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
20世紀中葉,考古人員發(fā)現(xiàn)了一件特別的青銅器,它不僅造型華麗優(yōu)美,器身上還刻有一百多個銘文,其中“宅茲中國”中的“中國”二字是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中國”一詞最早的文字記載。經(jīng)過專家鑒定,這件青銅器制造于3000年前,正是周朝創(chuàng)建初期。
周武王伐紂成功,但是,剛剛創(chuàng)建的周朝面臨不少問題與困難,需要周武王與大臣們?nèi)ヒ灰唤鉀Q與克服……
新都城與分封制
獲得勝利的周武王總是睡不踏實,他的弟弟周公旦關心哥哥,前來詢問原因。原來,周武王擔心新王朝剛剛建立,立足未穩(wěn),隨時有瓦解的風險,愁得睡不好。他分析了當時的局勢,認為周朝發(fā)源于西部,要想統(tǒng)治全國,必須在東邊建立一座新的都城。于是,周公旦立即開始著手執(zhí)行哥哥的命令,籌劃在洛陽一帶建造新的都城?!罢澲袊敝傅恼沁@件大事。
可惜的是,周武王早早病逝,沒能親眼見到新都落成。他年幼的兒子繼承王位,成為新的君主。很快,周武王生前擔憂的事情發(fā)生了。周武王剛剛?cè)ナ?,很多表面臣服的人認為機不可失,便發(fā)動大規(guī)模的叛亂,幸好有周公旦等大臣力挽狂瀾,成功擊敗叛軍。
為了鞏固統(tǒng)治,除了建立新都,周朝還采取了不少措施,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分封天下。周朝把天下的領土分為若干塊,除了都城附近由周王親自管理,其他地方都派給不同的諸侯管理。這些諸侯分為不同的等級——公、侯、伯、子、男,而周王則是天子,天下級別最高的統(tǒng)治者。
這些諸侯有的是周王家族的親戚,比如魯國的諸侯是周公旦;有的是周朝的開國元勛,比如統(tǒng)治齊目的姜子牙;還有一些是前朝的諸侯王族,比如宋國由商紂王的哥哥管理。
整個周朝時期,不斷有外族侵擾。根據(jù)所處地理方位的不同,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外族分別被稱為夷、蠻、戎、狄。為了消除邊患、鞏固統(tǒng)治,周穆王曾對西戎發(fā)動大規(guī)模戰(zhàn)爭。周穆王是周朝的第五位君主,他不僅擁有很高的軍事指揮才能,還喜歡四處旅游,古籍《穆天子傳》就記載了他率軍周游天下的故事。
共和執(zhí)政
雖然和周邊外族的紛爭不斷,但是真正讓周朝元氣大傷的是一場源于內(nèi)部的紛爭。這場紛爭發(fā)生在周厲王時期。
周厲王是一位十分貪婪的君主。為了達到斂財?shù)哪康?,他加大稅收比例,百姓怨聲載道,紛紛議論、批評周厲王。周朝忠誠的臣子看不下去,就提醒周厲王
“大家都在訴說對您的不滿,還請您認真改正?!?/p>
面對大臣的勸誡,周厲王不僅毫無悔改之心,還想出一個應對辦法,沒過多久便聽不見百姓對他的怨言了。周厲王非常得意,找來當初勸諫他的忠臣,美滋滋地說道
“看見沒,我的辦法已經(jīng)把問題解決,現(xiàn)在大家都不敢胡說八道了。”
周厲王的辦法是什么呢?原來,他派出一批人專門監(jiān)視百姓,如果發(fā)現(xiàn)誰議論周厲王,就對其用重刑。面對這種殘暴的手段,百姓當然不敢再公開表達對周厲王的不滿,各地諸侯也不愿意來朝見周厲王。隨著監(jiān)視越來越嚴格,都城的百姓害怕招來殺身之禍,在街上相遇時彼此都不敢說話,只用眼神交流。
但是,周厲王真的把問題解決了嗎?他沒有改正自己的錯誤,只是利用殘酷的刑罰堵住百姓的嘴巴,這無異于掩耳盜鈴。忠臣不禁感慨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如果周厲王不改正錯誤,民意遲早會像洪水決堤一樣,產(chǎn)生巨大的威力。忠臣的話切中要害,可周厲王還是一丁點兒也沒聽進去,繼續(xù)我行我素。沒多久,都城的百姓終于忍無可忍,聯(lián)合起來發(fā)動起義,把周厲王趕出了國都。周厲王被趕走后,大家推舉賢能的臣子代理國政,因為這個臣子叫作共和,所以這段時期被稱為“共和執(zhí)政”。
共和執(zhí)政這一年是公元前841年,在此之前的歷史事件,歷史學家都只能根據(jù)傳說推斷出一個大概時間,但是從共和執(zhí)政開始,也就是公元前841年起,中國歷史有了準確紀年。
后來,周厲王的兒子長大成人,共和便把權(quán)力歸還給了周王室。繼位的新周王積極改正父親的錯誤,認真治理國家,四處征伐,消除外患??上Ш镁安婚L,下一位周王繼位時,周朝又跌入了谷底。
烽火戲諸侯
周幽王成為周朝的新一任君王,他沒有遠大抱負,還貪圖享樂。他有一個美麗的妃子叫褒姒(Baosi),因為寵愛她,周幽王廢黜了原來的王后和太子,立褒姒為王后。
褒姒雖然長得漂亮,但是不喜歡笑,每天總是板著臉。這讓周幽王非常頭疼,他太想看到褒姒笑起來的樣子,可他用盡方法都沒法逗笑褒姒,直到他想出一個餿主意。
這一天,周幽王命令士兵點燃都城的烽火臺。烽火是古代傳遞軍事情報的重要手段。一旦外敵來襲,受到攻擊的城池就會點燃烽火,濃煙升起,友軍看到后會迅速派出軍隊救援。
周朝都城升起滾滾濃煙,四面八方的諸侯們看到后立即調(diào)撥精銳部隊,馬不停蹄地趕到都城救援。但是,當諸侯們氣喘吁吁地率領部隊趕到都城外時,連一個敵人的影子都沒看見,各路諸侯的援軍只能面面相覷。原來,根本沒有敵人,這只是周幽王為博褒姒一笑做出的荒唐行為。長途奔波的士兵們一個個垂頭喪氣,城墻上的周幽王和褒姒卻開心地哈哈大笑。
后來,為哄褒姒開心,周幽王又多次命人點燃烽火,每次看到諸侯們狼狽趕來的樣子,周幽王和褒姒都非常開心。前幾次,諸侯們看見國都的烽火都信以為真,快馬加鞭地趕來,后來上當?shù)拇螖?shù)多了,大家也漸漸不當回事了。
周幽王不僅昏庸荒淫,還重用阿諛奉承的小人,大臣們的不滿越來越多,終于有人坐不住了,他就是申侯。為了褒姒,周幽王廢黜了原來的王后和太子,申侯正是前王后的父親。
心懷不滿的申侯找到西北部落,聯(lián)合他們一同討伐周幽王。這次敵人真的來襲,周幽王命人點燃烽火,可是大家早就受夠他的欺騙,以為他這次還是在惡作劇,沒有一人趕來救援。周幽王只能倉皇應戰(zhàn),可惜勢單力薄,最終戰(zhàn)敗而死。
周幽王死后,諸侯共同擁立前太子姬宜臼繼位,史稱周平王。后人將周平王之前的周朝稱為西周,將從周平王繼位開始的周朝稱為東周,亦稱春秋戰(zhàn)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