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弱之
周幽王最終被敵軍捕殺,應(yīng)該說其下場是很慘的,不幸得很呀,怎么說他是幸運的呢?作為敗國之君,他留下了千古罵名,又怎么能說他是幸運的呢?
這得說一個有名的歷史故事——烽火戲諸侯:為了讓美人(褒姒)一笑,周幽王聽信奸臣虢石父的主意,在沒有敵情的情況下點燃了烽火,一股股青煙直沖云霄。諸侯們見了,以為敵軍來犯,紛紛帶兵前來勤王??傻搅梭P山一看,敵軍的影子都沒有,只見周幽王與褒姒在那里飲酒作樂。將士們見此情形,無不氣憤,兵馬亂成一團。褒姒見此情形,不由得大笑。后來,敵軍真的來了,周幽王又下令點起了烽火。而諸侯們見了,以為周幽王又在玩弄烽火,因此不肯發(fā)兵,最終導(dǎo)致鎬京陷落,周幽王被殺,褒姒被俘,西周衰敗,國都東遷。
只要稍加思考,就會發(fā)現(xiàn)這個故事不可信。首先,周幽王買笑不可信。一個國王有必要為讓褒姒一笑,置國家安危于不顧嗎?須知,那時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女,王看中了哪個女人,哪個女人就屬于他的。褒姒不會笑,或?qū)⑺蛉肜鋵m,或?qū)⑺n死,或?qū)⑺s出后宮,另找一個合他意的女人就是了。找一個有大才的美人難,找一個會笑的美人不難。其次,褒姒的笑不可信。周幽王要的是什么笑?是甜蜜的笑、愉悅的笑,只有這樣的笑才能讓美人變得更美,可用烽火戲諸侯,能讓褒姒發(fā)出這樣的笑嗎?看到周幽王如此胡鬧,看到將士亂成一團,褒姒能流露出甜蜜的笑、愉悅的笑嗎?應(yīng)該不能。在整個過程中,并沒有讓她感到甜蜜的東西,她怎么會有甜蜜的笑呢?同樣,她又怎么可能有愉悅的笑呢?如果在這過程中褒姒笑了,那也只能是苦笑、譏笑、冷笑。最后,“笑”果也不可信。周幽王如此胡鬧,會失去諸侯對他的信任,這是毫無疑義的。但會不會因為這一次胡鬧,所有的諸侯就不聽他調(diào)遣了?這還是大有疑問的。依我想,會有諸侯認為周幽王不敢再次戲弄諸侯,他們是要出兵的;有的諸侯雖然不敢肯定一定有敵情,但也不能肯定沒有敵情,為了保險,他們也是要出兵的;還有諸侯哪怕知道周幽王又在戲弄諸侯,也是要出兵的,目的是討好周幽王,表示對周幽王的忠誠。諸侯們各有自己的想法是正常的,諸侯們想到一起去了,反而不正常。
故事中有如此多的不可信,只能說明故事是編造的,而且編造得不高明。為什么要編造這不高明的故事?不是為了搞笑,而是借此說明一個觀點:女人是禍水。依據(jù)這個不高明的故事,我們不難作出這樣的推理:如果沒有褒姒,周幽王就不會以烽火戲諸侯。如果周幽王沒有以烽火戲諸侯,那敵軍來犯只要點燃烽火,諸侯就會及時帶兵前來。諸侯及時帶兵前來,也就能將敵軍打垮。打垮了敵軍,西周也就不會衰敗。也可以倒過來推理:推出西周衰敗是因為褒姒的緣故。誠如魯迅所說:“中國的男人,本來大半都可以做圣賢,可惜全被女人毀掉了。商是妲己鬧亡的,周是褒姒弄壞的;秦……雖然史無明文,我們也假定他因為女人,大約未必十分錯,而董卓可是的確給貂蟬害死了。”
周幽王是周朝的最高統(tǒng)治者,是保障周朝繁榮穩(wěn)定的第一責任人,對周朝的衰敗他本該負全責,可有了烽火戲諸侯的故事,罪責就不全是周幽王的了,褒姒起碼也要分一半,甚至有人罵褒姒不罵周幽王,這不是周幽王的幸運嗎?
最后,我作兩個假定:假定周幽王在天有靈,聽了這個故事會拍手叫好,說:“我對諸侯一貫尊重,要不是這個壞女人,我哪會做出如此荒唐之事?”再假定褒姒在天有靈,她同樣會大叫冤枉:“生前我只是他的奴,死后還要我為他背黑鍋,太欺負人了吧?點不點烽火,戲不戲諸侯,我能做一點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