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袁林
老牛坡不是一個人人都熟悉的地名,但是說到崇侯虎,各位是否感到似曾相識?沒錯,老牛坡籍籍無名,但是受到《封神演義》這本神話小說的影響,崇侯虎的名字有幸存留于歷史長河而不被湮滅。而老牛坡與崇侯虎,就像人的身體跟姓名一樣,兩者密不可分。
老牛坡,位于西安市灞橋區(qū)燎原村附近,為新石器時代至商時期遺址,年代約為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1100年。而崇侯虎正是老牛坡的最高首領。崇侯虎是商紂王帝辛手下重臣,在《封神演義》中,姜尚率兵討伐崇侯虎,兵至老牛坡,崇侯虎兒子崇應彪出城迎戰(zhàn),馬前質問姜尚:“汝何等人物,敢犯吾疆界?”
姜尚隨即宣講了一段討伐檄文:“吾乃文王駕下首相姜子牙是也。汝父子造惡如淵海,集毒似山岳,貪民財物如餓虎,傷人殘酷似豺狼,惑天子無忠耿之心,壞忠良有摧殘之意。普天之下,雖三尺之童,恨不能生啖你父子之肉?!苯凶詈笠痪湓挘梢哉f是發(fā)自肺腑,刻骨銘心。
這里需要插一段話?!斗馍裱萘x》是明朝人許仲琳所著,所以通篇都是明朝人的語氣。作者通過姜尚的嘴巴吹捧姬昌,過個嘴癮而已,因為此時姬昌的身份只是周人的部落首領,被紂王冊封為“周方伯”。而崇侯虎則相當于中央政府派駐在周人地盤上的殖民地總督。姬昌舉兵進攻崇侯虎,實屬犯上作亂。
現(xiàn)在我們來說說姜尚那句咬牙切齒的誓言:“恨不能生啖你父子之肉?!比绱松畛鸫蠛拊醋院翁??僅僅為了奪取政權?似乎沒這個必要?。∵@就要從商人的祭祀文化說起了。
近代以來,通過越來越多的考古發(fā)掘,埋藏在地下深處的商人墓葬逐漸暴露,這些墓葬呈現(xiàn)出什么狀態(tài)呢?那就是活人殉葬與活人祭祀。
在考古現(xiàn)場,只要是商人的墓葬區(qū),都能挖掘出活人殉葬和活人祭祀留下的骨殖。最有名的是商代都城殷墟墓葬,不僅有大量的甲骨文,還有更多的人殉遺存。位于西安市東郊灞河邊上的老牛坡,是一處深入“蠻夷”地盤的商人殖民據(jù)點,這里的活人殉葬和祭祀,同樣是觸目驚心。
活人殉葬比較容易理解,一個有身份的人死了,埋葬的時候需要有活人和寵物陪伴(妻妾、傭人、狗、馬),方便在另一個世界繼續(xù)為主人服務。同時殉葬的還有各類器物,如陶器、石器。到了商朝晚期,地位顯赫之人死后還會用馬車、馭手、馬以及青銅器殉葬。大家都知道殷墟婦好墓,墓中出土一件巨大的青銅器“后母戊鼎”。專家認為,婦好在商王武丁的妻妾群中地位很高,所以給她陪葬的青銅器也十分了得。
再說說活人祭祀,就是在祭祀死者的時候獻上活人,謂之“人牲”。我們現(xiàn)在悼念逝者,會在墓前放置供品,如水果糕點煙酒之類。在商代,商人文化中的鬼神信仰極為普遍,傳說中的天神以及死去的顯赫前輩都是需要供奉的神祇,供品越豐厚,現(xiàn)世之人越會得到神的護佑。
可是哪里有那么多大活人供商人祭祀呢?這就牽扯到姜尚討伐崇侯虎時發(fā)出的怒吼了。
崇侯虎以“總督”的身份駐扎老牛坡,首要任務就是監(jiān)視、督促姬昌捉拿羌人,然后轉運至殷都。歷史上,在長達數(shù)百年的時間里,生活在岐山的周人部落之所以能夠過上歲月靜好的小日子,源于他們必須兢兢業(yè)業(yè)地替殷商捕捉羌人。大家都知道姬昌曾經(jīng)被紂王關押在羑里,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說“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那么姬昌在岐山好端端待著,干嗎自入虎口?事情其實很簡單。有一次姬昌帶領大兒子伯邑考前往殷都押送羌人,被崇侯虎告了黑狀:“西伯積善累德,諸侯皆向之,將不利于帝?!?/p>
紂王聽了,下令將姬昌關進大牢。有遠大抱負的姬昌在坐牢期間刻苦鉆研商人的占卜文化,結合自身的遭遇,寫出千古奇書《易經(jīng)》。《易經(jīng)》在絕大多數(shù)人眼里幾乎就是天書,但是通過近年來的考古發(fā)掘以及專家的解讀,人們發(fā)現(xiàn)《易經(jīng)》并沒那么神秘,所謂“易”,其實就是變化的意思。姬昌通過《易經(jīng)》,首先解開了自己的困惑,那就是眼前這個血腥恐怖的殷商政權,究竟是天神授命亙古不變,還是可以推翻它,從而建立一個禮義仁愛的新國家?姬昌認為是后者?!兑捉?jīng)》為推翻商朝奠定了理論基礎。跟古羅馬人在角斗場觀看角斗士相互殘殺的場面,應該是如出一轍。
傳說中的商紂王荒淫殘暴,其實商人立國數(shù)百年,用活人祭祀并非從商朝起始,出土的夏人墓葬中也有類似現(xiàn)象,紂王不過是這種血腥文化的最后一個代表人物而已。商人祭祀的活人一般都是通過戰(zhàn)爭俘獲的“野蠻人”,生活在陜甘等地的羌人是商人祭品的重要來源。
讓我們?nèi)コ绾罨⒅蜗碌睦吓F驴纯磳嵗?。這里依據(jù)歷史學家李碩先生巨著《翦商》中的描述,記錄如下:
86XLIII1M6是一座小型墓,滿坑盡是累累白骨,幾無落腳之處,坑內(nèi)計有頭骨七個、股骨九根、盆骨四個、肱骨七根,其余碎骨有前臂骨、胸骨、肋骨、脊椎骨、脛骨、腓骨、手骨、足骨等,散亂無序,不成比例,難分個體。
……
管窺一豹,一葉而知秋。然而即便如此,跟殷都墓地的殉葬規(guī)模比起來,老牛坡還是小巫見大巫。
商人用人牲祭神,一般是在祭祀時當場殺死,或砍頭,或活埋,或斬斷四肢。各位不要以為很殘忍,商人在祭祀時似乎很享受觀看這一場面,這
商朝侯國老牛坡,作為監(jiān)控周人和蠻夷的前哨據(jù)點,立足關中平原二百多年,其間不知有多少羌人被捕捉。而周人為了生存,在此期間不得不助紂為虐,百年的忍辱負重,茍且偷生,到了姬昌一代終于等來復仇的機會。于是,在面對崇侯虎軍隊時,幾代人的血淚記憶終于在姜尚口中爆發(fā)。
周人滅商的第一戰(zhàn),《詩經(jīng)·皇矣》對此的描述,可謂天翻地覆慨而慷:
帝謂文王,詢爾仇方,
同爾弟兄。
以爾鉤援,與爾臨沖,
以伐崇墉。
臨沖閑閑,崇墉言言。
執(zhí)訊連連,攸馘安安。
是類是禡,是致是附,
四方以無悔。
臨沖茀茀,崇墉仡仡。
是伐是肆,是絕是忽,
四方無以拂。
上天告訴文王,召集你的同盟軍,集合你的族人,帶上你攻城的兵器和沖車,去攻打崇國(老牛坡)的城垣吧!
沖車隆隆撞向城墻,向天神祭祀祈求勝利,招降殘敵令其歸順,誰還敢欺辱堂堂周邦!沖車威猛,崇國城垣就要倒塌,徹底毀滅崇國,沒有人能抵抗文王的大軍。
有學者認為,周人滅商,最早一戰(zhàn)應該發(fā)生在老牛坡,因為老牛坡位于商朝統(tǒng)治區(qū)域的西陲,生活在岐山的周人應該不可能越過位于老牛坡的崇國,直接進入河南去進攻殷商首都。
由于夏商歷史記載過于稀缺,所以后人無法復原當時的戰(zhàn)爭場面,我們能夠窺得一斑的,只有引述《詩經(jīng)》中的一些詩句,但是有些語句缺乏考古證據(jù),比如《皇矣》中說老牛坡的城墻高聳綿延,但是考古發(fā)掘并沒有在老牛坡發(fā)現(xiàn)城墻遺址,這是《詩經(jīng)》中的文學夸張,還是老牛坡的考古發(fā)掘不夠深入,沒有被我們發(fā)現(xiàn)呢?無人可解。
今天的老牛坡遺址,只在公路邊上佇立著一個碩大雄壯的黃牛雕塑。初夏的一天,筆者驅車前往,藍天白云下,老黃牛金光閃閃,周邊綠樹成蔭,小麥已經(jīng)成熟,在微風中搖曳。進入村中向村民打聽,說是考古遺址早已不復存在,應該是發(fā)掘以后填埋了。說來也是,西安周邊遺址多如牛毛,若是把三千多年前的祭祀坑保存下來,里面除過累累白骨就是一些陶器碎片,肯定是不會吸引游客的,倒不如填埋起來植樹種莊稼。
老牛坡前,筆者長嘆而深思。商朝覆亡之后,周公輔佐成王姬誦,以雷霆萬鈞之勢著手擘畫新國家新藍圖。
周公下令:禁絕人祭,摧毀殷商首都,夷平宮殿,挖掘陵墓,并將其全部毀棄,并銷毀與人祭有關的所有文字和遺存(考古界至今沒有發(fā)現(xiàn)歷代商王的陵墓,可為佐證)。在洛水之濱,周公命人建設新城洛邑(洛陽),強行將殷都的商人遺民悉數(shù)搬遷。將大批商人遷徙到關中,與周人雜居,改造商人的風俗。周人編寫的歷史充滿溫情與仁愛,比如堯舜禹的圣君傳說。
今天的我們不能指責周公掩蓋歷史,因為消滅血腥的人祭傳統(tǒng),建立世俗仁愛親善的新文化,乃是西周新政權能否存續(xù)發(fā)展的當務之急。即使周公沒有改造華夏文明的遠大抱負,那么他的親身經(jīng)歷也讓他必須廢除萬惡的人祭文化。
周文王在羑里被關押三年,其間周人向紂王和他身邊的人如蘇妲己進獻了大量禮品,據(jù)說是蘇妲己從中美言,終于讓紂王下令釋放了姬昌。然后,紂王在宮里親自冊封姬昌為周方伯。在儀式上,紂王下令將伯邑考當作人牲獻祭神靈,把他的身體制成肉醬,與大臣們共同品嘗。
當時在場的周人除了姬昌,還有伯邑考的弟弟周公旦和后來的武王姬發(fā)等,迫于紂王的淫威,他們不得不吃下自己親人的血肉,從此留下一生揮之不去的心理陰影。這種可怕的經(jīng)歷,自然也成為周公鐵心摧毀人祭文化的強大動力。
當代學者一致認為中國人獨步全球的世俗化(敬鬼神而遠之)觀念,以及人人奉為圭臬的仁愛(仁者,愛人,仁義禮智信)思想,皆源自周公。周公改造創(chuàng)立了嶄新的華夏文明,且綿延存續(xù)至今。史存有《尚書·周初八誥》,對周公的思想及心歷路程有詳盡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