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丹
(長春建筑學院,吉林 長春 130000)
我國由于外部因素的影響,房屋建筑工程造價控制較難[1],主要是由于建筑工程的投入產出比例偏低,導致建筑效益逐年下降,大量資本被浪費,成本升高[2]。針對該問題,相關學者進行了深入研究,文雅[3]研究的分析基礎BIM 技術成本控制方法與文雅等[4]研究的傳統(tǒng)PPP 模式下的成本管理方法,這一類成本控制方式雖然可以達成預期的管控效果,但是易受到外部環(huán)境影響,對應的管控結構及目標也單一、僵化,成本管理存在偏差。為緩解上述矛盾,需提升建筑工程成本的控制效果及質量,故提出對房屋建筑工程全過程成本管理方法進行設計與分析[5]。
本文結合成本管控需求及標準,逐步構建更為靈活、多變的成本管控模式,以期在復雜的建筑環(huán)境下,在實際的成本范圍之內,確保建筑合理性的同時,科學控制成本,完善管控的環(huán)節(jié)及流程,優(yōu)化細節(jié),最大程度降低整體的管控偏差[6]。此外,重新設計管控結構,統(tǒng)一實際的建筑標準,加強管控各個項目成本,從多個方面將成本發(fā)生控制在批準限額之內。使管控滲透在每一個建筑階段,降低資金浪費情況的發(fā)生概率,營造更加全面、科學的成本管控環(huán)境,為工程的順利實施奠定更為堅實的基礎。
為確保成本管理效果,應以目標作為執(zhí)行引導[7],因此,針對房屋工程建設情況的變化,劃分施工階段,每一個階段需要分別設定對應的成本管理目標,形成循環(huán)性的成本管控結構,分別設定更具針對性的成本應變管控鏈條,具體見表1。
表1 階段式成本管控目標及標準設定 %
結合表1,針對實際的成本管理標準及需求,設計各階段的管控目標。在此基礎上,還需要定期調研市場,加強成本的合理比照和控制,對基礎物料、構配件、周轉原料的攤銷費或租賃費比例作出合理調整,進一步明確項目成本要素的構成,及時修改各個階段的成本管理目標[8]。結合測算得出的基礎數據及信息,測定出成本管控的權重值,具體公式如下:
式(1)中:G 為成本管控權重值;η 為總成本,元,? 為成本控制比例,ζ 為轉換偏差,%;x1和x2分別為預設原材料成本和實際原材料成本,元;ω 為預設成本預算,元。結合得出的成本管控權重值,標記處理建筑施工各個階段中重點區(qū)域,增加成本管理目標設計的一致性與全面性,擴大目標的適用范圍,為后續(xù)的成本管理工作提供參考依據。
在工程施工前期明確涉及成本的類型,并劃分相應的管控標準,營造穩(wěn)定的管理環(huán)境。在此基礎之上,舉例進行成本管理內容的確定及控制指標、流程的設計,融合設定的管控目標和整體的成本處理結構,制定對應的成本管控方案,設計成本管控環(huán)節(jié),具體見圖1。
圖1 成本管控內容及環(huán)節(jié)設計結構圖
結合圖1,針對實際的成本管控階段,按照對應的流程執(zhí)行操作。需要注意的是,所設定的流程并不是固定的,而是隨著建筑施工進度隨時做出改變和調整,結合實際成本變更現狀,階段設計管控環(huán)節(jié),以成本管理目標作為引導,獲取對應的管理結果。
針對上述確定的建筑工程成本管理內容,還需要確定管控指標。通常情況下,結合建筑生產費用計入產品的方式,大致可以劃分為兩種:直接計入成本和間接計入成本。建筑工程所涉及的成本及費用多為材料費、人工費、機械使用費、電費等,結合成本費用的支出,選定可能應用的成本控制指標,具體見表2。
表2 成本控制指標標準設定
結合表2 調整與設定相關的應用成本控制指標,針對工程建設的標準,設計成本管理方案,在實際控制的過程中,針對事前、事中及事后的不同階段的成本控制,以2:5:3 的權重比例執(zhí)行成本指標,搭配階段式的成本管理目標,完成預處理基礎成本管理工作,為后續(xù)的管控匯總數據信息。
工程成本分解一般針對工程量較大的建筑,由于房屋建筑的層級和結構較為復雜,需要進一步分化處理相應種類的成本,利用階段式管理目標作為引導,構建出工程成本的分解結構。這對于需要管控的成本項目,設計一個階段式的成本計算框架,根據得出的數據及信息,可以先計算出成本管理的最高限額,具體公式如下:
式(2)中:U 為成本管理最高限額,元;R 為分解比例;δ 為階段總成本,v 為轉換成本,元;i 為轉換次數,次;o 為其他成本,元。結合得出的成本管理最高限額,設計對應的應用測算比例,并劃定具體的成本覆蓋測算范圍。在成本控制限額的標準范圍之內,搭建成本分解結構,搭配管控措施,具體見圖2。
圖2 工程成本分解流程圖
根據圖2,針對建筑工程的實際執(zhí)行施工現狀,設計成本的分解流程。需要注意的是,工程成本的分解需要與工程建設對應的執(zhí)行流程存在直接的關聯,所以,在標定的成本分解最高限額之內,可以調整成本控制流程細節(jié),控制分解的偏差在1.25%以下,確保最終的成本測算精準度。
利用所設定的成本管理目標,搭配施工前期設定的管理成本標準額,設計同步全過程成本管理模型。同步全過程成本管理模型從房屋施工建筑的管理階段進行設計。通常情況下,成本的管控階段可以劃定為事前階段、事中階段及事后階段,為增強模型的管理程度及覆蓋控制范圍,以原始模型作為基礎,在此基礎上,構建管控階段,并測定出同步比例。同時,總結測算出與目標成本之間的差異,測算出實際的成本值,具體公式如下:
式(3)中:H 為模型管控成本值,π 為實時預設成本,σ 為其他成本,d 為管控階段成本標準,ξ 為成本轉換標準,元。將計算得出的模型管控成本值作為模型的管控標準,進行成本逆向差轉換,利用同步比例,優(yōu)化全過程成本的處理,進一步完善同步全過程成本管理模型的應用效果。
利用動態(tài)控制處理方式來代替?zhèn)鹘y(tǒng)的成本轉換模式,可以更好地縮小存在的管控偏差,提升成本管理質量和效果。依據建筑工程環(huán)境的變化及工程進度的推進,對應的成本、費用支出也會出現偏差,堅持動態(tài)控制原則,將人工成本、原料成本、機械使用成本按照順序逐一投入到施工過程中,根據不同的施工階段,設定成本實際值,與目標值形成對比,測算指標數值是否在合理的范圍之內,若無偏差,可以繼續(xù)核算下一階段成本,若人工存在較大的計算差值,則需要利用模型,重新構建成本計量框架,測定數值。
在動態(tài)控制處理的背景之下,實際成本支出、標準成本的設定標準也需要合理,具有較強的關聯性與針對性,過多成本容易造成后續(xù)成本的不足,對部分項目工程或作業(yè)帶來消極影響,嚴重的甚至會阻礙后續(xù)工程進度的推進,形成不可控的阻礙。動態(tài)控制處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成本管控的科學性與合理性,進一步加強成本的計算偏差控制,具有實際的應用意義。
本文主要研究房屋建筑工程全過程成本管理方法的實際應用效果??紤]到最終測試結果的真實可靠,選定吉林省長春市A 工程作為測試的主要目標對象,并且以傳統(tǒng)BIM 技術全過程成本控制方法(文獻[3])、傳統(tǒng)PPP 模式下全過程成本管理方法(文獻[4])及本文所設計的同步全過程成本控制方法三種方法進行對比分析。測試以對比的方式展開分析,最終得出的結果比照驗證。并結合實際的建筑現狀,搭建測試環(huán)境。
A 工程為一項超高層房屋建筑工程,該建筑為裝配式鋼筋混凝土建筑,使用性質為民用住宅,并且建筑物總數7 棟,工程用地34 954.61 m2,總建筑面積302 879.52 m2,樓層高35 層,采用裝配式構建建筑,裝配式構件主要有預制外墻板、預制陽臺、預制樓梯、預制疊合板、預制內隔墻條板。工程施工現場見圖3。
圖3 工程施工現場圖(圖片來源:作者自攝)
A 工程施工過程中涉及的成本及費用狀況較為復雜,具有較強的不穩(wěn)定性,同時部分施工階段的成本測算針對性較強,由于前期記錄不完整,導致成本數據內部存在偏差,最終影響成本管理的實際效果。為增強成本管理方法驗證結果的精準度,比照測定選定原材料、人工成本、機械使用費及其他成本。
測試以對比的方式展開分析。結合實際的施工現狀,設定各個種類成本轉換比例,分別為1.3,1.54,1.66 及1.8,劃分日常的施工為三個階段,每一個階段的成本管控標準均是不同的,此時,結合管控的需求及標準,計算出允許出現的成本轉換差值,具體公式如下:
式(4)中:Y 為允許出現成本轉換差值,a 為完工總成本,π 為可控成本,θ 為全過程成本預算,元;e 為轉換次數,次;r 為剩余費用,λ 為直接成本,元。結合實際的成本轉換差值,設定對應的成本管控標準值,形成較為全面的控制程序,設定在管控模型之中,完成對測試環(huán)境的搭建。接下來,結合實際的成本管理需求,驗證及分析管控效果。
結合上述搭建的測試環(huán)境,根據實際的成本管控需求及標準,分析和研究全過程成本管理方法的應用效果。首先,測定選定的原材料(以混凝土為主)、人工成本、機械使用費及其他成本,分階段測算出實際的成本費用值,設定基礎成本單價標準,分別為5.28 元/m3、基礎55 000 元,75 000 元及其他成本基礎額為115 000 元。結合設定的標準,利用成本管理模型,劃分成本種類,并計算出實際的成本偏差,具體公式如下:
式(5)中:W 為實測成本偏差,%;X 為直接計入成本,ρ 為間接計入成本總額,g1和g2分別為實際支出費用與移交后支出費用,元;z 為重置核算次數,次。結合得出的實測成本偏差,結合上述分析與驗證,對測試結果作對比研究,具體見表3。
表3 測試結果對比分析 %
根據表3,完成對測試結果的對比分析:對比于傳統(tǒng)BIM 技術全過程成本控制測試組、傳統(tǒng)PPP 模式下全過程成本管理測試組,本文所設計的同步全過程成本控制測試組最終測算出的相關成本偏差相對較低,表明該方法在成本控制中,其控制誤差最小,驗證了設計方法具備更高的成本控制效果。
房屋建筑工程的成本管控是一項極為復雜且繁瑣的工作,對于成本的發(fā)生與核算也較為困難,結合工程的執(zhí)行需求及標準,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技術,優(yōu)化整體的成本管控結構,增強成本控制的針對性與完整性。此外,全過程成本管理也是成本管理的發(fā)展趨勢,對于建筑成本的控制偏差較小,處理環(huán)節(jié)較為簡潔,管控限制條件較少,這是因為研究方法分別在決策階段、設計階段及施工階段等加大成本的管控程度,從根源上優(yōu)化成本控制的力度,完善資源的配置,推動成本管理邁入新的發(fā)展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