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偉
(日照市東港區(qū)農業(yè)農村局,山東 日照 276800)
早春蔬菜栽培技術發(fā)展歷程較長,針對春季蔬菜較少的情況,合理利用有限資源可改善早春蔬菜的種植條件,不斷提升蔬菜種植質量與效益,滿足市場需求。我國將蔬菜供應作為改善民生的重要內容之一,以“菜籃子”市長負責制推進,為早春蔬菜栽培管理技術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提供了方向。
種植環(huán)境對早春蔬菜的產量與品質影響較大,包括土壤的濕度、肥力、光照條件與環(huán)境溫度等。早春蔬菜生長需要充足的營養(yǎng)物質,在種植人員的精心照料下,早春蔬菜的產量才能滿足市場需求。溫度較低不利于蔬菜生長,其內部水分與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效率會下降。土壤肥力是早春蔬菜補充營養(yǎng)物質的關鍵,肥力供應不足會導致蔬菜品質不佳,出現長勢矮小及發(fā)生病蟲害等。充足的陽光照射,能提高綠色蔬菜的光合效率,加快植物的新陳代謝,對營養(yǎng)物質積累有較大作用。陽光照射不充足會導致早春蔬菜品質不佳,生產效率下降,影響蔬菜種植人員經濟效益。環(huán)境溫度是早春蔬菜種植栽培需要解決的技術難點之一,由于早春時節(jié)大部分地區(qū)溫度較低,尤其是北方地區(qū),會造成蔬菜凍傷,甚至死亡。
選擇早春蔬菜種子是蔬菜高質高產的前提。當前農業(yè)種子科研人員已針對不同地區(qū)設計出不同種子品種,種植效果較好。例如在某地區(qū),由于當地屬于季風性氣候,冬季時間較長,對蔬菜需求量較大。因此,為提高早春蔬菜的種植效益,滿足市場需求,種植人員選擇生長周期較短的蔬菜品種。其中陽春、健春品種生長效果較好。在相關技術人員指導下,種植人員將選擇的蔬菜種子進行藥水浸泡處理,促進其健壯生長。早春冬瓜、茄子與辣椒種子外皮較為堅硬,對種子發(fā)芽不利,種植前需要使用溫水浸泡。根據專業(yè)種植方法,將種子在55 ℃溫水中浸泡處理。在此過程中,需要工作人員手動攪拌,使種子充分接觸水,有利于其生長發(fā)育,一般浸泡時間為15 min 左右。溫水浸泡完成后進行熱水燙種,此環(huán)節(jié)需要技術人員進行示范,避免對蔬菜種子造成損傷,影響其發(fā)芽率。熱水燙種完成之后對種子進行沖涼處理。由于蔬菜種子不同,藥水浸泡的方式也不同,需要運用專業(yè)的理論知識,保證蔬菜品質與產量。
早春時節(jié)氣溫較低,光照強度較弱,對早春蔬菜育苗極為不利。種植人員應根據大棚環(huán)境進行調整,促使蔬菜種子盡快發(fā)芽。例如,在某地區(qū)早春蔬菜種植大棚中,種植人員使用電熱墊與電暖炕為蔬菜種子提供適宜溫度,促使種子盡快發(fā)芽。苗床溫度對蔬菜種子發(fā)芽影響較大,可以通過人工增加覆蓋物的方式減少溫度流失,為蔬菜種子生長發(fā)育提供適宜環(huán)境。在春季經常出現大風天氣,冷風透過大棚吹向苗床,容易傷苗。在育苗專家的指導下,當室內溫度達到25 ℃以上時,需要進行上部通風,避免外部冷風從大棚底部進入,影響早春蔬菜的出苗率。早春蔬菜育苗過程中,遇到長期低溫天氣會發(fā)生秧苗凍傷、死亡的現象,造成早春蔬菜大面積減產,使種植人員遭受經濟損失。使用電熱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秧苗凍傷情況。在技術人員的幫助下,配制藥劑噴灑可以有效修復凍傷的蔬菜組織,恢復其營養(yǎng)結構,對早春蔬菜育苗、壯苗有積極的影響。另外,早春蔬菜育苗、壯苗過程中,需要科學控制水肥,減少燒苗。及時觀察早春蔬菜出苗情況,為應用早春蔬菜栽培技術提供優(yōu)化意見。
在早春蔬菜定植前需要進行壯苗,使其具備應對不良環(huán)境狀況的能力,尤其是應對低溫與大風天氣的能力。煉苗時間為蔬菜定植前7 d 左右,優(yōu)化調控栽培環(huán)境,為定植蔬菜提供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種植人員應選擇合適的時間開展早春蔬菜定植工作,注意定植時間需要保證在連續(xù)3 d 晴朗天氣之后。例如,某地種植人員根據育苗專家的要求設計定植時間,秧苗定植后,發(fā)現秧苗長勢不佳,呈現萎蔫狀態(tài)。育苗專家對此作出解釋,按照時間條件進行早春蔬菜定植設計,秧苗在定植后前期會出現生長不適應的情況,但在中期,秧苗會自動進行調節(jié),適應新環(huán)境后生長速度將會提升,保障早春蔬菜的產量及品質。另外,早春蔬菜秧苗定植后,秧苗地上部分生長緩慢,但根部的生長發(fā)育較為完整。通常情況下,秧苗的根部生長越完整對土壤營養(yǎng)物質與水分的吸收利用效果越佳。因此,早春蔬菜秧苗前期定植需要補充充足的水分與養(yǎng)料,為其根部生長提供物質基礎。在定植設計早春蔬菜秧苗的過程中,每株秧苗需要保持一定的行間距,為植物生長提供充足的空間。由于不同蔬菜生長趨勢與形態(tài)不同,在定植前需要專家指導,使種植人員能夠充分利用溫度、陽光與營養(yǎng)物質,為提升早春蔬菜品質與產量創(chuàng)造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
為提高早春蔬菜的品質,要科學防治病蟲害,禁止出現大量的農藥殘留,以免對人體造成危害。早春蔬菜種植中,防治病蟲害主要采用以下3 種方式。一是農業(yè)防治。種植人員需要對大棚內的環(huán)境進行處理,有效清除土壤中殘留的病菌及殘物。例如,某大棚管理人員在設置大棚前,深耕土壤并進行充分晾曬,有效清除藏在土壤中的病菌和蟲卵[1],為應用早春蔬菜栽培技術提供有利條件。種植早春洋蔥時,蚜蟲會啃食其果實與葉片,嚴重影響洋蔥的品質與產量,種植人員可以利用蚜蟲生物特性改變其生存環(huán)境,使其不具備生存空間。由于蚜蟲幼蟲喜涼,通常藏在洋蔥植株的根部,通過施用藥劑噴霧可有效滅殺蚜蟲。另外,種植人員可以通過管理大棚整體環(huán)境,清除滿足蚜蟲生存的營養(yǎng)物質,避免滋生蚜蟲。二是生物防治。小菜蛾是早春蔬菜的主要蟲害之一,應根據該害蟲的生物特點,配制性誘劑誘殺小菜蛾。同時,部分夜蛾具有趨光性,可在夜晚設置光板進行誘殺,也可以施用殺蟲劑進行大面積的防治。三是化學防治。該防治方法較為常見且防治效果較好,是早春蔬菜栽培管理技術應用的重要體現。針對不同病蟲害所配制的化學藥劑不同。例如,針對螨蟲類可以選擇10%瀏陽霉素懸浮劑防治,小菜蛾可以施用2.5%多殺霉素懸浮劑1 500 倍液噴灑防治,效果顯著。
早春蔬菜育苗時期,種植人員需要結合種植環(huán)境科學施用化肥。例如,種植人員對大棚早春蔬菜適量施加氮肥,能夠促進其生長。如果種植人員缺乏專業(yè)知識,盲目施氮肥,反而不利于蔬菜生長。應在育苗專家的指導下,合理施用氮肥。在早春蔬菜幼苗生長時期,需要控制氮肥施加量,尤其是營養(yǎng)土充足的情況下,過度施用氮肥會導致植物營養(yǎng)過剩,出現苗弱、徒長情況。對此,要求種植人員加強對底肥的管理及應用,按照地基土的特點配制營養(yǎng)土,為育苗提供充足的養(yǎng)分。同時,可以在種植土壤中施加微生物菌肥,提高早春蔬菜的生長速度,微生物菌肥在土壤中發(fā)生反應,可以發(fā)酵土壤中的天然肥,提升土壤溫度,為早春蔬菜的生長提供有利環(huán)境?;蕦υ绱菏卟烁可L有利,且植株吸收效果較好。調查發(fā)現,根部生長越快的蔬菜,對肥料的吸收效果越好,能將其轉化為營養(yǎng)物質吸收利用,提升早春蔬菜的品質,為市場提供優(yōu)質蔬菜。施用化肥可提升蔬菜的營養(yǎng)價值[2],種植人員可選擇施加磷酸二氫鉀調節(jié)蔬菜內部的營養(yǎng)吸收比例,避免施用過多尿素,造成蔬菜品質下降。
在設置大棚前,種植人員應深耕處理種植地土壤,避免凍土層較深影響早春蔬菜栽培。另外,可以將土壤中潛藏的越冬蟲卵翻整出來,經過太陽暴曬與藥劑處理全面殺除蟲卵,降低病蟲害的發(fā)生概率。通常應2 年深翻1 次土壤,能有效提升土壤肥力。翻整深度控制在20~30 cm,在深翻過程中還可以進行藥劑消毒處理。在土壤翻整之后施用農家肥,相較于一般的化肥,農家肥在提升土壤肥力與提高土壤溫度上有較大優(yōu)勢。采用專業(yè)技術檢測土壤之后對土壤補肥補水,使其達到早春蔬菜種植的條件。另外,在技術團隊指導下設置地膜,對土壤進行保溫,在積溫達到一定條件后種植早春蔬菜。部分地區(qū)采用大棚方式種植,對早春蔬菜的生長較為有利。在早春蔬菜收獲后,種植人員應對土壤中的植株殘體進行處理,為次年早春蔬菜種植提供良好的土壤環(huán)境。
澆水灌溉貫穿于早春蔬菜種植全過程,無論是早期的土壤處理階段,還是中期的蔬菜生長階段,都需要補充大量的水分。在土壤深翻后對土壤進行深度灌溉,保證土壤濕潤,滿足早春蔬菜栽培的要求。早春蔬菜秧苗培育營養(yǎng)土中同樣要求充分灌溉,培育土壤潮濕有利于蔬菜秧苗根部吸收水分。不論是地膜覆蓋的蔬菜秧苗還是溫室大棚內的蔬菜秧苗都需要補充水分,在地膜與溫室大棚的保護下,溫度升高,水分會蒸發(fā)到空氣中,使蔬菜的生長環(huán)境變得濕潤。在夜晚溫度下降時水蒸氣遇冷凝華為小水珠,可以補充土壤中的水分,在人工管理下,控制大棚內的種植環(huán)境,保持土壤潮濕,為蔬菜秧苗生長提高良好的環(huán)境。
在澆水過程中,主要采取水肥齊用的原則,對早春蔬菜生長有積極作用。根據蔬菜生長的狀態(tài)及時、科學補水。例如,在某溫室大棚早春蔬菜種植中,由于缺乏栽培經驗,對土壤水分管理不足,導致秧苗水分較多無法正常呼吸,出現大面積秧苗根部腐爛,最終死亡[3]。相關人員應學習早春蔬菜灌溉方式,避免噴灌,應以滴灌方式進行。出現土壤水分較多、氣溫較低的情況,要及時排水,避免發(fā)生早春蔬菜澇災。
溫室大棚管理是早春蔬菜栽培管理技術的重要內容之一,對早春蔬菜高質高效栽培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一是溫度調節(jié)。初春時節(jié)晴天較多,溫室大棚內溫度緩慢升高,但由于外部空氣較冷,冷風較大容易使早春蔬菜發(fā)生霜凍災害。尤其是溫室大棚設計不全面的情況下,冷風進入大棚內,會對早春蔬菜造成毀滅性傷害。對此,種植人員需要科學設置大棚,阻擋冷風進入,避免溫度較低導致早春蔬菜秧苗受凍死亡。隨著天氣變暖,大棚外部溫度升高,種植人員需要進行日常的通風,保證蔬菜秧苗健康生長。在大棚溫度較低時,種植人員可利用提前貯存的太陽能放熱或使用電暖炕培育秧苗。二是補苗、間苗,在種植過程中經常出現蔬菜秧苗患病或生長不良等現象,種植人員要拔除患病秧苗,移栽或培育新苗,保證早春蔬菜的產量與品質[4]。另外,清除雜草與自生秧苗較為重要,自生秧苗品質較差,要及時清除,避免其與雜草爭奪栽培秧苗的營養(yǎng)與水分,對蔬菜生長產生不利影響。
溫室大棚內的蔬菜生長周期較短,采收人員應及時收獲,避免影響下一茬種植工作。大部分蔬菜都是直接采收,最大程度利用土地資源,增加種植人員經濟效益。一旦采收延誤,會造成蔬菜過度成熟,無法食用,而且會影響種植環(huán)境,為病蟲害滋生提供有利空間,造成大部分蔬菜死亡。另外,早春蔬菜采收時間較晚會使土壤資源利用率下降,造成較大的成本損失。如果溫室大棚種植人員經驗較少,可通過請教專業(yè)技術人員,了解各類蔬菜的成熟標志[5],學習早春蔬菜采收標準,做好下一茬蔬菜種植銜接工作。種植人員應計算早春蔬菜的成熟時間,設計下一茬種子的選擇與培育時間,在早春蔬菜采收完成后,進行簡單的土壤處理,利用土壤肥力與水分種植下一茬早春蔬菜,種植中進行補水、補肥,保證接種蔬菜的產量與質量。
文章通過分析早春蔬菜栽培的影響因素,為早春蔬菜高質高效栽培技術提供理論支撐。提出通過挑選優(yōu)質蔬菜種子、育苗壯苗、蔬菜定植設計、病蟲害防治等方式優(yōu)化栽培技術。早春蔬菜的高質高效栽培需要進行科學肥水管理、土壤處理,大棚管理與適時采收,為市場提供健康、新鮮的早春蔬菜,實現蔬菜種植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