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風(fēng)動漫電影《長安三萬里》火了。電影以詩人高適的回憶串起了李白、杜甫、王維等數(shù)十位大唐“頂流”的往事,在水墨意境與光影技術(shù)的完美融合里,感受輝煌壯麗的中華詩歌藝術(shù)。
看完電影,你可能覺得李白這個角色謁權(quán)貴、當(dāng)贅婿、充反賊,人傻錢多,怎么有點不靠譜、不著調(diào)???
事實上,這就是李白的重要一面。課本上的李白是可愛的、偉大的,但不妨假設(shè)一下:如果你沒有上帝視角,穿越到唐朝去,未必真能接受得了李白。
首先,這個人說不清楚自己的來歷。
試想下,假如在長安的酒館,你遇到這么一個人,一說到創(chuàng)業(yè)、干大事就滔滔不絕,但卻說不明白自己的來歷,一會兒隴西,一會兒峨眉,一會兒金陵,一會兒山東。當(dāng)然,古人的籍貫說法很復(fù)雜,郡望、本貫、出生地往往表述都不一樣,但也不至于完全云山霧罩吧?
隨即你會發(fā)現(xiàn),這個人還很愛自夸。二十六七歲的時候夸自己:“天為容,道為貌,不屈己,不干人,巢、由以來,一人而已!”到了五六十歲,他還夸自己:“文可以變風(fēng)俗,學(xué)可以究天人。”放在如今,你會怎么看待他?會覺得他是來歷奇特的高人,還是形跡可疑的江湖騙子?
其次,他還情商欠費。倒不是說李白日常生活中無情商。對于普通老百姓,比如賣酒的老紀(jì)、種田的荀姥姥、打鐵的科大爺?shù)?,李白是很有情商的,關(guān)鍵是求人辦事的時候他就特別沒情商。
在當(dāng)時,身份低微的讀書人都流行給權(quán)貴、文壇領(lǐng)袖去信、去訪,請求提攜,這種做法叫“干謁”。但凡懂點人情世故的就明白,這種情況,說話措辭都必須妥帖、穩(wěn)重,不能唐突。然而,李白夸人的時候,能把對方夸得很尷尬。“生不用封萬戶侯,但愿一識韓荊州”,李白吹捧荊州長史韓朝宗的這兩句,至今聽來仍覺繞梁有聲。而反過來,當(dāng)李白對人提條件時,又感覺像道德綁架。五十多歲的李白,給安州長史裴寬寫信:我仰慕您十年了,請您提攜重用我吧!但您要是對我甩臉子,不準(zhǔn)我進(jìn)門,那我可就要和您拜拜了。
最后李白還撂下一句: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何王公大人之門,不可以彈長劍乎?”將心比心,假如你是收到“逼宮信”的長官,會作何選擇?是去接見這個民間狂徒,還是愕然:小子,我欠你的嗎?
李白的愛情和婚姻,放到今天互聯(lián)網(wǎng)的標(biāo)準(zhǔn)里,也是黑點。比如,做了兩次贅婿,對象都是落魄的權(quán)貴豪門。他的第一次婚姻,是入贅湖北安陸的許家,對象是早年間朝廷左相許圉()師的孫女。最后一次婚姻,對象是前宰相宗楚客的孫女。但凡被有心人一包裝,就能炮制出一部投機(jī)婚姻、攀附權(quán)貴的草根心機(jī)男的上位史。
以上都還不是最要命的,更嚴(yán)重的是李白看不清形勢,簡直是個職場上的小學(xué)生。電影《長安三萬里》高適有句臺詞:“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一個天真幼稚的人?!崩畎拙褪沁@樣的。
比如,楊貴妃有個哥哥叫楊國忠,眾所周知他是奸相。在人們的印象里,李白一直和楊國忠作斗爭,故意讓楊國忠給自己捧硯臺??烧嫦嗍牵畎最l頻夸贊楊國忠,“宰相作霖雨,農(nóng)夫得耕犁”,夸楊國忠有善政。天寶十四載,也就是“安史之亂”當(dāng)年,李白還替人寫文夸楊國忠,說“伏惟相公開張徽猷,寅亮天地,入夔龍之室,持造化之權(quán),安石高枕,蒼生是仰”,夸得非常用力。
相比之下,杜甫看透楊國忠早得多,之前就寫詩批評楊家驕奢。至于李白,真是個孩子。
到“安史之亂”爆發(fā),李白人生最大的黑點來了。那時天下大亂,叛軍攻下了長安,玄宗狼狽逃往蜀地。李白的兩個好朋友高適和杜甫都陸續(xù)投奔輔佐了新君肅宗,這是穩(wěn)妥的選擇。
李白卻跑去投奔了肅宗的弟弟永王李璘,因為李璘好幾次邀他加入。李白的本意是為了報國,也是為了實現(xiàn)個人理想,然而這個李璘有趁亂割據(jù)甚至奪天下之意,李白卻憨憨地一點沒看出來。
入伙就入伙,至少先低調(diào)點吧,李白卻興奮地寫了十一首《永王東巡歌》,其中居然說:“我王樓艦輕秦漢,卻似文皇欲渡遼?!?/p>
這是把李璘比成唐太宗了。怎么能把一個臣下比喻成文皇?。看蠹也豢舷嘈爬畎走@么糊涂。
之后李璘造反,很快兵敗被殺。李白就此連帶成了反賊。帶兵前來打敗永王的,正是老朋友高適,而李白卻成了階下囚,忍受世人的嘲笑與落井下石。好友杜甫記下了當(dāng)時驚心動魄的狀態(tài):“世人皆欲殺?!蹦敲炊嗳?,居然都想李白去死。
回顧李白的一生,那些他投信干謁的對象,那些他曾拼命地抬舉、向之賣力自薦的人,多數(shù)都沒理睬他,至少,沒給他實質(zhì)性的幫助。多年的奔波和拼爭,卻徒留一個叛逆的污點,讓自己陷入了無盡的孤窮和困頓,直到離開這個世界。
所謂“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等李白再享受到毫無保留的、不再苛責(zé)的愛,都是后來的事了。
寫下這些,不是為了去數(shù)李白的“黑料”,而是想說:一個偉大詩人的真實,并不只是那些整齊劃一的漂亮形容詞,諸如“超逸絕倫”“豪邁灑脫”……
喜歡課本上的李白,那是很容易的,因為從小老師就告訴你:李白是個天才,李白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李白熱愛人民,李白能鐵棒磨成針……
但回到那個最初的問題,假如沒有上帝視角呢?假如我們和李白同時代,沒人給他作正能量認(rèn)證呢?假如我們遇見的是酒館里的狂人李白,書信中的妄人李白,牢獄里的罪人李白,政治斗爭里的糊涂人李白,包括偶爾還言行不一的糾結(jié)人李白呢?
那時,我們能不能超脫簡單粗暴的道德眼光、能不能跨越那些非黑即白的刻板偏見、能不能克服落井下石的沖動,真正去讀出一個人的實質(zhì)?
他的內(nèi)心,是卑賤還是高貴?他的才華,是真實還是虛名?他對世人,是良善還是暴虐?他的本質(zhì),是奸偽還是赤誠?
如果拿著標(biāo)簽去貼李白,我們就不會知道,這個“世人皆欲殺”的罪人李白,在六十多歲的時候、人生最后的時刻,還拖著病體毅然決然下山投軍,欲追隨名將李光弼,想繼續(xù)殺敵建功。
一個人,要怎樣的勇氣和赤誠,才會無懼自己曾狠狠摔倒過一次,再次踏進(jìn)同一條河流?
他的求權(quán)貴、謁高門、找人請托固然是真的,但他“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的傲岸不羈也是真的;他的庸俗是真的,他的仙氣也是真的;他的浪蕩、不靠譜是真的,但他始終對自己充滿信心、永遠(yuǎn)不放棄兌現(xiàn)自己的天賦,也是真的。
我們對李白的詮釋不能僅停留在概念上,而是去剖析、擁抱一個更有血有肉的李白,然后才可以感染更多的年輕人,像李白一樣,永遠(yuǎn)不放棄兌現(xiàn)自己的天賦;像李白一樣,可以單純、幼稚,但永遠(yuǎn)不邪不佞,渾金璞玉;像李白一樣,雖然也曾努力學(xué)著去世故,模仿著去鉆營,但骨子里的那一份自由傲岸,始終熠熠發(fā)光。
此外,還需要向杜甫、高適、賀知章、汪倫們致敬。他們都是當(dāng)時李白的知音,是非凡的星探,是謫仙的守護(hù)者。
大唐之大,不是疆域,而是因為這批人的萬里胸懷。致敬他們超越時代的慧眼,以及那一份偉大的包容。
(摘自“六神磊磊讀金庸”微信公眾號,范李麗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