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彬彬
從2014年至今,全國先后有29個省份加入高考綜合改革的行列,大多數省份都開始實行“3+3”或“3+1+2”的選考模式。選擇增多了,學生受益的同時,困擾也隨之而來:到底要怎么選科呢?
小賈很喜歡化學,對做實驗充滿期待,渴望學到更多化學知識。但他的化學成績一般,分數波動也比較大。小賈很糾結:我是選擇我喜歡的化學,還是選擇興趣不濃厚、但是成績更出眾的其他科目呢?
選科時,興趣和能力是學生優(yōu)先考慮的重要因素。興趣像發(fā)動機,能為生涯之車提供前進的動力;能力像車輪,是平穩(wěn)前進的前提保證。如果二者不協(xié)調怎么辦呢?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還需捫心自問:你以為的興趣是真興趣嗎?你以為的能力是真能力嗎?
喜歡同一門學科,原因卻可能大相徑庭。比如,都喜歡地理,有的學生是因為“地理教材的插圖好看”“地理老師講課很幽默”,有的學生是“我看過很多地理書籍和雜志,內容很吸引人”,還有的學生是“我想和徐霞客一樣,立志走遍天下”?!恫鸬羲季S里的墻》一書介紹了興趣、樂趣、志趣三重境界,興趣往往來源于感官刺激,可能覺得有趣或者好奇,令人想嘗試;樂趣是經過嘗試與思考,發(fā)現能從中獲得快樂;志趣則是讓人感到意義與價值,愿意主動持續(xù)投入,甚至是一輩子都專注于此。建議同學們早期多嘗試,通過各種途徑去了解,自己對一門學科到底是興趣、樂趣還是志趣,即將進行高考報名前還懷疑自己選科是否正確的高三學生并不在少數。
能力也是如此,像小賈一樣,很多同學判斷自己能力的重要指標就是成績。國內研究發(fā)現,學生在選擇高考選考科目時,不選某科目的首位因素是成績,成績具有“一票否決權”。但是,某科成績好,就代表這方面能力強嗎?
其實能力不止體現在當前的學科成績上,更體現在學科潛能上。高考各個科目都有不同的模塊,通常高一選科時,大家只學習了各科目的少數模塊。比如,語文有文言文、詩歌鑒賞、現代文閱讀、作文……如果只用當前成績去評價能力,就像用詩歌鑒賞的分來換算成語文成績,是不可取的。很有可能你雖然詩歌鑒賞學得不太透徹,但后面要學的其他內容恰好是你擅長的。
那我們要如何了解自己的能力呢?
一是可以通過心理學家研發(fā)的多元智能量表、學科潛能測評等工具幫助評估自己的優(yōu)勢能力和弱勢能力,并思考自己的弱勢能力能否在有限的時間內得以提升;二是可以提前翻看教材,看看例題能否讀懂、能否想到解題思路;三是可以和科任老師、學長學姐談談,提前了解學科知識和所需能力。我們可以綜合使用這些方式,更全面地了解自身的具體能力。
當我們對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都已明晰,但二者依然沖突,一方面可以結合自己對未來的職業(yè)規(guī)劃做決定??纯醋约合霃氖碌穆殬I(yè)一般都招收哪些專業(yè)的畢業(yè)生,這些專業(yè)通常有怎樣的選科要求。比如,想當醫(yī)生的同學,可以考慮就讀臨床醫(yī)學專業(yè),一般會需要“物理+化學”的組合。
另一方面,同學們也要關注學科間的關聯(lián)度。如果選科跨度太大,要求的跨思維能力會更高。比如,選擇“歷史+化學”的同學就比“物理+化學”的同學,在完成學習任務時感覺更吃力。從現實的角度考慮,冷門的選科組合也可能因人數太少,而被老師“勸退”。
小蔣喜歡歷史,對物理不感興趣,并且從初中開始物理成績就拖后腿。本來物理、歷史二選一,她的選擇很明確,當然是選擇歷史。但是小蔣看到物理的專業(yè)覆蓋率明顯高于歷史,如果選擇了歷史,意味著很多專業(yè)都不能選了,小蔣很糾結。
教育部2021年發(fā)布的《普通高校本科招生專業(yè)選考科目要求指引(通用版)》指出,“6選3”的20個組合中,“物理+化學”組合可選專業(yè)數占比超過55%,理學、工學、醫(yī)學、農學類專業(yè)要求“物理+化學”的比例高達90.8%。如果對未來的職業(yè)規(guī)劃不太清晰,且門門功課相當,同學們確實可以選擇專業(yè)覆蓋率更廣的學科。
純文科的“歷史+政治+地理”組合能覆蓋近50%的專業(yè),純理科的“物理+化學+生物”可以覆蓋近96%的專業(yè),看比例確實相差懸殊。但以北京為例,2024年擬招生的專業(yè)有近2萬個,所以即使選擇的科目專業(yè)覆蓋率低,可選的專業(yè)也不少。如果同學們盲目選擇專業(yè)覆蓋率高的科目組合,但自身思維特點跟不上這些科目的學習,成績落后,那可選的大學和專業(yè)也不多。
在選擇科目時,許多高中生會與家長、老師商量,參考他們的意見。那該如何有效、合理地采納他人的意見呢?
首先,同學們要明確自己才是那個做出選擇、承擔責任的人,他人的意見僅是參考。其次,在通過他人收集外部信息之前,同學們先要對自己的特點進行充分的探索,綜合考慮“我適合學什么”“我喜歡學什么”“我擅長學什么”“我以后想做什么”等重要議題,才能做出明智的選科決策。然后,同學們除了詢問身邊人的意見,還要通過網絡檢索等渠道了解大學和專業(yè)的招生要求,比如,教育部指定的陽光高考網就有詳細的專業(yè)解讀和就業(yè)方向等信息,避免選定了科目才發(fā)現不符合自己想讀的專業(yè)的招生要求。最后,同學們可以采用一些專業(yè)的決策工具,幫助自己綜合分析多種因素后再做決策,可使用決策平衡單、SWOT分析法等。
《現在,發(fā)現你的優(yōu)勢》一書中提到:“對無數優(yōu)秀人物的研究讓我們發(fā)現一個驚人的共同點:他們各自有各自的缺點,但是每個人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把自己的優(yōu)勢發(fā)揮到極致?!?/p>
希望各位高中生都能“擇己所愛,擇己所長,擇世所需”,找到適合自己的選科組合,獲得滿意的表現與更強的自信,為將來的職業(yè)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本刊原創(chuàng)稿,魏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