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浩龍,田夫乾,張 鶴
(兗礦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南屯煤礦,山東 濟寧 273515)
當沖擊地壓發(fā)生時,會突然釋放大量的能量,造成人員傷亡,嚴重影響礦井的安全高效生產(chǎn)[1-2]。目前,斷頂爆破技術(shù)在防治沖擊地壓中得到了較好地應(yīng)用[3-6]。南屯煤礦93上24 工作面上方賦存堅硬巨厚砂巖組(紅層),為弱化工作面上方近距離堅硬頂板強度,縮短工作面上方懸頂距離,降低工作面回采期間微震能量,結(jié)合工作面地質(zhì)條件及推采情況,特對工作面回采期間的面內(nèi)頂板進行爆破預(yù)裂。
南屯煤礦93上24 為九采區(qū)東翼3上煤不規(guī)則“梯形”工作面,地面標高+47.2~+50.1 m,平均為48.7 m,工作面標高-494.2~-523.2 m,平均為-508.7 m。該工作面煤層厚度平均5.3 m,煤層傾角平均3°。工作面初始面長163.5 m,推進約123.5 m后開始邊采邊撤支架至設(shè)計停采線位置,總回采推進長度約230 m,工作面平面圖如圖1 所示。
圖1 93 上24 工作面平面圖
93上24 工作面上方依次為1.4 m 細砂巖、7.25 m中砂巖、10.13 m 粗砂巖、9.07 m 中砂巖、0.5 m 中砂巖、14.5 m 粉砂巖,再往上為厚度約450 m“紅層”(堅硬巨厚砂巖組)。工作面上方近距離存在3 層堅硬“關(guān)鍵層”,總厚33.7 m,關(guān)鍵層1∶10.13 m 粗砂巖;關(guān)鍵層2∶9.07 m 中砂巖;關(guān)鍵層3∶14.5 m 粉砂巖。工作面采煤方法為綜合機械化放頂煤采煤法,走向長壁式開采,全部垮落法管理頂板。
軌順(西段)位置的確定主要考慮3上F271 斷層的影響,為提高生產(chǎn)效率,考慮工作面回采過程中刮板輸送機使用單電機、簡易機尾,根據(jù)礦井經(jīng)驗結(jié)合工作面傾角等因素,確定工作面面長不超過165 m為宜,設(shè)計平行于九采一分區(qū)南部運輸巷布置,巷道東幫距3上F271 斷層最近處平距12 m。軌順(東段)沿3上F271 走向布置,巷道東幫距斷層最近處平距12 m。運順利用九采一分區(qū)南部運輸巷459.6 m,與九采一分區(qū)3 條開拓巷道平行布置,九采一分區(qū)南部運輸巷原設(shè)計與93上02 采空區(qū)(北端)留設(shè)5 m煤柱,后期掘進過程中與采空區(qū)實際煤柱逐漸減小,調(diào)整方位后繼續(xù)施工。
93上24 工作面順槽掘進采用EBZ160 型掘進機截割落煤,采用MQT-130/3.3 頂置式風動錨桿鉆機配合B19 中空六角形釬桿、φ28 mm 鉆頭進行頂部支護鉆眼;采用ZQS-50/300 手持式氣動錨桿鉆機配合2.2 m 中空麻花鉆桿、φ32 mm 鉆頭,或采用7665MZ氣腿式風動鑿巖機配合B22 中空六角形釬桿、φ30 mm 柱齒鉆頭進行幫部支護鉆眼。
運輸順槽沿3上煤層底板掘進,矩形錨網(wǎng)(索)支護,凈寬4.8 m,凈高3.5 m,作為本面進風、行人、材料運輸之用。軌道順槽沿3上煤層底板掘進,矩形錨網(wǎng)(索)支護,凈寬4.8 m,凈高3.5 m,作為本面進風、行人、材料運輸之用。設(shè)計切眼前幫(南端)與93上06運輸順槽南幫重合布置,采用矩形、錨網(wǎng)索支護,凈寬8 m,凈高3.6 m,沿3上煤層底板掘進,切眼分導(dǎo)硐及擴寬2 次施工,其中導(dǎo)硐為93上06 運順順槽。
在施工93上24 工作面順槽時,遇斷層破碎帶時,安設(shè)頂板離層觀測儀,定時觀測記錄,根據(jù)前期井巷地壓顯現(xiàn)情況,總體地壓較穩(wěn)定,殘余構(gòu)造應(yīng)力表現(xiàn)不明顯,巷道密集區(qū)域有一定壓力顯現(xiàn)。工作面順槽掘進時,每100 m 設(shè)置1 組頂板離層儀,每周觀測1 次并做好記錄。如出現(xiàn)礦壓顯現(xiàn)現(xiàn)象,應(yīng)及時采取措施。
軌道順槽支護要求:正常情況下巷道頂錨桿每排均布6 根,間距900 mm。幫錨桿每排每幫均布4根,間距950 mm。錨桿排距均為900 mm。巷道頂錨索每排沿巷中布置3 根,并使用29 號U 型鋼錨索梁支護,間距1 500 mm,排距1 800 mm。巷道西幫每排靠肩部布置1 根φ22 mm×6 000 mm 錨索,允許替代靠肩部1 根幫錨桿,自頂板往下約1 600 mm 位置布置1 根φ22 mm×4 000 mm 錨索,錨索布置于相鄰2 排錨桿之間。幫錨索排距均為2 700 mm。巷道東幫每排布置2 根φ22 mm×4 000 mm 錨索,其中靠肩部1 根錨索允許替代靠肩部1 根幫錨桿,自頂板往下約1 600 mm 位置布置1 根錨索,錨索布置于相鄰2 排錨桿之間。幫錨索排距均為2 700 mm。
運輸順槽支護要求:正常情況下巷道頂錨桿每排均布6 根,間距950 mm。幫錨桿每排每幫均布4根,幫錨桿間距為900 mm。錨桿排距均為900 mm。巷道頂錨索每排沿巷中布置2 根,間距1 600 mm,排距1 800 mm。巷道每幫靠肩部各布置1 根φ22 mm×4 000 mm 錨索,排距1 800 mm。允許替代靠肩部1 根幫錨桿。
93上24 運順采用順槽支架配合單元式超前支架進行超前支護。采用1 套3 組ZT45000/24/45 型中置式順槽支架支護頂板,支架高度2 400~4 500 mm,順槽支架布置在轉(zhuǎn)載機兩側(cè),支護距離20 m。順槽支架前布置15 組ZQ2000/22/48B 型單元支架支護頂板,支架高度2 200~4 800 mm,單元支架間距不超過7 m,支護距離100 m。轉(zhuǎn)載機驅(qū)動部等特殊區(qū)域無法保證安全出口時,單元支架間距不超過10 m。運順為實體煤巷道,總超前支護距離不低于120 m。運順順槽支架到不采幫的距離小于0.8 m時,采取擴幫或調(diào)整順槽支架和轉(zhuǎn)載機,保證安全出口寬度符合要求;當順槽支架到不采幫頂板壓力顯現(xiàn)時,在架側(cè)鋼帶下支設(shè)單體點柱進行支護,保證安全出口寬度符合要求。
93上24 軌順采用順槽支架配合單元式超前支架進行超前支護。采用1 套3 組ZT115200/23.5/42 型中置式順槽支架支護頂板,支架高度為2 350~4 200 mm,支護距離25 m,順槽支架前布置19 組ZQ2000/22/48A 型單元支架支護頂板,支架高度為2 200~4 800 mm,單元支架間距不超過5 m,支護距離95 m。軌順為實體煤巷道,軌順總超前支護距離不低于120 m。如受地質(zhì)構(gòu)造(斷層)的影響順槽局部區(qū)域壓力較大,順槽支架間的人行道寬度較小影響通風時,提前將順槽超前支架外移,并在最后一組順槽超前支架至機尾區(qū)域支設(shè)兩路單體點柱進行支護,單體走向柱距800±50 mm,2 排支柱間人行道寬度不小于0.8 m,鋼梁上必須墊板梁或板皮接實頂板。
根據(jù)工作面沖擊危險宏觀評價結(jié)果,工作面沖擊地壓發(fā)生的可能性指數(shù)U=0.94,該面具備了能夠發(fā)生沖擊地壓的應(yīng)力條件。根據(jù)93上24 工作面地質(zhì)因素和開采技術(shù)因素,該工作面軌道巷道掘進期間沖擊地壓危險等級評定綜合指數(shù)Wt1=0.47,具有弱沖擊危險,主要影響因素為埋深、煤巖沖擊傾向性、頂板巖層結(jié)構(gòu)等。該工作面回采期間沖擊地壓危險等級評定綜合指數(shù)Wt1=0.47,具有弱沖擊危險,主要影響因素為工作面埋深、煤巖層沖擊傾向性、頂板巖層結(jié)構(gòu)等。工作面沖擊地壓總體評價為弱沖擊危險。
為弱化工作面上方頂板應(yīng)力,防止沖擊地壓的發(fā)生,采用斷頂爆破技術(shù)對工作面回采期間的面內(nèi)頂板進行爆破預(yù)裂。當工作面回采期間推采至33.1、61.1、92、139.3、185 m 時,分別進行5 次斷頂爆破。前4 次斷頂爆破時在工作面內(nèi)均勻布置4 組斷頂孔;隨著工作面的回采,面長減小,第5 次斷頂爆破時在工作面內(nèi)均勻布置3 組斷頂孔。工作面回采期間斷頂爆破位置平面圖如圖2 所示。
圖2 斷頂爆破位置平面圖
圖3 前4 次斷頂爆破鉆孔布置剖面圖
3.2.1 前4 次斷頂爆破參數(shù)
前4 次工作面內(nèi)均布4 組斷頂孔,每組3 孔(編號1-1、1-2、1-3、2-1、2-2、2-3、3-1、3-2、3-3、4-1、4-2、4-3),共12 孔。工作面兩端斷頂孔距順槽30 m,組間距30~35 m,孔間距3 m,工作面內(nèi)斷頂孔整體朝向采空區(qū)。
第1 組斷頂孔位置分別為:1-1 孔布置于90、91號架間,1-2 孔布置于88、89 號架間,1-3 孔布置于86、87 號架間;第2 組斷頂孔位置分別為:2-1 孔布置于68、69 號架間,2-2 孔布置于66、67 號架間,2-3 孔布置于64、65 號架間;第3 組斷頂孔位置分別為:3-1孔布置于46、47 號架間,3-2 孔布置于44、45 號架間,3-3 孔布置于42、43 號架間;第4 組斷頂孔位置分別為:4-1 孔布置于24、25 號架間,4-2 孔布置于22、23號架間,4-3 孔布置于20、21 號架間。前4 次斷頂爆破孔參數(shù)見表1,各組相同序號的爆破孔參數(shù)均一致。前4 次斷頂爆破鉆孔布置剖面圖如圖4 所示。
表1 前4 次斷頂爆破孔參數(shù)
圖4 第5 次斷頂爆破鉆孔布置剖面圖
3.2.2 第5 次斷頂爆破參數(shù)
第5 次工作面內(nèi)均布3 組斷頂孔(1-3 號),每組3 孔,共9 孔。工作面兩端斷頂孔距順槽35 m,組間距34 m,孔間距3 m,工作面內(nèi)斷頂孔整體也朝向采空區(qū)。
第1 組斷頂孔位置分別為:1-1 孔布置于67、68號架間,1-2 孔布置于65、66#架間,1-3 孔布置于63、64 號架間;第2 組斷頂孔位置分別為:2-1 孔布于47、48 號架間,2-2 孔布置于45、46 號架間,2-3孔布置于43、44 號架間;第3 組斷頂孔位置分別為:3-1 孔布置于25、26 號架間,3-2 孔布置于23、24 號架間,3-3 孔布置于21、22 號架間。第5 次斷頂爆破孔參數(shù)見表2,各組相同序號的爆破孔參數(shù)均一致。第5 次斷頂爆破鉆孔布置剖面圖如圖4 所示。
表2 第5 次斷頂爆破孔參數(shù)
3.2.3 炸藥選用及爆破施工工藝
1)炸藥選用煤礦需用瓦斯抽采水膠藥柱,藥柱外徑63±1 mm,裝藥線密度3.3 kg/m,藥柱質(zhì)量3 300±80 g。
2)雷管選用煤礦許用毫秒延期電雷管1~5 段爆破,毫秒延期電雷管最后一段的延期時間不超過130 ms。1-1、2-1、3-1、4-1 孔內(nèi)采用1 段電雷管,1-2、2-2、3-2、4-2 孔內(nèi)采用3 段電雷管,1-3、2-3、3-3、4-3 孔內(nèi)采用5 段電雷管。
3)起爆使用FD200D(A)煤礦用電容式聯(lián)鎖發(fā)爆器,發(fā)爆器必須使用具有導(dǎo)通功能。
4)封孔采用FKGC-2/110 封孔器配合GC-SFK封孔材料進行封孔。
5)雷管腳線采用孔內(nèi)并聯(lián),孔間串聯(lián)的方式。
6)爆破孔采取正向裝藥方式。每個爆破孔采取分2 段裝藥,2 個炮頭,2 根母線的方式裝藥。裝藥時根據(jù)設(shè)計藥量對藥柱進行分段,每段藥柱最下方為炮頭,每個炮頭安設(shè)2 發(fā)電雷管,并采用雙股φ2 mm×1.5 mm 花線引出。
93上24 工作面5 次斷頂爆破后震源位置如圖5所示,通過分析震源位置可知,工作面內(nèi)在面內(nèi)斷頂爆破后,震源呈在斷頂線附近分布的趨勢,震源多為3 次方能量,4 次方能量基本沿斷頂線分布,在第3次斷頂后出現(xiàn)2 次5 次方事件,均分布于第1 次和第2 次斷頂線附近,同時3 次方能量在斷頂線靠軌順側(cè)較為集中。說明面內(nèi)斷頂對于弱化頂板結(jié)構(gòu),促進頂板斷裂有較好的促進作用。
圖5 93 上24 工作面5 次斷頂爆破后震源位置圖
根據(jù)圖6 所示的93上24 工作面回采期間微震能量趨勢分析可知,斷頂后推采2~3 d 內(nèi),微震事件明顯增多且隨推采逐漸較少,特別是第3 次和第4 次面內(nèi)斷頂后推采約8 m 均出現(xiàn)了5 次方大能量事件,以上現(xiàn)象可說明面內(nèi)斷頂對于降低頂板強度、促進裂隙發(fā)育、縮短頂板垮落步距有較好的效果。
圖6 93 上24 工作面回采期間微震能量趨勢圖
根據(jù)93上24 工作面地質(zhì)條件,采用深孔斷頂爆破技術(shù),在工作面回采期間進行5 次斷頂爆破,有效地弱化了堅硬砂巖頂板的強度,保障了工作面正常的安全高效回采,在防治沖擊地壓方面積累了寶貴的經(jīng)驗,該技術(shù)可在全礦進行推廣應(yīng)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