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葉春雷
都說“時勢造英雄”,這說明英雄要善于“借勢”?!敖鑴荨钡囊馑迹错槃荻鵀?。天下苦秦久矣,于是有了陳勝吳廣的“借勢”,一舉掀翻暴秦?!敖鑴荨痹谀撤N意義上,可以起到四兩撥千斤的奇效。善于“借勢”,有時可以成為歷史的主宰。
但是,有時大勢已去,難道人就不活了?如果一味認(rèn)輸,那就真成了“虎落平陽被犬欺”了。莊子曾說過:“吞舟之魚,碭而失水,則蟻能苦之?!贝篝~沒有了水,就可以受制于螻蟻,那是多么可悲的事情。所以賈誼在《吊屈原賦》中云:“彼尋常之污瀆兮,豈容吞舟之魚?橫江湖之鳣鯨,固將制乎螻蟻!”
一個人,不能輕易被命運打敗。怎么辦?在無法“借勢”的情況下,就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主動“造勢”吧。
晉代的郭璞在《游仙詩》中云:“清源無增瀾,安得運吞舟?”當(dāng)水太淺,把吞舟之魚困住的時候,那就想辦法增加水量吧。水量大了,大魚自然就浮起來了,就可以充分展現(xiàn)自己的本領(lǐng)了。
歷史上,善于“造勢”,有時可以變被動為主動,一舉扭轉(zhuǎn)局面。
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為自己贏得一個禮賢下士的好名聲。但是,換一個角度看問題,諸葛亮為何要“三顧”后才肯出山呢?說白了,無非是為自己“造勢”而已。一顧二顧乃至于三,自己在劉備心目中的分量,自然就增加不少?!皠荨痹熳懔耍瑒洳趴赡軐λ月犛嫃?,才可以大展拳腳。假如劉備一上門邀請,就馬上答應(yīng),就有可能跌了份,被劉備看輕。“造勢”的目的,不是漫天要價,待價而沽,而是要擴(kuò)大自己的影響力,從而讓用你的人,對你信心十足,所謂“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霸靹荨钡恼嬲饬x,就在這里。
自然,“造勢”還需實力說話。假如諸葛亮沒有坐在家中就對天下大勢了如指掌的真功夫,那么即使他“造勢”成功,得到劉備重用,但是“路遙知馬力”,時間一長,狐貍尾巴自然就露出來了,怎么藏得?。?/p>
但是,不得不說,不論實力如何,主動“造勢”,有時的確可以由劣勢轉(zhuǎn)變?yōu)閮?yōu)勢。
等大勢,不如自己造勢。等風(fēng)來,不如追風(fēng)去。前面說過,陳勝吳廣起義,是“借勢”而為,但是在“借勢”的同時,他們也善于“造勢”。因為相較強(qiáng)大的秦軍,他們的勢力畢竟太單薄。如何增加自己的力量?那就要發(fā)動群眾。如何發(fā)動群眾?那就必須“造勢”。所以,陳勝吳廣弄了個“篝火狐鳴”的假動作,雖然是假動作,但效果還是非常好的。而塞在魚肚子里那寫有“陳勝王”三個字的帛書,也為提升陳勝的說服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霸靹荨庇袝r難免虛虛實實,真真假假,但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提升自己的號召力,廣泛發(fā)動群眾,只要目的純正,是沒有問題的。
歷史上,商鞅要變法,沒有公信力。怎么辦?他就弄了個“徙木為信”的成功范例,廣造聲勢,結(jié)果變法得以順利推行。“造勢”的目的,就是為了贏得群眾的擁護(hù),從而便于推行自己的主張?!霸靹荨本拖駥懳恼?,因為有鋪墊,所以一切才會水到渠成。沒有鋪墊,直入主題,有時顯得突兀,效果便大打折扣。
主動造勢,然后順勢而為,成功才會向你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