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彩芹
楊樹腐爛病又名爛皮病、臭皮病、出疹子等,屬于楊樹主要枝干病害之一,在發(fā)生期間,不僅只對楊樹造成影響,還會對柳樹、榆樹、薔薇科、刺槐等多種植物、品種造成危害。被腐爛病危害的楊樹在感病后不及時治療,將會出現枯死,嚴重影響楊樹的造林、綠化效果?;诖耍夹g人員在開展林業(yè)管理期間,應當重視對楊樹腐爛病的防治管理,明確楊樹腐爛病的發(fā)生規(guī)律,做到高效預防,減少其對楊樹林業(yè)生產所造成的不良影響。
楊樹為楊樹科楊屬植物落葉喬木的通稱,在我國楊樹的種類包含50 多種。楊樹在生長期間具有較強的環(huán)境適應性,種植面積分布廣闊,其品種類型較為豐富,具有較強的易改良、易無性繁殖、速生豐產性強、經濟效益性高等特征,是我國的植樹造林、市政綠化、木材加工等方面的主要樹種之一。隨著近年來我國對于環(huán)境生態(tài)重視性的提升,在開展退耕還林、廊道綠化、農田林網等林業(yè)工程實施期間,營造了大量優(yōu)質的楊樹豐產林,楊樹的種植面積在我國也顯著提升。在楊樹種植面積顯著擴展的同時,楊樹腐爛病的發(fā)病概率與危害癥狀也呈現上升的趨勢,嚴重影響楊樹造林的優(yōu)質效果。
楊樹腐爛病又名楊樹爛皮病,主要以危害楊樹樹干部位,為我國重要的森林植物檢疫病害之一。楊樹腐爛病在我國的東北、華北、西北等地區(qū)危害較為嚴重,在部分楊樹速生品種中,發(fā)病率最高可達到90%,嚴重影響我國林業(yè)事業(yè)的良好發(fā)展。基于此,為了避免楊樹腐爛病對林業(yè)產業(yè)造成嚴重的影響,本文將對楊樹腐爛病的辨別技術、發(fā)生規(guī)律、防治措施等進行簡單敘述,以期能夠為林業(yè)工作人員提供有效的參考建議。
造成楊樹出現腐爛病的致病原為子囊菌亞門污黑腐皮殼屬真菌,屬于無性型半知菌亞門全黃殼囊孢菌。致病菌在冬季以子囊殼、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器在危害部位的組織內進行越冬。直至翌年春季外界氣溫回升后,子囊孢子成熟,隨后借助外界的風雨、昆蟲、鳥類等進行傳播危害。在條件適宜的情況下,致病菌的分生孢子會從楊樹的枝干、樹枝等部位的傷口處進行入侵,在經過長達15d 左右的繁殖危害后,會再次生成分生孢子器,并借助外界條件進行傳播,造成循環(huán),孢子萌發(fā)潛育期通常為6~10d。由于各區(qū)域的氣候條件差異性,楊樹腐爛病在各個地區(qū)的發(fā)病時間上具有一定的差異性。通常于每年的開春后,當外界氣溫穩(wěn)定在10℃以上,空氣濕度為60%以上時,楊樹腐爛病開始發(fā)生。一般在5 月下旬至6 月為第一次發(fā)病高峰期,進入7~8 月后環(huán)境溫度較高,發(fā)病稍緩,9 月溫度下降,第二次發(fā)病高峰期來臨,通常于10 月后溫度降低后分生孢子形成停止。因此,在每年春季時期,楊樹腐爛病的發(fā)病癥狀相對于秋季,危害較為嚴重。
依照楊樹腐爛病的發(fā)生部位、癥狀的不同,可以將其分為兩種類型,分別為干腐型及枯稍型。
楊樹腐爛病干腐型主要危害楊樹的主干、主枝、及枝干之間的連接分叉皮質部。感病初期,患病部位樹皮部位病斑顏色為暗褐色、水漬狀,樹皮皮層組織部位出現腐爛、軟化,并伴有不規(guī)則的凸起,使用手部進行觸壓,可以發(fā)現患病樹皮部位有水分滲出,將樹皮剝落有酒精味?;疾〔课徊“叩男螤畈⒉灰?guī)則,大小不一,病斑邊緣有暗褐色分布,與健康部位間隔顯著。將患病部位樹皮剝落后,可以發(fā)現樹皮下形成層有腐爛,木質部外觀有褐色區(qū)域分布。隨著發(fā)病時間的延伸,患病病斑部位生成多數針頭狀的黑色凸起,為致病原的分生孢子器。當周邊環(huán)境濕度較大或雨后,按壓分生孢子器孔可見乳白色的漿狀物分泌,分生孢子器后期會轉變?yōu)辄S色、橙色或紅色的膠質卷絲狀病菌分生孢子角。進入發(fā)病后期,病斑部位的樹皮皮層出現腐爛、纖維組織分離為麻狀,易于楊樹木質部剝離,木材的邊緣出現顯著變色。致病原在適宜的環(huán)境條件下會不斷的繁殖、擴展,直至病斑環(huán)繞樹干一周,病斑部位的輸導組織出現阻斷,柳樹患病部位以上的樹枝由于無養(yǎng)分傳輸出現枯死。當對此病害進行及時治療或周邊環(huán)境不適宜此致病原繁殖時,患病病斑部位周邊皮層組織會快速產生愈合組織,致病原停止繁殖擴展。當進入秋季時,周邊環(huán)境較為適宜的情況下,在此病害致死的病斑組織上會產生黑色的點粒狀病菌,為子囊殼。
楊樹腐爛病枯梢型主要發(fā)生在楊樹苗木上,通常為危害1~4 年生的楊樹幼樹及大樹枝條部位。感病初期,病斑顏色為暗灰色,并無顯著病癥表現,較難發(fā)現。隨著病情的發(fā)生,患病枝條的皮層裂縫中生長出橘紅色卷絲狀分生孢子角,后期病斑迅速擴展,在幼樹或枝條部位出現環(huán)繞危害,病斑上方的枝條出現枯死??菟乐l上方會散生多數的分生孢子器,形成多數子囊殼。
在植物生長期間,病害的發(fā)生通常與周邊環(huán)境、氣候、溫度有較大的影響。楊樹腐爛病致病菌生長發(fā)育最適溫度為25℃,在高于38℃,低于2℃以下的環(huán)境中,發(fā)育停止。其中,孢子萌發(fā)的最適溫度為25~30℃之間,最適空氣濕度為85%,當開春后,環(huán)境溫度上升越快,致病菌孢子萌發(fā)越早,其危害程度越為嚴重。因此,觀察楊樹腐爛病在一年中發(fā)生的兩個高峰期,分別為5~6 月、9~10 月,在此兩個時期,發(fā)生環(huán)境條件較為適宜。通常腐爛病在寄生于楊樹之后,在雨后或潮濕條件下,發(fā)病癥狀會趨于加重。同時,隨著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也對腐爛病致病菌的越冬、萌發(fā)、傳播帶來一定的優(yōu)勢,促使病害的發(fā)生嚴重。
土壤作為楊樹生長的重要載體,土壤條件基礎對楊樹腐爛病的發(fā)生影響較大。當楊樹處于土壤肥力水平差、干旱的條件下,腐爛病的發(fā)病概率會顯著上升。楊樹屬于一種喜肥水的樹種,適宜種植在土層深厚、肥力水平高、降雨量充足并排灌良好的土壤上,在干旱貧瘠、鹽堿化程度高、排水不暢的土塊上,長勢較差。通常,在林荒地種植楊樹時,楊樹植株的生長較為緩慢、樹材緊密、發(fā)病率較低。在土壤質地較為黏重的條件下種植楊樹,雖然黏土具有較強的保水保肥性,但是土壤通氣性較差,不適于種植幼齡楊樹。沙壤土的土壤條件較好,適宜于種植楊樹,且腐爛病的發(fā)生概率較小。
楊樹的品種較多,僅目前在我國就有50 多種,不同的楊樹品種其自身的抗逆性具有一定的差異。在楊樹品系推廣種植期間,多種樹種未經過科學的抗逆性測定就開始大面積的栽培,從而導致楊樹腐爛病出現爆發(fā)式危害。通常在楊樹栽培期間,小楊、加楊、鉆天楊等品種具有較強的抗病性,而小青楊、北京楊、毛白楊抗病性較差,而西北地區(qū)的銀白楊、胡楊抗病性最佳。楊樹對腐爛病的抗性差異主要體現在不同品種的楊樹對干旱、鹽堿、寒冷、日灼、風沙等環(huán)境的抗性方面。部分楊樹品種具有較強的抗逆性時,其對楊樹腐爛病的抗性也會隨之增強,反之則出現降低。
當使用楊樹進行造林時,樹苗苗齡過大、根系損傷嚴重、假植管理不當并假植時間較長、苗木運輸期間水分消耗過多,則較易引發(fā)感病。當楊樹定植后,未能及時澆灌定根水、管理較為粗放等,都會導致樹體感染腐爛病。
在運用楊樹品種造林后,對林木的管理意識能力不足,日常林業(yè)管護不到位,會導致楊樹腐爛病的發(fā)病概率有所增強。例如,在對楊樹進行中耕、除草、修剪、抹芽處理等工作時,由于操作不當,增加了楊樹樹體的機械傷口,為致病菌提供了適宜的入侵條件。特別是在夏季進行楊樹修剪時,此時期環(huán)境溫度高,為致病菌孢子傳播階段,樹體修剪后的傷口,未經過及時的處理,病菌孢子附著上方,從而出現感病。
隨著近年來我國林業(yè)、綠化工作的快速發(fā)展,對于苗木的調運需求也逐步頻繁。苗木的調運為植物病害的跨區(qū)域傳播造成了良好的機會,同時也為林業(yè)、綠化事業(yè)的良好發(fā)展帶來了較大的隱患。因此,在開展苗木調運期間,應當加強對所調運的苗木開展病蟲害的檢疫,預防病蟲害的傳播影響。在楊樹的調運期間,相關技術人員應當做好對腐爛病的檢疫,對產地、調運樹苗進行科學檢疫,及時發(fā)現帶病苗木并妥善處理。
在選擇楊樹品種進行林業(yè)、綠化種植時,建議結合當地的地勢特征、氣候條件選擇適應性較強、抗病蟲害效果好、耐寒、耐旱、耐鹽堿、耐日灼、耐貧瘠的優(yōu)質品種。對于部分種植區(qū)域土壤條件差、干旱缺水、肥水基礎不足的荒漠環(huán)境下,進行造林、綠化用樹時,種植梭梭樹、檉柳、白刺、胡楊、祁連圓柏等抗性較強的品種,不僅能夠起到良好的美化環(huán)境效果,還具有較強的抗病性,減少患病概率。在對新楊樹品種引種前,首先需要在引進種植當地開展小批量的種植試驗,確保其優(yōu)質適宜后,再進行大面積推廣種植。目前,在我國,楊樹品種中抗性較強的樹種有胡楊、毛白楊、新疆楊、銀白楊等。
在楊樹栽培期間,優(yōu)質的種苗能夠有效的預防病害的發(fā)生。在楊樹種苗培育期間,技術人員需要做好育苗栽培田間管理措施,確保苗圃出苗的健壯、優(yōu)質。在育苗期間,盡可能的選擇與造林或綠化用苗較近的區(qū)域進行育苗,減少運輸消耗時間,避免長時間運輸影響苗木成活率水平。同時,還需要保障育苗地塊的土壤肥沃、排灌便利,在管理期間,嚴格執(zhí)行田間管理措施,在冬前澆灌充足的封凍水,避免幼苗出現凍害。在起苗、運輸期間,減少對根系、莖部的損傷,有效提升移栽成活率。除此之外,在種苗出圃之前,應當結合種苗長勢進行分級、檢疫處理,對帶病蟲苗、機械損傷苗剔除。運輸前,使用72%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 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 倍液對種苗進行全株噴施消毒。若是采取插條繁殖的方式,可以將插條儲存于2.7℃以下的避光處,從而保存插條的活力水平。
在人工造林時,提倡營造混交林,避免以單一樹種進行造林?;旖涣志哂休^強的生物多樣性,對比單一樹種林區(qū),抗病蟲害能力更強,可以借助多樹種,對病蟲害進行有效抑制,避免病蟲害的發(fā)生與蔓延。當營造半透風式的林帶時,在林區(qū)迎風面設置小灌木叢用于防風,避免風情過大,造成林區(qū)樹體損傷。造林所選苗木避免長途運輸,并進行科學假植管理。苗木移栽定植之前,使用1%波爾多液800 倍液、或45%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1500 倍液進行全株噴施消毒,同時使用萘乙酸生根粉稀釋500倍液蘸根處理,提升定植后的根系活力。定植時,依照“四大、一深”原則進行栽種,“四大”為選大苗、刨大根、挖大坑、澆大水,“一深”為栽種深度要足。完成定植后及時的澆灌充足定根水,促進苗木緩苗,增強樹勢。
苗木移栽后,需要及時做好林間管理,強化營林措施,維護苗木植株健壯。對于苗木、幼林定期中耕除草、科學施肥、合理灌溉,并定期觀察病蟲害發(fā)生情況,及時防治。林地區(qū)域設置防護網,禁止動物在幼林中進行放牧,保障林木幼苗的生長旺盛性,提升抗病能力,從而有效的預防楊樹腐爛病的發(fā)生。在每年的冬前、早春溫度回升前,使用化學藥劑進行噴施預防,避免致病菌的萌發(fā)危害。噴施時,可以選用4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2000 倍液、或72%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 倍液、或50%多菌靈乳油2000 倍液等,有效的預防樹體出現腐爛病的感染危害。
楊樹的修剪應當逐年進行,通常于每年的秋冬季節(jié)進行統(tǒng)一修剪。由于楊樹腐爛病致病菌的入侵方式主要從樹體傷口處,因此,在楊樹修剪中需要注重修剪的方式與管理。在修剪時,需要避開在樹液流動較為快速的春夏季節(jié),當在巡林期間,有發(fā)現患病枝條、樹體、死皮等,可將其進行收集清理出林地,降雨天禁止修剪。在楊樹修剪過程中需要做到勤修、輕修、適期修、合理修。修剪時,剪口要確保平滑、不留殘留樹樁、減少修剪傷口面積。在修剪后,可以使用石硫合劑、傷口愈合劑等,對修剪后的樹體傷口進行涂抹保護。修剪后的病枝、枯枝要清理林區(qū),并集中銷毀處理,減少林間致病原基數,有效控制楊樹腐爛病的傳播。
在每年的春秋兩季中,為楊樹腐爛病的爆發(fā)高峰,為了能夠有效的防治致病菌的傳播與蔓延,在此階段,需要采取科學的防治措施將林間致病菌基數合理控制,減少傳播概率。在楊樹冬季進入休眠季節(jié)時,可以使用石灰乳濁液和食鹽充分混合后,對樹干部位進行涂白,可以減少越冬期的蟲卵數量及樹干表皮的致病菌,同時起到避免日灼與凍傷的影響。樹干涂白藥液的配比通常為石灰5kg、硫磺粉或2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0.5kg、食鹽0.5kg、豆面0.1kg、水20kg 均勻混合制成,在部分蟲害高發(fā)林區(qū),可以加入適量的殺蟲劑。涂白劑的涂抹樹干高度通常在1~2m之間。
已發(fā)生腐爛病的楊樹治療期間,可以依據感病的情況差異性選擇不同的治療措施。
當樹體感病嚴重、出現枯死或即將枯死的樹體,可以將病死楊樹進行砍伐清理,并將無保留價值的林分進行全面伐除,同時銷毀處理,避免造成致病菌的傳播。
當樹體感病枝條不易修剪剔除或發(fā)病情況尚未達到環(huán)割程度的中度感病楊樹,可以采取在感病處涂抹藥劑的方式進行有效治療。在每年的4~5 月期間,使用工具將發(fā)病病斑與樹皮變?yōu)楹稚牟课贿M行左右斜伐為網狀傷口,單個劃傷間距為1cm 左右,劃傷部位比致病菌的面積較大,深度達到木質部,隨后將配制好的藥液涂抹至傷口處。選用的藥劑可以為2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500 倍液、或5 波美度石硫合劑200 倍液、或72%多菌靈可濕性粉劑200 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600 倍液等,每間隔7~10d 涂抹傷口處1 次,連續(xù)涂抹2~3 次即可。
對于當年種植林區(qū),當苗木出現50%以上植株感病時,可以采取平茬的方式進行清理感病處。發(fā)病率為50%以下時,可以使用21%過氧乙酸水劑10 倍液對感病處進行劃傷涂抹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