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盛艷
(江西丹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西 鷹潭 335200)
色素是一種食品添加劑,能夠賦予食品豐富的顏色,改善食物的感官特性。相較于合成色素,安全性高且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色素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廣義的天然色素指自然界中有顏色的物質,狹義的天然色素指從動植物、微生物及其代謝產(chǎn)物中提取的色素[1]。天然色素按其來源劃分,可分為植物色素、動物色素和微生物色素;按照結構劃分,有黃酮類、多酚類、類胡蘿卜素類等9 個類別[2]。常見的天然色素有梔子黃、高粱紅色素、葉綠素等。
高粱紅色素屬于黃酮類,其提取原料主要為高粱外果皮、種皮。經(jīng)研究發(fā)現(xiàn),高粱紅色素除具備色調自然、著色性能佳、安全無毒、無特殊氣味等特點外,還具有抗氧化、抗菌、抗過敏等生理功能[3]。該色素主要應用于食品、醫(yī)藥、飼料、化妝品等領域,廣泛應用于熟肉制品、糕點的彩裝、餅干的著色,也可以用于醫(yī)用膠囊等的著色。本文概述高粱紅色素的結構性質、功能應用、制備方法等,重點總結對比高粱紅色素的提取方法,為后續(xù)產(chǎn)品的研究開發(fā)和生產(chǎn)銷售提供理論指導。
高粱紅色素,主要為5,7,4'-三羥基黃酮(C15H10O5)和3,5,3',4'-四羥基黃酮-7-葡萄糖苷(C21H20O12)兩種成分,其屬于類黃酮系化合物[4],結構式如圖1。
圖1 高粱紅色素結構式圖
高粱紅色素呈深紅棕色,略有特殊氣味,主要呈粉末、液體或者膏狀的形態(tài)。其易溶于水、稀堿、乙醇、乙酸乙酯等極性溶劑,微溶于稀酸、丙酮、環(huán)己醇等,不溶于油脂、苯、氯仿、石油醚等[5]。
高粱紅色素對熱穩(wěn)定,對光比較穩(wěn)定。研究發(fā)現(xiàn),高粱紅色素較易受到日光照射的影響,因此在儲存中應避免陽光直射,最好避光存放;色素在低于60 ℃的條件下穩(wěn)定性較好,在使用過程中應避免溫度過高。
高粱紅色素易受pH值的影響,當pH值在2~6時,顏色呈橙紅色;pH 值在6~11 時呈深紅色;pH 值超過12 后呈紫褐色。同時,部分金屬離子會影響其性質,高粱紅色素易與Fe2+形成紫紅色沉淀,與Fe3+形成茶褐色沉淀,與Cu2+形成紫紅色沉淀,易與Zn2+、Al3+發(fā)生增色作用,但與K+、Na+、Ca2+共存比較穩(wěn)定[6]。
WU 等[7]研究高粱紅色素的抗肥胖作用,發(fā)現(xiàn)高粱紅色素能顯著降低喂食高熱量食物小鼠的重量,降低血清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與接受12 周高脂肪飲食的小鼠相比,高粱紅色素使小鼠體重下降23.47%。高譽芳等[8]發(fā)現(xiàn)高粱紅色素能降低食物利用率,極顯著調節(jié)肝臟基因的相對表達量,且能調節(jié)腸道菌群失衡。
吳瓊[3]發(fā)現(xiàn),高粱紅色素具有較好的抗氧化能力,能夠延緩豬油、芝麻油的氧化程度和清除自由基。朱耀華等[9]發(fā)現(xiàn)高粱紅色素能較好地清除1,1-二苯基-2-苦基肼自由基和羥基自由基,對超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高于維生素C,而且穩(wěn)定性更好,安全性比BHT 高,說明高粱紅色素的抗氧化活性高。
根據(jù)食品國家安全標準《食品安全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ü 2014)規(guī)定[10],可按實際生產(chǎn)需要在熟肉制品、果凍、糕點、飲料等食品中適量添加高粱紅色素。梁成云等[11]在香腸加工過程中添加高粱紅色素來減少亞硝酸鈉的使用量,發(fā)現(xiàn)高粱紅色素具有無毒無味、性質穩(wěn)定等特點,對蛋白質的著色力強,具有較好的發(fā)色作用。李傳欣等[12]采用高粱紅色素國內(nèi)7 號作為火腿等肉制品的著色劑,發(fā)現(xiàn)著色效果接近紅曲色素,并且耐光、耐熱,可以有效解決肉灌制品加工中的褪色問題。
梁娟等[13]利用高粱紅色素對陽離子改性真絲織品進行染色,上染率93%,并通過固色劑輔助,使織物的顏色豐富,顯著提升了耐摩擦色牢度和耐洗色牢度。LIU 等[14]用高粱紅色素對人造絲織物進行染色,發(fā)現(xiàn)該色素對織物染色性能好,摩擦色牢度和洗滌色牢度均達到要求。
尚曉玥等[15]利用高粱紅色素和表面活性劑復配得到天然植物染發(fā)劑,相比于化學合成染發(fā)劑,高粱紅色素和表面活性劑復配得到染發(fā)劑具有低過敏、無毒、安全可靠等優(yōu)點。袁奇娟等[16]公開了一種含超聲聚合多酚納米粒的染發(fā)劑,以高粱紅色素為染色劑,可以在保證抗氧化效果的同時,不存在潛在生物毒性。
高粱紅色素多數(shù)通過乙醇、堿等溶劑浸提廢棄高粱殼取得,在此基礎上結合索氏提取法、超聲波輔助等方法可以提高浸提效率。張宏宇等[17]用乙醇提取高粱紅色素,最佳工藝為料液比1 ∶5(g ∶mL)、乙醇濃度65%、浸提溫度60 ℃、浸提時間4 h。羅欣月等[18]用響應面法優(yōu)化高粱紅色素提取工藝,提取方案為氫氧化鈉1.8%、浸提時間4 h、浸提溫度70 ℃、料液比1∶10,最終得到色價26.9 的色素粗品,粗品率24.5%。
4.1.1 索氏提取法
索氏提取法主要利用溶劑回流和虹吸的原理,在索氏提取器中連續(xù)多次浸提樣品。米智等[19]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高粱紅色素,提取率25.2%,色價27.1。張海容等[20]用索氏提取法提取高粱紅色素,其用體積分數(shù)70%、pH 值為3 的酸性乙醇萃取,液固比100 ∶1(mL ∶g),溫度75 ℃,時間240 min,產(chǎn)率16.5%。
4.1.2 超聲波提取法
超聲波提取法主要利用空化作用產(chǎn)生剪切力,使細胞破碎,提高浸提效率。劉博等[21]采用超聲波提取法輔助乙醇萃取高粱紅色素,最佳提取率為15.36%,提取率相較于未使用超聲波輔助提取方法的結果高出6.83%。梁娟等[13]利用稀堿法結合超聲波法提取高粱紅色素,得到最佳提取工藝為料液比1 ∶50、碳酸鈉用量0.5 g、超聲波功率180 W、超聲時間30 min。
4.1.3 其他方法
除上述方法外,高粱紅色素提取還有微波萃取、雙水相萃取等方法。張海容等[20]采用微波萃取提取高粱紅色素,所需時間僅是索氏提取法的1/160,是超聲波萃取法的1/40,提取產(chǎn)率15.03%。張麗等[22]利用聚乙二醇/(NH4)2SO4組成的雙水相體系萃取分離高粱紅色素,萃取效果達98.25%。
有關高粱紅色素純化方法的研究較少,向明峰等[23]利用大孔樹脂耦合硅膠柱層析法對高粱紅色素進行分離純化,經(jīng)過兩級純化后,將廢水中高粱紅色素的純度從10.9%提高至90.0%,總回收率達67.2%。劉鐘棟等[24]用HPD-600、AB-8、H103 大孔吸附樹脂分離純化高粱紅色素,其中HPD-600 和AB-8 吸附率高達59%。
高粱紅色素,色澤自然、性質穩(wěn)定、安全無毒,具有抗氧化、抑制肥胖等功效,其應用前景廣闊。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嘗試采用行業(yè)內(nèi)的先進技術提取,提高色素的提取效率;加強對高粱紅色素純化的研究,增加色素的純度;對高粱紅色素進行性質分析,考慮研究其生產(chǎn)過程中的有益副產(chǎn)物,拓寬高粱紅色素的應用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