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磊
關鍵詞:朱耷;八大山人;藝術(shù);荷花圖
引言
縱觀中國歷代眾多寫意荷花經(jīng)典作品,八大山人的水墨荷花獨樹一幟,格調(diào)清奇,可謂我國寫意荷花史上難以逾越的一座高山。[1]八大山人(1626—1705),原名朱耷,其號為八大山人,南昌人,譜名為朱統(tǒng),為明朝皇族后裔,明寧獻王朱權(quán)的第九世孫。[2]八大山人是明末清初畫壇“四僧”之一,是中國畫一代宗師,更是一位畫荷圣手。他一生喜愛荷花,在其眾多傳世作品中,以荷為題材的作品竟有100余幅之多,所占比例明顯高于其他題材的繪畫作品。八大山人所畫之荷,大都是以耐人尋味的一花片葉、大片留白為特色,且其畫荷精品又以大幅作品居多,畫中荷莖亭亭,葉若華蓋,花如仙臨,多呈現(xiàn)出一股孤傲、執(zhí)拗、清潔的形象。在八大山人的小幅荷花作品里,有兩幅荷花圖(圖1、圖2)極為相似,且頗具個性。這兩幅畫構(gòu)圖妙趣天成,表現(xiàn)對象視角獨特,用筆千變?nèi)f化,用墨巧妙豐富,是八大山人荷花作品中少見的描寫幼荷的佳作,深得人們的喜歡。
一、兩幅相似荷花圖的共同點分析
八大山人的這兩幅荷花圖作品在表現(xiàn)對象、構(gòu)圖、筆墨及落款用章等方面幾近相同,經(jīng)常被人在不經(jīng)意間看作是同一幅畫。圖1為八大山人《墨荷圖》,該作品由北京長風拍賣有限公司在2009年秋季拍賣會上拍出,現(xiàn)屬個人藏品。[3]圖2為八大山人《荷花圖》,《雜畫》冊頁中的一幀,為北京榮寶齋所藏。[4]
在表現(xiàn)對象方面,這兩幅畫的畫面都由四部分組成:用濃墨表現(xiàn)的幼荷,以濃淡墨表現(xiàn)的纖細荷莖、茂盛濃密的多片荷葉,以及盛開的一朵雙鉤荷花。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于在畫面中大片留白處挺立的一枝幼小荷葉。它卓立于荷塘之上,此可謂一枝獨秀,透著孤傲,英氣逼人。
在構(gòu)圖方面,這兩幅畫的布局相同,都采用極簡主義的占角型。這種布局形式多見于八大山人的立軸、斗方及冊頁作品中。畫中筆墨主要集中于畫面一角,其余部分大面積留白,這種虛實關系的處理易于激發(fā)觀者的想象力,給人以無限遐想的空間,同時也突出了畫面深遠的意境,達到了“無筆墨處而見筆墨”的藝術(shù)效果。畫中所描繪的一枝幼荷、一朵荷花,以及一大片的茂密荷葉,留白處疏可走馬,用墨處密不透風,這種疏密關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力。[5]
在筆墨方面,這兩幅畫都用濃墨畫出了幼荷,以表現(xiàn)荷葉的鮮嫩欲滴;而所畫的荷莖,墨色變化自然,由深到淺,由實到虛,中鋒用筆,有如書法中的“折釵股”技法,筆畫圓而遒勁,一氣貫通,表現(xiàn)出了很強的力度美;再細看,又感覺其形似少女之身姿,纖細柔美。這與八大山人其他大部分荷花作品中的荷莖的畫法大不相同。濃密的大片荷葉是整個畫作中最為費力的部分,八大山人用重墨、濃墨、淡墨大膽落筆,酣暢淋漓,雖然沒有像其他荷花小品中那樣勾出荷葉的葉脈,但同樣表現(xiàn)出了遠近高低、陰陽向背的各個大片荷葉的層次感,表現(xiàn)出了荷葉叢在盛夏的盎然生機。八大山人描繪在荷葉叢中露出的一朵荷花,采用的依舊是慣用的雙勾形式,不著一色,圣潔如斯,盛開如斯。
在落款用印方面,這兩幅畫都采用了窮款,只落了“八大山人”,落款位置都在右上方。在落款下方都采用了印文為“廿日”的帶邊框的陽文印章。八大山人的“廿日”印章共有12枚,均為陽文印章,其中帶邊框的有4枚,無邊框的有8枚。[6]“廿日”二字是八大山人為紀念明朝滅亡之日而刻的。在崇禎十七年(1644)農(nóng)歷三月十九,李自成領導的大順農(nóng)民軍攻克北京,崇禎帝于煤山自盡,自此明王朝滅亡。廿日即為十九之翌日,而《說文解字》曰:“朚,翌也。從明亡聲?!睆亩梢杂伞柏ト铡币曛痢巴雒鳌眱勺帧_@應該是八大山人在“文字獄”興起的清朝初期為避免遇害而采取的一種“加密”方式,可見其用心之良苦。
二、兩幅相似荷花圖的差異分析
仔細觀察這兩幅荷花圖,除了上述的相同或相似之處,還可以發(fā)現(xiàn)諸多差異,而且兩者各有特點。下面將從多個方面對兩幅荷花圖的差異之處進行分析。
第一,兩幅畫的尺寸相差甚多?!赌蓤D》縱49厘米,橫約34厘米,縱橫比約為1.44?!逗苫▓D》縱為33.4厘米,橫為26.5厘米,縱橫比約為1.26。由以上數(shù)據(jù)可知,《墨荷圖》的尺寸較大,并且比較細長,而《荷花圖》的尺寸較小,略顯短寬。
第二,兩幅畫的紙張和墨色存在著較大差異?!逗苫▓D》的幼荷比《墨荷圖》中的幼荷修長,并且位置略靠外。并且《荷花圖》的大片荷葉墨色暈染不夠,筆觸略快且滑,墨色較薄,不夠厚重。筆者認為,這應該與紙張有關,《墨荷圖》所用紙張偏生偏軟,而《荷花圖》所用紙張偏熟偏硬。兩者在紙張和墨色上的差異性,使得兩者在荷葉結(jié)構(gòu)層次上也略有差別?!赌蓤D》的荷葉層次比較清晰,結(jié)構(gòu)化比較簡單;而《荷花圖》的荷葉結(jié)構(gòu)難以界定,這可能會導致觀者產(chǎn)生多種認知結(jié)果。
第三,這兩幅畫的差異還表現(xiàn)在對荷葉的處理上,這也是本文討論的重點。由于這兩幅畫的大片荷葉并未勾勒葉脈,因此如果不經(jīng)過認真觀察和思考,很多人是難以分清這兩幅畫中荷葉的結(jié)構(gòu)和層次的,那么就會想當然地認為荷葉部分是胡涂亂抹,或認為這只是幾片有濃有淡的“墨疙瘩”隨意組合而已。實際上,八大山人在作畫之前肯定有真實的物象作為參考,他絕不只是將幾個各自獨立的、沒有定位的色塊在畫面上進行胡亂組合,而是在作畫前心里早已生成了畫面的布局,設定了荷葉之間的遠近關系、上下關系、前后關系、交叉關系,甚至濃淡關系和虛實關系,在作畫時將心中的物象進行抽象轉(zhuǎn)化和再創(chuàng)作。觀者欣賞這兩幅畫的過程是將荷葉由抽象到物象進行轉(zhuǎn)換的過程,也就是把所看到的含蓄的、分散的對象進行重新結(jié)構(gòu)化,即進行有結(jié)構(gòu)的、知識的關聯(lián)。
雖然這兩幅荷花圖與常見的物象有所差別,甚至部分畫面是缺損的或是零散的,但是在觀者知道這是荷花圖時,在整個的知識結(jié)構(gòu)建立之后,完全可以通過邏輯思考進行補全。而在理解方面,見仁見智,由于八大山人本人沒有對兩幅荷花圖給出相關詮釋,所以觀者全憑自己的理解去欣賞這兩幅畫。如圖3和圖4所示,這兩幅圖是筆者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對《墨荷圖》和《荷花圖》中的荷葉所進行的結(jié)構(gòu)化。其中,紅色細線表示不同荷葉的分界線,綠色細線表示同一荷葉正面和背面的分界線。兩幅荷花圖的荷葉部分可以理解為都是由四片荷葉組成。而從圖3可以看出,八大山人把《墨荷圖》的各片荷葉層次表現(xiàn)得較為明顯,其中有兩片荷葉畫有明顯的葉臍,雖然未繪有葉脈,但仔細觀察之下,這兩片荷葉的輻射方向是不難分辨的。而從圖4可以看出,《荷花圖》的荷葉過于抽象,有些荷葉的部分過少,也完全可以理解為由兩片或三片大荷葉組成。在筆者看來,《墨荷圖》的荷葉表現(xiàn)得更加深遠,并且更容易讓人理解其用筆和用墨,它也更能表現(xiàn)出夏日荷風中層層疊疊、茂盛繁密的荷塘,這也能間接地幫助觀者更好地理解《荷花圖》的荷葉層次與結(jié)構(gòu)。
結(jié)語
《墨荷圖》與《荷花圖》這兩幅作品在八大山人的荷花系列中可謂頗具特色,與眾不同,作品視角獨特,構(gòu)圖巧妙,筆墨豐富多變,且在表現(xiàn)對象、構(gòu)圖、筆墨及落款用章等方面非常相似。本文通過對這兩幅荷花圖的全面分析和解讀,對兩者的異同及藝術(shù)特點進行了闡述,并重點對兩幅荷花圖的荷葉部分的結(jié)構(gòu)層次進行了分析。深入分析和解讀這兩幅荷花圖,對中國畫愛好者尤其是水墨寫意荷花的愛好者在欣賞和臨摹方面必將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