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袁成亮
舒奉謙,原名舒家鳳,江西德興人。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江蘇分會會員,蘇州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香港華夏(國際)書畫院特聘畫師,蘇州吳門中國畫研究院高級畫師。悉心江南水鄉(xiāng)、古典園林、太湖景致等題材的山水作品創(chuàng)作。作品古樸渾厚、清新典雅。歷年來作品先后參加省、市及全國、國際性大展并獲獎,作品入編數(shù)十部大型畫集。
舒奉謙,又名舒家鳳,原籍江西德興,1957年出生于蘇州一個官宦家庭。父親舒?zhèn)@是國學大師章太炎學生,國共合作時期曾任湖北省財政廳長。舒奉謙自小就喜繪畫,求學時班級、校園黑板報也成了他展示才華的一方天地。舒奉謙九歲時全家因受“文革”沖擊被迫搬出了父親當年苦心營造的民國式洋房“葦園”,生活也愈發(fā)艱難。及至在蘇高中求學時,舒奉謙兄妹五人又加入了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的浪潮。但無論條件多么艱苦,舒奉謙始終沒有放下自己那桿畫筆。為了分擔家人負擔,舒奉謙憑著畫得一手好畫的功夫為蘇州民間工藝廠(吳門畫苑的前身)等單位做起了外畫加工,雖然艱苦,卻也因此鍛煉了他的繪畫功底。
在當今吳門畫壇,舒奉謙是以江南水鄉(xiāng)畫為人所知的。其實,舒奉謙起先是跟姐姐學花鳥畫的,后來又跟胞兄舒益謙學起了山水畫。從花鳥畫轉至山水畫,對舒奉謙的藝術道路來說未嘗不是一件有益的事,他說:“與花鳥畫相比,山水畫畫面開闊,視野更廣,也更符合我豪爽豁達的個性。”
在山水畫中,舒奉謙更鐘情于江南水鄉(xiāng)水墨與彩墨畫,說來這也得益于他胞兄舒益謙的影響。舒益謙是吳門江南水鄉(xiāng)畫的開拓者,他筆下那小橋流水、太湖煙云、園林美韻對于生于斯長于斯的舒奉謙有著強烈的共鳴。他說:“我自小生于江南,對江南一草一木都充滿了深厚的情感,水是江南的靈魂,用水墨來表現(xiàn)水鄉(xiāng)之美是最合適不過了,但同時江南的美也是五彩斑斕的,用彩墨來表現(xiàn)水鄉(xiāng)之美也別有一種韻味。”在江南水鄉(xiāng)體裁中,舒奉謙最喜畫煙雨水鄉(xiāng)、太湖景致和古典園林體裁的作品。他喜歡在細雨濛濛的時節(jié)走出畫室,感受江南別樣的美,他說:“小橋流水,亂石鋪地,一個小姑娘,一把油紙傘最能體江南朦朧之美,這種美映照在我的腦海中,鋪灑在宣紙上,那種酣暢淋漓的感覺真是美妙極了。”
湖心亭
舒奉謙還十分注重從自然中吸取營養(yǎng),他常常在灑滿月光的夜晚走出畫室,觀賞林中月夜之美,他說:“在深秋的月夜,走在樹叢中,月光將樹枝的影子投射在地上,縱橫交錯、千姿百態(tài),宛如一幅幅水墨畫,令你不能不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的許多作品就是來自于類似的自然的饋贈?!?/p>
在江南水鄉(xiāng)體裁中,舒奉謙還特別喜愛畫蘆葦,他說:“蘆葦隨風搖曳,看似很柔弱,其實柔中有剛,百折不撓,韌性十足,任憑風浪起,也絕不離開腳下的這片土地。蘆葦色白,雖然不像花兒那樣五顏六色,但其美感絕不亞于各色花草,有著攝人心魄的樸素自然之美。我父親也很喜歡蘆葦這種特性,在自建的園子中種上蘆葦,還將自己的別墅取名為‘葦園’?!笔娣钪t擅畫蘆葦,無論是近景還是遠景,他筆下的蘆葦千姿百態(tài),或靜或動,風情萬種。他創(chuàng)作的《漁家灣的晚霞》在晚霞的映照下,那一片隨風揺曳的白葦,數(shù)只飛向葦叢的歸鳥,還有那幾只落帆的歸舟無不給人以和諧安寧之感。
漁村夕照
清溪
奇峰
在江南水鄉(xiāng)畫體裁表現(xiàn)手法上,舒奉謙特別擅長以小寫意來表達他心心念念的江南。他說:“江南水鄉(xiāng)的韻調充滿了柔情與細膩,小寫意小場景也最能反映我心中的江南。”他以兼工帶寫的繪畫手法表現(xiàn)四季分明的江南水鄉(xiāng),他的一些作品還借鑒西畫光影造型的構圖法則,并在色彩中大膽使用丙烯顏料來增加作品的透明度,流暢的筆墨,亮麗的色彩將江南水鄉(xiāng)的獨特韻味表達得淋漓盡致,給人以獨特的藝術享受。
在數(shù)十年的繪畫藝術生涯中,舒奉謙作品先后在中國美術館、中國博物館、上海美術館、江蘇美術館等場館展出,并被編入《中國美術選集(1978-1998)》《中國當代著名國畫家精品集》等畫集,現(xiàn)為江蘇省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蘇州吳門中國畫研究院高級畫師。
面對已取得的成績,年過六旬的舒奉謙并沒有絲毫的滿足,寫生、畫畫是他生活的常態(tài),他說:“藝無止境,我還有很多東西要學,在江南水鄉(xiāng)畫方面還有很多值得探索的地方,爭取多創(chuàng)作一些好的作品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