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吳文祖
蘇州,山川鉅麗,風土清嘉,處于江南的核心區(qū),是吳文化的發(fā)祥地。蘇州是崇文之地,亦有尚武傳統(tǒng)。古吳族先民長期生活在氣候炎熱、多江河湖泊的水鄉(xiāng),斷發(fā)以便游水,文身以避蛇蟲,常年手持漁捕器械,搏斗于風浪之間。蘇州,從來不缺驍勇善戰(zhàn)之士、俠肝義膽之人:春秋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劍客,吳國獨占半壁;跟隨項羽縱橫南北、終結(jié)暴秦的八千江東子弟,悉數(shù)來自吳中一郡。吳人血液中盡數(shù)流淌著的是武化的基因。這樣的社會氛圍,自然影響著生于斯、長于斯的男女老少。
都說“蘇州出美女”。然而,即便是蘇州人,一下子能報出名來的蘇州美女,其實并不多,更多的被淹沒在了歷史的洋流之中。像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中聰明清秀、極富靈氣的女一號林黛玉,長篇武俠小說《天龍八部》里那位令段王子神魂顛倒的王語嫣,都只是小說中的人物而已。那些歷史上真有其人并留下名來的,即使耳熟能詳,也有原籍不在蘇州的,只是與蘇州有些淵源。不過,她們都有蕩氣回腸的傳奇故事伴隨,勇敢頑強,剛毅堅韌,美麗與智慧同在,俠義與柔情并存,血液里、骨髓中流淌的是與生俱來的江南氣質(zhì)。
要說蘇州的歷史,必提吳越爭霸。只要說到夫差、勾踐、伍子胥、范蠡中的任何一人,總會說起這位西施大美女。她雖出身貧寒,卻有沉魚之容,是吳王最為寵愛的妃子,位居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首。越國戰(zhàn)敗后,越王勾踐被迫向吳國稱臣求和。國難當頭之際,西施肩負使命,忍辱負重,以身許國。同時,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強國富民,最終打敗了吳國。
從古至今,以女色亡國者,世皆罪于女,好為封建統(tǒng)治者開脫罪責,惟西施例外。越人,理所當然為其建祠塑像,肯定她在越國滅吳中的奇功。吳國的滅亡乃是時代的潮流,后人對西施的功過持有理性的評價。唐代詩人崔道融《西施灘》云:“宰嚭亡吳國,西施陷惡名。浣紗春水急,似有不平聲?!蓖瑸樘拼娙说牧_隱也說:“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
吳地民間,流傳著《西施預置越來溪》等眾多關(guān)于西施的故事。越王勾踐與范蠡商量迅速攻破吳都之策。無意間,范蠡瞥見七子山腳下的田野上,一棵桃樹隔著一棵柳樹,很有規(guī)律地向前延伸。范蠡心中一動,正想上前察看,耳邊傳來牧童哼唱的山歌:“一棵楊柳一棵桃,桃紅柳綠風光好。吳國江山萬萬年,喜氣洋洋哈哈笑?!狈扼宦犃耍┤D開!今天聽到的山歌,與當年西施唱的僅改動了一句。當年,西施就以桃柳路線,暗示“郎君偷娶小嬌娘”之法。范蠡不曾猜錯,西施被獻給吳王之后,時時不忘肩負的任務,早就為越軍物色了一條隱蔽的進軍路線。越王聽說后,立即號令三軍,在此鑿溪開河,奇襲姑蘇,一舉滅吳。在這個故事中,西施的美貌并不是重點,褒揚的分明是她的智慧。吳人對西施并沒有太多的責怨,相反,更多的是對西施的好感。今蘇州城西南,仍有館娃宮、玩月池、越來溪、西施潭、畫眉泉等遺跡,以示紀念。
后世的詩文、小說和戲劇中,西施最后的歸宿,乃是與那位文武兼?zhèn)涞姆扼还蚕碛嗌?。這與《越絕書》“西施,亡吳后復歸范蠡,同泛五湖而去”,以及蘇東坡的“五湖問道,扁舟歸去,仍攜西子”所述相符。石湖上這對情侶的背影,更為西施的故事平添了幾分傳奇色彩。
虞姬,蘇州人,婀娜俊俏,能歌善舞。項羽自幼便隨叔父逃亡至此,虞姬慕項羽英名,嫁為人妻,陪伴左右。公元前202年,項羽被漢軍圍困垓下,兵少糧盡,夜聞四面楚歌,以為楚地盡失,哀大勢已去,面對虞姬,在營帳中酌酒悲歌。《楚漢春秋》錄其《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吳地有舞劍的傳統(tǒng)。先前就發(fā)生過項莊舞劍,為鴻門宴助興的事件。隨侍在側(cè)的虞姬,聞聲愴然拔劍,剛?cè)岵嗳黄鹞?,含淚以《復垓下歌》和之:“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通過劍舞,虞姬既想激勵項羽斗志,又以此跟鐘愛之人告別。為了讓項羽不再有牽掛,虞姬隨后平靜地把劍一橫,頸血瞬間染紅了劍鋒,轉(zhuǎn)眼香消玉殞。
虞姬如此大義凜然、忠于愛情的形象一直被傳頌至今。當?shù)匕傩找砸环N名叫虞美人的花作為對她的感情寄托。道光《蘇州府志》云:虞美人,相傳虞姬滴淚所化,故名。乾隆《吳縣志》亦曰:虞美人,系虞姬之靈所化。
京劇大師梅蘭芳先生的一出《霸王別姬》,更讓虞姬家喻戶曉。千古絕響的那一刻,虞姬的光輝形象,甚至蓋過了威震中原的西楚霸王。項羽雖是敗軍之將,卻因為虞姬,讓他這位悲劇人物更有人情味,更具個性光彩,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蘇州的美女,心靈也手巧,自古就活躍各行各業(yè)中,而且出類拔萃之人眾多。船娘、繡娘、蠶娘……是給她們的一個個尊稱。
劍,被稱為百兵之王,是佩劍者身份的象征。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上至天子諸侯,下至百官貴族,無不崇尚佩劍?!凹驹泟Α?,成為一段佳話。江南地區(qū)的青銅兵器,特別是劍的鑄造工藝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吳越寶劍之鋒利,冠絕天下。而吳越之地的鑄劍大師,更是受到大家的追捧。吳國鑄劍伉儷干將和莫邪,被尊崇為神話般的存在。
據(jù)《吳越春秋》載:“干將者,吳人也。莫耶,干將之妻也?!眳峭蹶H閭曾命他們鑄劍,干將“采五山之鐵精,六合之金英”,以鑄鐵劍,然三月不成。干將曰:“吾師之作冶也,金鐵之類不銷,夫妻俱入冶爐之中。”莫邪曰:“先師親爍身以成物,妾何難也?!庇谑悄啊皵喟l(fā)剪爪,投于爐中,使童男童女三百人鼓橐裝炭,金鐵乃濡,遂以成劍”。一曰干將,二曰莫耶。
而在民間傳說中,為了制成這兩把劍,莫邪的舉動則令人淚目:莫邪聽說干將的師傅遇到無法化解的礦爐時,“夫妻俱入冶爐”,也毫不猶豫地站到了高聳的鑄劍爐壁上,她眼含熱淚,面帶微笑,飄然墜下……
對于干將、莫邪的鑄劍技藝,古人向來毫不吝嗇贊美之詞?!盾髯印吩唬骸瓣H閭之干將、莫邪、鉅闕、辟閭,此皆古之良劍也?!薄墩f苑·雜言》曰:“干將、莫邪,拂鐘不錚,試物不知,揚刃離金斬羽契鐵斧,此至利也?!?/p>
1 9 8 2 年,為了紀念干將,蘇州命名了一條橫貫古城的干將路。2003年,為了紀念莫邪,蘇州古城東側(cè)又命名了一條莫邪路。而莫邪路位于東護城河東側(cè),在相門橋下與干將路完美交錯。
梁紅玉,宋朝著名抗金女將,自幼隨父兄練就了一身功夫,后結(jié)識南宋名將韓世忠。梁紅玉感其恩義,以身相許,韓世忠原配白氏死后成為正妻。
1129年3月,苗傅等人殺死朝廷大臣,逼宋高宗讓位。梁紅玉一夜奔馳數(shù)百里,召喚駐扎在陽澄湖邊率領(lǐng)水師訓練的韓世忠前往平叛。韓世忠及時趕到錢塘,兵變很快得到平息。梁紅玉立下殊勛,被封為護國夫人。
1130年,在與金兵的黃天蕩之戰(zhàn)中,梁紅玉親執(zhí)桴鼓,和韓世忠共同指揮作戰(zhàn),率8000人困10萬之敵長達48天,被后世稱為“黃天蕩大捷”。經(jīng)過此戰(zhàn),金軍不敢輕易渡江,南宋半壁江山得以保全。
此后,梁紅玉隨夫出征楚州抗金。韓世忠“披草萊,立軍府”,與士卒同甘共苦;夫人梁紅玉也親自“織薄為屋”。不幸的是,1135年8月,梁紅玉戰(zhàn)死在了楚州前線。
蘇州是韓世忠夫婦的第二故鄉(xiāng)。滄浪亭,始建于北宋,南宋初年曾為韓世忠的住宅。1151年,韓世忠去世,夫婦倆合葬于吳中靈巖山西麓。宋高宗趙構(gòu)曾稱贊梁紅玉:“智略之優(yōu),無愧前史?!睘榱思o念他們夫婦,人們建蘄王祠,供奉韓、梁兩尊塑像;靈巖山麓的合墓旁,豎起了一塊詳細記述他們抗金事跡的萬字碑。
清末奇女子賽金花,原名趙彩云,出生在一個士紳家庭。由于母親、父親相繼去世,家道中落,被賣到當?shù)氐幕ù稀J鍤q那年,正值豆蔻年華,偶遇回蘇的前科狀元洪均,當即被贖身,娶回家中為妾。
不久,洪鈞奉旨為駐俄羅斯帝國、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荷蘭四國公使,其原配夫人畏懼華洋異俗,命她陪同洪鈞出洋。出使期間,他們在柏林居住數(shù)年,到過圣彼得堡、日內(nèi)瓦等地,賽金花作為公使夫人跟著洪均每天在各種官場交際。她受到英國女皇接見并合影留念,也受到過德皇威廉二世及其皇后的接見。在此期間,她與后來的八國聯(lián)軍統(tǒng)帥瓦德西相識。由于她的氣質(zhì)與美貌,被西方人盛贊為“東方第一美人”。
洪鈞歸國后不久病死,歸葬于吳中越溪。洪家以賽金花出身不好為由,把她趕出了家門。1900年,正在北京的賽金花,因為能說德語,得以與德國士兵交談,也與八國聯(lián)軍統(tǒng)帥瓦德西有過接觸。賽金花認為,“國家是人人的國家,救國是人人的本分”,她極力勸阻瓦德西不要濫殺無辜,保護北京市民。同時苦苦勸說克林德遺孀,以修建克林德牌坊的方式了結(jié)了克林德被害一事。京城人對賽金花多有感激,稱之為“議和人臣賽二爺”,甚至褒贊其為“護國娘娘”。
賽金花的一生充滿了坎坷,但她始終堅韌不拔,勇敢地面對生活中的種種困難。戲曲家吳承炬在《東園詩鈔》贊曰:“八國聯(lián)軍庚子年,夫人城比帝城堅。百官接踵觸塵霧,萬戶傷心生野煙。毅力換回清社稷,溫言鎮(zhèn)定漢山川。只因解作德人語,億兆生靈恃保全?!?/p>
自隋朝開通京杭大運河后,全國的經(jīng)濟重心開始南移,江南一帶開始呈現(xiàn)富饒、富庶、富足的新氣象。宋朝都城的南遷,江南逐漸成為當時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范成大《吳郡志》始載:“天上天堂,地下蘇杭?!贝撕螅K州盛行教育,發(fā)展文化,狀元成了當?shù)亍疤禺a(chǎn)”。明清時期,在政府招撫流亡勸墾、興修水利等一系列措施影響下,蘇州經(jīng)濟獲得快速恢復和發(fā)展。依托大運河暢通的航運,以及海上交通的便利,蘇州吸引了全國,甚至世界各地的貿(mào)易者,巨量的財富積聚于此。這不僅大幅度提高了蘇州人的生活水平,而且為蘇州文化建設帶來了一片繁榮。
明清時期,以昆曲為代表的文化消費在蘇州當?shù)氐玫娇涨鞍l(fā)展。馮夢龍編撰的“三言”,引領(lǐng)了中國古代白話短篇小說整理和創(chuàng)作高潮的到來。蘇州美女的“美”,既有美的外在,又有美的本質(zhì)。人們以娛樂休閑活動、民俗活動為載體,通過當時的文學作品、戲劇表演,直到如今的電影、電視劇、新媒體,把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蘇州美女形象,一次又一次,一版又一版地進行塑造和強化?!疤K州美女”,已經(jīng)成為江南文化的一個符號,一張?zhí)K州的文化名片?!疤K州出美女”,早已悄然成為人們的共識。
(作者為吳中區(qū)越溪街道社區(qū)教育中心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