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侃
比利牛斯山作為歐洲西南部最大的山脈,卻不像阿爾卑斯山一樣舉世皆知。但比利牛斯山的風光卻絲毫不遜于前者,這座東起地中海,西止大西洋的山脈,不僅分隔了歐洲大陸和伊比利亞半島,也成了法國與西班牙的天然分界線。在這條分界線上,還有一個山中小國——安道爾,這個在世界上默默無聞的歐洲小國在中國的知名度卻很高,有2000多萬名微信用戶都“住”在這里。
比利牛斯山脈中心地帶的珀杜山是歐洲最美麗的山峰之一,同時它還是法國唯一一個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圍繞著這處世界遺產的,則是法國的比利牛斯國家公園。這里是法國動植物種類最豐富的地方,有超過2500種的植物、超過4000種動物在此安家落戶;天空中,200多種鳥自由地享受著遼闊天地,其中包括埃及禿鷲、金雕等多種瀕臨滅絕的猛禽;地面上有可愛的高山土撥鼠、兇猛的猞猁、難得一見的小斑,還有這里的標志性動物比利牛斯臆羚。
來到這里,最需要準備的就是充沛的體能,因為徒步遠足是領略這里美麗景色的最好方式。而加瓦涅冰斗則是最受歡迎的徒步旅行地,不過不管是在什么季節(jié),這個不大的村莊從來都是人滿為患。
大約走了3公里的路程,來到冰斗腳下,巨大山體帶來的壓迫感簡直難以言喻。加瓦涅冰斗呈巨大的馬蹄形,就像一個古老的圓形劇場,難怪法國大作家維克多·雨果稱它為“自然斗獸場”。終年不退的積雪從半山腰開始向上蔓延,為灰色的山體增加了幾分靈動,在氣候溫暖的季節(jié),會有許多瀑布在冰斗中飛流而下,如果拿上古琴在瀑布邊彈奏一曲,一定別有韻味。
當一行人氣喘吁吁地坐在地上,貪婪地欣賞美景的時候,另一些登山愛好者早已躍躍欲試,準備繼續(xù)攀登了。因為山體陡峭,攀登的難度很大,所以大多數游客都望而卻步,不過對于登山愛好者而言,這里可謂是大自然最美好的饋贈。當地人說,在加瓦涅冰斗的山峰之間有幾條通道和缺口,堪稱鬼斧神工。其中最大的“羅蘭缺口”有40米寬,像一扇巨大的山門在蒼穹之下敞開,傳說這個缺口是查理曼大帝的侄子英雄羅蘭用利劍將山劈開形成的,因此得名“羅蘭缺口”。如今,“羅蘭缺口”成了法國與西班牙的天然邊界。
盧爾德
亨利四世出生地
比利牛斯山除了景色秀美物種豐富,泉水也舉世聞名。山中的溫泉療養(yǎng)地有30多個,從擁有巨大規(guī)模的溫泉娛樂中心到零星散落的溫泉小鎮(zhèn),從古代就開始使用的溫泉蒸汽浴室到充滿異域風情的溫泉酒店,每年的游客絡繹不絕。早在18世紀,比利牛斯山的溫泉就已經名聲大噪,據說在這里泡溫泉可以讓皮膚變得更好,所以各地名媛貴族們不惜舟車勞頓、跋山涉水地來到比利牛斯山泡溫泉。法國著名的護膚品品牌碧歐泉就是源于對這里溫泉的研究。除了溫泉,比利牛斯山中還有很多山泉,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盧爾德的“圣水”。
盧爾德,一個位于比利牛斯國家公園北邊的小鎮(zhèn),發(fā)源于山中的波河從小鎮(zhèn)穿過。這個看似平平無奇的小鎮(zhèn)每年要接待來自140多個國家的500多萬名游客,為這些游客建設的酒店直接讓這個小鎮(zhèn)成為法國酒店第二多的城市。這里常年游客不斷,在每年8月15日的圣母升天節(jié)總是人滿為患,而眾多滿懷希望靠圣水重獲健康的病人的到來,也讓這里成為“病人最多的城市之一”。
盧爾德的圣母朝圣地位于波河在鎮(zhèn)中的轉彎處,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圣母無玷始胎圣殿,這座哥特式教堂由建筑師杜蘭德于1866年主持修建,百米高的尖塔盡顯莊嚴,教堂的彩繪玻璃窗描繪著的宗教故事,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人們這里是一處神圣的場所。
在教堂后方的石頭墻上,開鑿了很多三角形的出水孔,盧爾德的圣水從出水口緩緩流出。來到這里的游客不管是不是信徒,都會在這里喝一口圣水,不少人還用瓶子裝一些圣水帶走。至于盧爾德的圣水到底靈不靈,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解釋。無論如何,在這一百多年的時間里,盧爾德的變化翻天覆地,而唯一不變的,則是源自比利牛斯山的波河。不管時間如何推移,世界如何變遷,這條河流幾千年如一日地靜靜流過這座城市,記錄著一個又一個時代。流水無形,歲月無痕,盧爾德的故事也還在繼續(xù)。
沿著波河向西北方一路前行,就來到了比利牛斯省的首府波城。這座看似不起眼的小城在法蘭西乃至歐洲歷史上都占有一席之地,波旁王朝的建立者亨利四世、瑞典國王貝納多特和丹麥國王蒙珀扎特都誕生于此,所以這座城市又被稱為“國王之城”。從1910年開始,環(huán)法自行車賽開始安排比利牛斯山賽段,波城就是這個賽段的終點。這是環(huán)法自行車賽中最艱苦的賽段,選手們需要騎行15個小時,穿越好幾個山口。
波城作為法國知名的旅游城市,除了空氣清新、氣候宜人,享有“避寒勝地”的美譽,更重要的是這里擁有著名的波城城堡,因為亨利四世在法國太過出名,所以很多人也習慣叫它“亨利四世城堡”。
沿著大門走進城堡,是一個用石頭鋪成的院子,被三面的翼樓環(huán)繞。如今,這座城堡已經成了一座博物館,進入城堡內部,各個時期藝術家的畫作、各種歷史時期的用品,來自中國的瓷器、來自意大利的水晶吊燈、來自瑞士的鐘表等,豐富的藏品讓人眼花繚亂。城堡中的“C位”無疑是亨利四世出生的房間,有著紅色床單和帷幔的四柱床就是他出生的地方,墻上的掛毯也是以紅色為底色,配合棕色的原木裝飾顯得貴氣十足。
整個房間最令人矚目的藏品就是亨利四世的龜殼,據說這個千年大龜殼是亨利四世的祖父準備的,亨利四世出生之后就被放到了龜殼里面,寓意著長命百歲,這個龜殼也被稱為“國王的搖籃”。
離開波城城堡,沿著大路走到波河河邊,可以看到一座精美的五孔橋。當地人介紹,這座橋的名字叫“7月14日”大橋,在這天,革命者攻克了巴士底獄,法國將這天設定為“國慶節(jié)”。站在橋上,發(fā)源自比利牛斯山的波河靜靜地流過,在經過漫長的行程之后匯入大西洋。這一方高山流水記錄著法蘭西的悠久歷史與燦爛文化,也記錄著法蘭西的歲月滄桑與波瀾壯闊。
Rene//摘自《世界博覽》2023年第9期,本刊有刪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