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人愛花,不論是城市中的小巷子,還是僻靜山村,你去走走,總會看到很多人家門口養(yǎng)著各種花木,蠟梅、山茶、月季、石榴、桂花……
近日看《蘇州雜志》,讀到陳雪春寫某日坐地鐵,突然看到電視新聞正播報某村的桂花“開啦開啦”。她連用兩個“開啦”,不知是新聞上如此表達,還是作者自己的欣悅之筆,不管怎樣,當時陳雪春對桂花開了的新聞定是歡喜不已。她的快樂,在那一刻襲擊了我。
我一直認為,一個關心花開的城市,一個會為花做新聞的城市,該是多么的溫慈與美好。而一個關心花開的人,靈魂一定是有香氣的,那香該是一個人的好家底。有人以財產(chǎn)多少論家底,我喜歡以精神的豐盈程度來論。桂花香就是一個人的好家底,有這種想法,是因為我的一位作家朋友陸蘇。
陸蘇的筆下寫過太多的花花草草,對于桂花,她更是不吝筆墨。陸蘇居杭州,家門前就有六棵桂花樹,桂花一開,“房前屋后都泡在甜香里,起點小風,整個村莊都忍不住深呼吸”,有桂花的日子,“晚上做夢都是蘸著香的”。
陸蘇有一段話一直深深地影響著我:“原諒我以后可能會忍不住驕傲地這樣說話:雖然你有好車,但是我有大樹;雖然你有好房,但是我有幾十棵大樹;雖然你有好家底,但是我有幾十棵爸媽親手種的幾十歲的大樹?!惫鸹ㄏ阍缫殉蔀樗裆系暮眉业住?/p>
我們用數(shù)詞和量詞來修飾花香時,多會用“一縷”,有一種輕飄飄的美,還有“一抹”,表示一片,亦有用“一團”的,表示花香稠密,讓人頓時可聞馥郁芬芳。但對于桂花香,我卻獨獨喜歡用“一?!?。桂花小,就那么一粒一粒地開滿一棵樹,卻能香到很遠。
桂花是那種絲絲入扣、無縫不入的香,是甜的香,馥郁的香,濃烈的帶著侵入性的香,香得飽滿,香得有些叫人招架不住,卻又心甘情愿被它襲擊……我覺得,那是因為桂花香,是有靈氣的。一粒一粒的桂花香,靈氣十足,滾落草叢,掠上鳥翅,跳進野溪流,坐上風,四處去香;也鋪成山徑,圍成欄,攔住一個云水模樣的人;又惹上人的睫毛,浮在鼻尖,粘在唇邊,就是要把香給你。一粒一粒,一團一團,綿綿密密,皎皎奕奕。桂花香讓人怎么也聞不夠,愛不夠,恨不得日子就泡在桂花香里,生活才算得上好滋味。
清代李漁在《閑情偶寄》中曾評價說:“秋花之香者,莫能如桂。樹乃月中之樹,香亦天上之香也?!惫鸹m小,但香得飽滿,香得有靈氣,要不然傳說中月亮上為什么有桂樹呢?
清代蔡云有詩曰:“木犀球壓鬢絲香,兩兩三三姊妹行。”頭上插著一團桂花結(jié)伴而行,蔡云詩中所描寫的是蘇州女子的詩意生活。桂花是蘇州的市花,據(jù)統(tǒng)計蘇州大街小巷的桂花樹在3 萬棵至5 萬棵之間。蘇州還有國內(nèi)桂花品種收集和種植數(shù)量最多的一個公園,叫“桂花公園”。蘇州的市民信用甚至就是以“桂花分”為名,名字的由來是取桂花花型雖小而香氣遠播,正如人之信用,點滴珍貴,重在積累??梢娞K州人對桂花有多癡。
《桐橋倚棹錄》里記載清代蘇州山塘斟酌橋東有一條“木犀徑”,“花時,人至其間,香沁肺腑,如行天香深處”。這不正是以桂花香為家底的人所擁有的最美好的生活嗎?
我想,江南女子若嫁人,何需嫁妝,提一籃子桂花香,那就是了,門前一棵桂花樹,那就是了。桂花香就是一個人的好家底。
(郭旺啟摘自“潘慕白”微信公眾號,德德德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