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志
如今,網絡上流行“慢就業(yè)”一詞,它是指年輕人不立即就業(yè),也不打算繼續(xù)深造,暫時選擇游學、支教、在家陪父母或者創(chuàng)業(yè)考察等?!奥蜆I(yè)”不是不就業(yè),更不是“躺平”,而是一種主動選擇。其實,在兩千多年前,胸有大志、滿腹經綸的孔子,也曾帶領他的弟子們選擇“慢就業(yè)”。
孔子“慢就業(yè)”之旅的第一份工作是什么呢?學術界主流的說法是“委吏”。在《孟子·萬章下》中有這樣的記載:“孔子嘗為委吏矣,曰:‘會計當而已矣。”“委吏”就是倉庫管理員,孔子做得如何呢?“做到賬目沒有問題罷了?!笨梢?,孔子只是保質保量完成本職工作,一點不多事。
不過,關于孔子的第一份工作,《史記·孔子世家》中提到了另一種說法:“及長,嘗為季氏史,料量平。”這里的“料量平”就是計量準確、收支平衡的意思。也就是說孔子曾給季氏做過管理倉庫的小官。
除以上兩種說法外,還有第三種說法,其第一份工作最有可能是臧氏家臣。
這還得從孔子的出身說起。孔子的父親名紇,字叔梁,當時人們稱呼的習慣是字在前,名在后,因此稱他為叔梁紇。叔梁紇的妻子施氏生有9個女兒,叔梁紇后娶了妾,生了個兒子,叫孟皮,字伯尼,可惜孟皮腿有殘疾,按習俗不能繼承家業(yè)。
叔梁紇在66歲時娶了18歲的顏徵在為妾,他們經常去尼丘山上禱告,生了兒子,并以尼丘山命名,叫孔丘。還有一種說法是孔子出生時頭頂是凹下去的,所以取名孔丘,字仲尼,仲是老二之意。
孔子三歲時父親去世,母親帶著孔子在姥姥家長大。《論語·子罕》中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意思是孔子年少時身份低賤,學會了很多鄙事,鄙事就是下層人所從事的勞動。
孔子的父親叔梁紇做過陬邑大夫,陬邑是臧氏封地。有學者認為,叔梁紇早年做過臧氏家臣,孔子的第一份正式工作,可能是和祖輩一樣,子繼父業(yè),先從臧僖伯家的家臣做起。
在臧家做家臣有一個優(yōu)勢,那就是臧家的藏書比較多,這是魯國的其他家族都不能比擬的。家臣制度初建于西周時期,春秋前期達至成熟狀態(tài),春秋中后期,家臣勢力由鼎盛走向衰落。到了戰(zhàn)國時期,經過一系列變革,家臣制度趨于消亡??鬃釉陉凹易黾页家簿褪莻€“士”的身份,士是低級的貴族,士下層是庶人,士上層依次為卿大夫、諸侯、天子。
孔子在臧僖伯家打工,臧僖伯是何許人呢?臧僖伯是魯隱公的叔叔,也是魯隱公的智囊團中的重要人物?!蹲髠鳌分杏涊d,公元前718年,魯隱公要去棠地觀看捕魚,臧僖伯勸魯隱公遵守禮儀,并闡述觀魚的危害。魯隱公沒有聽取臧僖伯的諫言,兩人就有了不睦。年底,臧僖伯就去世了。
此后,孔子的“慢就業(yè)”之旅還在繼續(xù),孔子還曾做過“乘田”,就是放牧牛羊的小官。后來,孔子在魯國做了五年的官,魯定公九年(公元前501年),孔子被任命為中都宰(中都為今山東省汶上縣),他在社會治理方面頗有成效,路不拾遺,行者不囊糧,生養(yǎng)死送都有禮有節(jié),社會風氣煥然一新,四方諸侯紛紛效仿。一年后,孔子又做了小司空,主持水土方面的工作,他把土地分成山林、川澤、丘陵、高原、平地,根據地勢的不同,指導百姓種植和漁牧。因為政績優(yōu)異,孔子很快升為大司寇,成為魯國最高司法官,達到他政治生涯的巔峰。
最終,經過艱苦磨煉的孔子,其思想博采眾家之長,集大成于一身,取得了輝煌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