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海珊
小米(化名),女,高一學生。期中考試前一個月,小米在完成不了作業(yè)時會情緒崩潰,并且無法處理任何事務。因此,她焦慮萬分,身心俱疲,卻無力改善,倍感無助。小米的父母無法理解她崩潰時的大喊大叫,反而批評指責她,這讓她內(nèi)疚又委屈。久而久之,小米一到做作業(yè)或考試時就會出現(xiàn)軀體疼痛,甚至出現(xiàn)自傷行為。學業(yè)日漸繁重,小米希望盡快擺脫這種惡性循環(huán),主動求助心理健康教師。
小米初三時雖然出現(xiàn)過焦慮、抑郁情緒,但是能順利考入重點高中。進入高中后,面對學業(yè)壓力劇增,朋輩優(yōu)秀,自己成績不理想,小米心理落差較大,再次出現(xiàn)焦慮、抑郁情緒,通過玩手機、睡懶覺來逃避學業(yè)壓力。她也嘗試過向父母傾訴,但得到的是說教,因此倍感失望,逐漸出現(xiàn)“我不好”“我不值得”等消極信念。小米得不到理解與關愛,又感覺前途無望,壓力積蓄,最終情緒崩潰,甚至升級為自傷行為。我評估了小米的情況,及時與小米的父母溝通,建議他們帶小米去醫(yī)院診斷治療,并在治療的同時為小米提供心理輔導。我與她商定的輔導目標為緩解學業(yè)壓力,疏導焦慮、抑郁情緒,提升學習行動力。
咨詢中最重要的事是建立良好的咨訪關系。無條件的積極關注以及適當?shù)囊龑?、鼓勵,有助于良好咨訪關系的建立。由于小米有很強的傾訴欲望,我允許她自由地表達,耐心傾聽她的任何想法與感受。她經(jīng)常陷入情緒困擾,并因此否定自己。我嘗試運用敘事療法將她的情緒問題外化,引導她重新看待情緒,接納自己。待小米能理性看待情緒后,我進一步引導她尋找情緒產(chǎn)生的根源。她意識到在應對不擅長的重要科目以及量多、難度大的學習任務時,她更容易情緒崩潰。此外,我適時地肯定與鼓勵她,如肯定她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鼓勵她在情緒波動時選擇感興趣的舒緩放松方式,或建議她從擅長的任務入手,從而進入學習狀態(tài)。
大多數(shù)人比較關注外在的情緒、行為,忽略情緒、行為背后的內(nèi)心沖突與需求。小米喜歡跟我分享她寫的小說。我在和她分析小說時引導她發(fā)覺文字背后的情緒,以及投射出的沖突與渴望,并幫助她“翻譯”軀體化傳遞的信息。另外,我引導小米通過呼吸放松的方式與身體對話。她練習通過呼吸感受軀體癥狀背后的情緒,覺察情緒背后的需求。看見就是療愈。小米意識到自身內(nèi)在的渴望,學著理解和接納矛盾的自己,不再覺得自己異常,軀體疼痛有所緩解。在我的鼓勵下,她逐漸用閱讀、寫作、深呼吸等方法替代自傷行為。
小米看問題容易以偏概全,覺得自己一無是處,無人關愛。我從積極心理學的視角引導小米看到“房樹人”繪畫作品中的積極元素。通過對這些積極元素的分析,她意識到自己平時忽略了自身優(yōu)勢和父母、老師的支持。在此基礎上,我采用“焦點解決式談話”技術引導小米改變應對策略。小米試著分解學業(yè)任務,制訂彈性計劃,運用老師和同伴資源聚焦問題解決,逐漸讓學習狀態(tài)回歸正軌。
咨詢期間,小米在備考最薄弱的科目時出現(xiàn)過幾次情緒波動。我安撫她,告訴她這種反復是正常的,引導她通過正念冥想覺察需求并減少評判。慢慢地,小米接受了情緒波動的存在,逐步實現(xiàn)了認知轉(zhuǎn)變,即“我有方法應對”“專注當下行動即可”。為鞏固認知層面的轉(zhuǎn)變,她按照我的建議總結歸納了3 個以上應對情緒波動的方法。
咨詢過程中,我征得小米的同意,定期與她的父母溝通,在建立信任關系的基礎上做好普教工作,督促謹遵醫(yī)囑,并引導小米的父母覺察到說教、指責等不良溝通方式會加重小米的癥狀。同時,我給他們示范安撫小米情緒的方式,鼓勵他們多表達欣賞與關愛,以提升小米的自信心。小米的父母在我的引導下有意識地控制自身焦慮,給予小米更多的肯定,并陪伴小米運動和閱讀。經(jīng)過他們的積極配合,小米的精神狀態(tài)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在堅持醫(yī)院治療和接受了12 次心理輔導后,小米的情緒得到了很大改善。尤其是重要考試前,小米出現(xiàn)情緒波動的頻次明顯下降,崩潰程度降低。她學會及時覺察并調(diào)整狀態(tài),重新投入學習。由于家庭互動模式發(fā)生改變,小米也逐漸認可了自己。
在本案例中,做好咨詢設置以及與家長溝通工作至關重要。心理健康教師在輔導前應告知來訪學生咨詢設置,說明保密例外情況,獲取來訪學生的理解,以便及時與班主任、家長溝通反映情況。同時,雙方遵守咨詢設置也有利于守護咨詢邊界。此外,心理健康教師應明確告知家長心理輔導的工作方式,以取得他們的理解與支持,從而更好地幫助來訪學生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