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好:
我是一名高中女生,性格有些內向,不太善于和人交往,對于別人的情緒過于敏感。我還有一個姐姐,她的學習成績很好,人緣也很不錯,在我的心里簡直就是完美的??芍挥形页煽兒玫臅r候,才會受到爸爸媽媽的表揚。在高三分班后,我的成績直線下滑,和原來的好朋友也漸漸疏遠了。我感覺自己一無是處,做什么事情都沒有興趣和動力,好像掉進一個無底深洞里。請問老師,我是不是有什么“心理問題”?
木子
木子:
你好!讀了你的來信,我發(fā)現(xiàn),占據(jù)你內心的情感是一種很強烈的“喪失感”,仿佛你陷入了一種自我懷疑和否認自我價值感的情緒黑洞里,這并不一定是“心理問題”,你只是需要一雙手把你拉出來。
你正處在青春期,青春是一個人的兵荒馬亂,是一個人的悲歡離合。在少年奔赴青年的途中,就像是從蹦床的這端跳向另一端時,身體會短暫地處于一個懸空的狀態(tài),你所經(jīng)歷的正是青春期最特殊的“懸空”時期,學業(yè)的壓力、社交的困難、人際關系的焦慮等無處安放的情緒和需求,一齊涌來,當你覺得自己做不到時,就陷入了自我懷疑、自我攻擊,逐漸在內心里播下了“我不夠好”的種子。
另一方面,成績、人緣都很好的姐姐似乎成為了你心中優(yōu)秀和完美的標桿,你對完美人設的追求落空,會令你產(chǎn)生自卑、羞愧的體驗。你渴望成為像姐姐那樣“完美”的孩子,其實是渴望得到爸媽像對待姐姐一樣的愛。
所以,看上去你感覺自己“不夠好”,恰恰是因為你對被認可和接納的體驗并不充足,那些“糟糕”的自己沒有被很好地看見和包容,似乎內心總有個聲音在說:我是糟糕的,我真的一無是處,我沒有任何興趣和動力。
于是,你陷入一種無止境的“情緒黑洞”里,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自我攻擊和情緒內耗。然而,你不善于人際交往的真實原因,是害怕別人給你不好的評價。這樣一來,無形中你就把評判自己的標準交付給了別人。然而,這是真的嗎?難道別人說你不好,你就真的不好嗎?比如,你覺得自己過于敏感,認為這是個缺點,但是,我要說,你對別人的情緒有很敏銳的感知能力,這說明你共情能力很強,未來有做咨詢師的潛質。你看,同一個特點,在不同的人眼里,就會有不同評價。
當你陷入無助、迷茫的“情緒黑洞”時,這種感覺是不舒服的,你希望趕走它,然而事與愿違,因為人無法征服自然存在的事物,包括自己的情感和需求。所以,不要驅趕它,直面它,才是唯一且可行的方法。
直面“情緒黑洞”的辦法有很多,比如,畫畫、寫心得感想,將你不舒服的感受記錄下來、畫下來、描述出來,這是第一步。
第二步,你需要認真看待自己所思、所想、所寫的東西,它是你寶貴的成長見證,也是獨屬于你的歷史故事。當你反復去閱讀、去觀看時,每次的視角或許都有所不同,也許你會發(fā)現(xiàn)一些隱藏的真實需求就藏在“情緒黑洞”的背后,那是你了解自己,走近真實自己的開始。比如,你可以認真思考一下,你一直在和姐姐比較什么,是能力、外表,還是父母的愛?我邀請你對自己升起好奇心,而不是自我批評和否定,去探索一下,自己從什么時候開始這樣的?如果自己不優(yōu)秀、不完美,會失去什么?
如果變得優(yōu)秀、完美,又會得到什么?……也許藏在“情緒黑洞”里的真相會逐漸顯現(xiàn)。
第三步,每個人身上都有一些共通的情緒,你有,你的姐姐和父母也會有,不必為此感到羞恥和難堪,大家都是一家人,找一些機會,跟家人聊聊,傾訴一下你的困境、迷茫和無助,告訴他們,你需要他們的理解、陪伴和支持。
青春期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時期,希望你能把這個過程當做是送給自己的一份成長的禮物,這中間有疲憊,也有收獲,有迷茫,也有力量。這個階段你體驗到的一切,終將成為你的財富,同時也希望你的父母可以陪伴你一路成長。
張思娜:青年文摘雜志社特邀心理咨詢專家,北京宣武心理咨詢與治療聯(lián)盟心理咨詢師。從事心理咨詢師工作10年,出版書籍《孩子,我想更懂你》。擅長親子、家庭、親密關系和抑郁、焦慮等情感障礙的心理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