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玉虎,辛世華,吳 慶,楊小萍,劉慧燕,,方海田,
(1.寧夏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寧夏食品微生物應用技術與安全控制重點實驗室,寧夏銀川 750021;2.寧夏工商職業(yè)技術學院旅游管理學院,寧夏銀川 750021)
馬鈴薯全粉是鮮馬鈴薯經清洗、去皮、切片、蒸煮、破碎、干燥等工序制得[1]。馬鈴薯全粉中涵蓋了新鮮馬鈴薯的全部干物質,能很好地保留鮮馬鈴薯中的風味和營養(yǎng)物質,復水后具有與新鮮馬鈴薯泥相近的風味與口感[2-4]。2015 年我國啟動了馬鈴薯主糧化戰(zhàn)略,隨著馬鈴薯主糧化戰(zhàn)略的推進,其在食品中的應用得到較大的關注,將馬鈴薯全粉應用于面制品中,對馬鈴薯主糧化戰(zhàn)略的推進有極大的促進作用[5-7]。
烤餅是一種以小麥粉為主的淀粉質食品,因其制作方法簡單、口感酥脆且風味豐富,被廣大消費者所喜愛[8-10]。但是其原材料成分單一,所含有的人體必需營養(yǎng)成分也不完整,其內在的營養(yǎng)成分存在不平衡現(xiàn)象[11]。馬鈴薯全粉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yǎng)素,且復水性良好,可加入面包、餅干和饅頭等食品中,對產品的感官和質地起到一定改善作用[12]。高婧妍等[13]研究發(fā)現(xiàn)添加適量馬鈴薯對馬鈴薯千層餅的硬度、膠著度和咀嚼度有改善作用,可以使千層餅具有較好的口感。張云煥等[14]研究發(fā)現(xiàn)馬鈴薯全粉能提高小麥粉的吸水率,縮短面團的形成時間,提高面團的發(fā)酵能力和彈性。馬鈴薯全粉在食品加工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15]。
本研究測定了馬鈴薯全粉與小麥粉混合粉面團流變學特性,并以感官評分和質構特性為評價指標,通過單因素和正交試驗優(yōu)化了馬鈴薯全粉烤餅的制作配方。為烤餅品質的改善和馬鈴薯全粉產品的開發(fā)提供了一定的理論基礎。
馬鈴薯全粉(水分含量7.68%,淀粉含量77.24%,蛋白質含量6.00%)甘肅正陽現(xiàn)代農業(yè)服務有限公司;低筋小麥粉(水分含量13.36%,淀粉含量70.21%,蛋白質含量11.90%)中糧集團有限公司;植物油山東魯花集團有限公司;安琪酵母粉 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白砂糖 上海怡神保健食品有限公司。
YP1002 電子天平 上海衡際有限公司;恒溫醒發(fā)箱 德科機械科技有限公司;HM780 和面機 錦泰鑫誠科技有限公司;DKL-102D 電烤箱 德瑪仕智能廚房設備有限公司;TA-XT PlusC 質構儀 英國SMS 公司;JFZD 粉質儀、HZL-350 拉伸儀 北京東孚久恒儀器技術有限公司。
1.2.1 混合粉面團流變學的測定
1.2.1.1 馬鈴薯全粉與小麥粉混合粉的制備 將馬鈴薯全粉以0%、10%、20%、30%、40%的取代比例與小麥粉混合,總重量以100%計。
1.2.1.2 混合粉面團粉質特性的測定 參照GB/T 14614-2019《糧油檢驗 小麥粉面團流變學特性測試粉質儀法》,利用JFZD 粉質儀測定混合粉面團的粉質特性。
1.2.1.3 混合粉面團拉伸特性的測定 參考GB/T 14615-2019《糧油檢驗 小麥粉面團流變學特性測試拉伸儀法》,采用HZL-350 拉伸儀測定混合粉面團的拉伸特性。
1.2.2 馬鈴薯全粉烤餅的制作 參考賀捷群[16]的馬鈴薯雪花全粉烤餅制作方法并修改。馬鈴薯全粉烤餅的基本配方為:以小麥粉與馬鈴薯全粉混合粉質量為基礎,水72%、酵母粉0.6%、白砂糖6%、植物油5%。操作要點:將小麥粉、馬鈴薯全粉和酵母放入和面機,攪拌均勻后加入白砂糖、水、植物油進行攪拌和面至面團表面光滑;將和好的面團分割成100 g/個,揉壓搟制成相同大小的圓餅狀;整形后的面餅放入溫度35 ℃、濕度70%的醒發(fā)箱中醒發(fā)40 min;將醒發(fā)好的面餅放入烤箱中上火200 ℃,下火190 ℃焙烤25 min,冷卻后包裝備用。
1.2.3 單因素實驗
1.2.3.1 馬鈴薯全粉添加量對烤餅品質的影響 以馬鈴薯全粉與小麥粉混合粉質量為基礎,在水添加量72%、酵母粉添加量0.6%、白砂糖添加量6%的條件下,設置馬鈴薯全粉添加量為0%、10%、20%、30%、40%,按上述加工條件制作烤餅,對烤餅進行感官品評和硬度的測定。
1.2.3.2 水添加量對烤餅品質的影響 以馬鈴薯全粉與小麥粉混合粉質量為基礎,在馬鈴薯全粉添加量20%、酵母粉添加量0.6%、白砂糖添加量6%的條件下,設置水添加量為64%、68%、72%、76%、80%,按上述加工條件制作烤餅,對烤餅進行感官品評和硬度的測定。
1.2.3.3 酵母粉添加量對烤餅品質的影響 以馬鈴薯全粉與小麥粉混合粉質量為基礎,在馬鈴薯全粉添加量20%、水添加量72%、白砂糖添加量6%的條件下,設置酵母粉添加量為0.2%、0.4%、0.6%、0.8%、1.0%,按上述加工條件制作烤餅,對烤餅進行感官品評和硬度的測定。
1.2.3.4 白砂糖添加量對烤餅品質的影響 以馬鈴薯全粉與小麥粉混合粉質量為基礎,在馬鈴薯全粉添加量20%、水添加量72%、酵母粉添加量0.6%的條件下,設置白砂糖添加量為2%、4%、6%、8%、10%,按上述加工條件制作烤餅,對烤餅進行感官品評和硬度的測定。
1.2.4 正交試驗 根據(jù)單因素實驗結果,選取馬鈴薯全粉添加量、水添加量、酵母粉添加量、白砂糖添加量為考察指標,以感官評分和質構特性為評價指標,進行四因素三水平L9(34)正交試驗,考察各因素對馬鈴薯全粉烤餅品質的影響,正交試驗因素水平表見表1。
表1 正交試驗設計因素與水平(%)Table 1 Factors and levels of orthogonal experiment (%)
1.2.5 馬鈴薯全粉烤餅感官評分 參照金慧敏等[17]的方法并修改。由10 位(男女比例1:1)經過培訓的人員組成感官評價小組,對馬鈴薯全粉烤餅進行評分。感官評分標準見表2。
表2 馬鈴薯全粉烤餅感官評定標準Table 2 Sensory evaluation criteria for whole potato flour scones
1.2.6 馬鈴薯全粉烤餅質構特性的測定 參照談江瑩等[18]的方法并修改。采用P/36R 圓柱形探頭,測量參數(shù)設置如下:選用TPA 模式,應變?yōu)?0%,觸發(fā)力為5.0 g,測量前、中、后速度分別為2.00、1.00、2.00 mm/s,回程距離為10 mm,間隔時間為5 s。
所有實驗均設置三組平行,實驗結果以平均值±標準偏差表示,用Excel 2019 軟件統(tǒng)計實驗數(shù)據(jù),采用SPSS 26.0 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的差異性分析,用Origin 2021 軟件繪制處理圖表。
2.1.1 馬鈴薯全粉添加量對混合粉粉質特性的影響 由表3 可知,隨著馬鈴薯全粉添加量的增加,混合粉的吸水率呈上升趨勢,吸水率由61.3%上升至105.5%,說明馬鈴薯全粉吸水能力較強,原因是馬鈴薯全粉顆粒大且淀粉含量高,因此馬鈴薯全粉添加量的增加使面團的吸水率增加[19]。面團的形成時間和穩(wěn)定時間呈下降趨勢,表明馬鈴薯全粉的添加對面筋蛋白有稀釋作用,降低了面團的筋性。適量添加馬鈴薯全粉能縮短面團的形成時間與穩(wěn)定時間;當馬鈴薯全粉添加量較高時,面團的形成時間與穩(wěn)定時間較低,面團不易成型,可加工性變差[20]。弱化度說明了面團承受機械攪拌的能力,也代表了面團的強度[21]。隨著馬鈴薯全粉添加比例的增大,面團的弱化度呈上升趨勢,面團的強度下降、耐受力降低,在加工過程中不易成型。這與劉穎等[22]研究結果一致,馬鈴薯全粉的添加會稀釋混合粉中的面筋蛋白,使面團的形成時間與穩(wěn)定時間降低,弱化度增加,耐受力降低。
表3 馬鈴薯全粉和小麥粉混合粉的粉質特性Table 3 Flour properties of whole potato flour and wheat flour blends
2.1.2 馬鈴薯全粉添加量對混合粉面團拉伸特性的影響 由表4 可知,混合粉面團的最大拉伸阻力、延伸度和拉伸比例隨著馬鈴薯全粉添加量的增加而顯著降低(P<0.05)。可能的原因是馬鈴薯全粉中不含面筋蛋白,混合粉加水攪拌形成面團時,混合粉面團中面筋蛋白被稀釋,且隨著馬鈴薯全粉添加比例的增加,面筋蛋白含量降低,面筋網(wǎng)絡結構變差,面團的彈性和筋力下降[23]。適量添加馬鈴薯全粉會降低混合粉的拉伸特性,提高面團的可調制性;馬鈴薯全粉添加量較高時,會使面團的拉伸特性降低,加工性能下降,不利于面團的成型。這是由于馬鈴薯全粉具有良好的持水性,較高的添加量會使面團過度吸水,面筋的含量降低,面團的品質下降[24]。因此綜合考慮,馬鈴薯全粉的添加量不應超過20%。
表4 馬鈴薯全粉和小麥粉混合粉的拉伸特性Table 4 Tensile properties of whole potato flour and wheat flour blends
2.2.1 馬鈴薯全粉添加量對馬鈴薯全粉烤餅品質的影響 由圖1 可知,隨著馬鈴薯全粉添加量的增加,烤餅的硬度呈現(xiàn)先降低后增加的趨勢,當馬鈴薯全粉添加量為20%時,烤餅硬度最低,感官評分最高[25]。當馬鈴薯全粉添加量>20%時,由于馬鈴薯全粉中不含面筋蛋白,且吸水性較強,過量添加會使烤餅皺縮,導致烤餅的硬度增加,感官評分下降[26]。因此綜上所述,最佳馬鈴薯全粉添加量為20%,考察范圍定為10%、20%、30%。
圖1 馬鈴薯全粉添加量對馬鈴薯全粉烤餅品質的影響Fig.1 Effect of whole potato flour addition on the quality of whole potato flour scones
2.2.2 水添加量對馬鈴薯全粉烤餅品質的影響 由圖2 可知,隨著水添加量的增加,烤餅的硬度逐漸降低,當加水量為80%時烤餅的硬度最低,但此時的烤餅含水量較高,烤餅過于軟榻,感官評分也較低。當水的添加量在68%時,烤餅的色澤、組織形態(tài)、組織結構、口感和風味達到最佳,感官評分最高。當水的添加量大于68%時,面筋發(fā)生水化作用,導致面團變粘,硬度降低,但口感和組織結構較差,感官評分也隨之降低[27]。因此綜上所述,最佳水添加量為68%,考察范圍定為64%、68%、72%。
圖2 水添加量對馬鈴薯全粉烤餅品質的影響Fig.2 Effect of water addition on the quality of whole potato flour scones
2.2.3 酵母粉添加量對馬鈴薯全粉烤餅品質的影響 由圖3 可知,隨著酵母粉添加量的增加,烤餅的硬度呈現(xiàn)先降低后增加的趨勢。當酵母粉添加量為0.8%時,烤餅硬度最低,但感官評分最高。其原因是,酵母在面團的發(fā)酵過程中會產生CO2,可以填充在面筋網(wǎng)絡結構中,改善面團的品質。當酵母粉添加量較低時,面團發(fā)酵較差,烤餅內部氣孔少;酵母粉添加量較高時,發(fā)酵產生CO2的速度加快,導致面團過度膨脹,面團中面筋網(wǎng)絡結構破裂,面團的品質下降從而使烤餅的感官品質降低[28]。因此綜上所述,最佳酵母粉添加量為0.8%,考察范圍定為0.6%、0.8%、1.0%。
圖3 酵母粉添加量對馬鈴薯全粉烤餅品質的影響Fig.3 Effect of yeast addition on the quality of whole potato flour scones
2.2.4 白砂糖添加量對馬鈴薯全粉烤餅品質的影響 由圖4 可知,隨著白砂糖添加量的增加,烤餅的硬度呈現(xiàn)先降低后增加的趨勢,感官評分呈現(xiàn)先增加后降低的趨勢。當白砂糖添加量為6%時,烤餅硬度最低,感官評分最高。主要原因是白砂糖在焙烤過程中會發(fā)生美拉德反應與焦糖化反應,提高烤餅的口感、色澤與風味,使烤餅變的香甜美味,感官評分增加[29]。但過量的添加會使烤餅的硬度增加,口感變差,感官評分降低。因此綜上所述,最佳白砂糖添加量為6%,考察范圍定為4%、6%、8%。
圖4 白砂糖添加量對馬鈴薯全粉烤餅品質的影響Fig.4 Effect of white sugar addition on the quality of whole potato flour scones
由表5 可知,各因素對馬鈴薯全粉烤餅感官評分的影響依次為馬鈴薯全粉添加量>酵母粉添加量>白砂糖添加量>水添加量,最佳優(yōu)化組合為A2B2C2D2,即馬鈴薯全粉添加量20%、水添加量68%、酵母粉添加量0.8%、白砂糖添加量6%。在此條件下進行5 次驗證實驗,感官評分平均值為84,硬度為342.63 g,說明該工藝穩(wěn)定,效果良好。
表5 正交試驗設計及其結果Table 5 Orthogonal test design and their results
由表6 可知,馬鈴薯全粉添加量、酵母粉添加量、白砂糖添加量、水添加量的P值均小于0.01,說明A、B、C、D 4 個因素對感官評分的結果均有顯著影響。
表6 正交試驗方差分析Table 6 Analysis of variance for orthogonal tests
硬度和咀嚼性是評價烤餅品質的重要指標,硬度越小,表示烤餅質地越好,咀嚼性反映烤餅對牙齒咀嚼的抵抗性,咀嚼性越小表示烤餅越易被嚼碎,口感越好[30]。最優(yōu)配方下馬鈴薯全粉烤餅的質構特性如表7 所示,與小麥粉烤餅相比,馬鈴薯全粉烤餅的硬度、膠粘性和咀嚼性較小麥粉烤餅低,彈性和內聚力較小麥粉烤餅高,說明馬鈴薯全粉烤餅具有較好的質地與口感,適量添加馬鈴薯全粉對烤餅的品質具有改善作用。
表7 馬鈴薯全粉烤餅的質構特性分析Table 7 Analysis of texture characteristics of whole potato flour scones
本研究測定了馬鈴薯全粉與小麥粉混合粉面團的流變學特性,發(fā)現(xiàn)馬鈴薯全粉能提高小麥粉的吸水率,縮短面團的形成時間,但會導致面團的彈性和筋力下降,使面團的品質降低。適量添加馬鈴薯全粉可以改善烤餅的感官和質構。通過單因素實驗與正交試驗確定了馬鈴薯全粉烤餅的最佳配方工藝:以馬鈴薯全粉與小麥粉混合粉質量為基礎,馬鈴薯全粉添加量20%、水添加量68%、酵母粉添加量0.8%、白砂糖添加量6%。在此配方下馬鈴薯全粉烤餅具有較好的質構特性,硬度為342.63 g,咀嚼性為106.76 N,說明適量添加馬鈴薯全粉對烤餅的品質具有改善作用。本研究為烤餅品質的改善和馬鈴薯全粉產品的開發(fā)提供了一定的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