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鐘 燦,勞 嘉,周 馨,賀 煒,劉傳義,張水寒
(1.湖南省中醫(yī)藥研究院 中藥資源研究所,湖南 長沙 410013;2.綠之韻生物工程集團有限公司,湖南 長沙 410329;3.湖南神舟中藥飲片有限公司,湖南 張家界 427200)
黃精(Polygonati rhizoma)為百合科黃精屬植物滇黃精(Polygonatum kingianumColl.et Hemsl.)、黃精(Polygonatum sibiricumRed.)或多花黃精(Polygonatum cyrtonemaHua)的根莖,是我國傳統(tǒng)的藥食兩用資源。研究發(fā)現,黃精中含有多種化學成分,主要包括多糖、甾體皂苷、三萜、生物堿、木脂素、黃酮、植物甾醇及揮發(fā)油等,其中多糖和甾體皂苷類成分在黃精中含量較高,為其主要藥效成分[1],具有抗衰老、抗腫瘤、抗炎、降血糖血脂、提高免疫力和抗氧化等功效[2]。目前,市場上黃精的主要產品形式是蒸制之后的黃精飲片[3]或者黃精超微粉,常通過燉煮或沖泡食用,產品形式單一、攜帶不方便。酵素是以植物和發(fā)酵菌共同作用產生的一種新型飲料,受到消費者的青睞[4],對藥食同源藥材的發(fā)酵也受到越來越多學者的關注。課題組前期基于發(fā)酵動力學初步研制了黃精酵素[5],結果發(fā)現添加植物乳桿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發(fā)酵的黃精酵素口感較好,有濃郁的黃精氣味。
益生菌具有抑制腸道病原菌、降血脂、降血糖等功效[6],被廣泛應用于發(fā)酵產品。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草藥通過發(fā)酵方式提高其主要活性物質的含量[7]。植物乳桿菌是人體的益生菌,擁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水解酶和糖基轉移酶等酶系[8],能起到改善食品風味、改變食品成分等作用,但其生長受到溫度、pH 值和營養(yǎng)成分等多種外在因素的影響[9]。黃精由于其功效和口感佳有學者對黃精發(fā)酵工藝進行研究[10],金劍等[11]從鮮黃精發(fā)酵體系中分離獲得了植物乳桿菌;WANG等[12]發(fā)現與厭氧條件下相比,有氧條件下發(fā)酵液中氨基酸等化合物的含量顯著上升。然而在黑暗靜止的條件下,用單一植物乳桿菌發(fā)酵蒸制黃精水提液的工藝鮮見報道。
本研究利用植物乳桿菌發(fā)酵蒸制黃精水提液,以乳酸菌菌落數和液體pH 值動態(tài)變化確定植物乳桿菌發(fā)酵黃精的適宜天數,并以溫度、起始pH 值和蔗糖添加量為主要影響因素確定最佳發(fā)酵工藝,并研究黃精發(fā)酵液中活性物質的變化情況,為黃精酵素的開發(fā)提供參考。
蒸制黃精,安化縣嘉沃種養(yǎng)專業(yè)合作社;黃精水提液,實驗室自制;凍干型植物乳桿菌粉,山東中科嘉億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無菌水,實驗室自制;氫氧化鈉,湖南匯虹試劑有限公司;苯酚,天津市恒興化學試劑制造有限公司;濃硫酸,湖南匯虹試劑有限公司;葡萄糖,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無水碳酸鈉,上海精析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福林酚,上海聯邁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①黃精水提液制備。蒸制黃精按照1 ∶10 倍水浸泡2 h,微沸提取2 h,用200 目過濾布過濾,高溫高壓滅菌后備用。②植物乳桿菌黃精發(fā)酵液制備。每100 mL 黃精水提液添加植物乳桿菌粉0.10 g,置于適宜溫度下,避光發(fā)酵。
1.3.1 發(fā)酵時間對黃精發(fā)酵液中菌落數和pH 值的影響
將植物乳桿菌黃精混合液置于31 ℃下避光發(fā)酵,分別于0 d、1 d、2 d、3 d、4 d、5 d、6 d 和7 d 采集樣品檢測其植物乳桿菌菌落數、pH 值的變化情況,確定黃精水提液中植物乳桿菌的生長對數期。
1.3.2 初始pH 值對黃精發(fā)酵液中菌落數和pH 值的影響
在考察發(fā)酵天數的基礎上,分別用NaOH 和HCl 將植物乳桿菌黃精混合液初始pH 值調為4、5、6、7 和8,在溫度為31 ℃、蔗糖濃度為30 g·L-1條件下發(fā)酵,考察黃精水提液初始pH 值對植物乳桿菌菌落生長的影響。
1.3.3 發(fā)酵溫度對黃精發(fā)酵液中菌落數和pH 值的影響
在考察發(fā)酵天數的基礎上,將植物乳桿菌黃精混合液分別置于19 ℃、25 ℃、31 ℃、37 ℃和43 ℃下發(fā)酵,發(fā)酵液起始pH 值為7.0,蔗糖濃度為30 g·L-1,考察溫度對植物乳桿菌菌落生長的影響。
1.3.4 蔗糖濃度對黃精發(fā)酵液中菌落數和pH 值的影響
在考察發(fā)酵天數的基礎上,在植物乳桿菌黃精混合液中分別添加30 g·L-1和60 g·L-1蔗糖,以不添加任何碳源的植物乳桿菌黃精混合液作為對照,發(fā)酵液起始pH 值為7.0,發(fā)酵溫度為31 ℃,考察碳源對植物乳桿菌菌落生長的影響。
1.4.1 植物乳桿菌生長的測定
采用平板稀釋法測定樣品中活菌落數。
1.4.2 pH 值測定
采用PHS-3E 酸度計對發(fā)酵液進行pH 值測定,pH 計校準后用蒸餾水沖洗電極,將電極放入待測的發(fā)酵原液中,待屏幕上顯示的pH 值穩(wěn)定后,記錄pH 值。
1.4.3 多酚的測定
采用福林酚比色法測定樣品中的多酚含量,標準曲線為y=126.88x+0.038,式中y為吸光度,x為沒食子酸含量(mg),根據取樣體積數計算溶液中多酚濃度。
1.4.4 總酸含量的測定
參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總酸的測定》(GB 12456ü 2021),采用酸堿滴定法測定樣品溶液中的總酸,以乳酸計。
1.4.5 總多糖含量的測定
采用苯酚-硫酸法測定液體中的總多糖,標準曲線為y=10.64x+0.133 3,其中y為吸光度,x為多糖的含量(mg),根據取樣體積數計算溶液中的多糖濃度。
1.4.6 抗氧化活性測定
FRAP 法:取0.2 mL 樣品加2.8 mL 預熱至37 ℃的FRAP 試劑,反應30 min 后在595 nm 波長處測其吸光度,以無水乙醇作為空白對照,測其吸光度,計算每毫升樣品的trolox 當量。
每個樣品平行測定3 次,采用Excel 進行差異顯著性(P<0.01)分析,使用OriginPro 9.1 軟件作圖。
將黃精提取液滅菌后,在無菌條件下用無菌NaOH 溶液將初始pH 值調至7 左右,加入植物乳桿菌菌液讓其起始菌落數在7 lgCFU·mL-1左右,每隔24 h 采集樣品對其pH 值和菌落數進行檢測。由圖1可知,隨著發(fā)酵的進行,發(fā)酵液pH 值持續(xù)下降,其中第1 天到第2 天降幅最大,從6.82f 0.07 直接降到了5.03f 0.06,第2 天以后pH 值降幅比較緩慢,特別是第5 天到第7 天變化幅度僅為0.04。植物乳桿菌菌落則隨著發(fā)酵的進行,菌落數先增加后下降,在第2 天達到最大值(9.86f 0.24)lgCFU·mL-1,第3 天和第4 天植物乳桿菌數量急劇下降,到第6 天菌落數與起始菌落數接近,第7 天菌落數降至初始菌落數以下。第7 天以后發(fā)酵液pH 值和菌落數基本無變化。因此從菌落生長情況來看,第2 天是黃精水提液中乳酸菌生長的對數期,因此選擇第2 天考察其他單因素對黃精水提取液中植物乳桿菌生長的影響。
圖1 植物乳桿菌發(fā)酵黃精提取液發(fā)酵天數的確定圖
起始pH 值為7 時菌落數最高達(9.86f 0.11)lgCFU·mL-1,起始pH 值為4 時菌落數最低僅為(8.58f 0.07)lgCFU·mL-1。隨著發(fā)酵的進行,pH 值變化則與黃精水提液的起始pH 值有一定的相關性,發(fā)現起始pH 值越高,發(fā)酵液第2 天的pH 值越高,但是起始pH 值為4~7 時,發(fā)酵液第2 天的pH 值差異不大(圖2)。從黃精水提液乳酸菌的生長情況來看,起始pH 值為7 時更適合乳酸菌的生長。
圖2 起始pH 值對發(fā)酵液中植物乳桿菌菌落數和pH 值的影響圖
溫度是影響植物乳桿菌生長的關鍵因素之一,將加入植物乳桿菌的黃精提取液置于不同溫度條件下,考察溫度對其發(fā)酵過程菌落數和pH 值的影響。結果發(fā)現,31 ℃條件下植物乳桿菌菌落數最高為(9.99f 0.15)lgCFU·mL-1,其次是37 ℃菌落數 為(9.82f 0.12)lgCFU·mL-1,25 ℃是 菌落數 為(9.70f 0.10)lgCFU·mL-1,43 ℃高溫不適合乳酸菌的生長。發(fā)酵液pH 值在31 ℃時下降最多,25 ℃、31 ℃和37 ℃下發(fā)酵液中pH 值基本一致,19 ℃和43 ℃時下降較少,說明19 ℃和43 ℃條件下乳酸菌生長不旺盛,產酸能力明顯不如其他溫度條件下(圖3)。因此,31 ℃適合黃精水提液中乳酸菌的生長。
圖3 發(fā)酵溫度對發(fā)酵液中植物乳桿菌菌落數和pH 值的影響圖
蔗糖是為植物乳桿菌提供生長所需的碳源。結果發(fā)現,蔗糖能明顯提高發(fā)酵液中植物乳桿菌的菌落 數,添 加30 g·L-1和60 g·L-1蔗糖的情況下菌落數在發(fā)酵第2 d 分別為(9.94f 0.12)lgCFU·mL-1和(9.81f 0.16)lgCFU·mL-1,沒有添加蔗糖的對照組中發(fā)酵液中菌落數為(8.93f 0.06)lgCFU·mL-1。蔗糖濃度越高,黃精發(fā)酵液pH 值下降越快,但添加30 g·L-1和60 g·L-1蔗糖菌落數并無明顯差異(圖4)。因此黃精水提液中蔗糖濃度為30 g·L-1時比較適合乳酸菌的生長。
圖4 蔗糖濃度對發(fā)酵液中植物乳桿菌菌落數和pH 值的影響圖
在上述實驗基礎上,以植物乳桿菌生長量最高的水平為發(fā)酵黃精提取液的最佳工藝條件,即起始pH值為7,發(fā)酵溫度為31 ℃,蔗糖濃度為30 g·L-1。在此發(fā)酵條件下進行3 次平行試驗,以黃精水提取液作為對照樣品。由圖5 可知,黃精提取液和發(fā)酵液中的多酚含量差異不大,分別為(0.60f 0.082 0)mg·mL-1和(0.68f 0.036 5)mg·mL-1。發(fā)酵液中多糖含量為(57.33f 1.199 0)mg·mL-1,是水提液(47.07f 1.681 6)mg·mL-1的1.22倍。發(fā)酵液中總酸含量為(2.31f 0.187 4)mg·mL-1,是水提液(1.13f 0.371 7)mg·mL-1的2.04 倍。
圖5 黃精提取液和發(fā)酵液中多酚(A)、多糖(B)和總酸(C)含量測定以及抗氧化活性研究(D)圖
通過差異顯著分析發(fā)現,與水提取液相比,發(fā)酵液中多酚含量變化不顯著,而多糖和總酸含量顯著提高。且經過植物乳桿菌發(fā)酵后黃精酵素中的FRAP 抗氧化活性為(7.04f 0.265 1)mg·Trolox·mL-1,而黃精水提液FRAP 抗氧化活性為(4.61f 0.304 4)mg·Trolox·mL-1,發(fā)酵后黃精酵素抗氧活性顯著提高,是黃精水提液的1.53 倍。
本研究以蒸制黃精水提液為原料,以單一的植物乳桿菌作為發(fā)酵菌在靜止黑暗條件下發(fā)酵,分別基于溫度、起始pH 值和蔗糖添加量等探索植物乳桿菌發(fā)酵黃精水提液的最佳工藝,并研究其活性成分的變化。結果發(fā)現,黃精水提液添加30 g·L-1的蔗糖,發(fā)酵溫度31 ℃,起始pH 值為7.0 較適合植物乳桿菌生長。在此發(fā)酵條件下,黃精提取液和發(fā)酵液中的多酚含量差異不大,但發(fā)酵液中多糖含量為水提液的1.22 倍,總酸含量為水提液的2.04 倍。由此可知,發(fā)酵過程能顯著提高黃精酵素中多糖和總酸的含量,這可能是黃精酵素酸甜口感的來源。不僅如此,對比黃精水提液和發(fā)酵液的抗氧化活性發(fā)現,發(fā)酵液的抗氧化活性是黃精水提液的1.53 倍,發(fā)酵后抗氧化活性明顯提高,諸多研究表明植物乳桿菌發(fā)酵其他藥材其抗氧化能力隨著發(fā)酵過程而逐漸增加[13-14]。這為黃精新型的開發(fā)和產業(yè)鏈的延伸提供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