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雙
(東營市人民醫(yī)院(山東省立醫(yī)院集團東營醫(yī)院)保健老年病科,山東東營 257091)
高血壓在臨床上十分常見且多發(fā),該病不僅會損害患者靶器官和多個系統(tǒng),引起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還會導致心血管疾病的出現(xiàn)[1-2]。 針對高血壓患者的治療,不僅需要遵醫(yī)用藥,還需要加強飲食、運動、作息等方面的干預,形成健康生活行為。 但高血壓患者多居家休養(yǎng),缺乏專業(yè)人員的指導,健康知識以及意識均較低,且自我管理能力較差,隨著病程的延長,依從性會持續(xù)下降,促使血壓控制不佳,導致預后不良[3]。 基于此,對高血壓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十分重要。 健康教育是指通過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活動,可促進人們健康行為和生活方式形成, 消除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達到預防疾病、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的目的[4]。常規(guī)健康教育的宣教模式單一且缺乏規(guī)范性,宣教效果一般。 基于此,在高血壓患者護理中應選擇更加科學的健康教育模式。 本研究選取該院2020 年4 月—2022 年4 月收治的高血壓患者為對象, 進行分組研究,分析強化健康教育的實施效果。 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收治的98 例高血壓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經(jīng)臨床檢查確診且與《高血壓基層診療指南(2019 年)》中有關診斷標準相符合;(2)病程均超過1 年;(3)認知與理解能力、溝通能力正常者;(4)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其他系統(tǒng)疾病者;(2)存在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者;(3)患有癌癥、嚴重精神疾病者;(4)近3 個月內(nèi)存在嚴重外傷史或手術史者;(5)視聽覺障礙。使用抽簽法將研究對象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9 例。 對照組:男34 例,女15例;年齡51~79 歲,平均年齡(65.25±3.77)歲;病程1.2~16.5 年,平均病程(8.22±1.38)年;高血壓分級1級10 例, 2 級22 例, 3 級17 例。 觀察組:男32 例,女17 例;年齡53~81 歲,平均年齡(65.41±3.90)歲;病程1.4~16.8 年,平均病程(8.30±1.43)年;高血壓分級1 級9 例, 2 級24 例, 3 級16 例。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本次研究已通過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健康教育。向患者介紹高血壓疾病基礎知識,對患者加強用藥指導,強調遵醫(yī)用藥的重要性。 告知患者飲食、運動等方面的注意事項,叮囑其注意規(guī)律作息,并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 添加患者微信并留存其電話號碼, 通過微信定期推送疾病相關知識和保健知識。 每月進行1 次電話隨訪,共計6 個月。
觀察組實施強化健康教育。(1)評估:對患者的基本資料進行整理,對其病情嚴重程度、文化程度、疾病認知程度、心理狀態(tài)、自我管理能力、日常行為習慣等進行全面評估, 根據(jù)評估結果制定個體化護理方案,確定知信行健康教育目標。將知信行模式下的健康教育流程告知患者。 (2)知識教育:通過一對一宣教、小組學習、集體講座、微信群等多種渠道進行宣教,借助PPT、 視頻等形式增強患者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根據(jù)患者的文化程度與理解能力合理選擇宣教方式, 在每次宣教后通過提問的方式了解宣教效果,針對患者未掌握的知識在下次宣教時重點介紹。 (3)強化信念:與患者保持有效溝通,通過健康教育促使患者了解不健康生活行為的危害性, 糾正其錯誤認知,增強患者轉變自身不良行為方式的意愿。同時提醒家屬多關心、鼓勵患者,緩解其負面情緒。(4)行為指導:對患者及其主要照顧者加強宣教,指導家屬注意關注患者的情緒變化,并監(jiān)督患者的飲食、用藥等行為。提醒患者注意控制體重,每日早晚兩次自我監(jiān)測血壓水平并書寫血壓日記。結合患者喜好以及運動耐力情況制定運動處方,以慢跑等有氧運動為主,注意控制運動強度及頻率,60 min/次,1 次/d,每周至少運動5 d。護理人員通過微信或電話的方式進行隨訪,1 次/周,對患者的血壓情況、健康行為養(yǎng)成習慣等進行了解并予以針對性指導,叮囑其定時回院復查。 隨訪時間共計6 個月。
(1)在干預前、干預6 個月后,應用醫(yī)院自行設計的疾病相關知識調查問卷評價兩組患者的疾病認知程度。 問卷內(nèi)容主要為高血壓基礎知識、飲食、用藥、運動、健康行為、并發(fā)癥防治等,每一個方面的分值范圍均為0~20 分,得分越低表示患者疾病認知水平越低。
(2)根據(jù)徐慧[5]設計的高血壓自我管理行為問卷對兩組患者干預前、干預6 個月后的自我管理行為進行評估,主要包括情緒管理、飲食起居、用藥、病情監(jiān)測、運動管理五個維度,每一個維度均有條目6 個,采用1~5 分的評分法,總分范圍為30~150 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自我管理行為越好。
(3)在干預前及干預6 個月后通過采用高血壓行為依從性量表(CHPS)對兩組患者的遵醫(yī)行為進行評價。 該量表分為6 個維度,即意向、責任、態(tài)度、吸煙、飲酒、藥物治療、生活方式,分別為4、2、3、1、1、3 個條目。 14 個條目均應用1~4 分的評分法,總分為14~56分,得分越低表示患者遵醫(yī)行為越好。
(4)應用電子血壓計[歐姆龍(大連)有限公司,遼械注準20152070051,型號:OMRON-HEM7071]測量兩組患者干預前、干預6 個月后的血壓水平,主要包括舒張壓、收縮壓。
(5)兩組患者均在干預6 個月后末次隨訪時填寫醫(yī)院自制的滿意度調查問卷, 問卷內(nèi)容為服務態(tài)度、服務水平、溝通宣教能力、隨訪服務、護理效果,總分為100 分,90~100 分為非常滿意,75~89 分表示基本滿意,低于75 分則表示不滿意。 總滿意度=(49-不滿意例數(shù))/49×100.00%。
采用SPSS 25.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 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依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nèi)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P約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干預前的疾病認知水平評分、自我管理行為評分比較,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疾病認知水平評分、自我管理行為評分均升高,且觀察組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兩組高血壓患者疾病認知水平堯自我管理行為評分的比較[(±s),分]
表1 兩組高血壓患者疾病認知水平堯自我管理行為評分的比較[(±s),分]
注:與同組干預前比較,*P<0.05。
組別疾病認知水平評分干預前干預后自我管理行為評分干預前干預后對照組(n=49)觀察組(n=49)t 值P 值66.51±7.94 66.90±8.39 0.236 0.814 97.07±8.55*109.20±8.74*6.945 0.000 64.99±9.96 65.35±10.33 0.176 0.861 87.87±12.93*114.10±16.00*8.925 0.000
干預前,兩組的CHP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CHPS 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2 兩組高血壓患者CHPS 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高血壓患者CHPS 評分比較[(±s),分]
注:與同組干預前比較,*P<0.05。
組別干預前干預后對照組(n=49)觀察組(n=49)t 值P 值36.46±3.77 36.61±3.85 0.195 0.846 25.58±2.63*19.35±1.79*13.708 0.000
干預前,兩組血壓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的血壓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3。
表3 兩組高血壓患者血壓水平比較[(±s),mmHg]
表3 兩組高血壓患者血壓水平比較[(±s),mmHg]
注:與同組干預前比較,*P<0.05;1 mmHg=0.133 kPa。
組別舒張壓干預前干預后收縮壓干預前干預后對照組(n=49)觀察組(n=49)t 值P 值99.45±6.84 99.60±6.96 0.108 0.915 89.52±4.13*82.31±2.44*10.521 0.000 159.75±11.62 160.08±11.84 0.139 0.890 136.56±6.15*123.69±4.01*12.271 0.000
觀察組的患者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4。
表4 兩組高血壓患者患者滿意度比較[n(%)]
高血壓的發(fā)生同多種因素有關,如年齡、高血脂等,在高齡、肥胖等人群中多發(fā)[6]。 近年來高血壓患病人數(shù)不斷增多, 且患者在出院后由于缺乏專業(yè)指導、自我管理能力差等因素的影響,多存在血壓控制效果不理想的情況,會增加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導致預后不良。 為了改善高血壓患者的預后,不僅需要進行規(guī)范的藥物治療,還應調節(jié)其生活行為習慣[7-8]。 高血壓患者的疾病認知程度、自我管理行為是影響血壓控制效果的關鍵, 因此需要通過有效的健康教育進行改善,以達到提升血壓控制達標率的目的。
常規(guī)健康教育存在宣教形式單一等不足,患者被動接收宣教知識,未能充分理解和掌握,因此會影響依從性,進行自我管理的主動性低,故會出現(xiàn)血壓控制效果較差的情況[9-10]。 知信行模式是指通過獲取知識,幫助患者建立積極、正確的信念和態(tài)度,促使健康相關行為改變的模式[11]。 用藥、飲食、作息習慣、運動均會導致患者的血壓水平出現(xiàn)波動,故讓患者形成健康的生活行為方式十分重要。知信行模式下強化健康教育注重認知和行為之間的關系,通過提升患者的疾病認知程度,促使患者建立健康信念,自覺改變自身不良行為習慣,從而能夠有效控制血壓水平[12]。 認知轉變?yōu)樾袨檗D變的前提,故該研究中通過多種形式對患者展開健康教育,能夠糾正其不良行為習慣,促進其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同時知信行模式中邀請家屬參與到患者的護理及管理工作中,能夠增強患者對治療的自信心,建立健康信念,端正自身態(tài)度[13]。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的疾病認知水平評分、自我管理行為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了根據(jù)知信行理論強化健康教育能夠較好地改善患者的疾病認知程度和自我管理行為。另外觀察組干預后的CHPS 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這是因為強化健康教育能夠幫助患者正確認知血壓控制的重要性以及不良行為習慣的危害性,故有助于提升其遵醫(yī)行為。 觀察組干預后的舒張壓、收縮壓均低于對照組(P<0.05),與王靜[14]的研究結果一致,表明了強化健康教育可提升血壓控制效果。觀察組的患者滿意度較對照組更高(P<0.05),表明了強化健康教育的效果顯著,患者的評價較高。
綜上所述,基于知信行理論實施強化健康教育能夠較好地提升高血壓患者的疾病認知水平,改善自我管理行為和遵醫(yī)行為, 從而能夠有效控制血壓水平,效果令人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