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濱 謝蛟龍 劉麗萍
慢性心力衰竭屬于常見心血管疾病, 中老年群體有非常高的發(fā)病率, 如果不能及時進行治療, 呼吸困難逐漸加重, 嚴重者可能發(fā)生猝死, 是醫(yī)院死亡率較高的疾病。心房顫動為慢性心力衰竭常見的并發(fā)癥, 需要對癥實施治療。目前國內關于沙庫巴曲纈沙坦鈉治療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顫動的臨床試驗較少[1-3]。本研究旨在探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顫動應用沙庫巴曲纈沙坦鈉治療的效果, 為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顫動臨床治療方案的擬定提供更多依據, 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本院心內科2021 年1~11 月收治的100 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顫動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研究, 年齡18~80 歲, 美國紐約心臟病學會(NYHA)心功能分級Ⅰ~Ⅲ級。納入標準:明確診斷為慢性心力衰竭, 符合2018 年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中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標準, LVEF≤40%;停用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ARB)類藥物>36 h;NT-proBNP≥600 pg/ml。排除標準:既往合并ACEI/ARB 類藥物相關性血管性水腫者;目前患有血管性水腫者;對ARB 或沙庫巴曲纈沙坦鈉中成分過敏者;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凝血功能異?;蛑囟蓉氀妊杭膊≌?;惡性腫瘤者;感染性疾病者;精神疾病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年齡<18 歲或>60 歲者;信息缺失者。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 每組50 例。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予以纈沙坦膠囊(商品名:代文, 北京諾華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40217, 規(guī)格:80 mg/粒)治療, 80 mg/次, 1 次/d 口服。實驗組予以沙庫巴曲纈沙坦鈉片(商品名:諾欣妥, 北京諾華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J20190001, 規(guī)格:50 mg/片)治療, 首次服藥劑量為25 mg/次, 2 次/d 口服, 患者耐受后逐漸加量至100 mg/次, 2 次/d 口服。兩組均連續(xù)治療3 個月。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3.1 對比兩組治療效果 依據入院時和治療3 個月后兩組心力衰竭癥狀和心臟功能好轉情況進行療效評價。癥狀完全好轉, 心功能糾正≥2 級為顯效;癥狀有所好轉, 心功能糾正1 級為有效;癥狀未好轉, 心功能未糾正為無效??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3.2 對比兩組治療前后超聲心動圖指標 使用經胸壁超聲心動圖(TTE)檢測兩組入院時和治療3 個月后的LVEF、LVEDD 水平。
1.3.3 對比兩組血清學指標 檢測兩組治療3 個月后的血清NT-proBNP、BNP、cTnT、BUN、SCr 水平。
1.3.4 對比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在治療期間及治療后6 個月門診復查過程中詳細詢問用藥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情況, 如低血壓、血管性水腫、高鉀血癥、干咳。
1.3.5 對比兩組預后情況 以隨訪方式記錄患者治療后6 個月的心力衰竭復發(fā)、惡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源性死亡等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情況及再入院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 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96.00%高于對照組的84.00%,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n(%)]
2.2 兩組治療前后超聲心動圖指標對比 治療前, 兩組LVEF、LVEDD 對比,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實驗組LVEF大于對照組, LVEDD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超聲心動圖指標對比(±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超聲心動圖指標對比(±s)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對比, a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LVEF(%) LVEDD(mm) LVEF(%) LVEDD(mm)實驗組 50 38.75±0.32 65.11±1.56 48.12±0.35 48.86±1.12對照組 50 38.73±0.29 64.79±1.26 39.54±0.32 52.99±1.34 t 0.3275 1.1284 127.9315 16.7219 P 0.7440 0.2619 0.0000 0.0000
2.3 兩組血清學指標對比 實驗組血清NT-proBNP、BNP、cTnT、BUN、SCr 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血清學指標對比(±s)
表3 兩組血清學指標對比(±s)
注:與對照組對比, aP<0.05
組別 例數 NT-proBNP(pg/ml) BNP(pg/ml) cTnT(μg/L) BUN(mmol/L) SCr(μmol/L)實驗組 50 179.87±2.56a 116.54±3.75a 0.23±0.05a 8.72±1.74a 394.90±12.43a對照組 50 301.22±90.30 263.32±8.43 0.52±0.08 16.99±5.67 436.80±34.62 t 9.4987 112.4909 21.7364 9.8597 8.0546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4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 實驗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6.00%低于對照組的20.00%,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n(%)]
2.5 兩組預后情況對比 實驗組治療后6 個月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及再入院率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預后情況對比[n(%)]
隨著我國逐步的進入到老年化社會, 我國老年人數量顯著的增加, 慢性心力衰竭的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顫動患者會出現(xiàn)心肌缺血性壞死, 同時室壁的順應性會不斷下降, 室壁運動受到影響發(fā)生異常, 最終導致左室舒張末壓不斷升高, 嚴重危及患者生命[4]。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顫動患者多合并嚴重基礎疾病, 其中包括冠心病(CHD)、高血壓等, 冠心病的發(fā)生機制是由于冠狀動脈發(fā)生粥樣硬化導致管腔狹窄或閉塞, 繼而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引起的心臟病。臨床數據認為, 冠心病是誘發(fā)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高血壓與冠心病相互影響, 其病理生理機制與臨床表現(xiàn)為心肌缺血缺氧, 心臟重塑、心肌肥大纖維化, 致使心臟收縮功能下降, 出現(xiàn)水腫、呼吸困難、活動耐量減低、少尿、腎功能損害等多系統(tǒng)癥狀, 此過程常伴隨水鈉潴留、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RAAS)和交感神經系統(tǒng)(SNS)的激活, 進一步導致高血壓發(fā)展, 最終增加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目前認為心肌重構是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發(fā)生發(fā)展的主要病理機制,利鈉肽和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激活是導致心肌重構引發(fā)心力衰竭的關鍵因素, 而利鈉肽和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也是高血壓發(fā)生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 因此, 抑制利鈉肽和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過度激活是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壓患者治療的重點。
沙庫巴曲纈沙坦鈉為腦啡肽酶抑制劑和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滯劑復合藥物, 含有纈沙坦和沙庫巴曲, 其比例為 1∶1。沙庫巴曲為腦啡肽酶(主要是屬于一種膜結合的鋅依賴性金屬肽酶)抑制劑, 腦啡肽酶能代謝部分血管活性肽, 包括利鈉肽、緩激肽等, 沙庫巴曲纈沙坦鈉經口服吸收后能減少鈉尿肽等的降解, 發(fā)揮排水利鈉、擴張機體血管及改善心臟功能的作用, 增加了腦鈉肽等其他肽的水平, 可使腎臟水鈉平衡, 抑制鈉重吸收, 減輕纖維化, 延緩心臟重構過程, 由此, 此復合藥物能夠較好地發(fā)揮出雙重調節(jié)機制,主要是對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進行抑制, 進而調節(jié)利鈉肽系統(tǒng), 還能夠逆轉心室重構[5-7]。沙庫巴曲纈沙坦鈉可以擴張血管,進而減少外周血管的阻力,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癥狀性低血壓[8-10]。但是此次研究中, 實驗組患者的不良反應和預后效果均較優(yō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