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培靈 牛 蘋 孫雨亭
糖尿病患者處在疾病不同階段所存在的問題是不同的,初診2型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知識缺乏、健康意識欠缺等現(xiàn)象,且伴有焦慮、對疾病預后的擔憂及情緒低落等負面情緒,使患者治療效果嚴重偏離目標;生活方式的改變使患者不愿接受正規(guī)的治療,遵醫(yī)行為差[1]。糖尿病教育是最基本的治療方法,貫穿于患者住院治療甚至生命全過程。尤其在糖尿病初期,健康教育尤為重要,可緩解患者負面情緒,以積極樂觀態(tài)度面對疾病,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潘娟等[2]研究證明有效的健教方法能提高患者對疾病知識的學習興趣,增加患者知識的全面性及掌握深度,有效提高患者自我照顧的積極性,讓疾病對生活的影響降到最低。目前,國內(nèi)外糖尿病健康教育模式較多,而基于時機理論的護理模式是多年臨床工作中總結出的行之有效的護理方式[3],該模式能夠滿足患者及照顧者動態(tài)變化需求,分階段地對其提供持續(xù)性護理干預。本研究證實分時機教育在初診2型糖尿病患者中應用是非常有效的,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于2019年5月-9月到本院住院的80例初診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順序將患者分為時機組和常規(guī)組,其中常規(guī)組40例,時機組40例。入組條件:首次診斷或首次住院治療,符合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4];意識清晰,能夠完成問卷調查;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年齡18~75歲。兩組患者入組時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入組時的一般資料比較
1.2 方法
1.2.1 常規(guī)組 常規(guī)組患者入院后給予糖尿病常規(guī)護理教育,出院時予家庭照顧知識指導,告知患者復診時間、地點和電話回訪等。
1.2.2 時機組 給予時機理論為框架的不同階段不同需求的適時持續(xù)性護理模式,方法如下:
1.2.2.1 組織成立時機干預小組 時機干預小組成員包括內(nèi)分泌科副主任護師1名、糖尿病專科護士2名、主管護師4名和內(nèi)分泌科主治醫(yī)生1名。所有小組人員均接受時機理論知識、糖尿病教育知識培訓,團隊小組討論并構建干預方案,并定期就項目開展情況進行分析調整。
1.2.2.2 制定個性化的干預方案 根據(jù)時機理論的5個階段,針對每個患者及家屬在疾病的不同階段的不同健康教育需求,制定個性化的干預方案。①第一階段:診斷期(明確診斷開始至住院第3天),干預內(nèi)容如下:與患者動機性訪談,全程精準把握患者的心理思想活動及生活方式,評估患者的飲食、運動、藥物及胰島素注射等知識缺乏程度;集體講座:讓患者了解糖尿病相關知識;同伴教育,讓患者之間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緩解初診時的恐懼心理。②第二階段:穩(wěn)定期(住院第4~7天),該階段患者已經(jīng)接受現(xiàn)實,愿意配合醫(yī)生和護士的治療。評估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給予健康教育指導;采用動機性訪談,肯定患者的進步,同時通過與患者及其家人交談過程中評估教育的效果,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③第三階段:出院準備期(住院第8天至出院),采用授權教育,鞏固患者已掌握的相關知識,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調整,教會患者每日記錄自己檢測的血糖、行為改變和心得。④第四階段:調整期(出院后的1個月),該階段主要進一步幫助患者調整目標、制定計劃、鞏固治療、情感支持,培養(yǎng)規(guī)律生活。在患者出院后第1、2、4周回訪并開展指導教育。⑤第五階段:適應期(出院后第2~3個月),每月電話回訪一次,主要幫助患者保持已建立的生活方式。
1.3 研究工具 采用自制問卷收集患者的一般資料。①Toobert行為量表:是Toobert DJ于2000年編制用于評估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的量表[5]。②輔助檢查:血糖、糖化血紅蛋白。
1.4 資料收集方法 研究小組在患者入院時取得患者配合,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收集患者化驗室檢查中的必要指標。在患者出院時和出院3個月時分別填寫問卷,問卷發(fā)放80份,回收有效問卷80份,回收率100%。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干預3個月時血糖相關數(shù)據(jù)比較 干預3個月時,時機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及患者BMI值均低于常規(guī)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3個月時血糖相關數(shù)據(jù)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干預3個月時血糖相關數(shù)據(jù)比較(±s)
組別n空腹血糖(mmol/L)餐后2 h血糖(mmol/L)糖化血紅蛋白(%)BMI(kg/m2)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常規(guī)組407.40±1.177.54±1.3210.27±1.309.74±1.477.16±0.517.03±0.6923.87±2.3624.35±2.48時機組407.69±1.256.91±0.8310.68±1.578.78±1.716.97±0.856.61±0.8523.41±2.8122.45±1.86 t 1.082.561.282.711.202.950.793.87 P>0.05<0.05>0.05<0.05>0.05<0.05>0.05<0.05
2.2 兩組患者干預3個月時自我管理能力各維度評分比較 干預3個月時,時機組患者飲食行為、運動行為、血糖監(jiān)測、足部護理、用藥行為的維度評分均高于常規(guī)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吸煙行為無明顯改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干預3個月時自我管理能力各維度評分比較(±s,分)
表3 兩組患者干預3個月時自我管理能力各維度評分比較(±s,分)
組別n飲食行為運動行為血糖監(jiān)測足部護理用藥行為吸煙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常規(guī)組4017.90±2.1826.87±3.075.93±1.3010.28±1.246.52±1.478.57±1.4117.05±2.8528.58±2.113.58±0.6811.70±1.380.42±0.500.30±0.46時機組4019.10±3.5128.97±1.536.15±1.0811.95±0.887.10±1.3711.17±1.3018.02±2.2230.90±1.893.35±0.8613.23±0.990.52±0.500.40±0.49 t1.843.880.976.991.818.511.715.180.895.650.880.75 P>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
3.1 以時機理論為框架的持續(xù)性護理干預模式在初診2型糖尿病患者教育中的必要性 時機理論強調患者在不同階段的動態(tài)需求進行動態(tài)指導,可適時改變患者不良行為,也可評價行為改變后的結果。本研究成立專業(yè)的干預小組,由不同層次、不同資質的醫(yī)護人員組成,分工合作,統(tǒng)一培訓;專業(yè)的教育團隊不僅節(jié)省人力資源,而且能構建更和諧的醫(yī)護患關系,取得患者信任。根據(jù)時機理論將初診2型糖尿病患者的護理過程分為5個階段:診斷期為患者提供疾病診斷、治療及預后情況,緩解患者及照顧者焦慮情緒;穩(wěn)定期提供個體化的飲食、活動、口服藥物及胰島素使用、實驗室監(jiān)測項目及疾病護理等相關知識,逐步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出院準備期,鞏固患者已掌握的知識,學習記錄家庭日記,會分析問題;調整期和適應期鼓勵患者回歸正常的生活狀態(tài),構建健康家庭生活。梁莉莉等[6]報道以時機理論為框架的護理干預模式能夠滿足患者及照顧者獲取需求,與本研究結果相符。
3.2 以時機理論為框架的持續(xù)性護理干預模式在初診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分析
3.2.1 有效改善患者血糖相關指標 初診2型糖尿病患者要建立飲食有節(jié)、起居有律的生活習慣是非常困難,需要長期、反復的教育指導及監(jiān)督。血糖相關指標的控制與維持,是建立在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的基礎上[7]。本研究結果顯示,時機組患者FBG、2 h PBG、HbA1c、BMI均明顯低于常規(guī)組?;跁r機理論的護理模式是從住院診斷開始延續(xù)到出院后,教育對象不僅以患者為中心,還擴展至家庭,將教育與監(jiān)督結合,直至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時機理論模式強調教育的階段性,在不同的階段采用適當?shù)慕逃J剑瑢颊呒捌浼覍侔葱杼峁﹤€體化的護理服務,讓患者對飲食、運動等其他治療手段與用藥治療同等重視,促進患者血糖趨于正常。王文翠等[8]研究證明,分階段的健康教育模式能有效的改善患者各項生化指標,減少患者不良情緒,提高治療依從性。
3.2.2 明顯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本研究結果顯示,基于時機理論為框架的不同階段不同需求的適時持續(xù)性護理模式的時機組患者在飲食、運動、血糖監(jiān)測、足部護理及用藥行為方面明顯優(yōu)于常規(guī)組,吸煙維度無差異,考慮為干預時間較短,患者未能完全戒煙。時機組患者整體自我管理能力明顯優(yōu)于常規(guī)組,其原因為時機理論護理方法集中了多種教育模式的優(yōu)點,避免了目前健康教育方式中的單向性[9]、缺乏連續(xù)性和系統(tǒng)性等不足,可發(fā)揮更好的臨床教育效果。通過動機性訪談與患者形成和諧、有效的互動橋梁,較快掌握患者的認知程度和改變不健康行為的原因,增強行為約束意識。授權教育給予患者更多健康管理的自主性,以患者為中心,讓患者積極改變自我,使其掌握自我照顧的技巧。學習記錄家庭日記,患者家人能夠進行健康行為習慣監(jiān)督和反饋效果,構建健康的家庭生活方式,促使患者保持飲食有節(jié)、生活有律。
綜上所述,基于時機理論為框架的持續(xù)性護理干預模式具有靈活性、個體化、全程性等優(yōu)點。對初診2型糖尿病患者整個治療及護理過程提供分階段、有計劃、連續(xù)的護理指導和心理支持,能有效地改善患者血糖指標,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讓患者充分享受優(yōu)質生活,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