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品
最近看到一則發(fā)生在美國的新聞,說是亞拉巴馬州某地的一支高中女子籃球隊,為了能繼續(xù)免費使用市政府提供的場地進行訓練,不得不參加同年齡組的男子籃球聯賽。本來,這支球隊在女子聯賽中成績處于中游,但是被迫參加男子聯賽反而激發(fā)了隊員的斗志,結果在聯賽結束時排名第一。然而,她們被告知由于“不是正式參賽”,所以她們的成績“不算”。這一事件在社交媒體上引起一陣波瀾,后來當局出面澄清,聲稱是一場“誤會”,一定會給女學生們一個說法。
這則新聞讓我想起“愛丁堡七杰”的故事。
19世紀中葉,英國大學還沒有女學生,更別提醫(yī)科女學生了,但并不是沒有想學醫(yī)的女性。1869年,一名受過良好教育、立志從醫(yī)的女子索菲婭·杰克斯-布萊克向愛丁堡大學醫(yī)學院提出入學申請,醫(yī)學院雖然同意,卻被大學理事會否決,理由是不能因遷就“一位女士的興趣”而重新安排教學活動。
收到被拒的消息后,布萊克馬上在《蘇格蘭人》報上刊登廣告,召集志同道合的女性,結果有6人應征,不再是“一位女士”,以此逼迫大學理事會推翻原先的決定,同意這7名女性參加入學考試,結果7人全部通過。
但是入學之后的日子并不順利,當時許多人或者認為女性天生理智不足感情用事,或者堅持女性的位置是在家伺候男人,反正不適合當醫(yī)生。甚至當其中一名女學生因化學課成績優(yōu)異而有資格獲得獎學金時,竟然被化學教授取消資格,理由是為避免影響同班的男學生。
1870年11月的某一天,當這7名女學生去參加解剖課考試時,幾百名男學生堵在教室門口不讓她們進去,還有人向她們扔垃圾、泥巴,但她們無所畏懼,堅持參加了考試。這一事件被稱為“外科醫(yī)生大廳騷亂”,引起了各方關注。這些女學生的遭遇得到了許多人的同情和支持,其中包括也曾在愛丁堡大學學過醫(yī)的達爾文。
讓人遺憾的是,愛丁堡大學最終拒絕授予她們學位。1873年后,她們都離開了愛丁堡大學,以后或者通過其他途徑取得行醫(yī)資格,或從事與醫(yī)學相關的管理教學工作,成為英國女性從醫(yī)的開路先鋒,確實可稱為女中豪杰。
值得一提的是,《蘇格蘭人》報上登出廣告后,第一位應征的是伊莎貝爾·索恩。在這之前,她曾隨丈夫在上海生活多年。在東方的生活體驗,讓她堅信由女醫(yī)生治療女病人和幼兒的重要性;回到英國之后,她就開始尋求學醫(yī)的機會,看到廣告后馬上回復,還得到了她丈夫的大力支持。
2019年,愛丁堡大學醫(yī)學院為“愛丁堡七杰”追授了醫(yī)學和外科學榮譽學士學位,由7名醫(yī)學院的在讀女學生代為領取。在入學150年之后,她們終于拿到了屬于自己的學位。希望美國亞拉巴馬州的女中學生們不需要等那么久。
(摘自《看世界》2023年第7期,喜涂涂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