)護人員干預SAS評分≥60分患者;由第3層次醫(yī)護人員干預SAS評分<60分患者。(4)播放專題視頻,強化疾病知識,內容包括膽結石診斷、臨床表現、病因、手術操作、具體病例分析以及術后常見并發(fā)癥,對治療手段、病因、注意事項及術后并發(fā)癥等重點強調,告知患者膽結石的位置、異物狀態(tài)、取石及麻醉方式,將患者疑慮打消,治療信心增強。(5)共情反應形成:醫(yī)護人員應用共情理論,密切關注患者情緒狀態(tài),感受患者的心理壓力,勸導和安慰患者,對患者內心擔憂及訴求認真傾聽,對患者的行為進行密切觀察,對其擔憂和需求,護理人員通過語言、眼神、肢體動作等表達對其的理解,結合共情理論對其焦慮、緊張情緒充分理解,當患者表現過激行為時,輕撫患者背部,握住其雙手,給予其情感支持,緩解其緊張、焦慮感,增強治療信心。(6)借助音樂舒緩法對術前過度焦慮、緊張等情緒進行情緒排解,通過舒緩、輕快音樂的播放,引導其認真感受音樂,保持放松狀態(tài),使其緊張、焦慮情緒緩解,加強患者床邊陪護,與患者家屬溝通,給予其物質、精神和情感支持,對患者需求予以滿足。
1.3觀察指標 術后采用本院自制的調查問卷評估兩組患者遵醫(yī)情況;比較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采用本院自制的調查問卷評估患者評估兩組患者滿意度;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和SAS評估兩組患者焦慮狀態(tài);采用生存質量測定量表簡表(WHOQOL-BREF)評估兩組患者生活質量。
2.1兩組患者術后遵醫(yī)行為、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和滿意度比較 術后,觀察組完全遵醫(yī)29例,部分遵醫(yī)8例,不遵醫(yī)3例,遵醫(yī)率92.50%,并發(fā)癥發(fā)生率1例(2.50%),滿意度92.50%;對照組完全遵醫(yī)20例,部分遵醫(yī)10例,不遵醫(yī)10例,遵醫(yī)率75.00%,并發(fā)癥發(fā)生率8例(20.00%),滿意度75.00%。觀察組遵醫(yī)率與滿意度均顯著高于對照組(χ2=4.501、4.501,P<0.05),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χ2=6.135,P<0.05)。
2.2兩組患者焦慮狀態(tài)比較 護理后,兩組HAMA和SAS評分均顯著低于護理前(P<0.05),且觀察組HAMA和SA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表1 兩組患者焦慮狀態(tài)比較分,n=40]
2.3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 護理后,兩組生活質量評分均顯著高于護理前(P<0.05),且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分,n=40]
共情溝通強調共情溝通的方法、技能及護患溝通的重要性,是以心理學為理論基礎的一種臨床干預手段,護理人員與患者形成情緒共鳴,從而對患者的情緒、心理變化充分了解,心理疏導及時給予,從而緩解患者的緊張、焦慮情緒,加強其對治療的依從性和信任感[4]。
本文結果顯示,護理后,兩組HAMA和SAS評分均顯著低于護理前(P<0.05),且觀察組HAMA和SA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術前共情溝通對患者的焦慮情緒有緩解作用。究其原因,術前共情溝通一方面通過疾病視頻的播放,患者對手術及疾病的認知被強化,病例分析使其疑慮和擔憂被打消;另一方面醫(yī)護人員通過眼神、肢體動作以及語言等與患者形成共情,并借助音樂心理疏導患者,更利于緩解患者焦慮情緒。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遵醫(yī)率與滿意度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術前共情溝通能提高患者術后遵醫(yī)行為和滿意度,降低并發(fā)癥。與既往研究結果一致[5]。分析原因,術前共情溝通使得患者對醫(yī)護人員的信任感增強,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加強,其術后遵醫(yī)行為改善;醫(yī)護人員通過共情反應對患者的想法、需求能夠充分了解,醫(yī)護人員工作及手術患者配合度提高,治療效果相應提高。本文結果顯示,護理后兩組生活質量評分均顯著高于護理前(P<0.05),且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術前共情溝通對患者的生活質量有顯著改善,與尚花娣[6]研究結果一致,原因可能是術前共情式溝通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患者對治療的信任度提高,術后并發(fā)癥減少,促進術后恢復,明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綜上,術前共情溝通可提高膽結石手術患者遵醫(yī)率及滿意度,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緩解患者焦慮情緒,改善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