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念芬 宋振玉 劉曉黎 尹燕雯 杜怡峰
認知功能障礙包含從輕度認知功能障礙(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到阿爾茨海默?。ˋlzheimer disease,AD)的病理過程[1-2]。我國老年人癡呆患病率呈上升趨勢,已成為值得關注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3-5]。聽覺記憶功能是一種重要的記憶類型,聽覺記憶功能障礙在MCI 和AD 的早期表現(xiàn)明顯,是識別這些疾病的重要指標[6-7]。聽覺詞語測驗的延遲回憶、記憶保留率或遺忘率等指標能敏感地識別AD 相關的記憶障礙[8-9]。對于農(nóng)村老年群體,不良的生活環(huán)境、生活方式以及普遍較低的教育水平,可能影響他們的聽覺記憶功能,從而降低日常生活質量和工作效率。因此,研究農(nóng)村老年人聽覺記憶功能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此外,抑郁情緒也可能對老年人的聽覺記憶功能產(chǎn)生影響,但相關研究較少。本研究采用聽覺詞語學習測驗量表評估農(nóng)村老年群體聽覺記憶功能的特點,將飲食結構、吸煙、飲酒、運動、益智活動等生活行為方式,以及抑郁情緒,納入考察因素,旨在深入了解這些因素是否與聽覺記憶功能相關,為改善農(nóng)村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和心理健康狀態(tài)提供參考。
1.1 研究對象于2018 年3 月至9 月,對山東省陽谷縣閆樓鎮(zhèn)52個村莊60歲及以上的居民進行聽覺記憶功能流行病學調查。納入標準:①年齡≥60歲;②意識清楚,言語理解、表達、復述能力正常[10],能夠獨立完成量表調查并簽署知情同意書;③簡易精神狀態(tài)評價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得分認定整體認知功能正常,即文盲組(未受教育)>17 分,小學組(受教育年限≤6 年)>20 分,中學及以上組(受教育年限>6 年)>24 分[11]。排除標準:①各種原因所致癡呆、輕度認知功能障礙患者;②簡版老年抑郁量表(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15,GDS-15)得分≥12 分;③精神分裂癥患者。共4225 名農(nóng)村老年人參與調查,其中255 人信息缺失,缺失率5.99%。4000 名老年人數(shù)據(jù)有效,納入分析。
納入老年人后根據(jù)中文版聽覺詞語學習測驗(Chinese auditory verbal learning test,CAVLT)評分將其分為兩組:研究組,即60~69 歲者CAVLT 長延遲回憶數(shù)<3 個,或>69 歲者CAVLT 長延遲回憶數(shù)<2 個;對照組,即60~69 歲者CAVLT 長延遲回憶數(shù)≥3個,或>69歲者CAVLT長延遲回憶數(shù)≥2個。
本項目設計方案符合現(xiàn)行法規(guī)和倫理要求,獲得山東第一醫(y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批準文號:LCYJ:NO.2018-014),倫理審查貫穿于整個項目。所有被調查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研究方法
1.2.1 資料收集 收集受試者一般資料(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采用自制生活行為方式問卷對受試者進行評估,該問卷包括生活行為6 個方面,18 個條目:飲食結構(葷素均衡、葷食為主、素食為主、嗜鹽、嗜油、嗜糖、控制飲食),飲酒,吸煙,體育鍛煉(散步、騎車),益智活動(打麻將、玩紙牌、聽戲、看電視、看報紙、下象棋),減低至標準體重。飲食結構及減體重采用“是/否”回答;吸煙分為不吸煙(包括從未吸煙和已戒煙)與吸煙;健康飲酒劃分標準為成年男性平均每天飲用的酒精量不超過25 g,成年女性平均每天飲用的酒精量不超過15 g[12];體育鍛煉及益智活動采用3 級評分法,“1”表示每周大于3 d,“2”表示每周1~3 d,“3”表示幾乎不參加[13]。
采用中文版聽覺詞語測驗(Chinese auditory verbal learning test,CAVLT)評估受試者的聽覺記憶功能,該測驗反映語言記憶和視空間記憶[14-15]。進行CAVLT 評估時確保環(huán)境安靜,排除外界干擾,用時25~30 min,評價個體的短時記憶、短延遲回憶、長延遲回憶、線索回憶和延遲再認。檢查者以2 s 1 個詞的速度讀出15 個常用詞語,朗讀完畢后請受試者立即盡可能回憶詞語3遍。前3次回憶是記憶的學習(N1+N2+N3),為“即時回憶”分;5 min 后再次對詞語進行回憶(N4),為“短延遲記憶”;30 min后要求受試者回憶之前15 個詞語(N5)[16],為“長延遲回憶”?;貞? 個詞語得1 分,3 次回憶累計總分為75 分。該測驗50~59 歲者若長延遲回憶數(shù)<4個,60~69 歲者若長延遲回憶數(shù)<3 個,70 歲以上者若長延遲回憶數(shù)<2 個,則認為可能存在輕度認知功能損害[17]。整體認知功能評估采用MMSE,該量表包括時間定向力、地點定向力、即刻記憶、注意力和計算力、延遲記憶、語言能力、圖形模擬等7 個方面,30個條目,總分0~30分[18]。
抑郁評估采用GDS-15,評估最近1 周受試者的抑郁癥狀。該量表共15個項目,分值0~4分為正常,5~11 分為輕度或中度抑郁癥狀,12~15 分為重度抑郁癥狀[19]。本研究未納入重度抑郁者。
1.2.2 調查方法 課題組成員為山東省立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醫(yī)師、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護士,流行病與統(tǒng)計學專業(yè)人員,鎮(zhèn)委、村委干部,鎮(zhèn)衛(wèi)生院醫(yī)師及村醫(yī)等協(xié)作人員。在課題開始前進行統(tǒng)一培訓,培訓內(nèi)容包括規(guī)范調查用語、熟悉溝通技巧、制定評分細則等。
由20 名調查員在山東省陽谷縣閆樓鎮(zhèn)衛(wèi)生院,以一對一、面對面的形式對受試者展開問卷調查。問卷答題時間為60 min 左右,由調查員讀題,受試者根據(jù)自身情況進行回答,如受試者對部分問題難以理解,由調查員采用統(tǒng)一指導用語進行解釋。問卷調查結束后,由項目組負責人對問卷進行整理、質控,確保數(shù)據(jù)真實、可靠、完整。
1.3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EpiData 3.1 建立數(shù)據(jù)庫,SPSS 26.0 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兩組調查對象性別、年齡、是否抑郁等分類資料用頻數(shù)及構成比描述,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變量用Kruskal-Wallis 檢驗;聽覺記憶功能CAVLT 評分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兩組間比較采用Mann-WhitneyU檢驗。以性別、年齡和受教育年限作為協(xié)變量,研究組調查對象CAVLT 評分與生活行為方式等相關性采用Spearman 相關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聽覺記憶功能障礙與生活行為方式、抑郁的關系,變量篩選采用enter法。檢驗水準α=0.05,雙側檢驗。
2.1 一般資料與抑郁癥狀共納入研究對象4000名,其中研究組為827 名老年人,對照組為3173 名老年人。研究組年齡70 歲及以上者(χ2=8.605,P=0.014)、受教育程度低者(Z=-2.193,P=0.028)較多,存在抑郁癥狀者也較多(χ2=8.237,P=0.004)。兩組間性別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1.025,P=0.074)。見表1。
表1 調查對象一般資料與抑郁癥狀
2.2 生活行為方式研究組與對照組比較,飲食葷食為主(42.1%vs.12.5%)、嗜鹽(46.4%vs.41.3%)、嗜油(4.5%vs.1.4%)、吸煙(25.4%vs.21.7%)、騎車(26.0%vs.31.5%)、聽戲(19.2%vs.24.8%)、下象棋(1.6%vs.3.9%)、玩紙牌(8.9%vs.14.3%)、減體重(18.9%vs.25.1%)者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他生活方式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3。
表2 調查對象飲食、使用煙酒情況
表3 調查對象日常休閑活動情況
2.3 研究組聽覺記憶功能得分與生活行為方式、抑郁情緒相關性以性別、年齡和受教育年限作為協(xié)變量,研究組827 名調查對象中,散步(r=0.041,P=0.005)、騎車(r=0.044,P=0.006)、打麻將(r=0.033,P=0.039)、聽戲(r=0.036,P=0.024)、下象棋(r=0.017,P=0.047)與聽覺記憶功能得分呈正相關,葷食為主(r=-0.043,P=0.047)、嗜油(r=-0.032,P=0.020)、吸煙(r=-0.025,P=0.049)、抑郁情緒(r=-0.140,P=0.037)與聽覺記憶功能得分呈負相關。其他飲食結構、休閑娛樂活動與聽覺記憶功能得分相關性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4 聽覺記憶功能的影響因素以聽覺記憶功能是否障礙為因變量(賦值:0=是,1=否),納入性別、年齡、文化程度、飲食、運動、吸煙、飲酒、體育鍛煉、益智活動、減體重等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受教育程度高、葷素均衡、素食為主、減體重、聽戲、騎車與聽覺記憶功能呈正相關(P<0.05),抑郁情緒與聽覺記憶功能呈負相關(P<0.05)。見表4。
表4 聽覺記憶功能障礙影響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
聽覺記憶功能障礙在MCI和AD的早期表現(xiàn)明顯,是識別這些疾病的重要指標。本研究采用CAVLT 量表對老年人聽覺記憶功能進行評估,短延遲回憶、長延遲回憶以及CAVLT 總分與MMSE、MoCA 具有良好的相關性,對遺忘型輕度認知功能障礙(amnesti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aMCI)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在區(qū)分認知功能正常、輕度認知功能障礙和AD輕度癡呆研究中表現(xiàn)出良好的效應量[20]。
生活行為方式指一定時期內(nèi)在個體思想、信仰、習慣、言論、行為等各個方面所表現(xiàn)出來的傾向性。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以及心理平衡。飲食因素可直接或通過其他危險因素間接參與癡呆的發(fā)展,保持健康合理的膳食習慣是歐美國家和我國相關認知功能障礙性疾病防治指南中的重要內(nèi)容[21-22]。本研究中存在聽覺記憶功能障礙者,油、鹽攝入量較對照組多,應將膳食結構管理作為生活方式管理的重要內(nèi)容,建議低鹽低脂飲食,每日盡可能多攝入不同種類食物,多食蔬果、奶類和大豆,適量攝入魚、禽、蛋及瘦肉,減少糖類、飽和脂肪酸、鹽的攝入比例,經(jīng)常飲茶、增加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補充,可能是預防認知功能障礙發(fā)生較為適宜的選擇[23]。
大量觀察性研究表明,吸煙與認知功能下降及癡呆發(fā)病相關[24],煙草煙霧也會對被動吸煙者的認知功能造成損害[25]。本研究發(fā)現(xiàn),吸煙與聽覺記憶功能呈負相關。在臨床工作中應積極勸導患者戒煙,以延緩聽覺記憶減退者向認知功能障礙性疾病發(fā)展。
研究表明,抑郁癥可能與認知功能障礙存在相關性[26],認知功能障礙癥狀在抑郁癥的病程中持續(xù)存在[27]。其機制可能與抑郁癥患者的皮質醇增多會間接影響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進而導致認知功能衰退有關。本研究中的聽覺記憶功能減退是早期認知功能障礙的表現(xiàn),老年人應重視情緒調節(jié),增加社交頻率和規(guī)模,提高社會活動參與度,以降低認知功能障礙性疾病的發(fā)生。
運動訓練是對認知功能障礙患者常用的非藥物干預方法[28],體育鍛煉可增強神經(jīng)可塑性,改善認知功能,同時體育鍛煉還能起到神經(jīng)保護和減緩神經(jīng)退化的作用,規(guī)律的運動鍛煉可改善認知功能,降低AD 患病風險[29]。本研究顯示老年人中進行適量的騎車、散步、聽戲者聽覺記憶功能優(yōu)于不活動者。
綜上所述,陽谷縣老年人的聽覺記憶功能與飲食、運動、抑郁情緒相關。建議在社區(qū)健康管理中加強相關健康教育,促使老年人采納有益于降低癡呆風險的生活行為方式,如調整飲食結構、保持良好情緒、適當運動。本研究的調查對象均為山東省陽谷縣農(nóng)村老年人,其中文盲和小學文化水平2953人,占調查總人數(shù)73.82%,看報紙、聽戲、下象棋等活動參與度低,蒙特利爾認知評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完成困難,采用MMSE 篩查認知功能,對于識別MCI 不夠敏感。此外,本研究調查對象主要是農(nóng)村老年人,缺乏其他人群的調查,未來研究者可以開展多中心的調查,以進一步驗證本研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