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明亮,李昌國,賀昌華
(荊州市第五人民醫(yī)院肛腸科,湖北 荊州 434020)
混合痔發(fā)病主要與久坐、久站、便秘、辛辣飲食及感染等有關,其中女性患者約占70%[1]。單用藥物治療該病效果并不理想,目前外科手術是治愈性療法,但術后創(chuàng)面位置特殊,且受患者排便影響,易發(fā)生創(chuàng)面水腫、感染及疼痛等術后并發(fā)癥,因此,縮短術后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對減少術后并發(fā)癥有積極意義[2]。臨床上常采用高錳酸鉀熏洗、坐浴以促進創(chuàng)面愈合,但效果有限。手術創(chuàng)面在中醫(yī)學中屬于“潰瘍”范疇,中藥熏洗、坐浴療法可促進術后創(chuàng)面血液循環(huán),具有調氣、疏絡的作用[3]?;诖?,本研究探討消腫止痛湯熏洗、坐浴用于混合痔患者術后對創(chuàng)面愈合及疼痛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20 年1 月至2023 年1 月荊州市第五人民醫(yī)院收治的76 例混合痔術后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8 例。觀察組患者中男性16 例,女性22 例;年齡25~70 歲,平均年齡(44.15±6.21)歲;病程0.5~6.5 年,平均病程(2.32±0.54)年。對照組患者中男性14 例,女性24例;年齡25~70 歲,平均年齡(43.76±6.42)歲;病程0.6~7.0 年,平均病程(2.44±0.58)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荊州市第五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診斷標準:①西醫(yī)參照《痔臨床診治指南(2006 版)》[4]中混合痔的診斷標準;②中醫(yī)參照《中醫(yī)肛腸科常見病治療指南》[5]中混合痔的診斷標準。納入標準:①符合上述中西醫(yī)診斷標準;②肛門功能正常。排除標準:①妊娠期、哺乳期或月經期婦女;②合并嚴重內科疾病者;③合并結直腸惡性腫瘤患者;④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者;⑤凝血功能障礙者;⑥伴有糖尿病者;⑦精神異常者。
1.2 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入院后行常規(guī)檢查,評估病情,并進行混合痔手術,術后給予常規(guī)抗生素3 d,預防感染。對照組患者給予1 g 高錳酸鉀(吉林省東盟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2026515,規(guī)格:20 g/瓶)配制5 000 mL 溫水,熏洗、坐浴治療,熏洗10 min,坐浴20 min,早、晚各1 次,連續(xù)治療14 d。觀察組患者采用消腫止痛湯熏洗、坐浴治療,湯方組成:苦參、五倍子各30 g,蒲公英、金銀花、連翹、桃仁各20 g,龍膽草15 g,冰片10 g。加2 000 mL 清水煎煮20 min,去渣取汁1 000 mL,加入明礬15 g、芒硝10 g,熏洗10 min,加溫水至1 500 mL,坐浴20 min,早、晚各1 次,連續(xù)治療14 d。
1.3 觀察指標①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根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6]進行評估。治愈:痛感、水腫消失,創(chuàng)面無感染;顯效:疼痛、水腫明顯減輕,創(chuàng)面無感染;有效:疼痛、水腫減輕,創(chuàng)面無感染;無效:水腫無改善,創(chuàng)面感染,疼痛無改善或甚至加重,需進行處理。②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癥狀緩解及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包括水腫消退時間、疼痛消退時間、出血停止時間、滲出物消失時間及創(chuàng)面愈合(創(chuàng)面無滲液,可見肉芽組織生成)時間。③比較兩組患者視覺模擬量表(VAS)疼痛評分、水腫程度評分及β-內啡肽(β-EP)水平。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3 d 后,采用VAS[7]評估疼痛程度,總分0~10 分,評分與疼痛程度成正比。依據《中醫(yī)臨床診療指南釋義》[8]對患者水腫程度進行評估,分值0~3 分,評分與水腫程度成正比。采集兩組患者靜脈血3 mL,以3 000 r/min 離心10 min,取上清液待檢。采用雙抗體夾心法檢測血清β-EP 水平。④比較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不良反應包括肛門失禁、感染等。
1.4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等級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患者臨床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緩解及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比較觀察組患者水腫消退、疼痛消退、出血停止、滲出物消失及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緩解及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比較(d,)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緩解及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比較(d,)
?
2.3 兩組患者VAS 疼痛評分、水腫程度評分及β-EP 水平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VAS 疼痛評分、水腫程度評分及β-EP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VAS 疼痛評分、水腫程度評分及β-EP 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VAS 疼痛評分和水腫程度評分低于對照組,β-EP 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VAS 疼痛評分、水腫程度評分及β-EP 水平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VAS:視覺模擬量表;β-EP:β-內啡肽。
?
2.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均未發(fā)生不良反應。
混合痔是常見的肛腸疾病之一,也是痔中最嚴重的一種,可發(fā)生于任何人群,且病情程度差異較大,手術是目前該病治療的最佳選擇[9]。但術后易出現疼痛、水腫等癥狀,又受患者自身影響,創(chuàng)面愈合緩慢,影響患者早期康復。且既往研究表明,混合痔術后疼痛、水腫發(fā)生率較高,若出現血腫,會影響創(chuàng)面愈合,還會加重疼痛[10]。中醫(yī)認為,混合痔術后水腫、疼痛是因氣血凝滯、瘀阻脈絡、積熱下注及手術致筋脈橫斷等多種原因所致,因此治療應以退熱止痛、清熱瀉火等為主[11]。中藥熏洗、坐浴治療歷史悠久,熏洗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坐浴能夠促進氣血運行,溫經通絡,并且中醫(yī)在治療痔瘡上經驗豐富,療效突出。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臨床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且術后各臨床癥狀緩解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提示消腫止痛湯熏洗、坐浴用于混合痔術后患者的效果顯著,可有效縮短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促進患者早期康復。中藥熏洗、坐浴是治療痔的常用方式之一,熏洗和坐浴可使局部皮膚溫度升高,擴張毛細血管,血液循環(huán)通暢,減輕水腫;還可降低痛感神經興奮性,讓肌肉放松,減輕疼痛,而且熏洗會讓毛孔打開,藥與創(chuàng)面接觸,“熱”與“藥”協同發(fā)揮作用,藥物直接作用于患處,利于藥物吸收與發(fā)揮藥效[12]。消腫止痛湯中苦參、龍膽草具有清熱解毒、除濕的作用;蒲公英具有消腫、燥濕的作用;五倍子具有消腫止痛、止血、收濕斂瘡的作用;桃仁具有活血祛瘀、通絡的作用;金銀花、連翹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冰片、明礬、芒硝具有清熱、祛濕的作用[13]。諸藥配伍煎湯熏洗、坐浴,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清熱解毒、通絡的功效,且藥液蒸汽刺激肛周神經、血管,增強局部血液循環(huán),進一步緩解疼痛,使創(chuàng)面快速愈合,促進患者早期康復。鄭武等[14]研究發(fā)現,消腫止痛湯用于混合痔患者術后療效顯著,可有效改善其臨床癥狀,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式,與本研究結果相似。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術后VAS 疼痛評分和水腫程度評分低于對照組,兩組患者治療后β-EP 水平均有所降低,但觀察組高于對照組,提示消腫止痛湯熏洗、坐浴用于混合痔術后,可有效緩解疼痛、水腫,降低疼痛敏感性。β-EP 是一種類似嗎啡的內合成激素,具有良好的鎮(zhèn)痛作用,且有研究表明,其水平越低則疼痛閾值越低,對疼痛敏感性越高[15]。陶玉珍等[16]研究發(fā)現,中藥熏洗、坐浴的患者治療后24 h、48 h 血清β-EP 水平均高于常規(guī)西藥治療的患者,證實了中藥熏洗、坐浴具有更高的療效,可顯著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中藥熏洗、坐浴通過藥物蒸熏、洗滌患處,經過皮膚、創(chuàng)面吸收發(fā)揮藥效,提高抗菌能力,減少創(chuàng)面滲出,促進水腫吸收,改善循環(huán),緩解疼痛,加快創(chuàng)面愈合,坐浴通過熱氣促進氣血運行、溫經通絡,促進傷口血供,且肛門坐浴會使肌肉放松,減少細菌滋生與感染,促進創(chuàng)面愈合及早期康復[17]。蒲公英具有抗菌、利尿、抗內毒素及散結的功效;芒硝具有促進腸道蠕動、加快排便、消腫、止痛的作用;苦參具有利尿、抗菌、抗炎、調節(jié)免疫、抗過敏、鎮(zhèn)靜及鎮(zhèn)痛等作用;龍膽草中所含龍膽苦甙等化學成分具有利尿、抗菌、抗炎、鎮(zhèn)靜及鎮(zhèn)痛等作用;五倍子具有抗菌、解毒等作用;桃仁具有抗炎、抗過敏、鎮(zhèn)咳、鎮(zhèn)痛、抗血栓、抗凝血、抗氧化及提高免疫等作用;金銀花具有抗菌、抗炎、抗病毒、鎮(zhèn)靜、鎮(zhèn)痛及降血脂等作用;連翹具有抗菌及抗毒等作用;冰片具有鎮(zhèn)靜、鎮(zhèn)痛及抗炎等作用;明礬具有抗菌、收斂及固脫的作用[18-19]。由此可見,本研究使用的消腫止痛湯中多種藥材均具有抗菌、抗炎及鎮(zhèn)痛的作用,可有效減輕患者疼痛、水腫程度,促進患者早期康復。張志剛等[20]研究發(fā)現,中藥熏洗、坐浴的患者治療后疼痛、水腫程度均低于常規(guī)治療的患者,說明中藥熏洗、坐浴具有較好的抗菌消炎、鎮(zhèn)痛止血的功效,與本研究結果相似。另外,本研究結果中,兩組患者均未發(fā)生不良反應,提示消腫止痛湯熏洗、坐浴用于混合痔術后并未增加不良反應,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此外,中藥熏洗、坐浴中應保持創(chuàng)面干凈,利于消退炎癥,促進創(chuàng)面快速愈合,水溫在45 ℃左右為宜,過高或過低的水溫均會影響療效,且坐浴不宜過長,避免水腫加重。
綜上所述,消腫止痛湯可有效減少混合痔術后患者癥狀消失時間,促進創(chuàng)面快速愈合,減輕疼痛、水腫程度,療效較好,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