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忠彪 應永勝 佘勉吾
高校共青團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路徑選擇
夏忠彪 應永勝 佘勉吾
[福建商學院]
伴隨著高校教育工作發(fā)展的需要,高校開始強化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促進高校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協(xié)調發(fā)展。當前我們正處于經濟全球化發(fā)展狀態(tài)之中,我國的對外交流活動較為頻繁,意識形態(tài)、文化的相互影響與相互交融,對高校學生的情感價值觀、文化價值觀、人生價值觀產生了較大的影響,隨著思想文化之間的激蕩,高校學生的思維方式和行為也發(fā)生了改變,一些錯誤的觀念、態(tài)度會影響高校學生的行為意識,而高校共青團作為黨的最佳助手,需要意識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涵與共青團責任之間的關聯(lián)性,示范引領高校學生形成正確有效的價值觀與思想意識,努力成為建設祖國的高素質專業(yè)型人才。
高校;共青團;路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凝聚人心、匯聚民力的強大力量?!焙唵蝸碇v,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要提高青年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并將其轉化于具體的實際行動。使高校學生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傳承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高校的具體實施過程,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種方式,更是教育課程改革的必經之路。
高校共青團屬于中國共產黨引領下的青年群眾組織,是引領高校學生自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橋梁,對加強學生思想引領具有重要價值。
從結構視角來講,培育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基于培育效果、培育機制、培育過程、培育課題、培育效果等方面來展開深度剖析,構建成為一個動態(tài)化的教育過程。在“木桶效應”的制約下,共青團的每一個教育環(huán)節(jié)都會影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效果。共青團屬于服務高校學生、凝聚青年的重要橋梁,能夠決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與培育方向,發(fā)揮出一個教育導體的作用。同時,共青團能夠凝聚高校學生的思想,在《青年在選擇職業(yè)時的考慮》一文中,馬克思就提出:“要是我們選擇了與人打交道的工作,一切重擔和任務都無法壓倒我們,因為這是一種犧牲……高尚的人會留下熱淚?!庇纱丝梢?,青年的情感價值觀、文化價值觀、人生價值觀會直接影響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和發(fā)展,共青團只有做好青年學生的思想工作,才能讓價值觀引領自己的本職工作。由此可見,共青團是價值觀中的輔助教育工具,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凝聚力,成為黨和國家的后備力量。只有共青團展現(xiàn)出教育作用,才能夠全面搜集青年學生的價值取向與思想意識,及時洞察高校學生的行為意識、思想動態(tài),為培育高校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強大的驅動力。其次,高校學生正處于價值觀固化與思想穩(wěn)定的階段,會面臨各種的挑戰(zhàn)與影響,并且高校學生的心聲與需求也可以通過校園文化活動來加以呈現(xiàn),但是近年來的中西文化融合,對高校學生的思想意識產生了很大影響。從共青團教育角度看,積極引領高校學生的思想價值觀,可以擊退消極的社會性思潮。由此可見,高校共青團是中國共產黨與高校學生的中間環(huán)節(jié),能夠發(fā)揮重要的紐帶作用,所以,要充分借助共青團的責任渠道、反饋渠道、傳遞渠道,展現(xiàn)高校學生的文化呼聲,全面解決高校學生的思想問題、行為問題,從而能夠更好地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高校學生思想中生根發(fā)芽。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我國,具備較強的現(xiàn)實意義和行動意義,只有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共青團改革、建設的過程相結合,才能夠展現(xiàn)出共青團教育引領學生的使命和價值。它能夠讓高校共青團作為落實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教育陣地。歷史認可社會主義制度、認可中國共產黨,這也表明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具備高度的科學性,比較適應中國發(fā)展國情。高校承擔著立德樹人的使命任務,不僅要讓高校學生掌握專業(yè)知識、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培養(yǎng)其積極的情感價值觀、文化價值觀、人生價值觀。在此過程中,共青團發(fā)揮著重要的教育作用,能夠把高校教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聯(lián)系在一起,這是高校共青團的核心使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屬于發(fā)展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重要武器、陣地,能夠幫助高校學生實現(xiàn)正確的人生抉擇和取向,并且思想意識很容易發(fā)生改變,這就需要共青團對于高校學生進行結構性、組織性引導,這不僅是高校共青團的義務,也是高校共青團的責任。其次,培育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夠實現(xiàn)共青團的改革與深化,基于校園文化建設、高校學生能力提升、思想意識提高方面展開強化,讓高校共青團建設與改革工作融入更多的活力,更好地服務于高校學生。
高校共青團一定要明確培育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原則,具備包含執(zhí)行合一原則、以人為本原則、問題導向原則、方法靈活原則,以此來實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全面落實與傳遞。
在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比較重視理論和實踐相統(tǒng)一,認為行動比空談更重要。從表面層次來分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屬于思想意識層面中的事物。核心的價值是要轉化成果,共青團在培育過程中,一定要遵循執(zhí)行合一的原則,把實踐作為認知的核心來源,借助科學的認知意識來指導實際活動,這樣才能夠使實踐活動目標明確、方向正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把課程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活動緊密結合起來,在傳播理論知識的同時,實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萌芽到生根轉化,真正落實到高校學生的實際生活中,成為高校學生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高校學生與共青團只有共同意識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體現(xiàn),才能夠激發(fā)高校學生行為意識、思想意識的自覺性,才能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論知識融入到自己的細節(jié)生活中,其中包含了日常生活、日常工作、日常學習,并且要做到言傳身教。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核心標準,作為高校學生不僅要學會轉化專業(yè)理論知識,還要表現(xiàn)在個人綜合素質中,借助于“劣幣淘汰良幣”與“木桶效應”理論來提升自我能力素質與理論素質,從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融合、轉化過程中,感知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意義。
高校共青團在培育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過程中,一定要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以人為本屬于哲學命題,結合我國的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與社會意識形態(tài)可以得出,只有落實以人為本的原則,才能夠促進人的更好、更全面發(fā)展,最終取得成功。當前,我國正處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時期,要把社會主義事業(yè)作成一個“大蛋糕”,鼓勵群眾積極發(fā)展、享受果實。同時,根據高校學生需求舉辦的三全育人活動,也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體現(xiàn)。只有實現(xiàn)以人為本,才能夠讓共青團具備生存的土壤,圍繞高校學生的實際需求來設定共青團活動,這樣才能夠讓高校學生真正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高校共青團一定要堅持問題導向的原則,它屬于科學、客觀的思維方式之一,在現(xiàn)實生活中具備一定的指導意義、現(xiàn)實意義,能夠促進社會生產力的更好發(fā)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發(fā)展期間,問題導向思維屬于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過程中使用的一種常用方法,任何問題都能夠在解決問題中持續(xù)深化,要把存在問題的地方作為工作重心,設定為高校共青團的主要陣地。當前高校學生容易出現(xiàn)浮躁心理與功利思想,由此,高校共青團需要緊密聯(lián)系高校學生的實際情況,深入高校學生的實際生活,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問題為導向培育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時,基于問題導向原則,不要只看問題,還要尊重高校學生的價值差異,不要運用過激的策略展開干預,而是要用合理、科學的方法去引導,運用辯證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在高校共青團工作中,一定要遵循方法靈活原則。高校共青團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與改革,只有創(chuàng)新與改革才能夠促進民族進步,也能夠保證國家發(fā)展的不竭動力。當前我國還處于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的時代背景下,創(chuàng)新是一切事業(yè)與活動的核心構成要素,同樣,在高校共青團教育活動中,也要注重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作為培養(yǎng)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現(xiàn)高校學生的價值觀塑造、價值觀轉換,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借助于第一課堂、第二課堂來開展活動,提高高校學生參與高校共青團教育活動的主觀能動性。
高校共青團工作一定要重視支部建設,把支部建設作為培育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切入點。高校團支部屬于高校學生和團委相互溝通的橋梁、紐帶,也是上級團組織、黨組織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得力助手,由此,高校共青團要構建學“習”支部,設立“活力提升”教育工程,基于價值導向來開展支部建設工作。2013年共青團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修訂后發(fā)布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章程》,界定了共青團的基層組織任務,這也為支部建設提供了指導、指明了方向。作為切入點,只有借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促進團支部的建設與創(chuàng)新,才能夠實現(xiàn)共青團組織生活的平等化與民主性,讓青年團員具備主人翁意識,更積極地投入到共青團活動中。共青團一定要通過網絡建設來培育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網絡建設中調動起高校學生參與共青團活動的積極性,通過網絡宣傳活動,全面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共青團員。
在高校共青團改革中,一定要展示出社團建設的教育優(yōu)勢,全面滲透“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為高校學生構建一個和諧、溫馨的共青團活動氛圍。高校社團屬于高校學生提升技能、鍛煉能力、理論學習的基礎平臺,同時,也是高校學生步入社會生活中最先接觸的“準社會組織”,對于高校學生的價值觀影響很大。200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16號文件指出,高校共青團對于高校學生的社團活動有著直接的管理職能與領導職能,需要積極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人際溝通能力。首先,要掌切實握高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與價值特征,對高校學生的價值觀開展積極、正確的引導與干預。其次,利用社團組織鍛煉高校學生的團隊能力、溝通能力、組織能力、協(xié)作能力和學習能力。當前高校社團活動中存在學生缺乏參與積極性、組織結構酒場化與官僚化的問題,這些都不利于培育高校學生積極的價值觀,由此,需要在社團建設中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通過“與信仰對話”“挑戰(zhàn)杯”“暑期三下鄉(xiāng)”“文化藝術節(jié)”“社團巡禮節(jié)”等三全育人活動,來豐富高校學生的業(yè)余生活,借助于健康、積極的社團文化,塑造高校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
核心價值觀是我國社會發(fā)展的穩(wěn)定器。高校共青團作為引領青年走向正確人生道路的組織,應該在教育方式、教育課改、教育組織和教育平臺上,深度挖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本質和現(xiàn)實意義,為我國高校青年學生開辟一條新的路徑。同時也必須圍繞高校學生身心發(fā)展需求、生活狀態(tài)和學習狀態(tài)的實際,制定個性化、多元化的共青團組織活動方案,來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塑造學生的情感價值觀、文化價值觀,提升高校學生的整體素質。
[1]顧欣,張曉敏,任小菲. 高校共青團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路徑探索——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為例[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17,16(15): 159-161.
[2]朱璐.黃石市高校共青團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途徑研究——以湖北師范學院為例[J].法制博覽,2015(25):276-277.
[3]張耿,劉祎.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活動載體的實踐創(chuàng)新及其路徑探析——以華南農業(yè)大學為例[J].經貿實踐,2016 (02):227-228.
[4]陳志勇.網絡新媒體視域下以文化人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體系中的應用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 2015(12):27-29+74.
[5]鮮開林,楊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教育教學體系研究[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 2014,37(05):672-676.
(責任編輯:趙鵬程)