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飛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边@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甫晚年在四川成都浣花溪草堂閑居時寫下的一首《絕句》。詩中的“西嶺”究竟在哪里?“千秋雪”又是什么呢?
學者們經(jīng)過考證認為,“西嶺”是位于成都西部的山脈,地處青藏高原東南緣,是橫斷山脈的一部分,“千秋雪”就是雪山上終年不化的積雪。今天,當我們站在成都市內(nèi)的高樓上,推開窗戶遠眺,就能看到若隱若現(xiàn)的雪山,但只有走進橫斷山脈中,才會發(fā)現(xiàn)那些隱藏在群山深處的絕美風景。
在四川、云南和西藏三?。▍^(qū))交界的區(qū)域,平行排列著許多縱貫?zāi)媳钡纳矫}。清朝末年,一位名叫黃懋材的地理學家受朝廷派遣,從成都出發(fā)前往西藏,然后轉(zhuǎn)去印度考察。在西行的路上,黃懋材看到一重又一重縱貫?zāi)媳钡母呱?,如同一道道天然屏障橫亙于眼前,阻斷道路,便為它們?nèi)∶麨椤皺M斷山”。
青藏高原地勢高峻,山系縱橫,冰川廣布,湖泊密集,儲存著極其豐富的水資源,有“亞洲水塔”的美譽。發(fā)源于青藏高原的江河,大部分要經(jīng)過橫斷山脈,于是,狹窄而又險峻的橫斷山脈就成了“亞洲水塔的咽喉”。這里地形復(fù)雜,山高坡陡,落差極大,最高可達5000~6000米,近乎于南北走向,雖然橫斷山脈阻斷了東西交通,卻成為印度洋暖濕氣流北上的通道,因此,當?shù)亟邓S沛,河湖眾多,高山與峽谷相間排列,形成“七脈夾六江”的自然奇觀。
橫斷山脈的地質(zhì)、地貌非常特殊,這與其成因有關(guān)。大約在6500萬年前,印度板塊與亞歐板塊擠壓碰撞,導致青藏高原緩緩隆起,在東西向的擠壓下,形成了一系列褶皺和斷層,橫斷山脈就是誕生于此的褶皺山系。這里大約四分之三的區(qū)域都是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山和5000米以上的極高山。除了連綿巍峨的雪山和奔騰的江河,還有許多清澈的湖泊以及香格里拉、稻城等美麗的小城點綴其間,讓橫斷山脈秘境深處變得更加美輪美奐、生機勃勃。
如果你打開橫斷山區(qū)的地形圖仔細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這里的山脈和江河非常密集,依次有高黎貢山、怒江、怒山、瀾滄江、芒康山、金沙江、沙魯里山、雅礱江、大雪山、大渡河、邛崍山、岷江、岷山。它們共同造就了前文提到的“七脈夾六江”奇觀。
怒江、瀾滄江和金沙江三條大江在云南省境內(nèi)自北向南并行奔流170多千米,彼此之間互不干擾,各行其道。其中,怒江與瀾滄江間的最短直線距離不足19千米,瀾滄江與金沙江間的最短直線距離為66千米,它們共同構(gòu)成了“江水并流而不交匯”的奇特自然景觀。罕見的地貌景觀、種類繁多的生物物種和歷史悠久的少數(shù)民族文化,是橫斷山脈的資源景觀精華所在。2003年,“三江并流”自然奇觀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在流經(jīng)橫斷山脈的各條河流中,金沙江的水量無疑是最大的。金沙江位于長江上游,河床陡峻,給航運發(fā)展帶來不利影響,以至于古人曾為此發(fā)出感嘆:“金沙自古不通舟,水急天高一望愁。何日天人開一線,連檣銜尾往來游?!边@首詩以摩崖石刻的形式出現(xiàn)在云南省巧家縣白鶴灘的絕壁上。白鶴灘是金沙江上著名的險灘,位于四川省涼山州寧南縣和云南省昭通市巧家縣交界處,以水流湍急著稱。摩崖石刻上的這首詩既描繪了金沙江的兇險,也寄托著古人對水運交通的期盼。清代納西族詩人牛燾曾創(chuàng)作《金沙江西行十首》,其中有這樣幾句:“沙岸晴飛雨,漁燈夜泊舟。吟詩懷往哲,萬里有高樓?!痹撛姳砻鳎鹕辰坪醪⒉皇且黄祟愲y以涉足的禁地,仍有漁舟往來于江上。
更為奇特的是,金沙江流經(jīng)麗江市玉龍納西族自治縣石鼓鎮(zhèn)時,與同伴怒江、瀾滄江分道揚鑣,轉(zhuǎn)身左拐,先向東,然后又向北流去,從崇山峻嶺之間穿過,形成了一個近乎180°的大拐彎,人稱“長江第一灣”。這種奇怪的現(xiàn)象究竟是如何形成的,迄今仍是未解之謎。目前,比較流行的說法是,金沙江與長江原本并不相干,但長江在溯源侵蝕的作用下,源頭不斷向西延伸,最終切割了金沙江,并將它的河水奪去,于是,金沙江就成了長江的一部分,這種現(xiàn)象被稱為“河流襲奪”。金沙江被長江襲奪之后,它的下游失去了水源補給,從而成了一條斷頭河,即現(xiàn)在云南省境內(nèi)的紅河(又稱元江)。
橫斷山脈是山與水的王國,更是一片冰雪世界。極高的海拔和特殊的地理位置在這里營造出極富層次的自然風光,高山峽谷、湖泊森林、冰峰雪嶺交相輝映,以至于曾有人這樣形容橫斷山脈:“如果說山脈是其骨骼,河流是其血脈,那么冰雪就是其魂魄了?!睋?jù)統(tǒng)計,橫斷山脈的冰川多達1961條,冰川總面積累計約為1395.06平方千米,占中國冰川總面積的2.69%。那些人們耳熟能詳?shù)拇笱┥?,比如貢嘎山、四姑娘山、雪寶頂?shù)葞资利惖难┥蕉技性谶@里。因此,有人贊嘆橫斷山“濃縮了中國最多的極致風光”。
成都平原多霧,能見度差,是我國陰雨天氣最多的地區(qū)之一;然而,杜甫打開窗戶就能看到“西嶺千秋雪”,實在令人稱奇。不過,杜甫看到的景象具體指向哪座山,今天的我們已很難搞清楚。
有人認為,杜甫筆下的“西嶺”指的應(yīng)該是貢嘎山。海拔7556米的貢嘎山是橫斷山脈的第一高峰,號稱“蜀山之王”。它位于四川省康定市南部,距離成都大約250千米。在藏語中,“貢”是冰雪之意,“嘎”為白色,所以貢嘎山的原意就是“白色的雪山”。其山頂高聳入云,終年積雪,冰川廣布,在數(shù)十座巍峨的雪山簇擁下,傲視群雄,獨領(lǐng)風騷。
也有人認為,“西嶺”應(yīng)該是四姑娘山。四姑娘山位于四川省小金縣與汶川縣交界處,是四座由南向北一字排開的連綿山峰。相傳,它們是四位美麗姑娘的化身,分別被稱為大姑娘山、二姑娘山、三姑娘山、四姑娘山(幺妹峰)。如果按照個頭進行排名,它們的順序卻是倒過來的。其中,四姑娘山的海拔最高,是四川省境內(nèi)第二高峰,其高度僅次于貢嘎山,被譽為“蜀山皇后”。四姑娘山距離成都只有短短的130千米,從平均海拔約500米的成都遙望海拔6250米的四姑娘山,并非難事。
還有人認為,“西嶺”可能是成都市大邑縣境內(nèi)的大雪塘。大雪塘位于邛崍山脈南端,海拔5364米,距離成都的直線距離只有80多千米,是成都市最高峰,號稱“成都第一峰”。當?shù)厝烁纱嘀苯訉⒋笱┨凉谝浴拔鲙X雪山”之名,大大提高了它的知名度。
“蜀山之王”貢嘎山下分布著許多幽深的溝谷,其中包括著名的黑溝、燕子溝、南門關(guān)溝、海螺溝等。冰川在這些溝谷中向下緩緩流動,將長長的冰舌一直深入到山麓地帶的原始森林里。令人感到驚奇的是,貢嘎山上還隱藏著一處奇特的景觀—紅石灘。紅石灘里到處散布著大小不一的紅色石頭,這些石頭如同被刷上了一層紅色油漆,在雪山的映襯下顯得格外迷人。紅石灘也因此而得名。
很久以前,紅石灘是古人運輸茶葉和馬匹等商品的必經(jīng)之路;不過,這里山路崎嶇,地勢陡峭,而且常有暴雨和洪水阻擋人們前行的道路。后來,常年穿行于溝谷的商人發(fā)現(xiàn)了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在不同的季節(jié),紅石灘里的石頭的顏色會發(fā)生變化。每到寒冷的冬季,這些石頭鮮紅似火;而到了夏季,則略帶黃色。甚至在不同的天氣狀況下,紅石灘的石頭的顏色也不一樣,有時艷麗,有時暗淡。于是,商人們逐漸學會了利用紅石灘里石頭的顏色變化來預(yù)測天氣:當石頭顏色紅艷時,就表明天氣晴朗,可以放心出行;若顏色變淡就不要出門,避免遭遇暴雨。
關(guān)于紅石灘的形成原因,有學者研究發(fā)現(xiàn),那些鮮紅的巖石本身并沒有什么奇特之處,都是常見的花崗巖,但它們的表面覆蓋著一層毛茸茸的松軟絲狀物,看起來如同苔蘚和地衣,這種絲狀物最后被專家確認為是喬利橘色藻。喬利橘色藻屬于低等植物,藻體內(nèi)富含類胡蘿卜素,因而外表呈現(xiàn)出橘紅色,以幫助自身抵御高海拔地區(qū)強烈的紫外線照射。當喬利橘色藻附著在花崗巖表面時,就如同給巖石披上了一件紅色的外衣,使冰冷的巖石多了一分暖意。
喬利橘色藻依靠吸收空氣中的水分和營養(yǎng)維持生存,喜歡溫度低、濕度大的環(huán)境,寒冷的冬季和潮濕的河邊更適于其生存。光照強度、空氣中的濕度和溫度都會影響藻體內(nèi)類胡蘿卜素的形成。當天氣晴朗時,大氣中的紫外線增強,類胡蘿卜素就會增多,所以紅石灘的石頭顏色更加鮮艷;相反,當遇到云霧或雨天時,紅石灘的石頭顏色就會變淡。這正是紅石灘能夠“預(yù)報天氣”的原因所在。
紅石灘的奇特現(xiàn)象十分罕見,主要分布在貢嘎山下海拔3000米左右的地方,有人稱贊它是“雪山下的紅寶石”,還有人說它是“神奇的紅色畫卷”。在潔白的雪山下,大自然創(chuàng)造了這片驚艷世界的紅色大地,一塊塊鮮紅的石頭布滿河床,宛如躍動的音符,與郁郁蔥蔥的森林、緩緩流淌的冰川融水交相輝映,共同構(gòu)成了貢嘎山下絕美的自然畫卷。
【責任編輯】趙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