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嘉玲,李 軍
(1.河北燕達醫(yī)院中醫(yī)科,河北 廊坊 605201;2.北京中醫(y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腫瘤血液科,北京 100029)
乳腺癌是女性常見惡性腫瘤,近年來,乳腺癌發(fā)病率呈現上升趨勢,且傾向于年輕化[1]。手術是治療乳腺癌的主要手段,而術后的綜合治療對于提升臨床療效及提高術后生活質量至關重要[2]?;熢谌橄侔┬g后的治療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延長患者生存期,有效減少術后復發(fā),但長期治療的效果欠佳,且其毒副作用較大[3]。乳腺癌患者病程較長,中醫(yī)認為其素體虧虛、神疲乏力,在術后多表現為氣陰兩虛證候[4]。消癌解毒方是由國醫(yī)大師周仲瑛教授提出,而且已廣泛運用于臨床,發(fā)揮了良好抗癌效果[5]。本研究分析消癌解毒方對乳腺癌患者術后的改善情況,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2020 年3 月至2022 年7 月河北燕達醫(yī)院收治的50 例乳腺癌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不同治療方案分為對照組[單純行氟尿嘧啶+表柔比星+環(huán)磷酰胺(FEC)化療]和觀察組(行FEC 化療聯(lián)合消癌解毒方治療),各25 例。對照組患者年齡32~67歲,平均年齡(54.65±13.56)歲;腫瘤分期(TNM)[6]:Ⅰ期8 例,Ⅱ級10 例,Ⅲ期7 例;病理類型[6]:導管癌(浸潤性)10 例,小葉癌(浸潤性)11 例,髓樣癌2例,黏液癌2 例。觀察組患者年齡34~65 歲,平均年齡(56.18±12.86)歲;TNM:Ⅰ期9 例,Ⅱ級10 例,Ⅲ期6 例;病理類型:導管癌(浸潤性)12 例,小葉癌(浸潤性)8 例,髓樣癌3 例,黏液癌2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河北燕達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①西醫(yī)符合《中國抗癌協(xié)會乳腺癌診治指南與規(guī)范(2019 年版)》[6]中乳腺癌的診斷標準;②中醫(yī)符合《乳腺癌分期辨證規(guī)范(試行)》[7]中氣陰兩虛證的辨證標準;③年齡>18 歲,均接受乳腺癌根治術;④均按計劃完成治療且臨床資料完善。排除標準:①合并肝硬化、肝腎綜合征、肺源性心臟病、嚴重心律失常者;②妊娠期婦女;③合并其他惡性腫瘤者。
1.2 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單純行FEC 化療。每個化療周期的第1 天,給予靜脈滴注氟尿嘧啶[ 海南卓泰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1627,規(guī)格:0.5 g(按氟尿嘧啶計)]500 mg/m2+ 生理鹽水500 mL;靜脈滴注表柔比星[ 輝瑞制藥(無錫)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0496,規(guī)格:10 mg/ 瓶]100 mg/m2+ 生理鹽水250 mL;靜脈推注環(huán)磷酰胺(山西普德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4023686,規(guī)格:0.2 g/瓶)0.6 g/m2+生理鹽水20 mL。21 d 為1 周期,共治療4 個周期。觀察組患者行FEC 聯(lián)合消癌解毒方治療。FEC 方案同對照組,消癌解毒方組成:太子參15 g,北柴胡10 g,白毛夏枯草15 g,漏蘆10 g,香附10 g,麥冬15 g。煎煮方法:將藥物加500 mL 清水浸泡30 min,第1 煎先用武火煮沸,繼而小火煎煮30 min,取藥汁150 mL;第2 煎加清水450 mL 煎煮30 min,取藥汁150 mL。將兩煎藥汁混勻后平均分成兩份,150 mL/ 次,2 次/d,1 劑/d,連續(xù)服藥3 個月。于治療結束后對兩組患者進行電話、微信及入院復診形式的隨訪,以腫瘤進展為隨訪終點,記錄無進展生存期,本研究隨訪截至2023 年3 月。
1.3 觀察指標①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參照《中國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8],于治療前后評估患者中醫(yī)證候積分,癥狀包括急躁易怒、潮熱盜汗、胸脅不適、口干口苦,每項計0~6 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癥狀越嚴重。減分率=(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減分率≥70%為顯效;30%≤減分率<70%為有效;減分率<30% 為無效[9]??傆行?(顯效+ 有效)例數/ 總例數。記錄兩組患者無進展生存期(以腫瘤進展為隨訪終點,隨訪至2023 年3 月)。②比較兩組患者生活質量。采用乳腺癌生存質量量表(FACT-B)評估生活質量[10]。FACT-B 總分0~144 分,分數越高代表生活質量越好。③比較兩組患者免疫指標水平。于治療前后采集患者空腹肘靜脈血5 mL,用離心機(貝克曼,型號:Allegra X-30)以3 000 r/min 離心10 min,取血清。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測定CD3+T 淋巴細胞百分比、CD4+T淋巴細胞百分比及CD8+T 淋巴細胞百分比,計算CD4+/CD8+比值。④比較兩組患者腫瘤指標水平。采血清方式同③,采用電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法測定癌胚抗原(CEA)和糖類抗原125(CA125)水平。⑤比較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不良反應包括脫發(fā)、惡心嘔吐、腹瀉及白細胞計數減少。
1.4 統(tǒng)計學分析全文所得數據用SPSS 22.0 系統(tǒng)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組間生存情況比較采用Kaplan-Meier 生存曲線描述,結果以Log-rankχ2檢驗比較。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觀察組患者無進展生存22 例,無進展生存率為88.00%,對照組患者無進展生存18 例,無進展生存率為72.00%。兩組患者無進展生存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Log-rankχ2=2.353,P=0.125),見圖1。
圖1 兩組患者無進展生存率比較
2.2 兩組患者FACT-B 評分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FACT-B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FACT-B 評分較治療前升高,且觀察組升高幅度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FACT-B 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患者FACT-B 評分比較(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FACT-B:乳腺癌生存質量量表。
?
2.3 兩組患者免疫指標水平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CD3+T 淋巴細胞百分比、CD4+T 淋巴細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CD3+T 淋巴細胞百分比、CD4+T 淋巴細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高于治療前和對照組治療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免疫指標水平比較()
表3 兩組患者免疫指標水平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
2.4 兩組患者腫瘤指標水平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CEA、CA125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CEA、CA125 水平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腫瘤指標水平比較()
表4 兩組患者腫瘤指標水平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CEA:癌胚抗原;CA125:糖類抗原125。
?
2.5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例(%)]
有關研究顯示,我國女性乳腺癌發(fā)病率高達9.1%,病死率為3.9%[11]。乳腺癌患者經系統(tǒng)規(guī)范治療后,生存率顯著提高,而術后復發(fā)和患者生活質量備受關注。化療是術后重要輔助治療措施,已被廣泛運用于臨床,其中FEC 化療是目前臨床常用的化療方式。其中氟尿嘧啶為嘧啶類抗代謝藥,在體內參與核苷酸的合成,阻斷核苷酸的正常轉化,從而抑制DNA 和RNA 的生成合成。表柔比星為蒽環(huán)類抗腫瘤抗生素,作用于mRNA,干擾遺傳物質的轉錄,為細胞周期非特異性藥物。環(huán)磷酰胺為烷化劑類抗癌藥,在肝臟或腫瘤組織內變成活化作用型,釋放出氮芥基,抑制腫瘤的生長,是細胞周期非特異性抗腫瘤藥物[12-13]。與其他化療方式比較,FEC 化療具有臨床療效更可靠、安全性更高及預后改善效果更明顯等優(yōu)點[14]。
中醫(yī)認為,癌毒首先傷及人體正氣,而手術及放化療均會損耗人體氣血,因此,“痰瘀郁毒,氣陰兩虛”是其主要病機[15]。國醫(yī)大師周仲瑛教授從扶正抗癌、清熱解毒立法,在總結多年臨床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結合《醫(yī)學統(tǒng)旨》的柴胡疏肝散和《千金方》的生脈飲,創(chuàng)立了消癌解毒方,主要用于乳腺癌的防治[16]。方中采用白毛夏枯草、漏蘆以清熱解毒,二要協(xié)同消癰抗癌,合為君藥,太子參、麥冬養(yǎng)陰生津、健脾益氣、扶正抗癌;北柴胡、香附具有疏肝解郁之功[17]。張海彬等[18]研究還發(fā)現,消癌解毒方水煎液具有抗癌、抗病毒、抗炎及抗菌等功效。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兩組患者FACT-B 評分較治療前升高,且觀察組升高幅度大于對照組,提示消癌解毒方配合FEC 化療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本研究發(fā)現,治療后,觀察組患者CD3+T 淋巴細胞百分比、CD4+T 淋巴細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高于對照組,也提示了消癌解毒方可促進患者免疫功能恢復。CEA、CA125 是臨床常見的腫瘤標記物,通常不存在于正常成人組織,而在腫瘤組織中水平異常升高,并分泌到患者的血液等體液中,可反映腫瘤的性質,借以了解腫瘤的組織發(fā)生、細胞分化及細胞功能,對腫瘤的診斷、分類、預后判斷及治療都具有指導意義[19]。CEA、CA125 水平升高多提示腫瘤進展,在評估腫瘤預后中具有重要臨床價值[20]。本研究顯示,治療后,兩組患者CEA、CA125 水平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這說明消癌解毒方配合FEC 化療能有效抑制乳腺癌進展,這對于延長患者無進展生存期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無進展生存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可能與本研究隨訪時間較短和樣本量較小有關,且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消癌解毒方配合 FEC 化療安全性良好。
綜上所述,消癌解毒方配合FEC 化療提高患者預后質量的效果顯著,有助于提升患者自身免疫水平,并改善患者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