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歡 龍游縣人民醫(yī)院
近日,有一名大二女生因戴耳機熬夜看視頻,一夜醒來突然失聰,被診斷為突發(fā)性耳聾。而不久前一名23 歲的男生,因為長期戴耳機突然出現聽力下降,最后在當地醫(yī)院被診斷為“重度突發(fā)性耳聾”,聽力很可能無法完全恢復到正常。耳機對聽力的傷害有多大,又該如何正確使用耳機呢?
耳朵,由外耳、中耳、內耳三部分構成。外耳接受外界的聲音,沿著耳道引起鼓膜震動,將聲音傳到內耳,再通過聽神經傳送到大腦中的聽中樞,于是就聽到了聲音。
聽力損害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噪聲,噪聲性聽力下降可分為慢性與急性。急性損傷就是近距離、突發(fā)性的強噪聲。而慢性損傷則為長期接觸噪聲導致的慢性聽力損害。例如長時間聽耳機,聲壓集中地傳遞到鼓膜上,極容易造成聽覺疲勞。而且由于長期過量的刺激,致使末梢感受器受損害,導致耳鳴、重聽以及耳朵疼痛,甚至聽力下降。
●佩戴耳機時,音量不宜過大。在使用耳機時,通常建議音量不超過最大音量的60%,這樣能避免耳朵在短時間內被過分刺激。另外,盡量避免在嘈雜的環(huán)境中使用耳機,因為嘈雜的環(huán)境中人們會不自覺調高設備音量,從而對聽力造成損害。
●控制耳機的使用時長。使用耳機時,也要控制好使用時長,每天盡量使用不超過60 分鐘,給耳朵留足休息時間。
●盡量選擇頭戴式耳機。由于入耳式耳機的聲音接觸面積比較小,它對耳朵內部的壓力比較大,就更容易讓耳朵受損,而頭戴式耳機接觸面積大,壓力比較小,相對來說可減少對內耳聽覺感受器的刺激,也就更安全一些。
●不要在睡覺的時候使用耳機。在睡覺的時候使用耳機會讓耳朵更容易受傷害,因為耳朵會壓在枕頭上,容易讓耳郭受損,還容易對鼓膜造成刺激。另外,有些人在睡覺時佩戴耳機會不自覺入睡,就會讓耳機戴在耳朵上一整夜,時間一長耳朵就會極度受損。
專家介紹,相較于傳統(tǒng)入耳式耳機,更推薦質量達標的頭戴式耳機或降噪耳機,并注意保持耳塞的清潔。不管使用什么耳機,都要遵循60-60-60 原則。即聽耳機音量要小于最大音量的60%;連續(xù)聽小于60 分鐘;聽這個耳麥的時候,周圍環(huán)境的聲音要小于60 分貝。
雖然上述措施可以減少耳機對聽力和耳道的損傷,但還是建議盡量少用耳機。如果暴露于過響的聲音中,或者長期使用耳機,抑或是由于其他原因導致的耳鳴、耳悶甚至聽力下降,建議及時去醫(yī)院就診,及早診斷,及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