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榮
中鐵二十局集團有限公司 陜西 西安 710016
米亞羅3號隧道是汶馬高速公路項目C18合同段的重難點工程。隧道地質條件復雜,受米亞羅斷層及地震影響,巖體破碎、裂隙發(fā)育,巖體多被切割成塊狀,部分巖體松動變形。米亞羅3號隧道最大埋深285m,隧道圍巖主要為板巖、變質砂巖、千枚巖等軟弱巖體構成,受斷層影響,裂隙發(fā)育,巖體極為破碎,隧道孔隙水與基巖裂隙水較發(fā)育,千枚巖遇水軟化。特別是軟弱富水地層、高地應力區(qū)的千枚巖板巖地層和斷層破碎帶等不良地層是誘發(fā)隧道拱頂坍塌,圍巖大變形,突水突泥的主要原因。
根據米亞羅3號隧道工程特點以及施工技術方案,并結合施工現場具體應用狀況,對隧道施工難題進行全面系統性分析,進一步對治理方案、方法進行科學總結,形成一套復雜地質條件下比較完備的施工技術,保障米亞羅3號隧道順利建成[1]。
汶馬高速公路項目C18合同段,位于四川省阿壩州理縣米亞羅鎮(zhèn)境內,起訖里程K160+100~K168+400,線路全長8.3km,線路自米亞羅鎮(zhèn)向西北行,穿越三家寨山,上跨G317國道,沿來蘇河北行,經大郎壩村到達本標段終點。米亞羅3號隧道圍巖主要為板巖、變質砂巖、千枚巖等軟弱巖體構成,受斷層影響,裂隙發(fā)育,巖體極為破碎,隧道孔隙水與基巖裂隙水較發(fā)育,整體屬Ⅳ~Ⅴ級圍巖。依據C18合同段地質資料,整條線路穿越了大量復雜不良地層,施工過程中面臨諸多技術難題,為整條線路按期順利完工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3.1.1 隧道高地應力場預測
依據本標段地應力測試資料以及計算結果,區(qū)域最大水平構造應力方向為N60°W,米亞羅3號隧道軸線附近垂直方向地應力沿地形線向下逐漸增大,隧道穿越區(qū)域,最大水平主應力值為:13-23MPa,出口與進口處較??;垂直主應力值主要為3-13MPa,在最大埋深處應力達到峰值;最小水平主應力值5-12MPa。米亞羅3號隧道最大主應力方向主要在N50°W-N70°W,利用斷層力學分析法可得該區(qū)域隧道三向主應力關系應為SH>SV>Sh,米亞羅3號隧道局部存在高地應力。可以預測該隧道發(fā)生大變形的可能性很大[2]。
圖1 米亞羅3號隧道地應力場縱向分布
3.1.2 軟弱圍巖大變形施工技術
軟弱圍巖隧道極易引起圍巖變形和失穩(wěn)。結合米亞羅3號隧道地質情況,施工過程中嚴格遵循“管超前、嚴注漿、短進尺、少擾動、強支護、快加固、早成環(huán)、勤量測”的原則作為軟弱圍巖支護的主要支護手段,調整施工方法、支護結構型式和支護時間等,能有效控制軟弱圍巖大變形的發(fā)生。
(1)開挖方法
在高地應力軟弱大變形隧道施工中,加強圍巖量測,及時調整支護參數與預留變形量,以確保施工安全與結構穩(wěn)定。
根據米亞羅3號隧道圍巖實際情況,在軟弱圍巖隧道施工中,使用三臺階預留核心土法施工工藝簡單,作業(yè)空間大,方便大型機械設備的操作。
(2)支護施作
支護參數應根據監(jiān)控量測數據進行動態(tài)設計,隨時對大變形地段施工進行加固及支護參數調整措施。
正常段采用Ⅰ22b工字鋼型鋼鋼架支護,間距0.5m/榀,超前采用φ42超前小導管進行支護,環(huán)向間距為40cm,外插角控制在10°~15°,相鄰兩排小導管縱向搭接長度不小于1m;系統錨桿采用φ32自進式注漿錨桿,錨桿的長度為6.0m,并對錨桿進行注漿[3]。
(3)徑向注漿加固
對于高地應力大變形段圍巖自穩(wěn)能力差,巖體結構松散破碎地段,單靠開挖后正常支護不能起到良好的支護效果,必須對已施作完成的初期支護圍巖進行注漿加固措施。徑向注漿采用T76S自進式錨桿,長12m+6m,長短交替布置,環(huán)向間距*縱向間距1.5m。
自進式錨桿鉆進:鉆孔前應檢查錨桿體中孔和鉆頭的水孔是否暢通,若有異物應及時清理。在破碎巖中鉆進時,鉆頭的水孔易堵塞,因此在鉆進時,應放慢鉆進速度,多回轉,少沖擊,注意水從鉆孔中流出的狀況,若有水孔堵塞的現象,應后撤錨桿50cm左右,并反復掃孔,使水孔暢通,然后慢慢推進,直到設計深度。用鋼管將止?jié){塞通過錨桿外露打入孔壁封孔進行注漿,圍巖較為破碎可采用錨固劑封孔。
錨桿注漿:徑向注漿采用普通水泥單液漿,水灰比:W:C=(0.8~1):1,注漿壓力1.0MPa,注漿過程連續(xù)不停頓,必須一次完成,觀察漿液從止?jié){塞邊緣流出或壓力表達到設計值,即可停泵,漿體強度達到5.0MPa后可上緊螺母。
(4)二襯施工要點
施工必須遵循“先柔后剛、先放后抗”的原則,根據監(jiān)控量測資料,各項位移已達到預計位移量的80%,或速度小于0.1~0.2mm/d,時施作二襯。對于軟巖大變形隧道,可提前施作二次襯砌。控制初期支護不得侵入二次襯砌。
3.2.1 斷層及破碎帶管棚超前加固技術
在隧道施工中常會遇到斷層及破碎帶,易引起隧道洞內拱頂圍巖失穩(wěn)、坍塌等安全問題時,宜采用大管棚超前支護。米亞羅3號隧道左線:ZK161+764至ZK161+780;右線:K161+723至K161+748;右線K163+173至K163+213段采用大管棚超前支護。
管棚施工避免洞內大管棚侵入隧道凈空,洞內應該增設管棚工作室,應比設計斷面大30~50cm,長度應滿足鉆機作業(yè)要求。施工導向架,安裝φ127導向管,長度為2m。
(1)管棚施工工藝
大管棚采用φ108、壁厚6mm熱軋無縫鋼管制成。大管棚環(huán)向間距40cm,外插角1°~2°,拱部120°布設。為提高導管的抗彎能力,在鋼管內設置鋼筋籠,鋼筋籠由4根主筋和固定環(huán)組成,主筋采用Φ16,固定環(huán)采用φ42短管節(jié),節(jié)長5cm,將其與主筋焊接,按0.5m間距設置。
(2)管棚鉆孔
鉆孔過程采用測斜儀量測鉆進的偏斜度,以準確控制鉆機軸線方向,使鉆桿以1°~3°的外插角前進,每鉆完一孔應立即安設一根鋼管。
(3)鋼管加工
第一節(jié)鋼管一端15cm長管壁4等分,用石筆畫出4個三角形,用氧氣切割掉4個三角形后,用大錘敲打切割好的4個齒牙,使合攏在一起,形成圓錐形,用電焊焊接牢固[4]。
(4)鋼筋籠加工
先將φ42鋼管用砂輪切割機切割成5cm長的短節(jié)做為固定環(huán),環(huán)外壁上事先畫上4等分線,2根Φ16鋼筋放在制作臺上,放上固定環(huán),使鋼筋和固定環(huán)的接觸面與等分線重合,按50cm間距焊接固定環(huán),焊接牢固后,用同樣的方法焊接其余2根Φ16鋼筋。
(5)頂管
鋼管頂進采用機械配合,利用鉆機的沖擊力和推力低速頂進鋼管,鋼管軸線與導向管軸線基本一致,送入第一節(jié)鋼管后外露20cm,安裝已車好絲的外套φ114鋼管,使絲扣連接15cm,用電焊焊接外接口,焊好后連接第二節(jié)φ108鋼管,絲扣連接15cm,焊接外接口,第二節(jié)鋼管送入方法同第一節(jié),依此類推安裝完一根鋼管。
(6)鋼筋籠安裝
鋼管按設計長度安好后,穿入已加工好的鋼筋籠,將鋼管與鉆孔壁間縫隙填塞密實,并在外露端鋼管焊上法蘭盤及閥門,焊接密實。
(7)注漿
注漿時,單液水泥漿可直接注入,水泥—水玻璃漿液利用三通管同時注入。注漿壓力初壓一般為0.5~1.0MPa,終壓為2.0MPa,持壓15min后停止注漿,關閉閥門。注漿量一般為鉆孔圓柱體的1.5倍,若注漿量超限,未達到壓力要求,應調整漿液濃度繼續(xù)注漿,直至符合注漿質量標準,方可終止注漿。
3.2.2 突水突泥注漿加固技術
隧道施工突水突泥時有發(fā)生,對隧道開挖掌子面前方的水源探測,總是存在不確定性。施工時加強超前地質預報,采用先進可靠的預報方法:TSP203地震波法和超前鉆孔等,根據預報成果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制定施工方案。
(1)突水突泥防治原則
堅持“超前預報、以堵為主、堵排結合、限量排放”的原則,對大的突水進行注漿封堵,對小型突水進行排放,避免地下水大量流失。
(2)突水突泥探測
米亞羅3號隧道全程施作TSP203超前地質預報。對突水段采用超前水平鉆孔探測前方地下水狀況。超前地質水平鉆施作4個探孔,鉆孔直徑采用φ75,活動斷裂帶超前探測長度80~100m,搭接長度不小于10m,其余地段超前探測長度不小于30m,搭接長度不小于5m。
(3)突水突泥帷幕注漿治理方案
隧道圍巖軟弱破碎、地下水豐富、流沙層、人工回填土,圍巖穩(wěn)定性極差,需要加固方可開挖的隧道。帷幕注漿對軟弱、富水段、突水突泥、碎屑流等地層的固結效果優(yōu)于其它措施。米亞羅3號隧道右線:K163+223~K163+163段采用帷幕注漿加固處理[5]。
圖2 帷幕注漿示意圖1
圖3 帷幕注漿示意圖2
a止?jié){墻施作
上臺階清碴盡可能靠近掌子面后,開始施作止?jié){墻。采用C35模筑混凝土施作,厚3.0m,施工空間高度為4.5m。周邊和下部與開挖輪廓線的接觸部用直徑Ф22的螺紋鋼筋3排連接,止?jié){墻底部要向下挖3m寬,0.8m深一個矩形槽,拱頂部位間隔預留5根直徑φ42的4m長小導管,小導管前2m加工溢漿孔,待止?jié){墻澆筑完成后,在止?jié){墻周邊施工縫處實行噴射混凝土施工,防止止?jié){墻與周邊注漿跑漿,混凝土澆筑必須振搗密實,防止漏漿,止?jié){墻完成后,對小導管先進行注漿。
b場地平整
為了滿足鉆機施工作業(yè)要求,必須在止?jié){墻后方預留12m長的作業(yè)平臺,并整平壓實。
c注漿參數
表1 注漿參數表
d注漿材料
注漿材料采用普通水泥添加早強劑水泥漿為主,普通水泥-水玻璃雙液漿、普通水泥單液漿為鋪。普通水泥-水玻璃雙液漿,水灰比為:W:C=(0.8~1):1,水玻璃濃度為30~35°Be’;普通水泥-添加劑漿液,水灰比為:W:C=(0.8~1):(1:0.1)。
e注漿順序
注漿順序按“由外到內、由下到上、間隔跳孔”的原則進行,以達到控域注漿,擠密加固的目的。
f鉆孔注漿工藝
先用鉆機鉆孔深1.5m,直徑φ114mm的鉆孔,安設固結1.5m長φ108mm孔口管。通過孔口管鉆設φ90mm注漿孔,鉆到5m深時開始實施注漿作業(yè)。采取復合式分段注漿工藝進行鉆孔注漿施工,注漿分段長度4~6m。即鉆進4~6m,注漿一次,注漿結束后再鉆4~6m進行注漿,當前進注漿到10m以后,就一次性鉆孔到該循環(huán)注漿設計里程,直接采用后退分段注漿工藝完成該孔作業(yè);依次循環(huán),直至結束注漿。
g注漿結束標準
全部注漿孔注漿完成后,在主要出水點附近設至少5個檢查孔,測孔內涌水量或進行壓水實驗,若滿足設計要求,則可以開挖,否則進行補注漿。
通過研究為汶馬高速公路的安全順利貫通提供有利保障,項目研究成果可以解決在施工環(huán)境特殊復雜地區(qū)施工隧道時所面臨的一系列關鍵技術難題,最大限度的保障隧道在建設和運營過程中的環(huán)境和結構安全,具有顯著的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