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健華
《與妻書》是革命烈士林覺民寫給妻子的一封信。這封信飽含真摯的情感,展現(xiàn)了革命者的責任與擔當,感動過無數(shù)的人。在教學的過程中,如何引導學生深入挖掘文本的內涵呢?一些教師選擇解讀信中的關鍵句,引入相關的背景資料輔助學生閱讀文本,引導他們體會其中的家國之情。筆者認為,采用這種方法難以引導學生真正地走進文本。學生被動地吸收知識,又怎能與作者產(chǎn)生情感共鳴呢?其實,借助“問題鏈”,我們可以帶領學生穿越時空,透過作品近距離地了解革命烈士。接下來,筆者就詳細談談。
一、借助“問題鏈”,引導學生知人論世
教師可以提出一些與文本相關的問題,如關于《與妻書》的寫作背景、作者生平、寫作目的等方面的問題。具體如下:
1.你了解《與妻書》的寫作背景嗎?
2.林覺民寫這封信的目的是什么?
3.在這封信中,林覺民顯示了幾種身份?
這些“問題鏈”有助于學生更好地走進文本。第一個問題旨在引導他們“調查”這封信的寫作背景,掌握背景與課文內容之間的聯(lián)系,進行理性的思考。第二個問題旨在讓學生思考作者的寫作目的,探究國家與民生之間的關系。第三個問題旨在帶領學生明確林覺民的不同的身份,從中感受其面臨的難處。
教師可以提供林覺民的《稟父書》、胡璉的《稟父書》《與妻書》和方聲洞的《稟父書》等作品,引導學生進行比較閱讀,加深他們對這類人物的認識。
二、借助“問題鏈”,指導學生細讀文本
在學生回答了上述問題的基礎上,教師可以用“問題鏈”繼續(xù)引導學生細讀文本,帶領他們進一步挖掘文本的內涵。例如:
1.林覺民在信中表達了哪些情感?
2.林覺民是通過哪些手法來表達對妻子的思念和關愛的?
3.如何理解林覺民對妻子的愛?
4.林覺民對民族命運的擔憂和對家國的大愛是如何體現(xiàn)出來的?
5.如何理解林覺民復雜的內心情感?
這五個問題環(huán)環(huán)相扣,由淺入深。在“問題鏈”的幫助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抽絲剝繭”,深入挖掘文本的內涵,探究是什么讓一位深愛妻子(吾至愛汝)的人,決心為天下人赴死(此愛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而又萬般不舍地留下這封信的。
三、借助“問題鏈”,帶領學生聯(lián)通古今
寫信的人與收信人都生活在一個特殊的年代,他們的言行往往難以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如何看待林覺民和妻子分析“今日事勢”?我們不妨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思考:一是能不能結合時代背景,從“立德樹人”出發(fā)提出問題;二是能不能結合“語文核心素養(yǎng)”,從“關鍵能力”和“思維品質”的角度來提出問題;三是能不能從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點出發(fā),從情感表達的方式上著手,提出合適的問題。
結合現(xiàn)實,我們會發(fā)現(xiàn):某些社會矛盾依然存在,表現(xiàn)形式也不相同;社會依然需要發(fā)展,小家依然需要呵護;人們依然要肩負起使命感和責任感,以更好地前行;大愛與小愛,大我與小我的抉擇依然存在……
周國平在《大愛與小愛》一文中如此寫道:“真正的徹悟是在戀生的同時不畏死,始終懷著對親人的摯愛,而在最后時仍能從容面對生死的訣別?!?/p>
如此,我們不妨展示這樣的“問題鏈”:
1.林覺民的“以天下為念”是否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影響?
2.我們現(xiàn)在也常常說“家國情懷”,而在如今,我們要如何處理家庭親情與愛國主義情感之間的關系?你能舉一個例子嗎?(2013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中的黃旭華)
3.林覺民當初的選擇(小愛與大愛、小我和大我的選擇)對后世產(chǎn)生了什么影響?
4.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該如何領會并傳承林覺民的精神?
5.本文融情、事、理于一體,語言富有特色,請選擇某個身份給林覺民回一封信。
示例:
以陳意映的身份回信(片段):
意洞卿卿如晤,吾至愛汝,即此愛汝一念,使吾尚活于亂世之間,念君書于妾“吾靈尚依依旁汝”,若真真如此,彼時緣何吾只感形單影只、凄清之感透骨徹魂;常夜間驚醒,四顧尋汝不得,而撫面方覺淚濕,汝不忍吾失汝悲,然自汝離去,吾食無味,夜不寐,相思之苦何其難止,倘不日能隨汝而去,亦或安然。
然環(huán)顧家中老小,吾終不忍也,泣涕之余不敢忘君之囑,盡力以操持家中之事,侍諸母以盡孝悌、教依新承君之志,亦常觀書報知天下,君嘗語妾以平生所向,君書妾曰“以天下人為念”“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之類言辭,故妾深知君之赴死不可免也,君之決心不能易也,吾亦深明何為以吾小家之失成國之大者,亦深信今日之中國,有吾黨人心信之、力信之,則移山填海之難,終有成功之日,終將不負君期。
言盡于此,淚已成河。恐洇透紙背,吾提筆抬眼,似見君猶在近前,揉雙目以復觀之,則但見依新桌前執(zhí)筆臨字,眉目似君。
亞里士多德曾說:“問題是接生婆,它能幫助新思想誕生?!苯處熃柚皢栴}鏈”,可以帶領學生聯(lián)古通今,懂得家庭角色、社會角色、國家角色有分別但又是一體的,明白在中國悠悠的歷史長河中,正是因為有了那些為驅散黑暗、溫暖眾生而甘愿燃燒生命、犧牲小我、勇?lián)鷼v史使命的理想主義者,才有了國富民強的今天。
全國著名教育家馮恩洪教授說:“今天,課堂價值難道只是為了知識的積累嗎?一個民族沒有好奇心,這個民族能走多遠?課堂價值的影響很大。今天課堂價值就是20年后的公民素質。”由此可見,在語文課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是非常重要的。借助“問題鏈”,我們可以幫助學生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深入地挖掘文本的內涵,將文本讀“厚”,將文本讀“深”,思考現(xiàn)在,也走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