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梅蘭
(廈門市測繪與基礎地理信息中心,福建 廈門 361012)
為全面實現不動產統(tǒng)一登記,進一步提升各類不動產權登記便利化、規(guī)范化服務水平,以現有的地、房數據庫為基礎,基于同一平臺、同一張圖,整合分散在海洋、林業(yè)部門的標準不一、格式各異、互不關聯的存量海域、林權數據,建立符合不動產統(tǒng)一登記數據標準的、空間參考一致的、數據關聯關系正確的、歷史信息完整的不動產權籍調查數據庫,實現林權數據與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等宗地及海域使用權數據在一張圖上全覆蓋,為不動產統(tǒng)一登記提供數據支撐。由于林權登記數據質量精度低,數據結構多樣,無法實現自動轉換,文章以廈門市為例,意在制定合理的工作機制和整合方案,正確把握林權類不動產登記屬性與矢量空間數據,為進一步提高林權類不動產權登記質量提供基礎。
未經整合的存量林權數據,在字段完整性、規(guī)則一致性和規(guī)范性、空間矢量數據等方面均不符合現行相關規(guī)范要求,同時也存在一些歷史遺留問題,如無空間矢量數據、宗地圖缺失、數據精度低、誤差較大、一證多宗,權屬重疊或不吻合等。主要體現在:一是“圖、屬、檔”不一致。檔案材料缺失;權證記載信息與附圖信息不一致;權證記載信息與檔案信息不一致等。二是宗地圖缺失。宗地圖的缺失導致無法矢量化落地落宗。三是空間數據精度低。林權宗地是以手繪的方式在1 ∶10000 比例尺的地形圖勾繪宗地范圍。四是屬性信息不完整。屬性字段與不動產統(tǒng)一登記數據標準差異較大,且記載信息不全面。五是不同部門之間,管理工作銜接存在信息孤島。林地被征收利用,未及時變更、注銷。針對上述種種歷史遺留問題,需制定相對應的整合方案加以解決。
存量林權數據整合工作主要是還原存量林權登記信息及空間數據矢量化,以檔案材料為基礎,開展數據收集、分析、轉換、整理、關聯工作。對紙質手繪宗地圖進行矢量化實現落地落宗;一一關聯登記數據、宗地數據和檔案材料;重新生成電子版宗地圖;擴充字段,如不動產單元代碼、權利性質、坐落等。最終按照相關規(guī)范要求建立“圖、屬、檔”一致的不動產權籍調查數據庫,并確保整合前后數據記錄數一致、信息一致、關聯關系無誤。
3.1.1 林權登記數據
包括原林業(yè)登記系統(tǒng)導出的登記數據及對應的紙質檔案材料。掃描所有的紙質檔案材料,原樣保留林權原始檔案信息,保證整理成果可追溯。
3.1.2 地籍區(qū)(子區(qū))劃分成果
包括本行政區(qū)內地籍區(qū)(子區(qū))最新劃分成果。
3.1.3 原1 ∶10000 數字地形圖
原林業(yè)管理部門辦理林權證時采用的1 ∶10000地形圖資料。
數據轉換主要包括林權數據矢量化落地落宗,以及按現行數據標準對存量林權數據進行標準化轉換。
3.2.1 林權宗地矢量化
以原林業(yè)管理部門辦理林權證時采用的1 ∶10000 地形圖(北京1954、西安1980 坐標系)作為底圖,采集同名公共點,套合檔案材料所附宗地圖進行地理配準,逐宗實現矢量化落宗(詳見圖1),并按相關規(guī)范要求生成電子版宗地圖。
圖1 林權宗地矢量化
3.2.2 數據標準化轉換
通過分析原林業(yè)登記系統(tǒng)導出的登記數據,厘清表結構及內容,先選取部分數據進行試點,建立符合現行規(guī)范和標準的數據庫,編寫數據轉換語句,對轉換后的試點數據進行質量檢查,確保轉換前后數據的一致。根據數據轉換試點情況,制定數據轉換方案,包括轉換前后字典對應關系、數據轉換語句、數據存在問題、數據質量檢查等主要內容,過程中不斷解決遇到的問題,以不斷完善轉換方案。數據檢查合格后,對轉換前原管理系統(tǒng)數據、轉換后的數據成果進行備份,以便后期進行數據備查。
存量林權數據整理包括登記數據整理、檔案數據整理等。
3.3.1 登記數據整理
依據現行數據庫標準,結合林權登記紙質檔案材料,對原林業(yè)登記系統(tǒng)導出的登記數據進行核對,對缺漏的信息進行補充完善。登記信息包括宗地代碼、坐落、四至、宗地面積、小地名、林班、小班、權利人、共有情況、主要樹種、林種、林權證號、登記時間等。
3.3.2 檔案數據整理
以宗地為單位整理檔案,統(tǒng)一命名規(guī)則,形成宗地檔案目錄。
數據整合關聯主要包括林權登記不同權利類型整合、不動產單元編碼、規(guī)范化處理等工作。
3.4.1 不同權利類型整合
原一本林權證最多可登記六宗地,且同一林權宗地因林地所有權、林地使用權等權利類型不同而頒發(fā)多本權證,導致存在同一林權宗地對應有多本林權證或者同一林權證包含多宗林權宗地的現象。
以宗地為單位,逐宗建立宗地屬性信息,通過字段擴展關聯該宗地的權證信息和權利人信息,實現宗地與權證、權利人、林權屬性等一一關聯(詳見圖2)。
圖2 不同權利類型整合為同一宗地
3.4.2 編制不動產單元代碼
按照不動產單元編碼規(guī)則對已落地落宗的林權宗地編制不動產單元代碼,實現不動產單元代碼與原林權編碼“雙碼”并行,在保證滿足不動產統(tǒng)一登記數據庫標準要求的同時,也確保數據可溯源。
3.4.3 生成電子版宗地圖
以原林權登記時采用的1 ∶10000 地形圖為底圖、疊加矢量化后的林權宗地界線,按本市的宗地圖模板規(guī)范重新生成電子版宗地圖。
3.4.4 規(guī)范化處理
數據規(guī)范化處理主要包括數據邏輯性檢查修改及屬性標準化處理兩方面工作。數據邏輯性檢查主要利用ArcGIS 中的空間連接、拓撲工具等,結合業(yè)務邏輯,有問題及時修正并制定方案。屬性標準化處理是按照《不動產登記數據庫標準》等規(guī)范擴展字段并依據相關字典標準,建立對照關系,統(tǒng)一處理為國家標準的相關代碼值,如權利性質、坐落等。
3.4.5 各種數據關聯關系整理
篩選剔除規(guī)范化處理的冗余數據,通過唯一標識碼關聯林權宗地、屬性表、宗地圖件、檔案附件,建立圖、屬、檔關聯關系。
按照《不動產登記數據庫標準》等規(guī)范要求,將數據導入到成果數據庫相應圖層及屬性表中,為不動產統(tǒng)一登記提供基礎數據。
整合過程中,對已發(fā)證但檔案材料缺失的情況,做好清單記錄,后續(xù)實際業(yè)務中,通過地籍調查的方式逐一解決。對檔案裝訂錯誤、檔案信息錯誤等情況,整合過程中能糾正的及時糾正,并做好備注說明,后續(xù)實際業(yè)務中,再多方查閱檔案、有必要時進行外業(yè)補充調查,予以解決。
整合過程中,對已發(fā)證但檔案資料缺失的情況,在數據庫中做好備注說明,后續(xù)實際業(yè)務中,根據實際情況逐一解決。對屬性數據缺失的情況,根據檔案材料及時補錄、完善,并做好備注說明。對登記信息與檔案材料不一致的,先核實數據真實性、有效性后,再補充完善,并做好備注說明。
4.3.1 原權證檔案附圖坐標系不同
原林業(yè)管理部門登記的林權宗地圖采用北京1954坐標系及西安1980 坐標系(主要為翔安區(qū)大嶝島范圍)。結合本地工作實際,需對原始分幅地形圖進行圖廓裁減、鑲嵌、坐標轉化,形成廈門92 坐標系下的工作底圖。采用北京1954 坐標系地形圖作為底圖的林權宗地,因北京1954 坐標系與廈門92 坐標系采用同一個橢球體,所以只需進行坐標換帶即可。采用西安1980 坐標系地形圖作為底圖的林權宗地,由于采用不同橢球體,需進行參數轉換。通過參數轉換及坐標換帶,并檢查圖幅的接邊情況、坐標轉換方法的嚴密性、轉換結果的精度,并與地籍區(qū)、地籍子區(qū)進行套合驗證,防止出現系統(tǒng)偏差。最終形成覆蓋廈門市全域的廈門92 坐標系下1 ∶10000 工作底圖(詳見圖3)。
圖3 廈門92 坐標系下1 ∶10000 工作底圖
4.3.2 面積差異
原林業(yè)管理部門辦理林權證時,囿于技術水平,作業(yè)方式較為單一,在1 ∶10000 地形圖上以手繪的方式勾繪出宗地范圍。矢量化后的權屬界線并不能真實地反映宗地的坐標與面積,圖形面積與原登記面積不可避免存在差異。對差異性較大的,核實原登記面積屬性錄入是否錯誤,或者矢量化是否錯誤(如島、洞、多部件、圖形邊界處理不到位等),若確定數據整理無誤,則做好備注說明。在數據庫中做好標記,后續(xù)通過“辦理一宗、規(guī)范一宗”的方式逐步解決。
4.3.3 空間拓撲關系
(1)各數據源之間界線不吻合。包括林權宗地之間、林權宗地與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宗地、林地所有權與集體土地所有權宗地存在界線不吻合的情況。
由于原林業(yè)登記部門僅在紙質底圖上手繪單宗的界線范圍,且未考慮與相鄰宗地的接邊問題,當相鄰林權宗地的界址線拼合在同一張圖上時,便存在局部交叉重疊或縫隙的情形(詳見圖4、圖5);同時,林權宗地與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宗地、集體土地所有權宗地等由于原分屬不同部門管理,存在信息孤島,數據未能及時共享,林權宗地與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宗地、集體所有權宗地存在局部交叉重疊或縫隙的情形(詳見圖6、圖7)。綜上,當所有數據在一張圖上展示時,不同數據之間界線不吻合的情形就普遍存在。
圖4 矢量化后的林權宗地之間交叉重疊
圖5 矢量化后的林權宗地之間存在縫隙
圖6 林權宗地與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宗地交叉重疊
圖7 林權宗地與集體所有權宗地不吻合
本次存量林權數據矢量化時,考慮到原林地宗地在調查時,均已履行法定的指界簽字程序,其界線均合法有效,因此嚴格依據檔案所附宗地圖逐宗矢量化,尊重歷史,充分體現原林權證宗地附圖的界線范圍,允許存量林權宗地矢量空間數據存在界線交叉重疊、縫隙等圖形拓撲問題。
(2)不同權利類型分開辦證設宗。針對林地所有權與其他三權分開辦證的情況,若宗地面積、四至界線一致的,則合并為一宗地整理;若宗地面積、四至界線不一致的,則分開設宗整理,該情況下,上述宗地之間存在大面積交叉重疊的情況(詳見圖8)。針對此類情況,允許存量林權宗地矢量空間數據存在界線交叉重疊,并在數據庫中記錄兩者之間的關系,并做好標記,對后續(xù)實際業(yè)務起到提醒作用。
圖8 不同權利類型分開辦證,宗地大面積交叉重疊
綜上,存量林權數據整合工作的實質內容是以符合《不動產登記數據庫標準》等相關規(guī)范要求的形式,還原存量林權登記信息及空間數據落地落宗,構建與地、房、海等其他不動產數據相融合的數據庫,真正做到在一張圖上全覆蓋,為優(yōu)化營商環(huán)境、提升日常不動產統(tǒng)一登記業(yè)務便利度,明晰產權歸屬、盤活林業(yè)資源、依法保護權利人合法權益,數據匯交上報,不同部門數據共享,權利人及利害關系人共享查詢等提供數據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